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老包书屋 2014-12-24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1、课堂教学效果目标: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3、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新授课

初中语文

1、基本教学流程:

 

导学读标

释疑解难

精读探究

拓展训练

 

达标检测

 

2、几种课型的具体运用:

⑴在侧重阅读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应把握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即基础知识教学、文章内容教学、品味语言教学。

课前先学: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预习题,标出疑难问题。教师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预学效果。

口语训练:上课开始后,利用2-3分钟时间,采用叙述故事、演讲、对话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结束,请学生或教师作简要评论。

导学读标:教师可采取语言激趣,情境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文中重点词句入手,设置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指导学生解读学案中出示的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

释疑解难: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交流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预习题”和发现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可针对课前对学生解题情况的了解,利用小黑板、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设计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起到检查与巩固的作用。

精读探究: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步骤:

初读感知: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细读品味: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精读课文,来理解语言,品评语言。

合作探究: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也可直接提出疑问。要求学生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也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教师对疑问可采取提问、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探究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拓展延伸:在积累、巩固本节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适当向课外延伸。

达标检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习题,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以及时补救。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对象,做好课外辅导。

⑵在侧重听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让学生从中领会要点,培养听说能力。

教学程序:示标→出示练习题→播放听说材料(学生边听边思)→小组合作讨论→指定学生听说训练→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课前: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师在作前3-5天给学生明确写作的文题或题材,引导学生加强作前材料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渠道寻找、收集素材。

课堂:欣赏     评讲    示标     作前指导     构思、交流     编写作文提纲    尝试习作 ---誊写文章。

⑷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其程序是:导学读标→朗读课文→自译课文→合作探究→基础训练→达标检测。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重视朗读,强调诵读,达标检测习题要围绕这几方面去设计。

3、几点说明:

⑴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科学的、具有可测定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必要的内容要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⑷围绕目标切实做好“达标检测”工作,习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训练时应严格要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力戒抄袭,以便教师尽可能掌握学生的达标状况。课后补救要"准",要求要"严"。

⑸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程式。在正常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灵活运用。现提供几种其他课型供老师们参考:

讲授阅读课文,运用“读—思—积—用”的四步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视看、耳听、动脑、手勤”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读文言文:运用“读读   讲讲     自译   背背   写写”的五步教学模式。

教读诗歌:运用“听读(配乐)—试读—会意—悟理—背写”五步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运用“欣赏—评讲—思维训练—写作”的教学思路,并常常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去发表,让学生获取成功感。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文的积极性。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基本模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式下的模块教学操作流程:

模块一:创设情境

上新课前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

教师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设计生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一致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魅力。

模块二:探究新知

教师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为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

模块三:尝试应用

教师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后,设计首次尝试使用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教师事先准备的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模块四: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提供的教学材料选择适当的模块组合,构建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实际上,一个模块就是一个数学活动,一节数学课可以由若干个模块组成,也就是由若干个数学教学活动组成。

初中英语

基本流程:

具体步骤:

(1)师生互动,自由谈话,复习检查,以旧带新,情趣导入,承上启下。

(2)先学后教,呈现新知,听说领先,整体感知,激发兴趣,逐步学习。

(3)创设情景,视听结合,启发设疑,师生操练,活动激趣,体会新知。

(4)小组活动,参与实践,理解体验,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

(5)师生互动,教学反馈,释疑解惑,及时训练,拓展知识,举一反三。

(6)随堂练习,难易适中,限时测试,面批纠错,及时巩固,当堂达标。

(7)作业布置,有的放矢,限时限量,督促检查,认真批阅,及时反馈。

要求在上新课前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初中物理

基本模式:目标—掌握

中学物理“目标—掌握”综合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并借助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矫正达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诊断补偿-展示目标-紧扣目标,实施教学--围绕目标,诊断反馈

1、诊断补偿(复习提问)

在新课开始前,用事先设置的诊断性测试题进行诊断检查,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所具有的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的学习情况,对检查出的知识缺陷进行补偿,以扫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新课开始前的诊断,通常采用书面的形式、问答方式或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行,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无明显的前提知识缺陷,可省去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展示目标

教师可将事先刻印好教学目标,发给学生(也可用投影仪、小黑板出示),并简略加以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即明确了努力方向,利于有效实施教学。

3、紧扣目标,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人的特长、学校的实验设备状况、教学时间等各种因素,采用集中、组合讲授、读书、讨论、活动、探究等各种物理教学方法,去达成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传授科

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4、围绕目标,诊断反馈

这一步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分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了的围绕教学目标的形成性测试题,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一般采用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或同桌交换批阅的办法,不进行评分。教师可通过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及通过学生举手提问等方式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这样,通过形成性测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5、进行矫正,落实目标

