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健柏讲论语 第七讲

 ywm77 2014-10-26
今日学堂《论语》课旁听侧记(七)
朱云龙
2009-04-03
经过六次课程的讲解,《学而第一》和《为政第二》已经结束了。这次的《论语》课从对前面两章的总结切入。张老师要求学生们先来思考前面两章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学生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张老师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学而”的核心是快乐,也就是一种乐学好学的精神。“为政”的核心的是规矩,也就是做事要建立并遵循原则。
 
紧接着便进入到下一章《八佾第三》的学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
张老师点了一个学生起来。他解释道:“如果做不到仁,又该怎样对待礼制和音乐呢?”
“你没有做到‘仁’的地步,那么要不要学音乐?”张老师马上问道。
他想了一会儿,低声低气的说:“不知道。”
张老师一脸严肃:“脑子是用来思考,分析,判断的。不是拿来放在那里,当摆设的。就算你说错了,起码说明你在动脑子。‘不知道’只能说明脑袋懒得动。如果下次再听到你说‘不知道’就得打手板心了。”
他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坐下了。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用不着学。因为就算是学了,也只是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根本学不到里面的内涵。”
“什么是礼乐的内涵?”张老师继续提问。
她吱吱唔唔有点回答不上来。
“坐下吧。其实,古代的诗和乐代表的就是文化,而且也是教化人心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拿乐来讲,和现在不同,古人弹奏音乐是弹给自己听的,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较为熟悉的古琴,二胡,弹奏它们实际上是演奏者对自己胸襟气度或者心境感受的一种抒发,不是表演给人看的。试想一下,假如说没有这些胸襟气度或者心境感受蕴含在内心当中,就算把《高山流水》的音符拿过来演奏一番,即便再娴熟流畅,也只是徒有其表毫无内涵。顶多算是做个秀,演个样子而已。”
张老师继续说道:“如果拿现在的流行歌曲来做比较,你们可以很容易从中听出演唱者的心境是什么状态。比如有一首歌《让我一次爱个够》,反映了歌手内心一定是偏执,激烈,像个火药桶似的,随时都可能爆炸,哪里像一个正常人,倒是像个疯子,可是还有很多人追捧这首歌,证明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像疯子。还有《月亮代表我的心》,歌手的心境一定是凄凉,惨淡,孤独忧郁的。现实当中唱这首歌的人正是这样,不仅郁郁而终很早就死了,而且一直是单身孤独,虽然她唱的情歌最多,最感人,可是感动不了她自己(指邓丽君)。可见,音乐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况的。”张老师停了停,又问大家:“你们去过卡拉 OK 歌厅吗?”
有几个小朋友举手去过。
“有什么感觉?”张老师问。
一个学生说:“蛮吵的。他们在那里唱,我就在里面吃东西。”
“你觉得那些唱的很卖力的人快乐吗?”张老师接着问。
他摇摇头。
张老师说道:“现在人们都缺失了内心的良善,宁静,祥和,进取,只专注于那些表面的外在的东西。就像音乐一样,仅仅把它当做消遣,玩玩而已。其实孔子指出的正是这种弊病,我们早已经把乐的根本给丢了,那还要乐来干什么呢?”
大家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是这样。
张老师说道:“返回来再说前面的‘礼’。其实,礼是内诉诸于外,进而内外统一的一种标尺。如果内心没有‘仁’,就算外面的礼节做得再标准再虔诚,也只是虚伪而已。”张老师继续说:“我们看仁的写法——两个人。表示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只以自我为中心,得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做到互相尊重。比如说,有些人觉得南怀瑾先生很厉害,就跑到他家门口跪着。并声称,如果南先生不收他为徒,就不起来。你们觉得这种做法如何?是不是隆重的大礼?”
一个学生马上起来说:“他显然没有做到尊重自己,同时也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说不定南先生并不喜欢别人这样做呢?所以他也没做到尊重南先生。”
另一个学生也站起来说道:“他这属于感情敲诈。如果是我,才不会理他。我想南先生也不会。”
张老师点点头,表示他们回答得不错。然后又接着说道:“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可恶。第一,他根本就不了解南先生,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把“礼节”做得很虔诚别人就得接受和认同,其实根本就违背了礼的精神。
第二,他自己是无名小卒,可是南先生却是国内外知名人士,这种行为不过是借机来凸现一下自我而已。
第三,他不是真学生,就算收了他将来也是个废物。因为,如果他真会学习,光是看南先生的书就忙不完了。如果下功夫把南先生的书研究透了,再把遇到的疑问放在心里,找机会向南先生请教,那才叫真学生,真想学,也会学。可是她们的这种行为,只能说明他要么太笨,要么没有诚心。”
张老师总结说:“可见,孔子推崇的‘仁’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离开了‘仁’去谈诗和乐,都是假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
张老师先点了一个学生起来先读了一遍原句,接着自己也读了一遍。让大家体会有两者什么不同之处。然后告诉学生们,读书跟平时背书是不一样的。脑子里得有图像。比如说这里,就要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林放是怎么问的,孔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当你读出其中的感觉来了,道理和内涵也就体会的差不多了。
张老师接下来问道:“去年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应该算得上极尽奢华。你们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
“不应该。因为花的都是老百姓的钱。”一个学生起来反对。
“但是我们在国际上争得了面子啊。”张老师看着她说道。
“不过按照孔子在这里的说法,礼节应该简约才对。”另一个学生说道。
