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为什么一定要知其然?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大脑

 长沙7喜 2014-11-13
本帖最后由 吴志磊 于 2013-12-9 12:23 编辑

引言:我们要的不是相对论,而是诞生相对论的大脑;我们要的不是金蛋,而是下金蛋的那只鸡。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两种思维形式:
       1.联想
       2.演绎归纳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这两大思维方式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的试错成分,在不断的试错和探索过程中,最后寻找到答案。所以对于探索问题最好的比喻就是,问题求解就像一部侦探小说,结果就像是结局,思考过程正是其中的情节。
       但在这个比喻中也揭示了一个我们所普遍忽略的事实,就是思考过程往往跌宕起伏,但我们最后记得的只有结果而已
       这也同时造成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在学习一类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去掌握标准的方法,而忽视了这些方法背后的推导和思维方式。
       所以,这里我所想提到的观点就是:学习,就是去理解方法背后的思考过程(不仅要知道相对论,还要去锻炼出这个诞生相对论的大脑),不然纯粹追求公式和方法,就等同于背乘法口诀。
      首先,去理解一个方法背后的推导过程,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你很难再忘掉。因为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越往上层走,需要记忆的节点就越少。
      以火车过桥问题为例:
     如果单纯的记忆公式,那么公式汇总有:
【火车过人】
①相遇:车长=(车速+人速)×相遇时间
②追及:车长=(车速-人速)×追及时间
【火车过桥】
①完全在桥:桥长-车长=车速×时间
②完全过桥:桥长+车长=车速×时间
【火车过火车】
①火车错车:A车长+B车长=(A车速+B车速)×时间
②火车超车:A车长+B车长=(A车速-B车速)×时间
       但如果能够真正通过图示法去分析火车过桥问题当中的路程关系,可以发现,以上所有公式都是由两个基本公式推导出来的: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只要孩子能够根据行程的线段图发现,在相遇中,路程和对应于车长;在追及中,路程差依然是对应于车长,那么就只需要记忆两个公式就足够了。
       所以简单的说,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对于每个知识点去真正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可以肯定的是,理解、记忆、以及学习效率都会得到质的提高:
1、为什么这种解法是对的?
2、为什么那种解法是错的?
3、为什么这种解法不是最优的?(初中要求)
4、证明为什么没有更优的解法(高中要求)
       当然,在小学阶段,我们更加专注于第1、2问的引导。这也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会着重去讲解和传授的。同时也需要父母能够意识到相关的重要性,并在孩子的家庭学习中予以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