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川菜糖粘羊尾制作技术详解

 厨人 2014-10-29



  回复川老鬼咨询的技术帖经典川菜“糖粘羊尾”制作技术详解
2016-01-07 水晶言 中国成都川菜杂志社 


传递 正能量 分享人生智慧 尽在 中国川菜杂志




 糖粘羊尾是川菜的一个经典传统菜,也叫挂霜羊尾、炸羊尾。菜名为羊尾,实则没有羊尾,川菜的很多菜,我们不能仅从菜名去望文生义。比如清炒凤尾,并没有凤凰的尾巴,实则为清炒莴笋尖;鱼香肉丝,并没有用到鱼,实则为鱼香味型的炒肉丝;开水白菜,并不是烧锅开水煮白菜,实则是顶级高汤煮白菜;水煮肉片,并不是清淡的白开水煮肉片,实则是香辣的热油淋肉片;鸳鸯火锅,并不是烫鸳鸯肉的火锅,实则是指红汤、白汤共一锅的双味火锅,如此等等。这充分说明川菜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才会有如此独到意境的菜名。糖粘羊尾,只是说菜品做出来其形状和羊尾巴很像而已,是一种形象的借喻说法。糖粘羊尾是传统川菜的经典菜品,也是四川农村传统九个碗田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严格的说是属于干碟里的一个冷吃菜,是老人小孩在筵席上包“杂包”的必包品种。

一般的厨师制作糖粘羊尾,选用的原料是肥猪肉、淀粉、鸡蛋、白砂糖。其做法是先将肥猪肉煮熟后捞起冷却,切成手指条,挂全蛋糊放入油锅炸,最后将炸好的原料挂糖霜。其实用肥膘肉不是最佳的选料,上等的羊尾要选用猪边油,也叫猪板油。糖粘羊尾菜品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入口化渣”,只有用猪边油制作的羊尾才能达到入口化渣的成菜效果。肥膘肉也好、猪边油也好,在挂糊炸制的过程中,其实是内部猪脂肪受热熔化的过程,相当于是在炼猪油,但是这个猪油又被包裹在蛋糊里不能渗透出来。从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根据平时的熬肉和熬油的经验,肉熬油后其油渣较多其绵老,边油熬油后其油渣少而细嫩,平时吃一些边油油渣也有入口化渣的口感。因此,在选主料上应以边油为佳,肥膘肉次之。另外传统的炸羊尾的淀粉糊是采用全蛋、淀粉、水三者的混合。而且是直接把全蛋打散就与水、淀粉一起和匀。炸出来的半成品色泽金黄、表皮酥脆。

技术难度教大的是最后一步挂霜的技法。挂霜类菜肴讲究糖霜洁白如雪、形态似霜,故称为挂霜。挂霜是白砂糖发生的一个物理反应,是砂糖溶解于水成不饱和状态经受热使水份蒸发达到饱和状态再次析出砂糖细小晶体的过程。网上有很多专门论述挂霜或者挂霜与拔丝区别的文章。如单贺年的《挂霜工艺浅析》就是一份对挂霜技法分析的相当透析的论文(附文后)。只要掌握好挂霜的技法,做此菜也就不难的。简单的说,挂霜最好应选用白砂糖和水进行熬制糖液,并使用搪瓷锅、不锈钢锅等。而不使用油水混合熬制糖液、不适用铁锅等,都会影响挂霜的色泽和效果,也不要加饴糖、蜂蜜等物质,会影响挂霜效果。另外注意白砂糖和水的比例,一般5:1--3:2之间,同时使用小火熬制,火大易使锅边沿的糖液色泽变褐黄甚至是糊锅。判断糖液是否达到挂霜的要求,一是看糖液冒的起汽泡,当糖液里的水汽挥发几乎殆尽时是起大鱼眼泡,即是“糖液浓稠至小泡套大泡同时向上冒起、蒸汽很少时。”二是把糖液用勺子舀起往下滴,能其连续不断的丝状,下滴过程中会成凝固状,糖液无法全部流下,或者用拇指和食指拈起糖液,能在手指之间形成粘连不断的糖丝(注意别烫着手,可用筷子代替手来找判断标准)。这个时候就到了挂霜的程度。如果到了挂霜不下原料,糖液继续受热就会继续发生反应,快速的进入到拔丝状态。

糖粘羊尾是一个冷菜,需要等冷却以后才吃。糖粘羊尾,表皮一层白霜,洁白无瑕,中间蛋粉皮层,金黄而酥脆,最里面凝固脂肪雪白似乳。吃在嘴里是酥脆香甜、肥而不腻、细嚼鲜美、入口化渣、回味无穷。这个菜由于脂肪含量超高,因此不宜多食,这个菜也是脂肪和糖完美结合的一个菜品,由于糖的解腻作用,使得我们在吃的时候几乎忘记了或者是感觉不到油腻。同样的,我们看到很多油炸的食品往往都会撒上一层白糖,出了丰富口感味道外,还有解腻的作用。我们平时熬油的油渣,也是趁热时拌上白糖同食,都是一个道理。