张老师点点头:“你们注意到闭幕式的最后,下一届奥运会承办国——英国的节目了吗?与中国的绚丽恢宏相比,是不是显得有点粗陋寒酸,小气可怜?可实际上,英国的经济实力一直是非常雄厚的。你们知道英国政府后来怎么说吗?他们说,既然中国政府把奥运会办得这么好,现在又是经济危机,不如下一届奥运会还让中国办得了。免得北京这么多的新建体育馆都浪费了,也免得英国人还要拿钱出来建。”
大家都非常惊讶。中国人要抢的机会,英国人一点面子都不要就让人?看来外国人真的很实际。
张老师继续说:“前两天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个老板给儿子办婚礼,花了 600 万人民币。你们有没有想过,花了这么多钱,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吗?也就是说,他明白婚礼的实质吗?他的儿子和儿媳妇的感情生活,会因为这次婚礼的盛大奢华,就变得永远美满幸福了吗?”张老师说道。
“为什么这种铺张浪费的情况在中国屡见不鲜。就是因为处在上面的国家都这样奢侈,喜欢做表面的工作。下面的还不是肯定竞相效仿。于是,中国就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了一些虚华的,只能装点面子而不能创造任何真正价值的地方。然而,在我们非常薄弱的文化方面,教育方面,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糟。然而这些领域却能够为中国的将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可是由于“百年树人”,因为现在一时看不到效果,就不愿意投入,便被人们忽视遗忘了。这就严重违背了孔子所说的‘礼’的精神。相反,曾看过西方国家的一篇报道。一位知名教授,应邀参加一次国宴。餐券的价值高达一千美金。但是宴会的食物非常简单。仅仅是一片面包,一碟沙拉,一些水果,仅此而已。政府把这些钱都捐助给了慈善机构。”
张老师停了停:“外国没有孔子,可是他们却把孔子的东西做的很好。中国是最懂得仁义道德的国家,但偏偏又是最做不到的国家。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只在古书上,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一个学生解释道:“季氏要拜祭泰山。孔子问冉有能不能劝诫和阻止他。因为当时冉有是季氏的家臣。但是冉有回答说不行。于是,孔子就感叹,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吗?”
“这里为什么会拿泰山跟林放做对比?”张老师问道。
她想了一想:“泰山是一个神灵,而林放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像林放这样的凡人都可以追寻礼制的根本,泰山这么伟大的神灵肯定比凡人更加了解礼制。所以,季氏去拜祭的做法是很奇怪的,自相矛盾。”
“你可不可以找一个身边类似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呢?”张老师继续问道。
她低头深思了片刻说道:“记得以前和家人去普陀山,看到好多人在庙里面拜菩萨。很多人都是奉上一点贡品,再给些香火钱,然后就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他们的行为就和这里所讲的季氏差不多,显得很可笑。”
“不错。可以联系身边的事情学以致用了。”张老师欣慰的说,“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做生意。而且总希望用最小的本换得最大的利。就像刚才她举的拜菩萨的例子便是典型。那些跪在那里虔诚地给菩萨磕头的人,边拜心里边念叨:各位神仙菩萨,你们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我现在郑重承诺:只要你们保佑我赚到一万元,我就分给你们一百元,带点水果给你吃!”
说道这里大家都哈哈大笑。
“你们也觉得好笑吧?”张老师接着说,“但是他们表情严肃,投入的很,一副正经虔诚的样。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想,菩萨到底是聪明还是笨蛋呢?如果菩萨聪明,怎么会做这么亏本的生意。不去赚那一万,偏偏稀罕你的一百元?
古人说,聪明正直之为神,如果菩萨不仅聪明,而且正直,取悦他的方式,当然就是良好的德行,不是一肚子的狡诈计较,以为只要假装恭敬地拜拜他就会给你好处。这种喜欢让人拍马屁的恐怕不是神仙,而是一些妖物鬼怪吧?跟他们拉关系,会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不是上面的这种情况,如果菩萨笨蛋,很可怜地呆在庙里,弄不到吃的,也没花的,没衣服穿,还要眼巴巴的等你来许诺,帮你做点好事,你赏神仙一点香火。这不是把神仙当钟点工吗?这样可怜的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神仙,你去拜有用吗?那不是相当于跑到大街上找一个乞丐或者找一个疯子,然后对他说,求求你,我给你一百元,你给我一万元好不好?”
大家又禁不住笑出声来。
张老师继续说道:“记得我儿子七岁的时候,带他去九华山。当时好多人买那种很粗的香去庙里祭拜。我问他:‘你要不要也买一只?’他马上摇头说:‘要是烧香就可以发财的话,那些卖香的肯定早就发财了。不过看上去好像他们都还比较穷,所以烧香就能发财肯定是骗人的。’”张老师想了想,“除非菩萨的任务就是专门施舍大众。如果真是如此,他又怎么会在乎你那区区的一百元,外加几只香蕉和一个猪头呢?你看,这是稍微正常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道理,那些人就是想不通。所以答案只有一个——那些人没脑子。”
“再回到这里。泰山如果是聪明正直的神灵,看到季氏如此不懂礼数,越级祭拜。非但不会降福,说不定反而会降祸。泰山如果是糊里糊涂的,那么你去拜祭他又有什么用处呢?实际上,这里既是对季氏的讽刺,又是对他的抨击。只不过孔子说的很委婉而已”
 
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又总结了《八佾第三》中“礼制”的核心是自尊尊人。并尖锐地指出了一些学生目前仍然存在的毛病——不懂得尊人,更不知自尊。本身自己连自立的能力都没有,生存还得依靠别人,更谈不上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可是整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自大的不得了。甚至在家里还发点公子小姐的臭脾气。自以为可以毫无理由的索取一切,有没有想过自己凭什么呢?其实这种行为表现就是无礼加混账。不要让自己做病毒,只知道索取和破坏。要努力做一个健康的细胞,为周围的建设贡献自己点滴的力量。
张老师的话非常严厉,而且发人深省。让学堂的学生和旁听的大学生都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