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例如: (4)胎位异常 本方加减,治疗87例。结果;治愈78例,无效9 例(《新医药通讯》1972年第10期)。 (5)盆腔炎 本方加减,治疗154例。其中急性盆腔炎5例,慢性盆腔炎143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6例。结果:治愈89例,显效46 例,有效8例,无效u例(《湖南医学杂志》1983年第4期)。 (6)宫外孕 本方加减,治疗5例。结果全部治愈(《tl!东医刊》 1965年第12期)。 (7)产后发热 本方加减,治疗153例。结果:治愈107例,有效 4l例,无效5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6天(<S:江苏中医杂志》 1990年第6期)。 (8)妇人腰痛 本方加减,治疗135例。结果:治愈37例,有效82 例,无效16例(《新中医净1986年第8期)。 (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 本方加减,治疗]7例。结果:显效1艺例,有效4例,无效1例。其中服药时间乏短1]天,最长53大 (《黑龙江中医药》1990年第6期)。 (10)老年皮肤瘙痒症 本方加减,治疗45例。结果;治愈26例,显效17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90年第2期)。 (11)荨麻疹 本方加减,治疗51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 例,无效11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10天(《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5年第8期)。 (12)银屑病 本方加减,治疗、0例。结果: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1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4天,最长49天(《浙江中医杂志》1965 年第2期)。 (13)扁平疣 本方加减,治疗67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药时间最短2天,最长12天(<陕西中医净1986年第11期)。 (15)神经性头痛 本方加减,治疗79例。结果:治愈工9例,显效 3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10天,最长30天(《陕西中医}1989年第7期)。本方加减,治疗24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4例(《陕西中医》1986年第1工期)。 (16)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减,治疗100例。结果:治愈58例,显效42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工0天,最长60天(《新中医》1977年第4期)。 (17)急、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200例。其中急性肾炎50例,慢性肾炎150例。结果:急性肾炎显效率达9 0%,慢性肾炎显效率达 72.58%(囊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i980年第16期)。本方加减,治疗42 例。其中急性肾炎5例,慢性肾炎33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例。结果:急性肾炎有效率达60%,慢性肾炎有效率达39.4%,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全部显效(《中华内科杂志》1978年第工期)。 (18)特发性血尿 本方加减,治疗3例。结果全部治愈(《浙江中医药》i976年第2期)。 (19)小儿过敏性紫癜 本方加减,治疗25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药时间最短6天,最长15天(《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6期)。 (20)色素膜炎 本方加减,治疗32例。结果;治愈14例,有效10 例,无效8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n期)。 (21)慢性复发型血管神经性水肿 本方加减,治疗5例。结果全部治愈。随访数年,未曾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第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营血虚滞之证。方用熟地、白芍静养营血,合以当归、川芎活血和营;四药相配,动静结合,补中有通,使营血恢复而周流无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面色萎黄、唇爪无华、舌质淡、脉细弦或细涩,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是补血的主方,也是活血的基础方,临床可根据病情,调配主辅药物的用量,如重用熟地、白芍、当归身,少以川芎为佐,则主要用于治疗血虚病证;如重用川芎、当归尾、赤芍,而佐以生地,则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对细胞免疫反应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抑制经羊血球免疫小鼠脾脏中PFC的生成及血凝素效价,具有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还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抑制变态反应性炎症,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等。 