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蛙·蛙纹·蛙图腾

 木立 2014-12-11

【摘要】

事实上,中华民族对于青蛙的崇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可以追溯到先民们一种古老的仪式活动。人类膜蛤的历史十分悠久。

 

图1兽面纹铜钺

 

本周我与好基友@君君一起参观国家博物馆,重点是先秦。在四层的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我们看到后(司)母戊鼎、大盂鼎之外,还注意到一种青铜器——钺。(图1)可惜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兽面纹铜钺。

但细心的我们很快注意到,墙上的解说文字提醒我们:青铜器纹饰除了饕餮纹,夔纹,云雷文之外,还有蛙纹。从网果然没有骗我,绝非杜撰,比如像这样:

 

图2蛙纹钺(读音:yuè)

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说文》:“戉,大斧也 。” 它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钺象征着庄严,君王往往用它来象征征伐。《史记·殷本纪》说:“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释名·释兵》曰:“钺,豁也,豁然破散也。”商代人会把青蛙铸造在钺上。

图2所示蛙纹钺,长20厘米,刃宽15.7厘米。1975年陕西城固县五郎庙出土,商晚期器物。圆弧形刃,长方形直内一穿,钺身中为一镂空蛙形,蛙圆目,背饰涡纹(火纹),作爬形状。该器造型、纹饰较为独特,有巴蜀青铜器的风格。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和雕塑中,蛙的形象就已经出现,玉雕蛙则最早见于良渚文化。

你比如说:

 

图3蛙纹彩陶钵(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甘肃临洮)

在甘肃天水的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师赵村遗址获得了一件非常精致的蛙纹图案,圆头大眼,圆体用网状纹覆盖,四肢弯曲。蛙的双肢强健有力,周围饰以水波纹,是先民对蛙抵抗滔滔洪水,保护丰收田野的祈盼,表达了他们对蛙的歌颂、赞美,对水的敬畏和依恋。

这样的蛙纹陶器并不是孤例。在距今约 6000 年前后,蛙的图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纹样。彩陶中大量蛙纹纹样的涌现绝非出自偶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原始居民社会生活的某种信息。

郭沫若在他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象;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除有鸟、鱼、蛙等外,还有人首虫身等图象,有些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

 

图4玉蛙(商代武丁时期器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

有学者认为蛙象征多产,先民用以祈求生育繁衍。从表象上看, 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极为相似,一样的浑圆而膨大;从内涵上来说,蛙的繁殖力旺盛,产子繁多,以至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具有生命的幼体。所以,蛙纹被原始先民用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怀胎的子宫、肚子。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蛙》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图5 莫言的小说《蛙》封面

也有认为,蛙与农事有关,被用来祈雨祷水。蛙神崇拜,是源于人类对洪水灾害的祈福。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因此,他们唯有在精神上皈依某种神灵。这个令人敬畏的神灵,要具备他们所不具备,但又极其渴望具备的本领,那就是水陆两栖,不怕洪水。于是蛙就成了这个神灵的载体。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这样,原始先民在精神上有了战胜灾难的勇气。

“蛙”与“娲”音相同。赵国华先生认为:“女娲本为蛙,蛙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又发展为女性的象征,尔后再演为生殖女神。”女娲是指生育人类的原始大母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女娲补天治水的神话、女娲抟土造人传说、化生万物的创世功德深入人心。也有人认为“蛙”是某氏族部落的图腾,后来图腾演变为神,就演变为“女娲”了。

 

图5 战国 秦 蛙纹瓦当

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神话传说中,也能找到关于蛙图腾崇拜的遗迹。在西双版纳布朗族山区,有癞蛤蟆帮助弱小战胜强敌的传说。壮族至今还有一种青蛙节,据说每年正月上半月都要天天为青蛙祭祀,唱青蛙歌,跳青蛙舞,青蛙死了还要特意安葬。布朗族就认为他们的祖先形象即是半人半蛙。

 

图6《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西汉帛画

在原始先民眼中,青蛙是长寿神奇的动物,人们吃了长寿的青蛙也可以长寿。在东周时期画像艺术中,有大量表现青蛙在西王母座下捣制不死之药的画面,青蛙可以使人升天成仙,长生不死,因而青蛙也有了神性。马王堆一号帛画升天图中也绘有一只口含灵芝草的青蛙,位于左上角的一弯新月上,据说可使人容颜不老、起死回生。

事实上,中华民族对于青蛙的崇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可以追溯到先民们一种古老的仪式活动。人类膜蛤的历史十分悠久。青蛙形象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在不断的续承和完善中变得活泼可爱,有青蛙与文字组合的标志、青蛙吉祥物、青蛙工艺品和青蛙命名的公司。

图7 动画片《青蛙王子》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他会创造“符号”。艺术符号以其既抽象又可感知的图式符号,不仅传达了时代风貌、情感情趣和审美取向,还是浓缩的生命感悟、精神信仰、民族心理和哲学观念等的自然流露,也是现代人了解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向导。

那么问题就来了:“今天,你膜蛤了吗?”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诸多书籍文献,恕不一一列出。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君君陪伴我在国博的一个美好的下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