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人纪

 dupound 2014-12-18

二一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是肠胃的问题,脉迟,就是胃虚掉了,若脉数,照理说就是里面发炎了,或肠里面堵到了,如果脉数,问有没有大便?答曰:有而且下利,就是他有虚热;食难用饱,吃一点就饱了,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造成这些现象大部份的原因是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不够,使肠胃的消化不是很好,肠胃就虚寒掉了,饱则微烦,胃里面的东西不能消化,吃下去的东西撑在胃里面,人会感觉到微烦。为什么会头眩?人吃东西后,营养第一供应到脑部,现在胃虚寒掉了,食物不能消化,没有营养供应头部,就会有缺血的现象,所以会头昏。消化系统不正常的时候,小便也会不正常,必小便难,这不正常不见得是量多量少,可能次数多量少,或小便小几滴出来,消化不好,因为脾脏功能不好,湿会越来越盛,湿是往下的,一般来说湿会往下停在下焦,造成腹满,如果湿太多堵到了,小便自然会减少,如果小便很正常,代表湿有管道排掉,造成虚寒的原因就是里面湿太盛了,湿气太重了,湿堵在里面就全身发黄,就是「谷疸」,因为消化系统里面有肝、脾、胆的分泌液进来消化,现在肝脏和脾脏的功能都不好,脾主湿,湿就会越来越盛,功能不好的时候就是肿起来,虽下之腹满,攻下了就应该不会腹满,这腹满是脾脏的肿大,是湿堵在里面,脉会变得很缓,如果有这类肿的现象、病人一定会发黄,甚至可说发黄的病人必是中湿的。

二一二:「阳明病」,法当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应该是汗很多,这流汗不是但头汗出,而是全身性的流汗,所以常常没事全身性的流汗就是阳明病,其它的病不会这样的流汗,现在反无汗、为什么?因为里面虚了,肠胃津液没了,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胃里面的津液先到皮肤再到外面,但津液不足时,汗出了汗腺但是并没有离开毛孔,汗就停在皮肤表面下很痒,这种痒,让胃的津液一回来就没了,所以可用「桂枝汤加黄耆」。汪琥曰:「阳明」无汗证,仍宜用「葛根汤」主之,参考就好了,临证处方会变。

二一三:「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汗和尿同源,例如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衣服穿少些,小便量就会多,因为皮肤和外界的空气是相通的,皮肤毛孔受到空气的冷,就收敛起来,水一定要发散,发散不掉就会从小便排出来,如果夏天衣服穿得多,一定会流汗,小便就少了,所以汗和尿属同源;而现在阳明病应该汗很多,现在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阳明病一定没有呕,呕一定在少阳,咳是在太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手脚四肢禀气于胃,所以手脚一冰冷的时侯,代表胃气不足了,虚掉了,所以手足厥者,代表胃气虚掉了,必苦头痛。胃气正常的,第一食物残渣往下走,吸收营养往头部走,所以吃东西第一头会流汗,如果胃气不足了,就是寒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病人的头会痛,这不是热气往上冲,而是寒气,寒气往上冲病人也会头痛,如果是热气往上升的话,病人是「阙上痛」,如果是寒的头痛,是整个头在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

二一四:「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就是肠胃的问题,为什么张仲景讲不恶寒就是病在阳明,如果恶寒就是病在太阳或少阳,阳明证看不到怕冷的,故能食,所以肠胃的蠕动很正常。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为什么要讲喉咙痛和喉咙不痛?因为人的胃气是上冲的,当胃气过热的时候,肺本身在胃的上方,肺在中医里是「燥金」,本来肺就已经很燥了、所以它可以分布水份到四肢,胃热再往上,肺的燥会增加,病人会咳嗽,热就是炎,也冲到喉咙,喉咙就会发炎,热一定要先经过肺才能到喉咙,所以肺要先咳嗽才会喉咙痛,肺都没有咳嗽就不会喉咙痛了,这咽痛完全是胃热引起的,所以胃如果蠕动得太快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现象。

阳明篇介绍很多,但是只有几个方子,因为肠胃的蠕动分不同的阶段,肠胃的蠕动如过太快或太慢会有哪些现象,临床上,只分「虚、实、寒、热」,第一看里面有没有堵到东西,有堵到就是实,没有堵到就是虚,还有寒热,蠕动快就是热,蠕动慢就是寒,马上可以辨出来。

