分享

精益生产中的IE手法简介

 老黄兄 2014-10-20








        IE作为精益生产中的重要工具,被学习精益生产的人广泛使用;IE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大学中就有工业工程这个专业,相对专业学生来比,我们的学科基础会稍显欠缺,但我们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切忌不可纸上谈兵;

        IE中文全称被命名为工业工程,事如其名,我们借助IE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集中在流程以及动作面;IE被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最经典的几个领域是:动作研究、时间测定、现场管理

        IE追求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人、机、料的组合,做到最少的投入最大的产出;在每一个IE的领域中都是希望通过这些组合的改变来完成改善的目的,下面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每一个领域所做的事情;

        一、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所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在人不变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调整动作,小幅调整身边布局,来达到减轻作业Loading,增加良品产出;主要是研究,动作与时间、动作与人体、动作与产品的关系;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是大家公认的动作研究之父,最著名的理论是砌砖理论(可至百度搜一下,本文不再赘述),通过事前准备改变(将砖最好的立面统一朝上,放置在工人腰部位置)解放人的寻找过程;接着通过水泥材料的调整,使其方便使用,工人可以直接堆砌而减少调整;通过双手同时作业减少人的等待以及工作时间;就是这每一看似简单的动作改变,将整个砌墙的工作效率提升200%,这在当时的工作中被所有建筑商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动作研究随着时间的推演渐渐发展为动素分析,将人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肢体关节进行分解,来找到一个可以降低作业难度从而提升作业速度以及品质的方法;

        二、时间测定:

        每次谈到时间测定的时候都是最难的话题,每次做项目都有人在讲,老师这个时间不能测,每次都测不准,而且我们在和不在作业员作业速度都 不一样,只要我们在作业速度一定放慢,我们不在作业速度立即加快,而且每次测量差异都很大;

        其实时间测定并不如大家所想象的这么有难度,首先有几个关键点,大家一定要记牢;

        1、如果该道制程没有标准作业手法,请不要使用时间测定;因为甲乙丙丁每个人做法都不一样,这样即使测量出来又有何用?我们测量出来的数据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今天开心一个做法,明天不开心另一个做法,谁知道哪天的数据是正确的?

        2、非熟练人员以及新近员工不要测量;每个人员参与的制程都是有熟练度和学习曲线的,新员工与非熟练人员处于学习曲线下发,此时测出来的数据会有偏差;

        3、测量数据要回推至真实生产确认数据准确性;当完成测量后一定要将数据与真实生产数据相对比,确定是否在允许误差内(一般宽放率为15%);如果与真实数据差异过大,就要确认现场有哪些问题点没有考虑,例如:生产物料准备,人员消极怠工,产品组合等因素,切忌认为测量回来的数据就是真实准确;

        时间测定是为了辅助生产排产,作业安排以及减少非生产工时所做的工作;

        三、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涉及的范围以及工作就更为广泛了,IE所讲的现场管理主要涉及到设备的现场定位,人员的现场作业,材料的现场流线;这些都是现场管理所要讨论的内容;

        我们经常说一个工厂的流程layout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因为流程是否复杂,搬运是否过多,设备之间配合是否得当,这些都是影响工厂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我曾经遇到一个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全部集中在一楼,所有组装工作集中在二楼,产品要从一楼生产结束后搬到二楼组装,组装结束后还要搬到一楼装箱入库;按这样的生产流程能够生产出来顶尖的产品那就奇怪了;因此工序流程的设计在建厂以及设计流程时就要考量清楚,我们的搬运动线如何走,产品的价值流怎么走,哪里可以节省,如何排线才是最精益的;切勿在所有的设备以及流程都已经建立完毕了才发现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不符合IE的流程设计;

        IE是一个包含很多内容的学科,否则也不会在大学中有专门的专业设置,但很可惜的是在很多国内的工厂中并不重视IE部门,有些甚至连IE部门都没有,这样我们也许可以走一时,但如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不得而知了!


下文预告:IE常用的改善手法


PS:感谢各位对精益生产管理助手的支持,如果你也喜欢这些文章,请与您的朋友共同分享,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益进而理解精益所要做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