四物汤加减134方 吴正伦 明代医家(1529-1568年)。字子叔,号春岩子。安徽歙县人。幼年丧父,家贫而刻苦攻读。后游医至山东、北京等地,名噪一时。明神宗幼年病、穆宗贵妃病,均由其治愈。曾获穆宗嘉奖,后因太医院御医妒其术,被骗用毒酒药致死。著有《医验录》、《虚车录》、《养生类要》、《脉证治方》、《治人心鉴》。方多切用,示人以方证模式,依症加减,灵活不乱,方药加减变化中贯穿六气四因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痰毒湿瘀及脏腑辨证用药经验,今将吴氏得意之作四物汤的134种加减方,含盖了内妇儿外各科整理出给大家参考。 桃红四物汤 (2)痛经 本方加味,治伫4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均于经前3天服药,10剂为1疗程。结果:显效8例,有效30例,无效2 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方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12例。经期加服七厘散,并用药离子透入疗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4 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0期). (4)经漏 本方加丹皮、丹参、蒲黄等,治疗250例。结果:显效(服药7剂以内止血者)198例,有效(服药10剂以内止血者)28例,无效 24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5)先兆流产 本方加丹参、川楝子,治疗u例。结果疗效满意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3期). (6)产后恶露不净 本方加水蛭,治疗产后恶露不净3月余者6 例。结果均获愈(《四川中医》1989年第10期)。 (7)不孕症 治疗输卵管炎性完全阻塞和部分阻塞所致不孕症 40例。其中卵泡期,加用红藤、败酱草等;排卵、黄体期。加调补肝肾之品。结果:20例怀孕({中医杂志}1985年第8期)。治疗血瘀湿热型不孕症6例。服药3—4个月。结果.治愈3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 年第12期)。 (8)盆腔炎性肿块 本方加蒲公英、黄柏、茯苓、三棱、莪术,治疗 10例。结果全部获愈(《江西中医药}1985年第2期)。 (9)引产 本方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77例。于术前3天及术后服本方加益母草、蒲黄等.结果。胎儿在13—99小时内产出.平均为39。2小时(《河北中医》1988年第3期)。 (10)头痛 治疗偏头痛63例。以15一18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4例,显效25例,好转19例,无效5例(《中医杂志)1985年第6 期)。治疗65例。其中属典型偏头痛26例,普通型偏头痛32例,丛集性偏头痛7例。结果:近期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16例,显效25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服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5期)。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结果:近期治愈13例,显著好转工7例,其中10例复查脑血流图,均恢复正常 (《中医杂志》1983年第8期). (11)脑内血肿 治疗外伤性急性脑内血肿12例,均经头颅aT确诊。结果:症状、体征均消失;其中7例经CT复查,恢复正常(<中医杂志}1989年第9期)。 (12)坐骨神经痛 本方加蜈蚣等治疗。结果;服药10剂,获痊愈(《四川中医>1988年第3期)。 (13)肺源性心脏病 本方加党参、黄芪,治疗65例。结果:显效 29例,好转30例,无效4例,死亡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净1988年第工期)。本方结合西药,治疗273例。结果:显效167例,好转95例,无效 n例,总有效率为96.o%;单纯西药组273例,总有效率90.4%。1年后,中西结合组死亡7例,西药组死亡21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四川中医》1988年第12期)。 (14)肝硬化腹水 治疗57例,均为晚期血吸虫患者。结果:治愈 38例,有效n例,无效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5期)。 (1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方合生脉散、瓜蒌薤白汤加减,治疗 3例。结果:治疗工周,症状均改善,心率均恢复正常,随访3—5个月未复发(《湖北中医杂志》1985年第2期)。 (17)心肌炎 本方加桂枝、丹参、薤白头,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 例。