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公风水】中国风水世祖--黄石公魏辙—神人---《青囊经》

 江夏立哥馆 2015-01-04


中国风水世祖——黄石公魏辙——神人
  黄石公魏辙,公元前311年——前204年,享年108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史书记载,黄石公魏辙撰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青囊经》,通晓天机、地脉、人道之学。史称“神人”。
  唐魏征(580—643)的《隋书·经籍志》称黄石公为“下邳神人”,唐李善(约630—689)的《文选注》称黄石公“神人也”。《神仙通鉴》载:“神龙为帝,见一异人……予居黄石山,树多赤松,故名。”因此,后人将这位奇异的老人称作黄石公。
  黄石公魏辙本是秦始皇父亲庄襄王的重臣,他看到秦始皇坐朝当政后,独断专行,推行暴政,便策马归隐,离开朝廷。黄石公魏辙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今天的湖北省黄石市因黄石公得名。 
 河北保定曲阳县黄山八会寺的黄石公魏辙雕像


谋略家——黄石公魏辙——“谋圣”张良的恩师
  黄石公魏辙《素书》,中国谋略第一书。一千三百六十字,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素书》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参透书中道理,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黄石公魏辙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并说“读是则为王者师”。
  果然,张良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帮助刘邦建立长达400多年大汉王朝,官封留侯。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张良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人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的14位圣人。
  然而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故而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汉留候张良之墓,在头下的玉枕中发现了《素书》。书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不许将此书传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我们今天有幸能目睹谋略的奇书《素书》,还要感谢西晋的盗墓人。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黄石公魏辙“圯桥授书”
  在正史和有关史料中,从汉代到清代,涉及到黄石公魏辙的记述很多,几乎每个朝代都有。
  司马迁专设《史记·留侯世家》一章写张良,特记述了“圯桥授书”的故事。《史记》有关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的记载如下:“良尝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阻击秦始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上图 “圯桥授书”处 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

唐代,诗仙李白经下邳,作诗以记其事云: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祀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战略军事家——黄石公魏辙
  黄石公魏辙,战略军事家,不朽之作《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黄石公三略》又称《三略》,原名《黄石公记》。此书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其最显著的思想特色是兼容博采:主张以道家谋略取天下,以儒家思想安天下,以法家原则御将卒,以阴阳家观点识形势,以墨家人才观尚贤纳士。形成杂取诸家之长而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且又独具特色的兵学思想体系。侧重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考察军事问题,注重论述治军御将。
  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为历代帝王培养军事将领研读。宋神宗时宰相张高英评其书:“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周公孔老亦无出此。”

  黄石公魏辙——隐士!
  黄石公自从下邳与张良分别之后,即去游四海,曾乘桴溯江而上,隐居黄石市的西塞山桃花洞修炼辟谷法和导引力,最后身轻若燕,羽化而成仙。故西塞山古称黄石山,由黄石山才演化成今天的黄石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经其北,即黄石矶也,…… 山连径江,则东山偏高,谓这西塞”。
 
 黄石公魏辙的修仙洞,上图为湖北黄石市西塞山黄石公魏辙修仙洞。


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语录:天壤之别的风水大师
  现在的风水大师到处招摇,就怕人不知道他;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2000年前的黄石公魏辙,连名字都不要了,2000年后,考古研究才证明黄石公的名字叫魏辙。现在的风水大师花钱到google、百度做广告;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不仅不招摇,还要藏起来,做隐士。
现在的风水大师肚中空空,还美其名曰:“真传一句话,假传万言书”,肚子里有万言书吗;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著有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千古不朽,再过一万年也不落后。
现在的风水大师,问他三句,他就“天机不可泄漏”了;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的《青囊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仍为风水的传世圣典。
现在的风水大师看不懂风水经典,却胡诌“神奇密法”、“改运秘笈”、“风水秘术”,卖给上当的人,骗一点小钱糊口;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将谋略大典《素书》免费传授给汉高祖刘邦的国师张良。
现在的风水大师就怕没有人找他看风水,不看风水就没有饭吃了;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从不看风水,要看风水也只看秦始皇、刘邦的风水。
现在的风水大师不懂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却胡说八道、信口雌黄,那天结婚好,那天搬家不好,云云;而真正的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不用算就知道秦始皇哪一年灭亡。
当然,拿现在的“风水大师”与2000多年前的黄石公魏辙相比,黄石公魏辙是中国第一风水大师,绝对没有第二、第三、第四的风水大师了。为什么?因为差的太远。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的遗迹