挂霜腰果

除了川菜有糖粘羊尾以外,其他菜系也有炸羊尾这样的菜。比如浙江菜里有“细沙羊尾”,只是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有安徽蔡里有“挂霜排骨”、粤菜菜里有“返沙芋头”等,几乎每一个菜系里都有类似的羊尾菜肴或者挂霜类菜肴。

附文:

《挂霜工艺浅析》

江苏● 单贺年


“ 挂霜花生”、“ 挂霜腰果”、“ 挂霜荸荠丸”、“ 挂霜山药球” 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甜菜, 其特点, 色泽洁白、香甜酥脆, 是宴席中常见的菜肴。

挂霜是制作甜菜的烹调方法之一, 它是以蔗糖水溶液, 通过加热不断蒸发水分, 达到饱和状态后蔗糖重新结晶的原理来实现烹调技法的。行业中把这一加热过程称为“ 熬糖”。对于初学者, 看似神秘, 很难把握。要掌握挂霜技术, 首先应搞清挂霜工艺的机理, 找到其科学依据。蔗糖具有较强的结晶性, 其饱和溶液经降低温度或使水分蒸发便会有蔗糖晶体析出。挂霜就是将蔗糖放入水中, 先经加热、搅动使其溶解, 成为蔗糖水溶液, 然后在持续的加热过程中, 水分被大量蒸发, 蔗糖溶液由不饱和到饱和, 然后离火, 放入主料, 经不停的炒拌, 饱和的蔗糖溶液即粘裹在原料表面, 因温度不断降低、冷却, 蔗糖迅速结晶析出, 形成洁白、细密的蔗糖晶粒, 看起来好像挂上了一层霜一样。挂霜熬糖的机理就在于此。掌握挂霜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领, 是制作挂霜菜肴的关键。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供同行们参考。

一、挂霜前对主料进行初步熟处理。初步熟处理主要是通过炒、炸、烤等方法, 使原料口感达到酥香或酥脆或外酥里嫩或外酥里糯, 这样配合糖霜的质感, 菜肴才有独特的风味。如通过油炸成熟, 必须吸去原料表面的油脂, 以免挂不住糖霜。

二、熬糖时, 最好避免使用铁锅, 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等, 以避免影响糖霜的色泽。

三、熬糖时, 糖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 一般为3∶1, 不要盲目地多加水, 原则是蔗糖能溶于水即可。因为, 蔗糖的溶解度较大, 如在100 ℃ 时, 100 ml 水能溶解483 g 蔗糖。水放得太多, 无意义地增加熬糖时间,没有必要。另外, 要保证蔗糖溶液的纯度, 不要添加蜂蜜、饴糖等其他物质, 否则会降低蔗糖的结晶性, 影响挂霜的效果。

四、熬糖时, 火力要小而集中,火焰覆盖的范围最好小于糖液的液面, 使糖液由锅中部向锅四周沸腾;否则, 锅边的糖液易焦化变成黄褐色, 从而影响糖霜的色泽。

五、鉴别糖液是否熬制到可挂霜的程度, 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看气泡, 糖液在加热过程中, 经手勺不停地搅动, 不断地产生气泡, 水分随之不断地蒸发, 待糖液浓稠至小泡套大泡同时向上冒起、蒸汽很少时, 正是挂霜的好时机; 二是当糖液熬至浓稠时, 用手勺或筷子沾起糖液使之下滴, 如呈连绵透明的固态片、丝状,即到了挂霜的时机。熬糖必须恰到好处, 如果火候不到, 难以结晶成霜,如果火候太过, 一种情况是糖液会提前结晶, 俗称“ 返沙”; 另一种情况是熬过了饱和溶液状态, 蔗糖进入熔融状态(此时蔗糖不会结晶, 将进入拔丝状态) , 都达不到挂霜的效果,甚至失败。

六、当糖液熬至达到挂霜程度时, 炒锅应立即离火, 倒入主料, 手握分散的筷子迅速炒拌, 使糖液快速降温, 结晶成糖霜。炒拌时, 要尽可能使主料散开, 糖液粘裹均匀。如果蔗糖结晶而原料粘连, 应即时将原料分开。

七、如果挂霜要赋予其如怪味、酱香、奶油等口味, 必须在熬糖挂霜前对主料进行调味处理, 并保证原料表面干燥; 不可将其他调味料放入糖液中同熬, 否则糖液将无法结晶。搞清了挂霜的机理, 掌握了挂霜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领, 挂霜的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