结果均有效(《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5期)。 (18)百日咳 以本方加桔梗为基础方,治疗百日咳痉咳期患者。热盛,加桑白皮,黄芩,痰多粘稠,加竹沥、半夏、瓜蒌、川贝母等。结果获愈(《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 (19)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方治疗。患者红细胞数为7.64× 10”/升,血红蛋白为175克/升。结果疗效满意(《新中医》1987年第9 翘)。本方加水蛭、廑虫治疗。结果:服药40剂后,脾脏明显缩小、质地变软,3年随访未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n期)。 (20)白塞氏综合征 治疗2例。结果:疗效满意。随访半年以上_ 未复发(《福建中医药》1988年第5期)。 (21)乳糜尿 本方为主,佐以清热通淋之药,治疗16例。结果。治愈15例(《中医杂志》1983年第7期)。 (22) 泌尿系统结石 本方加利尿通淋之品治疗。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或刺痛,或小腹绞痛,舌紫有瘀斑。结果有效(《河北中医》 1986年第2期). (23)萎缩性胃炎 本方合失笑散治疗。患者胃脘痛如锥刺痛。结果:服药后取得良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4期)。本方加甘草治疗。患者胃痛半年余,以夜间为甚。结果。服药3剂后,痛减;续服佶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工期)。 (24)咯血 本方治疗。患者咳血夹有血块、色黯。结果;服药后血止而获愈(<中华肿瘤杂志}1983年第5期)。 (25)肾病综合征 本方加丹参、益母草,治疗幼年患者。结果疗效满意(<河北中医>1988年第3期)。 (26)慢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33例。患者均经其他中西药治疗无效。结果;总有效率为39。4%(《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27)过敏性紫癜 本方加减,治疗22例。结果:痊愈工5例,好转 6例,无效1例。体征消失时间最短3—5天,最长30天(《湖北中医杂志>1990年第2期)。本方加鸡血藤、丹皮等,治疗8例。结果获得较好的疗效(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0期)。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获得较好的效果(《陕西中医》1983年第5 期)。 (28)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 本方为主,辅以扶正益气固本法,治疗工。例。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接受胰岛崇治疗中出现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结果:服药后症状均消失,临床胰岛素用量均安全、有效地降到最小剂量(《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第5期)。 (29)胸痹 本方加黄芪,治疗800例。随症加附子、人参等。结果;服药4剂后,显效120例,明显好转280例;服至20剂时,显效达 7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第9期)。 (30)骨折 本方加补骨脂、自然铜等,治疗173例,其中包括四肢骨折和躯干骨折。经临床观察,本方具有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功效,效果良好(《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31)膝关节积血 本方合五苓散,治疗2例。患者因膝关节挫伤而致膝关节积血。结果;服药8剂而愈(《北京中医》1986年第2期)。 (32)眼睑黄色瘤 本方加首乌、黄芪、黄精、丹参治疗。患者双眼睑起黄色疙瘩已7年,血脂偏高。结果。服药后黄色瘤消失,血脂下降 (《陕西中医》1990年第工期)。 (33)秃发 本方去生地,加丹参、桂枝、乳香、没药,黄芪等,治疗全秃94例。将上药制成药片,每片含生药1.25克,每服8一10片,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67例,有效24例(《中医杂志》 1985年第9期)。本方加鸡血藤、丹参等治疗。患者因重病后发生全秃。经治疗效果较佳(<中医杂志)1981年第7期)。本方加首乌、侧柏叶、桑叶、代赭石组成活血生发汤治疗20例。结果:痊愈17例,无效3 例;一般服药时间达半个月即能控制脱发.1个月左右头发生长正常 (《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 (34)银屑病 本方加减,治疗32例。结果: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23例,有效(皮损消退50%以上)7例,无效2例 (《陕西中医}1990年第2期)。治疗59例。结果:总有效率87%((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 (35)神经性皮炎 本方加首乌、乌梢蛇治疗。患者病程达7年之久。结果。共服药40余剂,获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6期)。 (36)扁平疣 本方加蝉衣、桔梗等,治疗工0例。结果:痊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内蒙古中医药}1986年第4期)。 (37)疣类疾病 本方加炮山甲、首乌、夏枯草、板蓝根等,治疗18 例。14—16剂为1疗程,必要时可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愈14例 (其中扁平疣7例,寻常疣2例,跖疣1例,老年疣4例),显效1例。无效3例(《广西中医药净1983年第1期). (38)红斑类皮肤病 以本方加丹参、丹皮为基础方。治疗64例。瘀血重,加三棱、莪术等。结果,痊愈53例,显效5例。有效6例((中医杂志}1988年第5期)。治疗33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工例,无效 2例(<中医杂志>1982年第12期)。 (39)紫癜类皮肤病 本方随症加清热益气之品,治疗工5例。其中紫癜性苔藓样皮炎n例,过敏性紫癜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各2 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土例。有效2例(《中医杂志》1982年第工2 期)。 (40)人体蠕形螨病 本方加白芷、藁本、辛夷、桑白皮等,治疗 694例。结果。治愈584例,显效48例,好转33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8%,另设对照组采用灭滴灵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中药治疗组皮疹及症状在治疗后20一25天减轻,无副作用,对照组皮疹及症状则于35—41天后减轻,并有21例出现可逆性白细胞减少。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第2期)。 (41)酒糟鼻 本方加大黄、黄芩等治疗,并用自制外用药局部涂搽。结果;经治1月余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6期)。 (42)皮肤黑变病 本方随症分别加入益肾阴、补肾阳或疏肝气药.物,治疗14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1985 年第工期)。 (43)寒冷性多形红斑 治疗病已10年多患者。治疗时每天用药渣煎水浸泡患处30分钟。结果。红斑消失而获愈(《陕西中医}1990年第1期)。 (44)结节性红斑 本方口服,同时将药渣煎水外用。结果痊愈 (《陕西中医}1990年第l期)。 (45)视网膜炎 本方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60例。结果。痊愈45例,显效7例,进步4例,无效4例(<云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 (46)视神经萎缩 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立3例。其中初期8例.进展期3例,黑蒙前期1例。黑蒙期1例。结果s显效7例.进步5例. 无效1例。对视神经完全断裂者无效(《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1 期)。 (47)眼挫伤 本方合失笑散,治疗7例。结果:治愈(视力恢复到 1。0以上)6例,好转(视力恢复到0.4)1例(《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1期)。 (48)青光眼 本方加苏木、羌活、滑石等,治疗肝血瘀滞型青光眼 19眼(12例)。结果:治愈7眼,显效4眼,有效5眼,无效3眼(《中医杂志》1983年第1期)。 (49)急性结膜炎 本方加荆芥、防风、黄芩、菊花等,治疗64例。结果。痊愈54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服药最多工5剂,最少6剂(<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50)复发性咽溃疡 本方合失笑散、地龙、丹参、葛根等,治疗25 例。病程1—35年不等。结果。溃疡愈合,3个月未复发者16例;溃疡愈合,3个月仍有发作,但发作期缩短,间隙延长者7例,无效2例 (噬中医杂志》1986年第10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经闭、痛经等病症。方用四物汤养血和血,配以桃仁、红花破血行瘀,功能祛瘀生新,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瘀血阻滞、刺痛、皮肤瘀斑、舌紫、脉涩等,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加黄芪、党参;热盛,加银花、蒲公英;血热,加丹皮、水牛角、紫草;气滞,加香附、青皮;血虚,加阿胶、鸡血藤、首乌,肝风内盛,加全蝎、蜈蚣、天麻。 凡无瘀血证者忌用,体质虚弱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微循环流速加快的功能,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及吸附力,对血液粘度有调节作用,兼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对小白鼠具有明显的耐缺氧和耐疲劳作用;具有抗肉芽肿生成的作用,即以其在抗炎的同时并不引起胸腺萎缩为特点. 姜附四物汤 方剂来源 元。(医垒元戎}。 