二一五:「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无汗的原因就是阳明病的热无法出表,阳明病应该是汗很多的,小便不利,湿太盛的时候,湿堵在腹腔的下方,湿像浆糊一样,很浓稠的挤压膀胱,所以没有汗代表热排不出来,小便不利代表里面湿热很盛,一般来说这种情形,在脉诊或舌诊上看得很清楚、里面热很盛的时候,舌苔一定是黄的,这代表热,舌苔很厚很腻,腐质比较多,这代表湿,舌苔里面黄的很厚,代表湿热在中间,中焦湿热太盛的时候,心中懊憹,胃里面糟糟的,吃东西吃下下去,因为热发散不出来,这时候身必发黄,因为三焦的运化系统不好,水道没有排出来,湿热在中间很闷,湿热会逆行到肝胆里面去,一进入肝,马上顺着血液跑到全身造成黄色,像这种用栀子豆豉汤去治疗他。

二一六:「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本来就是中焦过热,燥实,如果被火,就是用火去烤,可能被灸或遇到火灾,阳明病本来就是津液不足了,肠胃太热,一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阳明病本来就是燥热的病,再用火去竭汗,病人就会有这现象,像这种黄大多是因为津液少了,血里面的水不足了,隔着皮肤看到血液的颜色,可利用竹叶石膏汤,把血里面的津液补回去,热就会退掉,小便也会正常,小便不利就是根本没有津液了,头上还有一点微汗,表示胃里面还有一点津液,都从头上跑掉了

二一七:「阳明病」 脉浮紧者, 必潮热, 发作有时;但浮者, 必自汗出

脉浮紧者,代表表实无汗,表太实了,毛孔都闭住了发不出来,因为汗没有办法宣泄,如果阳明证能够流汗,热就不会发起来,遇到这种情形的话,病人的主证是阳明证,病人一定会潮热,发作有时,这热是下午才会热,所谓的「潮」就是一阵一阵的来,下午三点的时候开始涨潮,到五点的时候最热,这热一直持续着,病人感觉热一阵一阵的来,像潮水一样的上来,如果是小柴胡汤的热是往来寒热,一下冷一下热,太阳证也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但浮者,必自汗出,这时候热有出来的话,阳明热就有地方宣泄。

平常看到病人阳明证自汗,代表胃实,如果是阳明证,病人盗汗,就是胃虚。 

二一八:「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热在张仲景把它分两个,第一经热,经讲的是血脉神经,热在血脉神经里面,第二腑热,肠子里面堵到的热,小肠、大肠、膀胱,就是消化系统堵到,不管是胆结石或大便堵到,腑热用的是「承气汤」,经热用的是「白虎汤」,阳明证只有这两个处方。

口燥,就是嘴巴很干燥,代表津液不足了,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想喝水,但是漱漱口又吐掉了,不想吞下去,吞又吞不下去,嘴巴又干燥,代表热不在腑上面,热在经上面,所以「白虎汤证」的病人,嘴巴都干裂了,舌苔却白白的,代表肠子里面没有堵到,完全热在血里面,这种发高热的时候,西医说是脑膜炎,这时侯热往上冲,会有流鼻血的现象,这鼻血一出来的时候,热就出来了,热会随「衄」好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不一定是流鼻血,也可能会是眼睛出血;

例如有病人外证是皮肤流脓,湿热在上面,病人叙述口很渴,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就发高烧,喝「白虎汤」好了,皮肤也好了,因为热在血脉上,经热往下走,肺主皮毛,整个烧伤了,如果皮肤没有溃烂,而是热在脑里面,这病人早就昏倒了。

二一九:「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来就会流汗,后来医生给他发重汗,医生就是看他有表证,所以才会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一发汗结果表证好了,可是心裹面又有点难过,情绪比较烦闷点,就知道大便必鞕故也,因为津液伤到了,大便会比较硬,因为发表药发的汗就是从肠胃的津液来的,所以张仲景要在表剂中加生姜、甘草、大枣补足津液,严重的话再加人参,遇到这种情形要治疗的时候,先问他小便一天几次?如果病人说,本来每天三四次,发汗以后,小便还是正常,代表津液还没有完全尽竭,也代表胃的津液会慢慢恢复回来,发汗的结果并没有把津液伤到;如果发汗了以后小便次数少了,但是只要还有小便,就不用管他了,让津液自己慢慢回来,不会伤到的,最怕的是小便没了,表示水份发散光了;所以开攻下的药之前,要问小便如何,小便很好,慢慢来,病人自己会好,若大便堵在里面,而津液又极度丧失的时候,才用「承气汤」,张仲景不轻易用承气汤的,怕误攻下造成身体受伤

二二〇:「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