 
 
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南10公里处有一山,拔地而起,山势突兀,相传黄石公曾寓居于此,故名黄山,和安徽省黄山同名。黄石公在此山修练其间,著有两部天书,一本叫《素书》交给汉代的张良,帮刘邦打下了天下,建立长达400多年的汉朝;另一部就是中国风水学奠基之作、风水圣典、中国风水唯一真经、2000年风水天书《青囊经》。

 山东济南罗袁寺顶山海拔412.5米,主峰西侧山阴处有北魏至东魏时期的黄石崖造像,乃山东省存留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刻群。相传,秦时黄石公魏辙到此,又因此山岩石呈赭黄色 ,故名黄石崖。

 
 《东阿县志》载:“山巅大石,方数丈,如印,其色颇黄。”在黄石南有数块依崖摩刻的碑文,字迹多模糊不辨。


 
山顶突兀拔起一巨石,即谷城黄石台。《水经注》记载了该台:“又北过谷城县西……城北有黄石台,黄石公与子房期处也”。该台是在平缓的黄石山上突兀而成,其状如印。高十多米,周围近百米,挺拔陡峭,壁立如削,山顶建有魁星阁,面积近100平方米。黄石台山崖上有众多宋代前后述颂黄石公的摩崖刻石。其中有宋代政和莆阳陈国瑞、三国时吴郡钱敏功伯所题之诗和刻石大家史荣的真迹,还有明代御史张鑑、邑人文士等刻石。

 
在黄石台西北方高6米悬崖上,人工开凿一石窟,深3.5米、高2.8米,名曰“黄石公洞”。洞内依壁立黄石公雕像一尊。像高1.5米,双手扶膝,肃穆端坐,发挽顶髻,圆面长须。两旁伴像为张良和赤松子。据其雕琢技法,当是明代作品。

 山东平阴县东阿镇黄石山黄石公魏辙祠
在黄石之南,原有黄石公祠一处,一楹三间,内祀黄石公石雕坐像,形同“黄石公洞”内雕像、二者当为同期建造。
  《黄石公祠》 作者:宋代诗人 刘先生
  我昔读汉史,心师张子房。
  从容辅汉室,功成复翱翔。
  皆由受师训,知进退存亡。
  我本田舍儿,本志在退藏。
  因缘遇真主,招聘助发扬。
  五年寄京国,心志不皇皇。
  料由宿志定,万事皆粃糠。
  今日得归来,素志今得偿。
  舣舟阿县下,骑马达祠堂。
  伏行仙遗像,我志愈激昂。
  誓归东村住,心祈契空苍。
  庶可见张子,侍翁入帝乡。

 山东济南平阴黄石山上的唐代《黄石公祠记碑》
黄石山在平阴东阿镇的北部,其高度估计连山都算不上,但它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因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魏辙曾在此修炼而得名。上图为唐代《黄石公祠记碑》碑刻。此碑立于唐代大历八年,碑原立于古东阿县庙头村黄石公祠旁,当地人都俗称“唐碑”。碑上记录了很多和黄石公、张良等历史名人有关的事件。
  碑刻的碑身与碑帽为一体,通高205厘米。碑帽系唐代典型的螭龙浮雕风格,下有龟蚨,阴阳两面有文,皆系“前试义王府仓曹参军裴平书”。阴面圭首额题:“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9字,篆书。正文为“黄石公祠记”、“布衣赵郡李卓撰”。《黄石公祠记碑》为隶书书写,碑文柔媚秀雅,有篆书之意、楷书之美,为历代文人称道。《金石萃编》对该碑也有过记载。按说在济南地区,唐代的碑刻每方都应该是珍贵的石刻遗存,但清代以后此碑变得默默无闻,在众多的资料中鲜有它的介绍。