组成与用法 干姜3克 附子6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 熟地黄9克 白芍药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主治冲任虚寒,痛经,产后腹痛。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痛经,闭经,不孕症,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痹证,痿证,癃闭等病症。 (1)闭经 本方加减,治疗证属寒凝血瘀型。寒甚者,加桂枝、川乌、草乌,瘀血重者,去熟地,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牛膝,气滞者,加香附、郁金、柴胡、枳壳;兼痰湿者,加苍术、半夏、南星、米仁,常能获得良效(《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不孕症 本方加减,治疗19例。阴盛寒凝者,加桂枝、细辛,艾叶、茴香;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石椭叶、巴戟天、鹿角;瘀血凝结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益母草。结果均受孕(《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议资料》江西省妇女保健院1982年)。 (3)产后腹痛 本方加减,治疗证属寒凝血瘀型者。腹痛甚、恶露少、夹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桃仁、红花;疼甚欲呕者,加吴萸、半夏、旋覆花;小腹胀痛者,加枳壳、香附、青皮,气短神疲者,加党参、黄芪。常能获得良效(《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产后恶露不下 本方加减,治疗证属寒凝血瘀型者。风寒阻络者,加桂枝、细辛、白芷、艾叶,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肉苁蓉;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阿胶、首乌、鸡血藤;气滞瘀阻者,加三棱、莪术、香附、柴胡、郁金;瘀滞腹痛剧烈者,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延胡索。常能获得良效(《中医妇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6)骨质增生 本方加减,治疗12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1.7%,《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重症肌无力 本方加减,治疗41例。兼脾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兼肾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鹿角片;兼血虚者,加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瘀血甚者,加地鳖虫、蜈蚣、全蝎、马钱子等。结果:治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年第7期)。 (8)肩周炎 以本方加羌活、独活、姜黄、白芥子、黄芪等为基础方,治疗36例。寒甚者,加防己;活动受限,加木瓜、威灵仙。结果:痊愈31例,显效5例。一般服药3—6剂即见效,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30天(《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癃闭 本方加减,治疗神经性尿闭、尿路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尿毒症等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寒瘀阻塞而致的小便不通。病久气血虚者,加黄芪、丹参、山药、茯苓等,肾阳虚者,加益智仁、巴戟天、肉苁蓉;小便不畅利者,加泽泻、赤苓、猪苓、车前子等;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冬葵子、石苇;兼有血尿者,加三七、琥珀、血余炭、炮姜炭,前列腺肿大,加象贝、鸡内金、夏枯草、海藻、昆布等。 常能获得良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配以干姜、附子温经祛寒,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淡有块,腹冷痛,四肢不温,关节冷痛、剧痛,脉沉迟涩,舌暗淡,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寒甚,加桂枝、细辛、乌头;瘀甚,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痛甚,加蒲黄、五灵脂、全蝎、蜈蚣;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血虚, 加鸡血藤、丹参、阿胶;阳虚,加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鹿角片。 凡周舌红、苔黄、脉数、出血量多等热性病症忌用. 血府逐瘀汤 方剂来源 清. 例如: (2)颅脑损伤后遗症 治疗38例。结果s痊愈3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 1期)。 (3)帽状腱膜下血肿 治疗9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结果均获愈(<四川中医》1990年第8期)。 (4)颅脑损伤 治疗重危病者,均在15天后苏醒,40天后自行进食,后遗症极少(<铁道医学)1984年笫2期)。 (5)头痛 治疗瘀血头痛55例。结果;痊愈s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83年第2期)。治疗儿童头痛100例。其中神经性头痛83例,脑血管痉挛14例,神经官能症2例,癫痫1例。服药4— 20剂。结果;痊愈7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浙江中医杂志》1983 年第9期)。 (6)青年面部黄褐斑症 治疗119例。结果:基本痊愈18例,显效51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其中以血瘀内阻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为佳;病程短、年纪轻则疗效更佳(《铁道医学》1984年第工期)。 (7)失眠 本方为主,治疗46例。其中气滞血瘀型(29例)单用本方,痰瘀血结型(13例)合用导痰汤,气虚血瘀型(4例)合用补阳还五汤。结果:痊愈22例,显效13例,好转1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6 年第2期)。 . (8)多寐 本方加郁金、香附治疗。结果:服药5剂,症状消失;后以逍遥丸巩固疗效。随访4年未见复发({四川中医》1989年第l 期)。 (9)窦性心动过速 本方去当归,加桂枝、党参、甘草、柴胡治疗。结果。服蓟9剂后,心率降至70一80次/分(《四川中医》1987年第7 期)。 (10)支气管哮喘 本方加地龙,治疗10例。结果:完全控制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10剂,最多30剂(r I=海中医药杂志》 1984年第9期)。 (11])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18例。其中发于胸背部13例,头颈部4例,腿部1例。气滞者,加川栋子、郁金、香附;血热者,加丹皮、山栀、黄芩,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痛甚者,加乌梢蛇,全蝎.结果。全部获愈,平均服药13剂(《山东中医杂志)1988年第2 期)。 (12)胸壁挫伤 本方加减,治疗28例。肿痛甚,加延胡索、三七粉(冲服)、瓜蒌皮等。结果。痊愈11例,显效8例,好转9例。治愈及显效者中服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9天(《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2期). (13)肋软骨炎 本方加片姜黄、香附、郁金,治疗36例。结果:痊愈32例,好转4例。服药最少8剂,最多52剂(《陕西中医》1987年第 1期)。 (14)自发性气胸 治疗12例。其中3例合并肺结核,结合抗痨治疗;2例有渗液加用白芥子,疼痛甚,加延胡索。结果:治疗2—4周均获愈.胸腔气体吸收,被压缩的肺脏复张(《河南中医净1990年第1 期)。 (15)婴幼儿呼吸暂停症 本方加钩藤、蝎尾治疗。结果:服药2 剂后获愈,随访半年末见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年第5期)。 (16)高血脂 治疗气滞血瘀型20例。结果:显效11例,改善8 例,无效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10期)。 (17)胃窦炎 本方合小建中汤治疗。结果:服药工6剂后,X线摄片复查,胃窦炎征象消失(《吉林中医药》1983年第2期)。 (18)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52例。结果:均获效,服药最少5剂,最多40剂(《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19)痛证 治疗17例。其中腹痛3例,加泽兰、大黄,胸痛6例,加桂枝、丹参、延胡索;胁痛3例,加青皮、三棱;腰痛2例,加川断、丹参、乳香、没药,头痛3例中巅顶痛加吴萸、藁本,前额或眉棱骨痛加白芷、葛根,两侧痛加黄芩。结果;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 例(《黑龙江中医药》1987年第2期)。 (20)坐骨神经痛 本方合四妙散治疗。结果;疼痛消失获愈(《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3期)。 (21)动眼神经麻痹 本方加熟地、石决明、竹茹、蝉衣,治疗2例。结果。服药6剂后,症状均大减;守方续服12剂,眼球活动较前灵活;以后去竹茹,加大当归剂量至30克,再加杞子、菊花调治,2月后完全恢复(《中医杂志)1988年第10期)。 (22)眼底出血 本方加青葙子、白蒺藜、菊花、三七粉治疗。结果:服药15剂后,视力恢复(《陕西中医》1986年第10期)。 (23)术后呃逆 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呃逆不止、时有呕吐者。结 果;服药3剂,呃逆止,续服5剂,诸症悉除(<四川中医》1989年第5 期)。 (24)盗汗 本方加丹皮、栀子治疗。结果:服药4剂,盗汗减少; 8剂,盗汗止,再进4剂,以善其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年第3 期)。 (25)乳腺增生病 以本方去牛膝、桔梗,加三棱、莪术、丹参为基础方,治疗104例。胸闷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多疑善虑,加磁石、代赭石,失眠多梦,加夜交藤、合欢皮。