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研究

 风虎神韵114 2014-12-23
 

新课程情感目标达成研究


李瑞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在此改革中,课程目标有了新的定位,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称为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被列为终极目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努力。情感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都阐明了情感方面的培养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此情况下,情感目标的达成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关注。为了解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本研究对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现状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于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情感目标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其达成信心不足,并且重视程度也不高;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情感目标或忽视或设计宽泛、针对性不强或设计不确切、不科学;在教师的教学实施中,情感目标的落实或被忽视,或呈现出形式化或严重的说教成分存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唯理智观念、实用主义教育观、苦学思想;情感目标达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情感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使情感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达成,学校和社会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并加深教师对情感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以提升教师对情感目标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做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确定情感目标,依据情感目标的达成机制表述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做到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利用教师的语言感染学生、提供学生充分的课堂参与机会体验情感、及时捕捉情感教育契机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 情感目标 达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2
  • (一) 选题缘由10-12
  • 1. 对学生漠视生命的沉思10-11
  • 2. 对普遍的厌学现象的思考11-12
  • 3. 对不理想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12
  • (二) 研究意义12-14
  • 1. 有助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12-13
  • 2. 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13-14
  • 3.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4
  • (三) 文献综述14-19
  • 1. 关于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14-17
  • 2. 关于情感目标的相关研究17-19
  • (四) 研究方法19-22
  • 1. 文献法19
  • 2. 调查法19-20
  • 3. 课堂观察法20-22
  • 一、情感目标的内涵、特征、达成机制及关系22-38
  • (一) 情感目标的内涵22-26
  • 1. 情感22-24
  • 2. 态度24-25
  • 3. 价值观25-26
  • (二) 情感目标达成过程的特征26-28
  • 1. 体验性26-27
  • 2. 内隐性27
  • 3. 长期性27-28
  • (三) 情感目标的层级分类与达成机制28-33
  • 1. 布卢姆的情感目标层级分类28-31
  • 2. 新课程情感目标的层级分类与达成机制31-33
  • (四) 情感目标与认知、方法目标的关系33-38
  • 1. 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的关系33-34
  • 2. 情感目标与方法目标的关系34-38
  • 二、新课程情感目标达成存在的主要问题38-52
  • (一) 情感目标的达成在教师观念中出现的问题38-42
  • 1. 情感目标被片面的理解39-40
  • 2. 情感目标达成的信心不足40-41
  • 3. 情感目标达成的被重视度不高41-42
  • (二) 情感目标在教师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42-45
  • 1. 情感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被忽视42-44
  • 2. 情感目标设计宽泛、不具体44
  • 3. 情感目标设计不确切、不科学44-45
  • (三) 情感目标在教师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5-52
  • 1. 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中被忽视46-47
  • 2. 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中趋于手段化47-48
  • 3. 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说教成分严重48-52
  • 三、新课程情感目标达成问题的原因分析52-58
  • (一) 思想观念的制约52-54
  • 1. 唯理智教育观念的桎梏52
  • 2. 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制约52-53
  • 3. 苦学思想的阻碍53-54
  • (二) 情感目标达成本身的影响54
  • (三) 教师情感能力的影响54-58
  • 1. 自我情感能力的影响55-56
  • 2. 与学生相关的情感能力的影响56
  • 3. 对教材情感处理能力的影响56-58
  • 四、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策略58-76
  • (一) 提升对情感目标的认识58-59
  • 1. 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58-59
  • 2. 深化对情感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59
  • (二) 优化对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设计59-63
  • 1. 深挖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确定情感目标60-62
  • 2. 依据情感目标的层级分类与达成机制,表述情感目标62-63
  • (三) 加强对新课程情感目标的落实63-76
  • 1.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63-68
  • 2. 运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68-70
  • 3. 提供充分的课堂参与机会体验情感70-72
  • 4. 及时捕捉情感教育契机达成情感目标72-76
  • 结束语76-78
  • 参考文献78-84
  • 附录84-87
  • 后记87-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