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那些奇奇怪怪的古琴样式

 真友书屋 2014-11-28

化御制“洛象”琴拍出690万元高价

11月22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张明宪宗(成化)御制的“洛象”琴拍出690万元的高价,引起关注。据悉,该琴为中国音乐历史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陈蕾士先生旧藏。洛象琴的按音、散弹、泛音都完美无瑕,音色优美。近代出版的古琴专书,多有提及此琴。古琴界已将“洛象”作为式样名称“洛象式”。该琴的样式异乎寻常,且为御制,拍出高价顺理成章。

先生曾在《薇斋三琴记》(《大成》一百零五期,1982年8月1日,第54页)作过如下记载:

一九八一年夏,老友卢翁将移居北美洲,行李繁重,为减舟车搬运之烦,慨然将家藏“洛象”琴惠赠。此琴来头不小,乃明朝成化年间宪宗御制。护以厚木漆匣,匣面上部刻隶书“洛象琴箧”四字。中部行书刻“洛象音雄而坚,韵长而留,其断为冰梅者,尤为难得,于癸未初冬得而藏诸余家,始自慰好古之心也,故识之。因树斋主人周文藻”。下刻隶书“光绪辛卯归顺德周图瑞周尊年藏,苏若瑚题”。旁刻篆书“周氏因树斋家藏”。
匣中之琴,型制异乎寻常,琴头中央尖出,属凤舌式。自肩至腰两旁各列四个半月形,弧面挺出,似展双翼。琴腰两旁作钩云形,则属凤式。此琴款样不见于《太音大全集》及《五知斋琴谱》。全身朱漆兼带黑斑,红艳悦目。满布冰裂断、龟纹断,琴头有数圏梅花断。龙池上刻篆书“洛象”二字及“广运之宝”一巨印。按《尚书大禹谟》有“帝德广运”一语,此图章为帝王御制品上所常用者。池两旁刻篆书“地平天成,神龟出洛。戢拨禹勲,崇德作乐。”池下刻一巨型花押,笔划连绵纠缠,字形难辨,此乃明宪宗御书,如今人之签名式也。池内纳音两旁刻“大明成化乙巳御制”八篆字。纳音木色金黄,木质因年久收缩而呈皱纹,如高丽人参状。雁足与轸皆象牙制。声音洪亮清畅,即琴匣铭所谓音雄韵长也。
御琴一向少见,今虞琴社于民国廿六年征访各地古琴一百六十五床,未见御制者,料“洛象”琴于明末李自成破北京时,宫廷遭劫,流出民间。继而满清当国,对于私藏前明御物,眷念故主之事,必不宽容。是以迁徙南方,后归广东顺德周氏珍藏。周氏制匣保护,刻铭匣上,只述其声音断纹,对于明帝御制一事,不敢只字提及,其原因可想而知矣。

潞王制 “中和”琴第234号拍出437万元

同场竞拍的另一张琴为明晚期潞王制“中和”琴,成交价为437万元。该琴通长119.5厘米,隐间110厘米,肩宽18.9厘米,尾宽13.2厘米,琴厚5.6厘米。琴额造型别致为八棱形,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正圆,凤沼正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抚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应天时。琴面板桐木斫,肩当二徽半,腰从八徽四分至九徽八分,岳山、承露、冠角等硬木配件均为紫檀木,轸足牛角制。琴面黑漆,下层间有朱漆,局部杂以金末;漆质坚实,漆面温润有宝光,呈隐性流水断纹,局部间以梅花断。龙池上方刻隶书“中和”二字,池内镌铭:“大明崇祯庚辰岁季冬潞国制,贰佰叁拾肆号”。龙池下方刻楷书诗文“月印长江水,凤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识“敬一主人”,诗文下方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一张,印章内依稀可见有戗金痕迹。“敬一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朱常淓的称号,万历四十六年袭封潞王,善音律,自制或监制古琴,时人称为“潞王琴”,其形制特别,用料考究,音色绝妙,曾被崇祯皇帝作为御赐宝物。

其他有据可查的潞王制“中和琴”

潞王制“中和琴”第1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潞王制“中和琴”第8号,辽宁省博物馆

潞王制“中和琴”第169号,1998年曾现身北京翰海拍卖会,成交价为28.6万元

那些奇奇怪怪的古琴样式

话说明代新出现的琴式很多,如上述的成化御制“洛象”、“洞天仙籁”、潞王制的“中和”琴,均为历代古琴图式中所未见。不过,最有名的新造琴式还是嘉靖、弘治年间的祝公望(海鹤)所制之蕉叶琴。据说,明琴传世较多,直至民国年间,在一般古玩店中,明琴还是比较常见的。

祝氏蕉叶琴,湖南省博物馆藏

朱权改“连珠”式,首创“飞瀑连珠”式。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湖南省博物馆藏

“松涛”琴,绿倚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仲令”琴,正合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化御制“洛象”琴拍出690万元高价

