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泄泻证治(赵锡武)

 johnney908 2014-11-19
泄泻证治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脾胃受邪所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而泄泻,泄者大便溏薄,或作或止,泻者大便直下,水去如注。多因湿热伤食,脾受伤而不能渗泄P而分利无权并人大肠遂致泄泻。
   飧 泄 ·
   飧泄之完谷不化因湿兼风(完谷不化、水谷不分而完出,谓之飧泄),兼恶风,自汗,肠鸣,脉弦者宜胃苓汤加升麻,防风.《内经》云:“春伤于凤,夏生飧泄”。又曰:“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曰: “久风人中,则为肠风飧泄。”今清气下降而不升则风邪人而干胃,是木贼土。故冲和之气不能化而令完物出。或饮食太过,肠胃受伤,亦致水谷不化,宜下者举之而兼消克,加减木香散主之,婧泄脉弦,腹痛而渴及头微汗宜防风芍药汤。
   加减木香散
   木香 良姜、升麻、人参、槟榔、神曲、白术、肉蔻、吴萸、干姜 陈皮 砂仁
   防风芍药汤
   防风 白芍 黄芩
  溏 泄
  溏泄证见肠垢污积,乃湿兼热也(脉数溲赤涩所下稠粘垢秽,宜黄芩芍药汤合益元散)。
  黄芩 白芍 甘草 滑石 朱砂
  鹜泄
   鹜溏之证,澄清溺白湿兼寒也。
   《内经》云: “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属于寒”。大便如水,其中稍有结粪,清冷如鸭粪,脉见沉迟,小溲清白,理中汤加橘红、茯苓治之。若泄不巳更加附子。洁古云:‘鹜泄当用升麻附子干姜之类。寒泄必须早暮服药,盖早服暖药至暮药力已尽无以敌一宿之阴气故必再服也”。
   濡泄
  濡泄之证身重脉软,是湿自胜。《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缘土虚不能制湿,湿反胜而成病,故腹不痛而肠鸣溺少、利下多水宜五苓散主之。
   滑 泄
   滑泄之证久下不禁,湿牲气脱。大孔如竹筒直下不止,宜用扶脾丸,或补中益气汤加诃子肉蔻或四柱饮或六柱饮。
   四柱饮:茯苓 人参 附子 木香 加姜盐
   六柱饮:四柱饮加肉蔻,诃于。活人书有白术,无诃子。
   扶脾丸:(东垣):白术 茯苓 橘皮 诃于肉 炙草 乌梅 干姜 藿香 红豆 肉桂 麦芽 神曲 荷叶 烧饭为丸
   除上述五泄,尚有以下多种:
  胃泄::面黄而饮食不化,宜理中汤。
  脾泄:呕吐而腹胀注下——食后饱满,泻后即宽宜香砂六君子汤
  小肠泄:溲涩而便脓血,小腹疼,宜先下之继用清利。先用木香槟榔丸,继用葛根芩连汤加滑石。·
  肾泄;五更便泄,足冷腹痛,宜四神丸加人参、沉香,甚则用熟附,茴香,川椒。
  肝泄:木旺侮土,腹痛兼胀‘脾虚致泄,肝旺致有胀痛,此
  与伤食不同,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止,故责之土败木
  贼,故宜泻肝培土异功散加川楝子、元胡。
  痰泄;胸满泻泄,脉弦滑,甚则呕吐,其入神必不瘁,色必不衰,时泄时止,复又作泄,腹中觉冷,隐隐微痈,宜厚朴二陈汤。肥人滑泄多属痰,脉滑责之痰,不食不饥亦责之痰,可用青州白丸子。 .
  食泄:泻下臭腐,噫气作酸,腹痛而泻后痛减,宜香砂胃苓汤或保和丸加砂仁,豆蔻。
  大瘕泄:里急后重多次人厕,而不能使,茎中痈,乃寒湿化为温热。此似痢非痢,所下皆是粪水,宜八正散加木香,槟榔.
