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格律讲座

 清风斋445 2014-10-24
 

第九讲  起(下)

二、以形式分类

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呢?

1、 对仗起法

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

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

提示:首联对仗,颔联则可对可不对。颈联依例对仗,颔联如不对,则称这种方式为“偷春格”。

注意: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为承埋下伏笔。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起,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惊醒全篇,求“意在笔先”之效。起的方式叫切题,怎么切?上述曾讲过有:明起、暗起;反、逆起;单、对起等;以景、人或事件起;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来切题。下面大家来看一些诗人名篇,他们是如何首联对仗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造了气势恢弘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

又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看这首作品的起。尽管是首句入韵式,但同样使用了对仗的方式。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 “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2、比兴法:

即用他物兴起本意,诗的起很多采取比兴起,即用他物兴起本意。它的好处就是:

 A是起句会自然;

 B是兴中有比。

很自然把所比的物的特点附于被比的物上,不用再多费笔墨。比即喻,是“借物以寓其意”,这是写诗最基本的手法,较为普遍的一种写法。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这样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是“借景以引其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中有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

提示:

 A,兴中有比,多用在诗篇的开头。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起触媒作用,也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

但若与比一旦相结合,兴中有比,那就和本题直接挂上钩了。

兴中有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则诗中意味倍增。
兴中有比,以兴为主,比则从之。

B,兴中有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从兴中含比所取的兴象类型来看,有以动植物作比兴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现象作比兴者。

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拄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 首联中“锦瑟”是一种装饰华美的弦乐器,它是由锦瑟这个物起兴。

它又是我们能看到物。

一弦一拄思华年.= 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一、 二两句是说:

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我们来看下首联既是托物起兴,又是睹物思人,这锦瑟,应该与自己当年的情人有过密切的关系,

回首当年,那如歌的岁月,犹如锦瑟之音,犹在耳边,令人感慨不已。

颔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

昔日的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谜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所梦。

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辞藻,可是只要读了这个开头,就知道下文主要写什么。也是初学者最适合的方法

如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是时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两字,看不出有什么优美的辞藻。它却很自然地与全诗协调。

画楼西畔桂堂东。=画楼是地点,桂堂这个景是用来烘托意中人的美丽

我们看这首作品,起的两个分句,前分句是回忆昨宵席间欢聚时间,后分句交代画楼、桂堂的地点,诗人就用这些自然景物来烘托意中人的美丽。

在诗中看到一幅画面,这些画面就是我们日常讲的景。

4、兴起

兴起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

如明高启之【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

三、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大家都知道的诗有多种的起法,那么在我们现实中写诗又如何起法呢?

我们就以起为景语讲起吧。

也就是准备物事来开始写作,如何准备呢?

说起来容易,其实也不容易。

说容易,是因为物事较多,写进诗里,并没有难度. 

说不容易,是因为:写的时候,所选择的物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那么在准备这个物事的时候,就需要先作一个判断。

所选择的物事,是不是符合主题,能不能与后面的情,合成完全的意境。

因此,物事不是随便选的,更不可以随手就写,当选对了物事以后,起句选用的字,就显得很重要

1、 起必须直入主题。

不要有多余的字,也不要有多余的其他物事。陪衬的物事,也就是讲景或者是物事(名词)在起句不能超出四个

不可以喧宾夺主。围绕选定的物事,选择合适的动词,使其生动;选择合适的形容词,使其丰富;选择正确的陪衬,使其昭显。  所有这些选择,目的就是一个——为了主要的物事

2、 两句之间与主题物事要有关联,也要和主题物事的保持距离,

在具体的写作中,所取的物事,要考虑到它所包含的基本“格调”。

比如,写春风,自然这个格调就不太可能是伤心。物事选定以后,这个物事往哪个方向去,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个方向,将决定承的展开方向,也就是说,后面承的方向,是跟着起的方向的。

3、在律诗中先写景的,这就是以景语起句,也就是著名的“比兴”中的“兴”。

大家要注意“兴”在首联。不要偏离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写景色时,不要把景色写的太实了。

凡作诗不宜逼真,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这可能有人问,那起可以直白吗?

其实,直白不太可能。

一是我们有说过用兴之手法;

二是为我们一直就不是写“叙述体”,对事情进行叙述,而是带了某种情绪在里面。

四、格律诗起的要点
1、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2、起时为全诗定调子

严肃还是轻快,朴素还是华美,开笔就确定了。

各种起的写法,必须要紧扣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要对某种开头的方法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要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

当然,也有些淡淡而起的,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

动笔前必须先有所感,而后才要作诗。如果尚无所感,就根本不必作诗。

4、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领会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当你懂得上述几条过了的时候,你算入门了。

这一讲到这里

小渔村20期初级一年级第九讲作业:

 1、起笔的要点都有什么?

 2、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

 3、每人写一首七律题目不限,用韵必须是平水韵。

http://1g29.badudns.cc/forum.ph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