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升麻鳖甲汤

 johnney908 2014-11-19

    近来重温伤寒金匮经方,看到有人十年磨一剑验证升麻鳖甲汤治疗咽喉肿痛,有疗效。口腔溃疡,阴部肿胀,即所谓狐惑病,用炙甘草汤治疗,我是从胡希恕知道的,后来看不少资料也都认同。对于咽喉肿痛桔梗是最容易考虑到的,桔梗甘草汤,苦酒汤就是半夏加蛋清米醋,还有半夏散就是半夏桂枝甘草。阴部肿疼呢,一般苦参汤和雄黄熏外用优先考虑,我还有点经验就是蝉蜕。

    胡希恕用大柴胡汤治疗哮喘也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关键是对柴胡升散的概念先入为主了,而胡老注重除胸腹中结气。

    升麻鳖甲汤,有升麻 蜀椒 当归  鳖甲 雄黄 甘草。彭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中用甘草写信汤和升麻鳖甲汤治疗一个病例。刘方柏在其重急奇顽中也引用此方加减:升麻15g、川椒10 g、鳖甲20g、生地15g、茵陈20g、雄黄2 g(冲服)、玄参10g、儿茶10 g、蜈蚣1条、甘草10 g、当归10 g。

    胡老可能谨慎用药,没有见到运用此方,不过他在金匮里还是讲到了,他认为,咽喉痛是主要的,而且认为是个传染病。这里摘编温习。


    底下的这个病,阴阳毒,这个病很少见。据书上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我们根据它的说法,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咽喉痛,是一种急性 传染病,看样子,而且这个病相当凶险,所以在五天内可治,七天就不可以治了。 这个病很少见,在中医书上对这一段都说是痧症,痧症,据我看也不太象。

    是一个咽痛,又不是白喉,它唾脓血,当然是咽喉溃烂,溃烂他才唾脓血嘛。“面赤斑斑如锦纹”,面赤,在《伤寒论》里讲的很多,这是病在外的表现,阳气浮郁在面嘛,“斑斑如锦纹”,还生些类似红斑,如锦纹,由于这个病在外,有阳气浮郁在外之象,所以叫阳毒,不是真有一种毒叫阳毒而来中人。这个阳毒比较外,病毒较浅,所以面色发红,斑斑如锦纹,同时咽喉痛,更唾脓血。用升麻鳖甲汤主之。我们看这个方剂,升麻是解毒的,杀菌解毒,以它作主药;蜀椒这个药辛温,是个热药,能够使人发汗,所以这个病比较在表;当归鳖甲,是活血化淤;雄黄,上面讲了,治痈脓,这个病唾脓血,所以它搁雄黄。

    到阴毒呢,病已深了,不能发汗,所以去蜀椒,也不唾脓血,所以也去了雄黄。看第二段,就说到了阴毒了:“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这里就病深了,不是面赤斑斑如锦文了。“面目青,身痛如被杖”,被杖者,象被杖刑那么剧烈,足见这种病得的是急症,也是咽喉痛,但是不唾脓血,也是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所以说这个病阴毒也好,阳毒也好,主要是急性很剧烈的传染病,是咽痛。如果红头胀脸的,病偏于在表,病也浅,可以吃升麻鳖甲汤,如果面目青,身痛的厉害,说明病离开表了,比较深了,不能让它发汗了,所以把蜀椒去了,由于不唾脓血,它把雄黄也去了,这很容易明白,药与症都交代得很明白,但是这个病,

    没经验过,我也没经验过,我活这么大岁数也没遇到过,古人或者是有,在西医也没有类似的这种病。至于说是痧症,痧症就是无名的疫疠之气,这个病我倒是见着过,可也没见着这样的,光嗓子痛,那都是全身症候。象东北吧,有一种叫 “发猴”,“羊毛疔”,这都是古人说的痧症,急性的一种疫疠,叫做“尸疫”, 那个病倒见着过,但是就只是嗓子疼,这么快,五天可治,七天不可治的这个病, 的确是没遇着过,这个留待于以后做参考。

    看这个病看方子后头有怎么几句话就知道,头一个方子是发汗的,“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老小再服,可见这是个传染病了,要不怎么知道这是个传染病呢? “一门老小”嘛。所以这东西它是传染病,老人小孩子不要顿服,分成两次服。取汗,所以开始这个升麻鳖甲汤它是要取汗的,你要把蜀椒去了,它不会出汗了, 里头没有发汗的药了,去雄黄就是不唾脓血。可见古人用药非常细腻,虽然这两个都是嗓子痛,它也不光治嗓子,它还去毒,它是以升麻为主的,你们看看,升麻是一个杀菌去毒的药物,不象现在咱们用的,李东桓用升麻,说往上升,不是那个事。这个病,现在没有,只留在这儿作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