  黄石公魏辙→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高官贵族拜谒了2000多年
  对黄石公魏辙的祭祀始于汉代。《史记》记载,百姓每年都“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即祭祀黄石公魏辙。两千多年,从未间断。三月十八祭祀黄石公魏辙,是当地官宦文士及百姓自汉代流传下来的,东阿当地百姓也认为三月十八日是黄石公生日。此记载也见于后世出土的文物,大明天庆二年三月由奉政大夫山东督察司拿宜兴、通政大夫顺天府尹、陕西布政使许口口同立的《重修黄石公祠碑记》中:“历汉以来千余年”,“太祖高皇帝命有司岁以三月十八日以礼致祭。”
  由此可见,此祭祀日是当年刘邦与张良来寻黄石公时下令订立的。
  祭祀黄石公魏辙,民间祭祀一是求黄石公魏辙保佑一方太平安康,二是求福免灾等。立于黄石公祠,由唐代天宝年间御史高台李卓撰文的“济北黄石公祠祀”中记载了当年太守河东裴公因天久旱无雨,率当地百姓到黄石公祠,“……,夙夜展祭祀事。未毕,感而遂通自寅及未,泽润千里,吁其灵也。”古《东阿县志》亦详细记载了“祭用三月十八日”等。足见,千百年来,人们把黄石公奉若神灵。历代文人名士如北周大文学家庚信,金代在文学家元好问、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阁老于慎行、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周忱,清翰林检讨赵执信,刑部尚书王士祯等等,都曾来黄石公祠拜祭,并留诗赋。

 
千百年来,黄石公祭祀从农历三月十八日开始,一般为五天左右。期间方圆几百内,西至聊城、南至梁山、济宁,东至泰安肥城一带百姓前来祭祀,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每天多达数万,至今如是。祭祀仪式在民国以前,多由主政的地方官员主持。他们首先在黄石公雕像前立坊举行祭拜仪式,颂读祭文,祈祷黄石公保佑自己前程无量,步步升高,世道平安,百姓安居乐业。仪式举行中,锣鼓齐鸣,以乐队伴奏,然后鸣放鞭炮。祭拜仪式后,善男信女开始争相上香设供祭拜黄石公,祈求平安发财,然后到奎星楼上香,祈求子女金榜高中。人们为了抢烧第一柱香,便在三月十七日晚上,十二点前到庙祠前。

  中国风水鼻祖——黄石公魏辙

 黄石公魏辙——中国第一风水大师

中国风水唯一文物——黄石公魏辙堪舆风水碑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于2007年11月20日,收藏一块汉代《黄石公魏辙堪舆风水碑》,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一块反映汉代堪舆风水的文物。该碑长1.14米、宽0.56米,碑首刻有图案,碑文约200余字。
该碑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也是唯一一块反映中国堪舆风水文物。此碑的发现,证实了《魏氏大事》记载的“魏公风水”。
 
 中国风水学唯一文物《黄石公魏辙堪舆风水碑》,珍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风水学的唯一国家一级文物《黄石公魏辙风水堪舆碑》,碑文隶书,以黄石公彖言开始,以五行相克的原理,对于东西南北各方向的鬼妖相扰给以镇魇方案。如“因受之诸言不可还,因受其祸,诸言不朽还因受其右”,“因言从东方来者,西方金此斩之”。碑文作者以天师自居令“丘丞、莫(墓)伯、地下二千石”永远不烦扰墓主。据考证该碑刻于东汉熹平五年(公元176年)。
  《黄石公堪舆风水碑》全文为:
  黄石公冢真诸食还,因受之诸言不可还,因受其祸,诸言不朽还因受其右(祐),诸言从不时还受其央(殃)。
  因言从东方来者,西方金此斩之,□□南右来者,北方水引而煞,固从西方来者,南方火斩此而□之,固从北右来者,中央土引而塞之,固从四□来者日月哲之。
  诸有此书者皆得其兴,皆言名者,得袖,乃如律令大□王时受此鬼左为金下为玉,干秋年。
  □命此□□丘丞、莫伯、比(地)下二千石,大事毋相求,小事毋相劳,如律令熹平五年,太岁在辰,三月廿九日,百食所到。
  碑文大意是以黄石公《彖辞》五行相克原理,对魔鬼进行四方镇之,该碑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也是唯一一块反映中国古代堪舆风水之碑。此碑的发现,一是证实了《魏氏大事》中,黄石公风水行,寻志士的记载,二是证实了湖北、浙江、江苏、河南等黄石公曾云游到这些地方,帮人治病,看风水的传说。
  东汉灵帝以后,太平道流行,风水先生多托天师之语占卜阴地阳宅,所谓:“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同时出现的镇墓文,段尾多以“如律令”结束。该碑以堪舆风水,镇墓魇鬼合而为一,是研究中国早期道教,堪舆风水学的重要文物。

