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准工时的测定与测定方法建议

 新易咨询 2022-12-21 发布于北京

标准工时的测定与测定方法建议

在生产型企业中,标准工时的测定工作十分重要。由标准工时可以评估工厂或工序的生产能力,从而预测产品的交期;是产品报价的数据来源之一;是生产计划制定、调度进行排产和生产进度跟踪的重要依据。

另外,根据已知的标准工时、员工作业时间和工作量可计算出每位员工的作业负荷率,它还是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因此测定标准工时成为许多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笔者在出勤项目时偶然发现,许多企业的相关人员在测定生产现场各个工序的工时时,所测工时与理论工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过本人亲自测算,相关人员所测定的工时数据确实不够准确,二者经过对比,误差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测定工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给出测定标准工时的规范建议。先将测定工时的规范进行标准化,是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标准工时的第一步。

经过探究,笔者发现工时测定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 

①测时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工时测定的工作,不经测定就凭经验估算工时,应付差事;

②测时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测时的方法和标准不统一。

由此提出以下关于测时的建议,能够有效减轻上述第二点原因所带来的影响:

 ①首先要明确划分出加工工序以及工艺,分别明确不同产品加工的起止步骤分别有哪些;在测量出总时长的基础上,再分别测出每个分解动作所需的时间;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时,可以将每个动作所需的时间相加,与总时长相等即可。

②测时的过程中,要减掉为了加工产品所做的准备动作,如换模、调试的过程等不应计入到标准工时以内。

另外,在计算工时之前,要去掉作业工时数据中极高和极低的异常值,然后再取平均值。

④由于设备异常、违规操作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不合格品生产的工时,不能作为标准工时的参考数据。因此,首件产品的加工时长通常不会计入到测算范围内,因为首件产品的质量常常具有不稳定性。测时人员应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随机连续地选取若干(≥5)件产品(首件除外)的生产时间进行测时,即记录从拿起第一件产品,到放好最后一件产品的时间,再取其均值,记作单个零件的加工时长。

⑤要在不同的时间段,经过多次测量,算出均值,从而得出标准工时。由于作业的时间段不同,员工的疲劳程度、作业环境的光线和天气是不同的,人员的作业时间和效率也会因此有所差别。

⑥要选取若干个有经验的熟练员工来进行标准作业平均时间的测算,某个工序可能存在若干个作业人员,但由于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不同,作业时间会存在差异,此时要以熟练工的操作速度为准。

⑦许多产品需要依赖设备进行加工,要对同一工序的若干件设备生产同种产品所需的加工时间分别进行测量,取得均值,来减轻因不同设备的老化和折损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所需工时产生差异的影响。

⑧另外,测量工时的人员也要设置多个,若仅安排一个专职人员进行标准工时的测定,很可能会因为测量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测量数据缺乏准确性,要安排多个人员对同样的产品同时进行测时,评估其所测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巨大的差异。

有了这些工时测量的建议,相信企业测量的标准工时会更加准确。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新易咨询年度系列大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