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真女,玲珑心

 文苑折枝 2014-12-12

情真女,玲珑心

——读李清照

 

 
 

早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李清照,喜欢她的诗,尤其她的词,于是,颠来倒去地背,她的诗词有70多首,学生时代就能背20多首。其实,那时并未能领悟诗里的情,词里的意,只是喜欢诗词里的句子本身的美。

后来,读大学,学文史,重温易安,才与其他诗人比较,我禁不住赞叹——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可数:许穆夫人(春秋)蔡文姬(东汉)苏蕙(东晋)谢道韫(东晋)班婕妤(西汉)左(西晋)鲍令晖(南朝)上官婉儿、薛涛(唐)花蕊夫人(五代)苏小妹(北宋)、朱淑真、李清照(南宋)柳如是(明末清初,秦淮八妓之一)秋瑾(清末)……他们的诗词,或清丽,或婉曲.,或缠绵,或悲壮,或慷慨……而其中“别是一家”,婉约独宗,当数李清照。也就是说,如果女词人中排名,第一非易安莫属,她的词在女词人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的男词人相比也有过之而不及。这一见识,后来在我数十年的生涯中,得到验证。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学史上只造就一个李清照!其中,除了她的先天禀赋,还有书香世家的影响,更有国破、家亡、夫死、 的个人遭遇的参透。环境造就了这位婉约派最突出的词人。

她的父亲——李格非,以文学受知于苏轼,进士及第,饱读诗书,精通经典。母亲——王氏,知书善文。有博学多才的父母,有书香氛围的家庭,聪明伶俐的李清照,得以饱读诗书,博闻强记,拥有贵族少女的才情。 

李清照是浪漫的

她的少女生活充满愉快,充满浪漫,充满憧憬。一首《如梦令》把我们带进她的欢快的少女时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里描绘藕花深处的归舟和滩头惊起的鸥鹭,让我们想象,那景,那人,那情:傍晚,小伙伴们喝醉酒后个个脸颊绯红,忘记了回家的路途。一边唱着歌,一边划船,尽兴地陶醉于美丽的晚霞和粉红的荷花。倏地,误入藕花深处,扑啦啦……一阵鸟鸣声在耳畔响起,原来是一群洁白的鸥鹭从藕花丛中飞出,逗得众伙伴们忍俊不禁欢笑起来。
  这首词,基调,自然、清新、活泼,折射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欢乐,更让人钦羡,她的青春的激情与文采。试想,如果没有一颗玲珑诗心,我们怎么知道千年前的士大夫家的女孩儿,那时,也能走出闺阁,寄情山水,喜戏、浪漫呢?

李清照是敏锐的。

她的闺阁词,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一个惜春少女微妙的内心世界,文采飞扬中传出伤感。请读《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风大雨小,我喝了点酒,一觉睡到天亮,问问卷帘人,外面怎样了,回话说“海棠依旧”。你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
  风很大,雨很小,落英多,自然是“绿肥红瘦”了,因为海棠花少了,
叶子显得多了。
  请留意,词中的“绿肥红瘦”,正是落花伤情,“红颜易老”,惜春心理的自然流觞。“卷帘人”,那个小丫头,那个寻常女子,哪里知道,哪有这样诗心一颗呢?

 李清照是细腻的。

一刹那,一瞬间,一蘋一笑,举止行事都能再现出少女的心事与憧憬来,细读《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如芙蓉一样清纯美丽的女孩儿,斜倚“宝鸭”的香炉上,正回味那甜美的瞬间,以致让过路的人也看出来了:“你那红韵的脸上,怎么飞来绯红的彩云?你那多情的眸子,如秋波送人!”。不是吗?她,见不到他,就恨他,于是,砚墨

笺,寄情,相邀,花前月下。词人擅长抓住一个个细节,刻画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再现出难以言传嗔怪与“娇恨”来,活跃纸上,机杼天成。

李清照是纯清的

《点绛唇》中,有这样的描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读这首词,眼前自然再现出少女荡秋千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飞。起来慵整纤纤手,从秋千上下来,手有麻酥,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纯清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李清照缠绵的

 
 

她与赵明诚恩爱,其中经历着凄美的聚合离散。读《一剪梅》与《醉花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情投意合,恩爱缠绵。词中“泛舟”,“上西楼”“望锦书”,大底是想派遣离愁,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有多少相思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再读《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白天夜里,薄雾浓云”,透出愁闷,丈夫不在家,帐内独寝,玉枕难眠,半夜凉初透。下片写赏菊饮酒,发人不如菊“人比黄花瘦”的感慨

李清照是忧伤的。

她的词中参透了国破、家亡、夫死,南渡流离颠沛的凄苦。一首《声声慢》一开始就用十四个叠字来形容她的孤寂伤愁!真是,那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漂泊之难,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别以为李清照只是婉约的,同时还是刚性的

一首《夏日绝句》针砭时弊指人脊骨,透出英雄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基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振聋发聩。而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

 
 

好一朵娇羞的芙蓉花!

好一个玲珑的女儿心!

好一位冠绝华夏,举世无双女词人!

他的才情,他的诗心,他的卓绝,让千秋万代人所钦佩与敬仰!

然而,某大学的女教授却说,李清照好色、好赌、好酒!细看其据,好色,有“青梅嗅”,好赌有《打马图序》,好酒,有《如梦令》,好在研究李清照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康震教授出来看出倪端,“怀春”不是好色,“打马”不是赚钱,女性喝点酒,也正常;他对李清照的解读是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女教授想颠覆权威乃至几百年的定评,歪评,除露浅薄、糟蹋自身之外,还为天下留下了一个笑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