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台乌药散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天台乌药散

  (辛温散寒、泄肝理气法)

  金·李东垣《医学发明》

  天台乌药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半两  槟榔锉,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七十粒

  上八味,先以巴豆微打破,同楝子用麸炒,候黑色,豆、麸不用外,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方论选萃】

  清·汪讱庵:此足厥阴、手太阴药也。乌药散膀胱冷气,能消肿止痛;川楝导小肠邪热,引小便下行;木香、青皮行气而平肝;良姜

、茴香散寒而暖肾;槟榔性如铁石,能下水溃坚;巴豆斩关夺门,破血瘕寒积,皆行气祛湿散寒之品也(《医方集解》)。

  清·徐大椿:气逆于中,寒滞不散,不能敷化精微,乃成疝瘕于腹,故小腹疼痛,控引睾丸焉。乌药顺九天之气,小茴祛九地之阴,

槟榔破滞气以达下,木香调中气以醒脾,青皮破气平肝,良姜涤寒散滞,川楝子泻湿热以除疝气也。为散,温酒调服,使湿化气行,则寒

邪解散而疝瘕自平,其小腹疼痛亦退,何控引睾丸之有哉?此温中散滞之剂,为气逆寒滞疝瘕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吴鞠通:此寒湿客于肝肾、小肠而为病,故方用温通足厥阴、手太阳之药也。乌药祛膀胱冷气,能消肿止痛;木香透络定痛;青

皮行气伐肝;良姜温胜劫寒;茴香温关元,暖腰肾,又能透络定痛;槟榔至坚,直达肛门散结气,使竖者溃,聚者散,引诸药逐浊气由肛

门而出;川楝导小肠湿热,由小便下行,炒以斩关夺门之巴豆,用气味而不用形质,使巴豆帅气药散无形之寒,随槟榔下出肛门;川楝得

巴豆迅烈之气,逐有形之湿从小便而去,俾有形、无形之结邪一齐解散,而病根拔矣(《温病条辨》)。

  清·张秉成:夫治疝之法,皆不外暖下祛寒、逐湿行气。然阴寒之气,若与厥阴之或血或痰凝结为积者,又非前药所能卒除,则必以

推荡之品,从其性而温下之,方能有效。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

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

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

,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成方便读》)。

  近代·李畴人:乌药、大茴、木香、青皮并疏通厥阴之气,槟榔沉降破坚,良姜辛通化肝胃之寒结,巴豆泻寒积而破结气,引以川楝

之苦寒入厥阴。全方并温通厥、少气分而化寒痰结气者也,故能治睾丸肿胀、寒疝下坠、气结不通作痛之病。亦治气厥、寒厥。或加麝香

三厘调服更妙(《医方概要》)。

  【按语】

  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而疝病之作,多由寒邪触发,肝经气滞,故治疝之方,总不离辛温散

寒,泄肝理气之主旨。东垣此方,即其例也。巴豆辛热有毒,刚猛雄烈,荡涤胃膈之积滞,驱脏腑之阴霾。与川楝同炒,弃豆不用,畏其

峻猛,仅取其温散之气耳;乌药、良姜、茴香皆辛温之品,入肝经散寒邪;川楝、青皮、泄肝理气;木香、槟榔破气导滞。寒邪一散,气

血流畅,疝痛自可霍然耳。

  附方一

  三层茴香丸

  (辛温散寒、苦辛通降法)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第一料:舶上茴香  沙参  川楝子  木香  小病一料可安;病深者,一料服尽,便可用第二料。

  第二料:如前方加筚茇、槟榔,若未愈,再取第三料。

  第三料:如前方加白茯苓、附子。

  【主治】寒疝,脐腹疼痛,睾丸偏大,阴囊肿胀重坠,有妨行步,或外肾冷硬如石,日以渐大。凡一应小肠气寒疝之疾,久新不过三

料。

  【按语】

  此亦治寒疝疼痛之方也。今药肆有售,用治肠粘连、肠胀气引起之腹胀,取效甚捷,非以寒疝一证为限也。

  附方二

  暖肝煎

  (温养疏泄法)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当归二至三钱  枸杞子三钱  沉香一钱  肉桂一至二钱  乌药  小茴香  茯苓各二钱

  加生姜三至五片,水煎,食远服。

  【主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

  【方论选萃】

  明·张景岳:疝之暴痛或痛甚者,……非有实邪而寒胜者,宜暖肝煎主之。寒疝最能作痛,多因触冒寒邪或犯生冷所致。凡喜暖畏寒

,脉弦细,鼻尖手足多冷,大小便无热之类皆是也(《景岳全书》)。

  清·徐镛:此治阴寒疝气之方,疝属肝病,而阴寒为虚,故用当归、枸杞以补真阴之虚,茯苓以泄经腑之滞,肉桂补火以镇浊阴,乌

药利气而疏邪逆,小茴、沉香为疝家本药,生姜为引,辛以散之。如寒甚者,吴萸、附子、干姜亦可加入(《医学举要》)。

  近代·蔡陆仙:所谓乙癸同源,虚则补其母也。肝之所以寒者,肾之温气不足也。本方肉桂、茴香温肾之品,亦暖肝之品也。沉香温

纳肾气,乌药温顺肝气,枸杞补肝肾而益精,茯苓调水道以通阳,用当归为君,俾诸药尽汇于肝,于是凝冱解冻,阳和敷布,向之飒飒以

无风者,今则欣欣以向荣矣。经云: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肝木不及则金过于亢,清反胜之,则当以辛

平之也。酸甘合化为阴,辛甘合化为阳,大抵补肝之体者,宜酸甘之品,补肝之用者,宜辛甘之品也(《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近代·秦伯未:本方以温肝为主,兼有行气、散寒、利湿作用,主治小腹疼痛和疝气等证。它的组成,以当归、枸杞温补肝脏;肉桂

、茴香温经散寒;乌药、沉香温通理气,茯苓利湿通阳。凡肝寒气滞,证状偏在下焦者,均可用此加减(《谦斋医学讲稿》)。

  【按语】

  疝之病因固多,然总其要领,不离寒凝气滞四字。张氏此方,为寒疝暴痛而设也。方中茴香辛甘而温,补命门、暖丹田,治tui疝冷痛

之专药也;肉桂甘辛而热,补命门之相火,通上下之阴结,凡虚寒之病,皆所宜也;乌药、沉香,皆辛苦温,一治腹冷气痛,一纳肾气而

疗寒湿,所谓“急则治标”者也;当归、杞子,补肝之体以柔肝用,以疝痛总不离于肝也。茯苓殊不可解,或以为伐肾邪可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