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

 虹72 2020-08-26

转:伴梅斋的博客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一)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这是一部阐释文学原理的经典之作,一本爱好文学接近文学的入门读物。作者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家的亲身体会,从文学趣味到布局安排,从内容风格到翻译技巧,将文学层层展开,一个例证、一个典故铺展开去,深入浅出,平易自然,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进文学的殿堂。

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和谐,应该美。文学所用的工具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因此文学是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截简便的路。也因为这个缘故,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

远在文字未产生之前,人类就有语言,有了语言就有文学。文学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普通的一种艺术。诗歌与小说、戏剧起源于歌唱,像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都是由口头传诵,后来才被人用文字写下来。

从口传文学转变为文字写定的文学,是一个大进步。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变迁也是文学的一个厄运,因为识字成为文学的必备条件。文学既然由文字保存和流传,文字便成为一种障碍,使文学变成一个特殊阶级的专利品。

最初,凡是能运用语言的人都爱好文学,后来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爱好文学,再后来,连识字的人也大半不能爱好文学。文学与民众逐渐疏远,一般人就认为它无足轻重。文学在文化现阶段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不是生活的必需。

文学有没有用呢?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在功利主义看来,文学是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人只有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己的主宰,有他自己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遣的奴隶。

文学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出来,让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把话说好,使别人能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

人之所以为人,不只因为他有情感思想,更在于他能用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微妙的情境、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得以流传。是否能够感动人类的心灵,还要看语言文字运用的好坏。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二)

文学并不是完美的,有时也会有一些不道德或不健康的糟粕,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从纯文艺观点看,在创作与欣赏的聚精会神状态中,心无旁骛,道德问题已经无从闯入。

纵然离开美感态度来估定文学在实际人生中的价值,文艺的影响也决不会是不道德的。道德的也就是健全的,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没有残废也没有臃肿。世间许多对文艺不感兴趣的人,生活干枯浊俗,其实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残废人。

文艺是怡情养性的,性情在怡养中必定是健旺的、生发的、快乐的。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让性情怡养在文艺的甘泉时,我们就能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

古人说:“文以载道”,或曰:“诗言志”,似乎“载道”与“言志”是两个极端,绝不相容。其实问题的关键全在“道”字如何解释。如果解释为道德教训,载道一说显然小看了文学,如果解释为人生世相的道理,文学就决不能离开“道”,“道”就是文学的真实性。

哲学、科学要谈“道”,文艺所谈的“言志”仍然是“道”,所不同的是,哲学、科学的道是抽象的,好比从盐水中提出来的盐,文艺的道是具体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他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便成为他的诗、他的画、他的戏。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而身历其境的人,也可以算一个“得道”之士。

资禀与修养

诗人是天生的,还是修炼得来的?迟钝的人说,文学必须靠天才,既然没有天才,纵然努力也于事无补。聪明人说,我有天才就够了,再努力已经多余。这两种心理误人不浅。

“天才”不如说“资禀”,有人多一点,有人少一点,并没有什么神奇。人人都可以了解欣赏文学,也就多少具有文学所必需的资禀,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

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要每个人都成为第一流的文学家,这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如果一个人想达到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目的,只要经过相当的努力,都可以达到,不能拿没有天才做借口。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要自问对文学是否有特优的资禀。

特殊智力与普遍智力不同,像一把特殊的锁只能由一把特殊的钥匙打开。如果性不近于文学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并非绝对没有,不成功的却居多数。世间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做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的方面的才力,实在可惜。

但是,天生的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把潜能变为事实,不能不借用人力。一个人纵然天生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也不会成为真正一流的文学家。完全是天生而不经过人力而成功的,在历史上还没有过先例。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三)

孔子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如果所知的是文学,生而知之的没有,困而知之的也没有,一定要学而知之。努力不一定能造就天才,天才却有赖于努力,一切成就,包括文学,都是如此。

资禀是种子,修养才是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能力。资禀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修养却全靠自己的努力。

修养中,第一是人品的修养。文人无行,人品与文品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感情是文艺的源泉,如果没有好的人品,如何能在作品中表现高尚的人格?