11月22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张明宪宗(成化)御制的“洛象”琴拍出690万元的高价,引起关注。据悉,该琴为中国音乐历史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陈蕾士先生旧藏。洛象琴的按音、散弹、泛音都完美无瑕,音色优美。近代出版的古琴专书,多有提及此琴。古琴界已将“洛象”作为式样名称“洛象式”。该琴的样式异乎寻常,且为御制,拍出高价顺理成章。

先生曾在《薇斋三琴记》(《大成》一百零五期,1982年8月1日,第54页)作过如下记载:

一九八一年夏,老友卢翁将移居北美洲,行李繁重,为减舟车搬运之烦,慨然将家藏“洛象”琴惠赠。此琴来头不小,乃明朝成化年间宪宗御制。护以厚木漆匣,匣面上部刻隶书“洛象琴箧”四字。中部行书刻“洛象音雄而坚,韵长而留,其断为冰梅者,尤为难得,于癸未初冬得而藏诸余家,始自慰好古之心也,故识之。因树斋主人周文藻”。下刻隶书“光绪辛卯归顺德周图瑞周尊年藏,苏若瑚题”。旁刻篆书“周氏因树斋家藏”。
匣中之琴,型制异乎寻常,琴头中央尖出,属凤舌式。自肩至腰两旁各列四个半月形,弧面挺出,似展双翼。琴腰两旁作钩云形,则属凤式。此琴款样不见于《太音大全集》及《五知斋琴谱》。全身朱漆兼带黑斑,红艳悦目。满布冰裂断、龟纹断,琴头有数圏梅花断。龙池上刻篆书“洛象”二字及“广运之宝”一巨印。按《尚书大禹谟》有“帝德广运”一语,此图章为帝王御制品上所常用者。池两旁刻篆书“地平天成,神龟出洛。戢拨禹勲,崇德作乐。”池下刻一巨型花押,笔划连绵纠缠,字形难辨,此乃明宪宗御书,如今人之签名式也。池内纳音两旁刻“大明成化乙巳御制”八篆字。纳音木色金黄,木质因年久收缩而呈皱纹,如高丽人参状。雁足与轸皆象牙制。声音洪亮清畅,即琴匣铭所谓音雄韵长也。
御琴一向少见,今虞琴社于民国廿六年征访各地古琴一百六十五床,未见御制者,料“洛象”琴于明末李自成破北京时,宫廷遭劫,流出民间。继而满清当国,对于私藏前明御物,眷念故主之事,必不宽容。是以迁徙南方,后归广东顺德周氏珍藏。周氏制匣保护,刻铭匣上,只述其声音断纹,对于明帝御制一事,不敢只字提及,其原因可想而知矣。

潞王制 “中和”琴第234号拍出437万元

同场竞拍的另一张琴为明晚期潞王制“中和”琴,成交价为437万元。该琴通长119.5厘米,隐间110厘米,肩宽18.9厘米,尾宽13.2厘米,琴厚5.6厘米。琴额造型别致为八棱形,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正圆,凤沼正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抚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应天时。琴面板桐木斫,肩当二徽半,腰从八徽四分至九徽八分,岳山、承露、冠角等硬木配件均为紫檀木,轸足牛角制。琴面黑漆,下层间有朱漆,局部杂以金末;漆质坚实,漆面温润有宝光,呈隐性流水断纹,局部间以梅花断。龙池上方刻隶书“中和”二字,池内镌铭:“大明崇祯庚辰岁季冬潞国制,贰佰叁拾肆号”。龙池下方刻楷书诗文“月印长江水,凤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识“敬一主人”,诗文下方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一张,印章内依稀可见有戗金痕迹。“敬一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朱常淓的称号,万历四十六年袭封潞王,善音律,自制或监制古琴,时人称为“潞王琴”,其形制特别,用料考究,音色绝妙,曾被崇祯皇帝作为御赐宝物。

其他有据可查的潞王制“中和琴”

潞王制“中和琴”第1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潞王制“中和琴”第8号,辽宁省博物馆

潞王制“中和琴”第169号,1998年曾现身北京翰海拍卖会,成交价为28.6万元

那些奇奇怪怪的古琴样式

话说明代新出现的琴式很多,如上述的成化御制“洛象”、“洞天仙籁”、潞王制的“中和”琴,均为历代古琴图式中所未见。不过,最有名的新造琴式还是嘉靖、弘治年间的祝公望(海鹤)所制之蕉叶琴。据说,明琴传世较多,直至民国年间,在一般古玩店中,明琴还是比较常见的。

祝氏蕉叶琴,湖南省博物馆藏

朱权改“连珠”式,首创“飞瀑连珠”式。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湖南省博物馆藏

“松涛”琴,绿倚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仲令”琴,正合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