  伤酒泄;晨起必泻,素嗜酒而积,经年不愈,宜葛花解醒汤或理中加葛根配合香连丸。 、
  暑泻:夏月暴注水泻,脉虚细而口于烦闷,为肠胃之暑温。凡夏月泄泻干葛为要药,暑火泻者加川连,兼腹胀者加厚朴,茅苍术,兼虚者加白术、扁豆;暑食泻者加神曲;暑湿泻者加苍术、泽泻、银花炭,益元散;小便赤涩加木通,兼烦加栀子、淡竹叶,或加黄芩炭、兼呕者加半夏、厚朴、竹茹、藿香;若伤暑而又伤生冷宜连理汤。
  以上虽泄证多端,多不寓乎脾伤积湿,治法则初用调中分利(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如小便少者尤宜利水,如小便如常,不必再利,惟燥脾而已,如兼口渴则利水与燥脾俱不用,但看溺赤,口渴,苔黄、脉数,为有热,即<内经>云; ‘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宜芩连之苦寒治之,如溺短而色不变,脉虚无力则补益无疑。然泻伤津液,口内必渴小便赤涩不数,苔不黄者,未可便断为热。继用风药燥湿,久则升提,滑须固涩,风兼解表,寒佐温中:食者消之,痰者化之,虚者补之,热者清之,随证施治为当。
   泄泻治法有丸
   一日淡渗。使湿从小便去。可用五苓散治之。
   二日升提。注迫下陷,惟鼓午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如地上期湿,风之即干,所谓下者举之是也。可用补中益气治之
   三日清凉.热淫所致暴注下迫,苦寒诸剂用涤燔热,所谓热者清之是也。可用黄芩芍药汤治之.
   四日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泄,随证祛迅逐勿令稽留。(内经》云: “实者泻之”。又云; “通因通用。’可用保和丸或二陈汤加神曲、麦芽,蛤粉、木香、槟榔。
   五日甘缓。泻利不己,急而下趋,愈趋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缓中,所谓急者缓之是也。可用四君子汤、小建中汤等,
   六日酸收。泻下有日,气散不收,无能统摄,注泄时而已已,酸能收敛, 《内经》云; “散者收之”,可用乌梅丸,
   七曰燥脾。泄因于湿,湿本脾虚,虚而不培,湿淫'转甚,《内经》云: “虚者补之”。可用平胃散、胃苓汤等。
   八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寓真阳。火为土母,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当补火。《内经》云: “寒者温之”可用破故纸、肉蔻,茴香.五味子等药。
   九曰固涩.注泄日久,大肠道滑,虽投温补未能奏效,须用涩剂,所谓“滑者涩之”。可用桃花粥,赤石脂,余禹粮等。
   又有醉饱行房肾气虚乏,湿热乘之,下流客肾,久泄不止者,治宜升阳除湿,可用八味丸加重山药、茯苓,而地黄量减半。
   肾司二便,久泄不止,多亡阴及阳,当责之肾,破故纸。肉豆蕴,茴香,五味于之类不可废也。陈皮、苍术,虽云健胃除湿,救标则可,多服则能泻脾,以其燥能损津液之故。
   长夏湿热令行,又岁湿太过,民多病泄,当专以风药,如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白芷之类,必二三剂,缘风能胜湿之故。
  
  泄而少食属胃弱。宜以人参为主,扁豆、橘皮佐之。
  泄而食不消化,宜加缩砂,人参,肉豆蔻等药。
  泄而腹痛,宜加白芍,炙甘草、防风、木香等药。
  泄而气弱,宜加干葛、人参、自术、茯苓等药。
  泄而小溲不利,宜加车前于末、木通等药,中焦有湿热者宜加猪苓,泽泻等药。
  肉积作泻宜加肉蔻,山楂,大蒜等药。
  感寒泻宜理中汤加紫苏叶。
  面积作泻宜加莱菔子、神曲.
  湿痰作泻宜以半夏、白术,茯苓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