结果:治愈68例,好转27例,无效 9例(《天津中医》1986年第5期)。 ( 26)乳腺炎 本方加蒲公英、野菊花,治疗12例。结果全部治愈 (《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 (27)中止早期妊娠 本方去桔梗、川芎,加丹皮,当归剂量增至 50克,红花增至30克,牛膝增至50克,中止早期妊娠2例(《吉林中医药》1989年第6期)。 (28)宫外孕 本方合益气、补肝肾药,治疗3例。结果;体征及症状均消失(《河北中医》1984年第3期)。 (29)原发性痛经 治疗70例。气滞者,合失笑散;寒凝者,加附子;血热者,加丹皮,气虚者,加黄芪。结果;痊愈34例,好转3l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胸胁瘀滞疼痛,经闭痛经。方用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配以四逆散理气;活血与理气相兼而行,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胁瘀滞刺痛,或经闭痛经,见有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加黄芪、党参;虚寒,加附子、肉桂,阴血不足。加阿胶;头痛、痹痛,加全蝎、蜈蚣。 本方活血祛瘀之品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用本方制成的静脉注射剂在试管内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家兔血小板凝集作用,并具有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和复活肝脏清除能力的作用. 膈下逐瘀汤 方剂来源 清。 功效与主治 功能逐瘀消痞,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各种腹痛,胃痛,肝炎,肝脾肿大,胸膜粘连,血栓性静脉炎,又用于治疗结肠炎,呃逆,外生殖器疾病,盆腔炎,不孕症,血紫质病等病症。例如: (1)结肠炎 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果:均获满意效果。一般服药3—7剂症状减轻,再进工0剂左右各种症状均除(<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7期)。 (2)腹泻 本方加减,治疗肾虚五更泄泻2例。结果:服药3—5 剂,腹泻明显减少,继服6—15剂大便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亦除。随访 4年均未复发(《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治疗痢疾未除、持续腹泻久治不愈患者。结果;连服6剂,病情明显好转;继服4剂,腹泻停止;为巩固疗效又服3剂,诸症均消(《河南中医}1982年第3期)。 (3)呃逆 治疗气滞血瘀型久治不愈患者。结果:服药3剂获效 ((辽宁中医杂志净1987年第10期)。 (4)胃脘灼热感 本方治疗。结果:连服6剂即获效(《陕西中医》 1984年第3期)。 (5)间歇性卟啉病 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儿。结果:服药1剂,腹痛消失,纳便正常;服药7剂,尿卟啉原试验2次呈弱阳性,继服7剂,尿卟啉原试验呈阴性,病愈出院。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5期). 。 (7)神经官能症 本方加减治疗。患者下腹部稍接触衣被就有走蚁感,久治不愈,痛苦难言。结果:服药15剂,各种症状消失(《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8)慢性盆腔炎 本方加减,治疗64例。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熟地、首乌;阴虚,加沙参、麦冬,阳虚,加热附、炮姜;湿热,加黄芩、泽泻。结果,痊愈2工例,好转37例,无效6例(《江西中医药}1988 年第2期)。 (9)不孕症 本方加减,治疗经期腹痛、结婚3年不孕者。经前服药7剂,经转停药,经过4次月经前的调治,结果经捅缓解,并受孕(《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10)血栓性静脉炎 本方加王不留行、细辛,外敷冲和膏,治疗腹壁血栓性静脉炎2例。结果;服药7—12剂,腹壁索状物消失,疼痛亦除。随访3年病未复发((陕西中医》1984年第3期)。 (11)肠梗阻 本方加减,治疗20例。患者均系腹部术后非狭窄性肠梗阻。发热,加金银花、连翘、黄芩,呕吐恶心,去归尾、川芎、五灵脂,加砂仁、姜半夏,腹胀,加柴胡、青皮,便干,加麻仁、生地、番泻叶,纳差,加鸡内金、山楂。结果;症状全部消失而获愈(《陕西中医}1988年第2期)。 (12)胸膜粘连 本方加减,治疗60例。兼有外感风寒,加桂枝、荆芥、防风,感受风热,加金银花、连翘、薄荷,咳吐黄痰,加黄芩、瓜蒌、桑白皮,咳痰稀白,加干姜、细辛,气虚,加黄芪、党参。结果;痊愈 33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2例({北京中医}1987年第4 期)。; (13)副睾丸结核 水方治疗。患者右侧睾丸疼痛22年,曾2次住院治疗无效。结果:服药3剂,睾丸压痛大减;原方继服4剂,副睾刺痛也明显好转,再进4剂,右侧睾丸稍缩小,质地出硬转软,连服26剂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91.名医名方的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