其次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一是读书,读书的功用在于储备知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书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不但要博习本国古典,还要涉猎国外及哲学、美学、自然科学等各科学问,否则见解难免偏蔽。

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难,第一要精选,不浪费精力于无用之书;第二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涓流终可成江河;第三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否则食而不化,学问反足以桎梏性灵。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实地观察体验,对于文艺创作有时比读书还更重要。你的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深广,你的作品自然愈有真实性,不致雾里看花。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的器具就是语言文字,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必须比一般人精确,然后才可以运用自如,这里包含文学、逻辑学、文法、美学和心理学各科知识。

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艺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最简捷的办法就是精选范文,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然后再拿来模仿,由有意到无意,习惯就成了自然。

入手不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再在最适宜于自己的风格上多下功夫,然后融合各家风格的长处,成就一种自己独创的风格。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四)

文学的趣味

鉴别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就是文学的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

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有公是公非的存在,但也有个别的差异。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在一两首诗词中所用的鉴别的眼光可以应用来鉴别一切文艺作品,显出同样的抉择,同样的好恶,所以对于一章一句的欣赏大可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

不仅欣赏,在创作方面我们也需要纯正的趣味。每个作者必须是自己的严正的批评者,他的风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风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

文艺有好坏,好的就应该爱,坏的就应该憎,何以趣味有那么大的分歧呢?你拥护六朝,他崇拜唐宋,你赞赏苏辛,他推尊温李,这种趣味的分歧是极有趣的事实。

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第一是资禀性情,文艺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最显著的是民族根性,如拉丁民族喜欢明晰,条顿民族喜欢力量,希伯来民族喜欢严肃,他们所产生的文艺就各具一种风格,恰好表现他们的国民性。

其次是身世经历,文学欣赏,贵在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如果作品所写的与自己所经历的相近,我们自然更容易了解,更容易引起同情。第三是传统习惯,投身到某一派旗帜之下的人,就觉得只有那一派是正统,以致目空一切。每派人站在一个圈子里,那个圈子就是他们的“天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这种人是精神上的残废,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有些人知得不正确,这种人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这种人是精神上的短视,只能坐井观天。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病,唯一的办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五)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文学最大的毛病是低级趣味,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许多人自以为在创作文学或欣赏文学,其实他们所做的勾当与文学毫不相干。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靠极敏锐的鉴别力,没有这种鉴别力就会有低级趣味,把坏的看成好的。

在内容方面,有些人爱好以下几种:第一是侦探故事,满足好奇心;其次是色情描写,宣泄一时情绪;第三是黑幕描写,只为了一点刺激;第四是风花雪月的滥调,空洞腐滥;第五是口号教条,假文艺的美名,做呐喊的差役。

以上五种弊病,共同的病根在离开艺术而单讲内容,并不是艺术观点上的好恶。许多伟大的作品所用的材料都很平凡,许多美丽的作品所用的材料都很丑陋。艺术之为艺术,并不在所用的材料如何,而在取生糙的自然在情感与想像的炉火里熔炼一番,再雕琢成为一种超自然的意象世界。

一种内容既经过艺术的表现,就根本变成另外一回事,我们就应该把它当作内容形式不可分的有机体看待。艺术点化的成功或失败就是美丑好恶所应有的唯一的标准,离开这标准而对于艺术作品判美丑,起好恶,那就是低级趣味。

文艺的功用在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传达于读者,使读者由领会而感动。文艺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是自然需要宣泄,不宣泄即抑郁苦闷。一个作者如果不是不得已,勉强找话来说,他的动机就不纯正,源头就不充实,态度就不诚恳,作品也就不会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一个作者肯以深心的秘蕴交付读者,就显得他对读者有极深的同情,同时也需要读者的同情报答。如果一个作家在内心上并无这种同情,只是要向读者博取一点版税或是虚声,为达到这种不很光明的目的,就不惜择不很光明的手段,逢迎读者,欺骗读者,那就说不上是艺术。

