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源惊现“神拳”,疑为“心意拳”前身

 水晶宫114 2014-12-14
济源惊现“神拳”,疑为“心意拳”前身 

     心意拳传自何人,从目前史料上看,自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始不可上溯,其源流也成为一桩历史迷案。日前,《搏击》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心意拳、神拳、济源探源”的文章,颇值得关注,作者为南阳的李涛、李昌。
      文中提到:河南济源的武术在历来的记载中时有出现,在近代,河北束鹿李剑秋在其《形意拳术》一书中附录了《岳武穆形意九要论》,这是《九要论》见诸于世的最早版本。《九要论》的前一页有济源郑濂浦写的序,原文是:民国四年夏,余南归,过吾乡原公作杰家,取其所藏武穆拳谱读之,中有要论九篇,交手法一篇,虽字句间不无差误,然其文瑰伟雄畅,洵为武穆之作,而论理精透,尤非武穆不能道,余曰此形意旧谱也,得此灵光,形意武术,其将日久而弥彰乎,急录之,携入京师,公诸同好天下习武之士,与凡素慕武穆其人者,其守此勿失也。----济源后学、郑濂浦谨识。此外,在1940年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答记者问中曾提到,戴龙邦的授业恩师是河南济源六合拳传人李岱东的曾祖父李致和,这样看来,河南济源和心意拳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那么济源的武艺是不是心意拳呢,如果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传过去的呢?值得一提的是,李倡先生在2006年6月30日赴济源考察时曾听到一种说法,当年李自成兵败,手下十八员大将星散,其中一位落难济源,在济源疗伤期间将武艺传到了济源。无独有偶,近几年河南博爱唐村《李氏家谱》的发现,逐渐澄清了太极拳的源流问题,同时也证明了李自成起义军中主要将领李岩等的存在,难道河南济源的武艺跟博爱唐村李姓有所关联吗?据唐村李氏十八代李立炳及唐村村民讲,李氏从第七代李政德起曾在济源克井镇一带开煤矿,经营煤业,李政德是痒生,文武双修,生一子李春茂,也就是李岩的父亲陈王庭的舅舅,公从小依父在济源读习四书五经,后入千载寺拜博公为师习拳,这就是后来李氏第九代李自成大将之一的李友在济源避难的原因所在,家谱如是说:李开字佑号友,生于万历二十九年,崇祯十三年牟诱入闯营为将,十七年李信遭杀,后其生死不明,身无所终,早年千载寺习拳,文武双修。李倡所言在济源落难的李自成的大将很有可能就是李友,这一点唐村的老人讲,李友在山西负伤后搭乘一架拉煤的车落难济源,隐姓瞒名,安渡余生。
      2007年元月22日,李昌先生只身来到河南博爱,幸得同往济源考察,23日一早驱车直奔济源,在济源武协史主席的陪同下来到克井镇勋掌村探寻心意拳的历史,令人惊诧的是,我们在村民酒小郎家中看到的三本古旧拳谱里赫然写着“神拳”的字样,且谱里记有现传心意拳的《九要论》、《交手法》、《十法》等,除此之外,谱里还有《神拳身法》、《气法》、《炼气秘决》、《下炼金丹法》、《六合心意拳》、《黑虎拳》、《二路洪拳歌》、《二路炮拳》、《金刚拳》、《神沙棒》等,济源勋掌人统称为“神拳”,也有叫心意六合拳、六合拳、花拳的。由此看来,心意拳与济源勋掌村的神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昌先生在《心意拳、神拳、济源探源》这篇文章里提到,明末清初是个动荡的年代,一些影响中华数百年的名拳即由此时创立,心意六合拳由山西姬隆丰(1602---1682)创始于明末清初,陈氏太极拳由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1600---1680)创始于明末清初,那么李岩、李仲、陈王庭在博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所创的太极养生功是否跟神拳有所瓜葛呢?首先博爱和济源在古代同属于怀庆府管辖,博爱李氏从第七世起就在济源克井镇是煤业的东家,李友又落难济源,难道这些仅仅是巧合吗?据唐村老人们讲,旧时唐村有四个习武堂,所练拳种均不相同,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僧道的武功在洪洞移民中广为传播,那么会不会是李氏家族的人把拳传到济源勋掌村的呢?这里我们不妨在洪洞移民中广为流传的拳经拳谱上去寻找答案。从千载寺传出的《武经玄机》有“三合”及三节相照,“上节手与嘴照、中节肘与心照,下节捶与足照”,而神拳里也讲到三齐即“肘与心齐、手与口齐、肚与膝齐”;陈氏太极拳传人陈长兴、陈子明、陈照丕的太极拳论中也有《九要论》;神拳《五行气决》中的“二仙传道功”千载寺的《武经玄机》里也有,即“气能上能下,至泥丸,下至涌泉,中至丹田,能出能入,能收能散,周身遍体无不到焉。”;神拳里的太极动静正好也说明了太极拳名称的涵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