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光潜谈阅读与颀赏之《天资与修养》

 promisedland 2014-10-24

能有些独属自己的时空,又能静下心来读书写字,多么奢侈,多么幸福。想到再来记些笔记抄写,先从这本开始吧。

囤给琦看的这套书,没想一翻开我便爱上了,又是那种相见恨晚的阅读体验,特别是朱光潜谈阅读与颀赏之《天资与修养》,它让我想起吴宓在清华大学开设《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写在教案里第一条:把我自己我的所读所闻,我的所思所感,我直接的和间接的人生经验我最好的东西给予学生。

我不能再有机会去到高等学堂聆听如此诚恳的大师们当面授课了,还好有书,如这套书,如朱先生的这本《天资与修养》。这书里收录着朱光潜先生一些文艺随笔、杂记,他援古论今,讲解文学常识与理论,倾授冶学经验与心得,探讨文学颀赏与写作。我感到有如明师般点拨,感到朱老便是这般倾心倾力,将毕生所学、所知、所感、所悟毫无保留透过文字传递给读者,没一句多余的废话,全是诚恳如斯的语言,读来确是通俗易懂,亲切活泼,却又言简意深,令人回味不止。

我读这书时,一直想,太好!我要去记笔记,好多我要抄下来,于是拿起笔在本子上抄,一遍遍回头再看、品味、领悟。现在还想抄在这里,留给自己和琦同学过来看吧,希望有天她会来看,然后去翻这些书。

P1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本有不可磨灭的真理,但是往往被不努力者援为口实。

P2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

P4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愈大。

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

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学问的深浅?

P6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

P6读书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辩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

第一要精选,不要浪费精力于无用之书。第二要持恒,日积月累涓涓终成江河。第三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地客观剖析,否则食而不化,学问反而足以梏没性灵。

P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的器具是语言文字。

第一须认识语言文字,其次须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这事看起来容易,实则极难,一般人日常都是在运用文字,而无技巧。

P8在现代中国,一个人想做出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别的条件先不说,单说语文研究这一项,他必须有深厚的修养。他必须达到有话都可以说出来,而且说得好的程度。看到这里忽然又想起缪哲,想起这位有着深厚语文修养,却惜字如金不轻易下笔的作者,再读他《祸枣集》时,看他给刀尔登的几句:刀兄写作的当今,是汉语史上最暗淡的一页,人们所知的词汇,似仅可描画人心的肤表,不足以表精微,达幽曲。刀兄的文字,则是出乎其时代,他的名词有确义,动词能使转,小品词的淡状,更弥增其颜色刀兄驱遣文字时所表现的“洁癖”,亦自为精神之“骨气”的宣示。对文字敬畏的缪哲自己也正是如此呀。朋友说,阅读他们的文字,会感到好中文的传承未终断是什么样子。

P15灵感的培养不必限于读书,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之外下功夫。

P17,谈读书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
  
P39文学的条件本很简单,第一是有话值得说,其次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没有亲切情趣,自己未曾受感动,决不能感动别人;有亲切情趣而没有具体意象来表现它,喜只发泄于一笑,悲只发泄于一哭,境迁情逝,便了无余蕴。

情趣化为意象,作者才可作沉静回味,读者才可由境见情,情趣意象的融合是艺术的胚胎。

P40有话总得要说给人听,守秘是最苦的事。心里有话必须说出,而把心里话说得恰到好处,结果就是艺术品。所谓“恰到好处”颇不是一件易事。因为语言并不常能跟着思想感情走,每个人都经验过有话说不出的苦楚,或是所说的和所想的究竟还相差一点歉意。语言这工具于写作者手里,要经过若干艰苦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读到这里又深深点头,想起朋友给我留言,小豆你怎么不写了,怎么这么久不更,不要在意别人以为的好不好。。。我都不算是个写字的,我哪里会在意这些,我写得慢,正是常会这种有话说不出的苦楚,语言不能跟着思想走,修养不够,文字表达艰难,能允许我尽情书写的时间又这么少。

P40文艺不是一种门面装饰,而是丰富精神活动的充溢,文艺的创作多是迫不得已,有话总得要说。如果心里本来无话可说,最好不要说话。没有话可说而勉强要说,所有话变成内心生活贫乏的掩饰,文艺上的虚伪多由此起。

P44文艺和游戏在起源上本很接近。

一个人如果一味严肃而没有幽默意识,对于文学就终是门外汉;同样,如如一味幽默而见不到幽默的严肃境界,也绝不会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味严肃的人对于文学倒没多大危险,因为他们最后都钻进清教徒或道学家的圈子里去,不会闯进文学区域来。一味幽默的人倒是常常把文学当成一种玩世的工具,使文学流于油滑。

大概一流的文学作品必能调和思想与感情的冲突而同时见出世界的喜剧与悲剧的两方面。

P46语言跟着思想走,思想未脱混沌芜杂的状态,语言也绝不会精妙,真正的文学革命必定从充实内心生活做起。

目前大患,不在表现内心生活的工具不够,而在内心生活本身的贫乏。

这里又想到缪哲在《着读书十年,再来开笔》中写:语言并不像人常说的,是思想的工具,它就是思想...

P81,读诗的趣味与培养,噢,这几章关于诗的精华内容太多,包括朱老写给一位写新诗青年朋友的信,字字玑珠,抄不过来,回头再看,非常值得看。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颀赏到能颀赏,是一种新的收获,对此我正有较深的体验,改天再来慢慢写。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

P180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必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字才算是上品。

除这个基点外,如果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是对人生世相的敏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 二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有所谓“艺术上的良心”,也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诗人溪兹“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

在这两种敏感之中,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们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代中,偶然发现生死是一件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

读到这醍醐灌顶啊,为什么他们会说:文字出,鬼神哭,我理解这种心境了。

朱光潜先生不愧为一代美学大师,他的文章朴实无华,看似都在说理,却又引人入胜美得令我着迷,是文采更是他本人一生学识积累、精神风骨的魅力。

摘抄到最后,将博尔赫斯《私人藏书》中的那句记在这里: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作家,但我相信我是一个极好的读者;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

 

  我也想努力做这样的读者,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

 

朱光潜谈阅读与颀赏之《天资与修养》

朱光潜谈阅读与颀赏之《天资与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