作者如果对自己不忠实,对读者不忠实,如何能对艺术忠实呢?这是作者态度上的基本错误,许多低级趣味的表现都从此起。

第一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心里没有感触,却装着有那种感触,冒充风雅,假装圣洁;其次是憨皮臭脸,油腔滑调,拿文艺来逢场作戏,故作幽默;第三是摇旗呐喊,党同伐异,;第四是道学冬烘,说教劝善;第五是涂脂抹粉,卖弄风姿。

文学趣味上的毛病是数不尽的,只是这几点比较严重。也许大家平时沾沾自喜的都被看成低级趣味,未免太严格苛求,但是文学教育第一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这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六)

写作练习

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创作固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它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好。假定有中人之资,依着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成效,孜孜不倦,到后来总可以达到意到笔随的程度。

 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心里有东西要表现才来表现,如果心里要表现的与文字表现的不完全相同,那就根本失去表现的功用。

所谓不完全相同可以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能力不够,一是他存心要说谎。如果是能力不够,他最好认清自己能力的限度,专写自己所能写的,如是他的能力自然逐渐增进。

如果是存心说谎,那是入手就走错了路,他愈写就愈入迷,离文学愈远。许多人在文学上不能有所成就,大半都误在入手就养成说谎的习惯。所谓说谎,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心里那样想而口里不那样说。其次,是强不知以为知。

记住不肯说谎这一个基本原则,每遇到可说的话,就要抓住机会,马上就写,要极力使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的恰相符合。这种功夫做久了之后,我们一可以养成爱好精确的习惯,二可以逐渐养成艺术家看事物的眼光,三可以增进写作技巧,逐渐使难写的成为易写。

在初写时,我们必须谨守着知道清楚的,和易于着笔的这两种材料的范围。我们一般人至少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知得比较清楚,所以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方法。把日记当作一种文学的训练,就要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记得有趣。一切动静所生的印象,都可以供你细心描绘,成为好文章。

初学习作者,说理文可缓作,言情文也可缓作,剩下来的只有叙事绘态两种,叙事与绘态之中还是叙事最要紧。叙事文与绘态文做好了,其他各体文自可迎刃而解。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七)

作文与运思

作文有两种极端,全用腹稿和全不用腹稿,我们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先取一张纸放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到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记下来,然后加一番衡量,把无关紧要的意思丢开,再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

此时文章的轮廓已具,再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先,把那段的话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有时有新意思涌现,就马上修改。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如果思路畅通,写作便成为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如果思路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其实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作文运思有如抽丝,有时一抽即出,有时要耐心细致。不惜努力尝试,方能有成功之日。

古人作诗有“偶成”与“赋得”,偶成是凭一时高兴,赋得却大半是外力的催促,如应酬、唱和之类。偶成有好作品,赋得也有好作品。赋得是一种训练,偶成是一种收获。赋得所训练的不仅是技巧,尤其是思想。

思想的毛病除了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遇着应该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决不会做不出好文章。

选择与安排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也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也就是布局。

文章的通病总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样样都好,尤其是费过苦心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似乎可惜。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文学》(八)

一部小说或戏剧应该取一个主要角色或主要故事做中心,其余的人物故事穿插,要能烘托这个主角的性格或理清这个主要故事的线索,适可而止,多插一个人或一件事就显得臃肿繁杂。必须有所选择,让每一个细节有它的典型性,其余无数细节就都可不言而喻。

布局有如排兵布阵,有头、有中段、有尾,能够做到首尾呼应。层次清楚,轻重分明,寓变化于整齐。

咬文嚼字

炼字,某个地方应该用某个字,而不用另一个字。一个字的变换,对于整句,甚至整篇便产生不同的意境。此时不能不咬文嚼字,也就是推敲。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不能懒,不能粗心,只有刻苦自勉,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精进的程序

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疵境”、“稳境”、“醇境”和“化境”,是艺术成熟的过程。

一个人到了艺术较高的境界,关于艺术的原理法则不用说也无可说,有可说而且需要说的是在“疵境”和“稳境”。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若要达到“醇境”,还要再反复练习,方能有“大成”之一日。

书中还提到很多方面,因为内容较多,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都记录下来。我只是记录了关于写作的,我自己有兴趣,并且能够理解的方面。希望在大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有所进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