中国风水第一人、风水学导师魏亿凯应邀,于2010年7月30日,在徐州市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魏公风水学

  “魏公风水学”渊于公元前218年黄石公魏辙撰的中国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
魏公风水学《青囊经》运通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关系,将“气”这一风水DNA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系统,这是天、地、人、神得以合一的本体论依据。

 
 
魏亿凯风水宝地点穴 亚洲博鳌论坛
  

风水大师把祖宗认错了

  风水师不学无术,把祖宗也认错了。
风水师都把东晋的郭璞当作祖宗来拜,理由是郭璞《葬经》“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就是最早的风水典籍,太可笑了。“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实则出自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比郭璞早500年。《葬经》只是郭璞学习《青囊经》的心得体会而已。

中国历代风水圣典——《青囊经》
  中国历代风水大师学风水就看《青囊经》,不懂《青囊经》就不懂风水,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风水大师。
  《青囊经》是什么?
  《青囊经》就是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是真正的风水第一经,与《青囊经》相比,没有风水第二经。
  《青囊经》是中国风水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风水圣典、风水宝典。不懂《青囊经》就不懂风水,不懂《青囊经》更不可能成为风水大师。
  《青囊经》是全世界风水的核心,无论何种风水术,不论风水哪一派,如果脱离了《青囊经》的核心思想,就不为其风水,在中国是这样,在全世界也是这样。

  中国历代最好的风水大师独尊魏公风水《青囊经》
  晋朝郭璞解读《青囊经》,撰写《葬书》;
  唐朝杨筠松学习《青囊经》,而有《青囊奥语》;
  唐朝曾文遄研读《青囊经》,而撰《青囊序》;
  明末清初蒋大鸿研习《青囊经》,有《青囊经(注)》,并在《地理辨正》中将《青囊经》列为“首经”。
  清代蒋国编《地理正宗》,收录风水文献13部,《青囊经》列为风水第一经,并作评曰:风水有书始于黄石魏辙《青囊经》,厥后伪书杂出,假冒明公。

  今天,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通解《青囊经》,著《风水第一书》
  当代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风水第一书→通解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风水学创始人→黄石公魏辙→魏公风水

   
 《风水第一书》六卷 作者:魏亿凯
  魏亿凯通解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著《风水第一书》

  当下的中国风水学,被一些不懂风水人搞的跑题,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带上“风水学”的帽子,骗人、唬人。为使中国风水学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还中国风水学的本来面目,风水专家魏亿凯、风水第一权威将风水第一经《青囊经》,以现代手法,妙析中国风水原典精髓,最新力作《风水第一书》共六卷已正式出版,在风水第一书中,您将品味中国风水大智慧,不仅包括风水基本知识、家居风水、办公室风水、商铺风水、墓地风水等,巧妙结合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庄子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布局天下风水非《风水第一书》不可,这才是中国风水学的真谛,不管你是祈求全家平安,还是祈求旺财聚财,招福招寿,只要你看看《青囊经》、翻翻《风水第一书》,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风水——仅有1%的真谛,99%的风水大师却浑然无知
  风水说法千千万,有人话有鬼话,信人话?信鬼话?都是造化!
  风水大师万万千,有君子,有骗子。看风水——君子、骗子共同的舞台!
  99%的风水大师浑然不知风水仅有1%的真谛!风水有书始于黄石公魏辙《青囊经》,厥后伪书杂出,假冒明公。
朋友们经常问:
  风水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学风水、学看风水要读什么书?
  中国风水影响评价中心:风水学入门书籍、学风水的第一本书——《青囊经》。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青囊经》确立了“风水学”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黄石公魏辙以后的风水师们则在此理论体系下进行技术上解释和附会,并逐步使风水术驳杂、晦涩和神秘。
  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青囊经》上、中、下三卷,黄石公魏辙著。405字可谓字字金,不懂青囊经就不懂风水,更不可能成为风水大师,自我宣称  “风水大师”也是假的。


