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的心身状况

 兰之道 2014-10-22

静坐的心身状况

 作者:生根活佛

对静坐道教和佛教看法不一致,道教讲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佛教讲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追求目标而静坐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于,因为,在追求的时候,无法静;静的时候,不可能发生追求。所以对于静来说我们应该更深地去了解情况,不然的话,耳边一听静坐,就犹如发呆一般静坐是没有作用的。为了便于了解“静坐”时有关心理与生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说起,静坐的过程可分四步:

第一步,为何静坐? 我们反观自心,问自己,人为何想要“静坐”呢?这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学佛的人会说:“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或者“静坐往生极乐世界”或者“白头归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离世间”,或者“断掉一切烦恼”,未免太过笼统。如果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修佛悟心;道教讲“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就是修道养生。都是为了“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有一个目的。若是没有目的,人不会去静坐的。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路线,也有不同的静坐方法。

第二步, 是谁在静坐?我们静坐必要认识谁在静坐,是我的身体要静坐,还是我的语要静坐,还是我们的心要静坐?当然是我们的心要静坐,心不静身口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心静一切都静下来了。我们知道要心静,那么心静又谁知道呢?这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灵性与清净心知道,那么清净又是什么呢?是我们心中本有的原始自悟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清静的,是透明的,是明显的,静坐就是我们的清净心显露出来,如如不动,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静坐。

 

第三步,是谁产生这个目的?一般人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我又是谁?大家都会说五蕴和合而来的人整体叫做我。我们又问,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会说:“是心”。那么心又是什么呢?这样反复地思考与观察对于我们修行有帮组,比如,我们做一个项目,你必要知道,是谁产生这个项目的,如果你不知道,你就去建筑项目就是盲目地做法,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这里所谓的心,大约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名词。既然知道是我们的“心”想“静坐”,静坐的心先求“静心”,或者“想静坐”。在静坐的时候,反而产生追求与想法。何以在“静坐”时,反而觉得思虑营营,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我人的心-----观念的脑、意识和思想,由生到死,从内到外、从古到今,或者惦记过去,希求眼前,设计将来等一切想法根本上就是一种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与发现;所谓的思虑又从哪里来呢?我们的心中来,我的心存在那一刹那就有了思虑,可以说思虑与生命共同存在。思虑就是心的动念,然后变成习惯,但我们在忙碌生活之中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这许多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你发现心乱不能说是坏事,而且是个好事,因为你已经发现自己的心思太乱,从此你会预防这方面,你的静坐自然会提高的,最后你才能静下来。比如说,在平时生活里有人欺骗你,若是你没有发现,你不断的受骗上当,骗你的人也变成习惯了,你也变成习惯了,那样你的危险等级越来越高。一旦你知道自己受骗上当,刚开始心里难受,从此你就会预防那个人,保护自己,你的危险等级越来越往下降,最后你自然脱离欺骗之人。

 

第四步,如何静坐?我们的思虑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我们如何心能静下来呢?比如,瀑布的水流到大海,它有个过程和时间。静坐犹如大山,我们要一步又一步地往上爬,才能达到目的地。说起“静”就“静”下来是不可能的,若是静下来的话,不一定是好事,也许你是发呆的“静”。我们静坐的第一步,必要知道自己的心思太乱,这时候,你的心自然就静一点,犹如瀑布的流水降到地上了;静坐的第二步,反观自己的心思来源,或者心安住在某个对境之上,你的心轻松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山谷里一般,有时静,有时乱;静坐的第三步,你要认识一切思虑是自心发作的,观照自心,监督自心,你的心不让东跑西奔,自然就放松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大地, 延长心静的时间,但偶然有心思乱;静坐的第四步,你要认识自心是空的,观照万法皆空,万物是心幻的现象,所谓的心思归回到空性之中,

你的心自然就清净一点,犹如瀑布的水流到大海,海水和瀑布的水融和一体,心思和空性融入一体,你的心就自在了,但大海有时外受暴风的影响下会动摇的, 我们的心也同样受外界的影响会动摇的;静坐的第五步,你要心安住在空性之中,首先保持稳定,然后保持清洁,最后保持本来面目,你的心犹如大山一般如如不动了。

其实,这些都是“静坐”的方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方法就是当下放下思虑,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泥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你把这一杯水放在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然后你当下就能够放下一切的思虑,你的清净心就自然而然显露出来。我们的妄念不是控制而静下来的,而是自然放下才静下来的,譬如我们的房屋里,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你进去房间一动,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有很多灰尘在乱舞纷飞,若是你去打扫它,应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小的灰尘你也无法去掉的,而且说不定,阳光下微小的灰尘更加增多。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我们的心也一样你不要去控制,也不要用一种方法去掉它,越去掉越增添思虑,只要我们的心不惦记过去,不追求现实,不设计将来,当下就放下一切思索,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慢慢的再静止下去,你的心自然就会达到如如不动与不净不垢的境界。

 

静坐对心理上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这里最可能发生的问题,便是当安静的情况来临时,生理上有病痛、睡眠、疲劳、发呆等四种问题。静坐养身静心最好方法,但初学静坐时腰、腿、脚和背痛,而且静坐时间太长,恶心,头晕等的问题出现,所以初学者静坐的时间不能太长,半小时之内休息,放松身体之后再静坐,这样反复强调修炼,逐渐形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的时候,你静坐几个小时也自在的。静坐时间太长的话,往往便会想睡眠,自己便进入睡眠的状态之中。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你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倘使是从心理昏沉和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来,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若是你静坐非常疲劳,困倦,没有精神,发现自己的心力和身体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才对。如果你静坐时,不知不觉的时间就过去了,就像发呆的静坐,犹如有些静坐者睁开眼睛禅修,眼前现象都没有什么感觉,觉得自己的心静,如果这时候不注意的话,也许你的静坐是傻呆,我们要知道静坐不是傻呆,那样容易神经出问题,那么最好起身运动,思想转动,或者提起精神,心情要爽快,清晰,清醒,透明,灵活,然后再静坐,作到清净而安稳的静态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