对检查出的多数学生掌握不牢或还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通过重新讲解、师生讨论、谈话等方法及时进行补救和矫正,特别要注意,对少数学生未能达标的知识点,应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学习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条件,个别辅导,进行补救性学习,师生密切合作,直到达标,对于全部教学目标,进行提高性学习,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总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注意事项:

1、程序3是重点过程,4、5是关键步骤,只有抓好这三个环节,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2、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可将各章中的每节教材按其联系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一单元都制订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据此实施教学。

3、关于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考虑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大纲或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化学学科

模块一:示标导学。这是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首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自学,主动接受、获取新知识。

模块二:合作探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生合作等形式,交流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预习题”,讨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

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发挥好主导作用,又要放手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疑问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多方面发散,发表见解。如有实验,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师生共同探究验证。

模块三:精讲精练。此环节贵在“精”。教师要精讲抽查学生学案时发现的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案中典型的例题、习题,启发学生寻求多种解决方法,总结最佳方案。精练习题,精练的题目要层次分明,难易适中,形式多样。

模块四:反馈评价。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求新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捕捉信息,评价应准确并有激励性。

模块五:拓展提高。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有意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变式思维等。

模块六:达标检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达标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外辅导。

初中政治

依据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洋思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市开卷考试的实际,为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特制定我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感悟思辩

探究目标

 

提炼升华

践行目标

 

训练反馈

检测目标

 

具体解读:

模块一:创设情境  教师首先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同时结合“生命在线”、“探究园”等教学板块内容由生活事件,典型材料;精彩故事、影视歌曲、媒体信息等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引发兴趣,展示目标,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模块二:感悟体验  教师结合“探究平台”“心灵导航”等板块栏目,通过精心安排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积极感悟,思考目标,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文性。

模块三:思辩探究  教师结合“探究平台”“心灵导航”等板块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讨论辨析,探索目标,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性。

模块四:提炼升华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围绕主题活动成果问题探究结论,引导学生概括提炼,演绎升华,渗透德育,指导行为,践行目标,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性。

模块五:训练反馈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拓展天地”、“实践与评价”、“思考与探索”以及《学习手册》、《复习指南》等内容精心选题,训练巩固,引导辩论,综合归纳,检测目标,体现思想品德的实践性。

操作提示:

1、教无定法。此操作模式仅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它可适用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可适用于某一课时教学,可适用于重点问题的讲析。其中模块一是切入,模块二是条件,两者为同时并行的教学过程,模块三是主体,模块四是重点,模块五是关键,依据具体教学内容,模块四、五可以相互调整,可以相互合并,可适当取舍。

2、学须有法。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涵丰富,要求全面的课程,根据开卷考试的实际要求,它不再需要学生像以往那样死记硬背,它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去自主质疑,去合作探究,去亲身体验,去积极感悟,这样才能实现这门课程的综合目标。

初中历史

复习提问(2分钟左右):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要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检查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和预学效果。侧重于纵横知识间的联系,古今历史间的情境迁移。

复习导入(1分钟左右):教师用简洁、精当、新颖的方法,选取最佳途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导语要巧妙,有趣味性。同时板书课题。然后教师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掌握的重点知识,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学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知识解决哪些问题等。交代要明确,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语言要求精练,有概括性。

出示目标、尝试探究(10分钟左右):教师出示学生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指导自学方法。让学生按教师指导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基本步骤是:①出示自学目标 ,布置自学任务。 ②如果教材篇幅较长或包含的知识点过多,可以分段处理。③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

合作探究、讲解点拨(25分钟左右):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教师点拨、归纳、补充、更正,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知识点。同时探究问题,学会方法。得出结论,升华认识。

基本步骤是:

①交流、评判、更正。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②出示知识网络,了解历史线索,构建知识体系。落实考点。出示知识框架提纲,依据纲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③探究问题,学会方法 。教师出示提出一些综合性、开放性思考题,用新情境去呈现考点,提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探究题,使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④得出结论,升华认识。课堂小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出认识、结论、启示。

当堂检测、巩固落实(8分钟左右):

学生首先完成本课的自测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解答练习。

基本步骤是:

①出示课堂练习。

②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巡视。③自阅、互阅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④教师点拨,确保人人达到学习目标。

⑤提出课后要求。

基本要求是:练习内容尽量避免直观题,精讲精练,跨度,高概括。从根本上保证练的内容和质量。

(二)习题课

初中数学

习题课的种类:巩固新知识的习题课和新旧知识综合的习题课。

习题课的内容:练习课分基本练习、深化练习和综合练习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第二层次是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水平。