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青囊经——千古圣典

  
 
 

《青囊经》——魏公风水原典
  中国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原文。黄石公著(魏辙,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04年)

  
上卷
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弘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弘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中卷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春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干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畜,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下卷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青囊经》在中国风水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中国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不懂《青囊经》就不懂风水,更不可能成为风水大师,当然也不可能是中国风水大师,自称"中国风水大师"也是假的。把《青囊经》搞明白了就是世界级风水大师,而且是风水泰斗。
清朝蒋国《地理正宗》曰:风水有书始于黄石公魏辙《青囊经》,厥后伪书杂出,假冒明公。脱离《青囊经》的风水书籍毫无价值。

风水学1%的真谛是什么?
风水学唯一真经就是2000年前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青囊经》有上中下卷,上卷叙述了阴阳二气融合与河图五气、洛书方位而化成体天地的定位学理,中卷讲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下卷说明了天地间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结果。《青囊经》405字,可谓字字金,博大精深、简洁明快、直言学理,而不故弄玄虚,将风水形、理、占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来,为中国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青囊经》是全世界风水的核心,无论何种风水术,不论风水哪一派,如果脱离了《青囊经》的核心思想,就不为其风水,在中国是这样,在世界也是这样。
  

风水学入门的唯一途径——化始、化机、化成

  中国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将风水学体系划分为化始、化机、化成。
化始的风水学含义如何理解呢?化始即天地万物皆始于阴阳。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曰:"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所谓化始,即天地万物皆始于阴阳。气之本体即为无形的太虚,阴阳之气充满于天地之间。《青囊经》曰:"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张载,《正蒙》,太和篇)。"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在义"。
中国风水学最重要的进展。在《河图·括地象》中有这样的论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见《古微书》卷三二)其说虽无新意,但却以简明为特点,它明确的主张浑沌乃气,气就是宇宙的本原。伏在上面的是天,卧在下面的是地,这则显然是关于盖天说的宇宙演化论的阐发。《洛书·灵准听》则指出:"太极具理气之原,两仪交媾而四象生,阴阳为别而定天地。其气清者,乃上浮为天,其质浊者,乃下凝为地。"(见《重修纬书集成》卷六)它主张宇宙本原的理、气二元论,而且助长先有阴阳之气,尔后因清浊之别而生成天与地。

 
 风水学入门一张图就够了
"化机"的风水学含义如何理解呢?化机——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曰:"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所谓化机,即无形、无质之气并非不可捉摸。《青囊经》曰:"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又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除此恒常之形体外,气还有可感知的风、雨、霜、雪、水等形态。"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阴阳之气不但在三维空间上有聚散流变之规律,在时间维度上也有可感知的运动形态。"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感,形止气蓄,万物化生",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即物质、精神、人伦合而为一,统一于气。
这样,气(Qi)的运动状态便成了一个多变量的函数:
Qi=F(s.T.p.m.t.c.e.a)
其中:s—天象,T—地形,p—方位,m—气象,t—时间,c—文化,e—伦理,a—意识、暗示、精神;F为某种函数关系。这一方程有一组最优解……
"化成"的风水学含义如何理解呢?化成——按照气之运动规律转风水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曰:"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结果,就是魏公风水学的化成。
所谓化成,即基于化始、化机的气之运动规律,使阴阳冲和而得生气。"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审四时,定方位,有生气则福禄永贞,万物化生。
"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已确定了风水术的基本技术途径,并提出"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黄石公魏辙,《青囊经》),从而引出了绝佳的风水宝地"聚气"模式。

魏公风水纵横八万里

  ——源于中国第一风水大师的风水唯一真经就是魏公风水
魏公风水源远流长:当代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魏公风水公诸于世→风水第一书→解读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青囊经→黄石公魏辙→风水世祖 风水学创始人→神人


魏公风水光芒四射:风水世祖、风水学创始人、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神人→风水奠基之作《青囊经》→中国五千年唯一风水真经→当代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通解《青囊经》→著《风水第一书》→→将"魏公风水"合盘托出

究竟什么是风水?中国风水有三类:三个源头、三条路径、三类方法、三种结果,各有各的用处,各显各的神通。有真理,有谎言,相信鬼话永远没有好风水!何谓人话?分辨人鬼,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造化。
找谁看风水?当然要找懂风水的看风水。找不到懂风水的,就不要看风水了。魏亿凯寄语:看风水找错人,就是剜肉补疮,你若愿意上当受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谁是真正的风水大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找所谓的风水大师看风水,其实你就是天生的风水大师。
如何学风水?风水之术,与人俱来。其学无所不包,要在天、地、人、神。稽诸历史,亦天也,亦地也,亦人也,亦神也。入世之学,有出于天、地、人、神者乎?其用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

看风水,谁最灵验?