第三层次是综合练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习题课的模式(由五个模块组成):                    

操作流程:

模块一   展示题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份练习题,它以题组形式出现,题型要体现多样性,内容要体现层次性,结构要体现完整性。

模块二   自主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该练习题。

模块三   合作交流  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此环节是互动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含有师生互动,还含有生生互动。

模块四   反馈矫正   教师根据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讨论,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进行矫正。

模块五   深化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选择性地对个别练习题进行适当变形,要求适当提高。

初中英语

基本流程:

 

知识梳理

 

习题训练

 

提问解惑

 

巩固拓展

 

归纳总结

训练形式: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

(1)专题训练课

训练步骤:

①知识梳理

基本习题:教师以提问或口、笔头训练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回顾已学的词(词型变化…)、词组(普通短语、固定词组、习惯用语…)句型结构(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型转换…)、语法(时态、语态、一些动词的用法…)

②习题训练、提问解惑、巩固拓展

综合习题(阶段性):在熟练基本题的基础上,按单元、按阶段,参照县统测题型,将所学的知识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训练、测试。同时,要限时训练、测试,以提高解题速度、培养能力。以讲练的形式,巩固课本上要求要掌握的知识,拓展和中考相关的知识,当堂完成。

③归纳总结:点拨、归纳、总结:习题课时间要安排合理,要有所侧重,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夯实基础;时间使用不能均衡,也不能平铺直叙,习题要精练,点拨要到位;归纳、总结要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2)综合训练课

训练步骤:

 ①知识梳理、习题训练、双基训练:

确立一份习题难易的比重:基础题占65%,提高题占25%,加深题占10%。

形式一:课前布置习题让学生做,上课讲解、点拨典型题,纠正典型错题,巩固、拓展、归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得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人数,从而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调整训练思路。

形式二:事先拟好一份习题,在课堂上限时让学生做,当堂批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客观题,学生互改,主观题,师生以提问的形式面批。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课本要求,突出典型题例,纠正典型错题,举一反三,强化训练。

②提问解惑、巩固拓展、归纳总结:

在双基训练扎实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教师在讲习题时要举重若轻,即侧重能力题,偏轻基础题;渗透中考考点,拓展知识训练。凡能力题要让学生仔细阅读、体会、感悟、解疑,教师不能因赶时间、赶进度,一言堂,面面俱到,这样,累了自己,害了学生;在学生理解其习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解惑、举一反三。拓展训练,准备一些开放型习题,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训练并举。

初中物理

基本模式可采用下列操作程序: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巩固练习

(1)知识梳理

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只要对本课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呈现且进一步阐述,使学生具有参与讨论习题的基础即可。

单元复习中的习题课参照复习课模式。

(2)典型例题

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的例题选择难度要贴近课本,重点解决此类习题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注重方法的总结,在例题分析过

程要紧扣所呈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点考查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复习课中的习题课参照复习课模式。

(3)巩固练习

可采用随堂练习、同时板演的方式,便于反馈和矫正,教师着重了解学生达成度和分析错解原因,同时要留有适当的经过精选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

(三)复习课

复习课实行“四段式”教学模式。初中各学科的复习课均参照次模式执行。

主要环节:考点解读  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    学生演练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知识列表    例题巧解     巡视点拨   拓展提高  布置任务

学生活动:自主回顾      师生互动    独立解题   合作讨论    总结方法  巩固提高

具体解读:(上课前要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

考点解读。教师阐明中考《考试说明》对本知识点的能力层级要求,分析近年来中考相关考试内容、题型特点、分值分配等情况,预测未来中考本知识点的发展趋势,提出复习要求。

知识回顾。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把要复习的知识回顾出来,并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这个环节要和典型例题、学生练习的环节交叉进行,以使知识进行能力化。

典型引路。教师出示精选出的中考题或其他典型例题,在学生试做之后,根据情况需要进行分析讲解,重在归纳总结其中规律性和趋势性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熟悉、掌握高考题型,这一环节是和“知识回顾”、“学生演练”交叉进行。

学生演练。这一个环节包括学生上黑板板演和练习,应和前两个环节交叉进行,练习的题目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

方法点拨。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对本知识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示归纳,明确提出复习的目标要求,特别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侧重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指导,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习打好基础。

反馈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可安排部分学生来展示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化。根据需要,可布置适量的课后相关巩固性练习和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巩固复习效果。对布置的课后作业,教师应及时检查或批改,做好有关记录,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下一节课应作重点讲评。对课堂上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课后应安排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问题。

(四)试卷、练习讲评课

按大文大理两科分别提供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结构,供参考。

文科类:主要环节:

1、课前准备 :

①课前教师全面批改好学生的试卷;

②教师统计好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各题的得分率,积累学生易选错或答错的各种答案;

③分析好学生各题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统计好进步学生和退步学生名单。

④根据答题情况设计有针对性二次检测试题。

2、基本程序:                             

①讲评导入: 从考试的重要性、检测情况导入,或从对试卷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

②分析数据:主要包括: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 与上次检测成绩的比较,与同一科任邻班成绩的比较,与全年级成绩的比较;学生个体成绩进步及退步情况,优分学生名单; 原因分析: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因素。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自查自纠:

A、教师发放已批改的试卷;

B、自查矫正:学生分组自查、讨论,如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检查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不该答错而答错了,自检答错或空白的原因是什么,并把部分答错的题目补上正确的答案。(教师用投影显示自查活动的要求)。

C、交流发言:回答下列问题: 你对本次检测卷总体上感到难做还是易做,为什么?你感到哪些题目较难,哪些较易? 对此次考试,事先预测自己可能会得多少分?而结果是多少分?成绩是否理想?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你对自己今后提高学习成绩有什么打算?

④典型分析: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对不明答案作出质疑,教师作明确和分析。

⑤针对训练: 学生自己凡自己答错的题目,根据教师的分析和明确,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修改过来,边改边再识记或理解。进行二次检测,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的课内时间独立完成并当堂交卷。

⑥总结反思:教师讲明要求,让学生自我总结这次考试收获了什么?薄弱是什么?如何弥补,以后学习和做题时应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理科类:

主要环节:分析错因--自查自纠--分组讨论--释疑解难---      归纳总结

教学模式结构框图如下:

 

学 生 活 动

活  动  内 

教    师    活   

(1)浏览全卷

错因分析、数据统计

指导学生统计

(2)自查自纠

纠错过程写在试卷上

巡视学生查纠

(3)小组讨论

对讨论情况作记录

关注小组讨论情况

(4)小组汇报

了解全班情况,找差距

点评学生中做得好的和进步的地方

(5)提出自查不能纠

探究疑难问题的解法

启发学生勇于探究小组不能解的问题

(6)各小组提出

     解决问题的办法

尽量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7)考后反思

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养成考后反思惯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8)提出你对老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教学反思:课后根据课堂实施教学计划情况及时总结成效,以便改进,不断提高。

具体解读:

错因分析。教师批阅完试卷后,逐一统计得失分情况,分析错误原因,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思维障碍,初步明确矫正方案。要求学生对照试卷认真填写下表:

得分情况统计(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分数段人数)

得失分情况统计(题序分值 得分人数    得分率  丢分人数    丢分率 本组完成较好的题序是 本组丢分较多的题)

错因分析:1、基础不扎实丢分划  2、 计算错误丢分   3、审题不慎丢分4 、答题不规范或不准确丢分5、读不懂丢分 6、情绪因素丢分    7、其它原因丢分8、自查自纠找回分值9、组内讨论交流找回分值  10、不能解决的题有哪些题              

自查自纠。对一道错题,既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如果对错题是教师仅仅把答案讲解一遍,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学会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或更多次。自查自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要求学生对错因进行分析以后,首先进行订正,对题目进行再分析再研究。对自查不能自纠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使每位同学都能深层次认识错因,向更高思维层次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讨论。以四人(或二人)为一组,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优生,同时注意男女搭配,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以讨论自查不能纠正的问题为主.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共同探讨解题策略,讨论解决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更简便的解法。对于较难题,组内解决不了,记录下来,组内指定一名成员在下一环节指出问题。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这样集集体智慧,更有助于问题的转化,方法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评讲模式。对错误率低的题目老师只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已自查自纠或小组讨论进行解决,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老师要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重点讲审题的方法、解题的突破口、注意的问题等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释疑解难。教学反馈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只有通过及的获得反馈信息,来调节本身的学习行为,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巡查分组讨论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指定一人提出问题,老师找出共性和差异,对于非共性问题,看其他组是否能解决,若能解决,则由其它组任意一人讲解分析,力求学生自我解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能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同学的交流和友谊。对于共性难题,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学生明白思维障碍到底在哪?为甚么自己想不到?教师通过解答,追溯误区,弥补学生思维缺陷。通过变式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借题发挥 ,开拓学生思维视野,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活化学习过程。

归纳总结。要求每位学生备有失分回收站,建立错题档案,将知识性的错误订正到错题集上,时时不忘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结构和智能系统。

以上环节,实质是学生通过回顾--巩固—纠错--总结--再学习--再认识的一个动态过程,可使题海无序与学生认知有序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