  ——风水的说法千千万,有人话更有鬼话,信人话?信鬼话?都是造化!
讲地理,讲物理,讲命理,先讲天理!没有天理,讲什么理都是无理。
天下没有说不清楚的风水,更没有解不了的风水局。有的“风水大师”宣称能“神算”,殊不知,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人算不如天算!

魏亿凯风水语录:
风水——天地人鬼神,乾坤空玄臆。

"风水",错了1700年!

  自古以来,风水之人五方杂厝,风水之书汗牛充栋,然无人无书对“风水”进行定义。查阅典籍,对什么是“风水”从未有定义。辞海、大百科全书、现代汉语词典对风水只是一般描述,不同版本观点迥异。
关于风水的一般描述,大都引用东晋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若对风水这样来理解,其误有三:
1、这句话只能说是对“气”的属性的一般描述;
2、对“气”的描述也并不准确;
3、“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并非郭璞所言,而是出自秦末汉初黄石公的《青囊经》:“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郭璞《葬书》对风水的理解最多只能说是学习《青囊经》的一点心得体会而已。

几千年来,对“风水”从未有定义,何故?是风水的玄而奥,只能意会,不能定义?还是“风水”太复杂,无法定义?是风水之人根本没有将风水搞清楚,不知如何定义?还是不愿意把“风水”说清楚?
坊间流行的风水之书,如果不是抄袭的,内容一定大相径庭,各有各的理解;如果是抄袭的,那就是千篇一律了。你看过的风水书内容如何?有何感想,有何认识,有何收获?风水之书或风水文章或风水大师教你的风水布局,你学会了吗?你布局了吗?有效果吗?效果如何?   

天下没有解不了的风水局

  穷极神思数十载,究竟什么是风水?
风水历经数千年,在21世纪的今天,要对风水下一个公众认可的、笼而统之的风水定义恐怕很难,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因为风水就是一笔糊涂账,比一团乱麻还要乱,剪不断,理更乱。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很多,其原因之一是,把风水搞清楚也许就不好玩了!
原因之二,几乎所有与风水有关的“风水人”把风水本义、风水学、风水现象、风水术,都糅杂在一起了,你说你的风水,我看我的风水;你批你的风水,我信我的风水。看风水、说风水、写风水,任何两个人搞的“风水”绝对不一样,即使是出于同门。
我们只要对风水稍加分门别类,错综复杂的“风水”即可一目了然。

风水本义,就是自然的风、自然的水,没有其它。扩大一点,风水本义是自然环境要素的概括。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好风水,就是人道和合天地之道的法则。
风水学就是研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法则。
风水现象是属于现象学研究的范畴。风水现象是科学、民俗、迷信交织,自然、文化、心理、巫术共存并互为影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既有自然的属性,也有社会的属性;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意识的一面。目前的风水现象,倒还不如说是风水乱象。
风水术,包括风水技术、风水艺术、风水占术、风水巫术、风水骗术,统称的风水术可谓五术混杂。对“风水”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必须从以下几点作延伸理解,思路才够清晰。

中国风水:三个源头,三条路径,三种结果。
第一类风水,起源于初民们的择居观念和生存经验的总结。人类的生存,就需要寻找、选择、改造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合理的环境,择居目的是安居、乐居。这一类的风水观念和选择“风水宝地”的技术,是任何生物都具有的天性,包括人、动物、植物,也包括细菌。有人说,风水术起源于12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从这一角度说,风水术的起源何止1200万年前,应该说起源于36亿年前从地球上产生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开始。人类的择居技术和理念,逐步发展而产生地理学、地形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土壤学、天文学、气象学、气候学、建筑学、建筑设计学、景观学、景观设计学、规划学、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环境心理学等科学。当然虽经几千年的演变,“风水”仍然有特定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尚未演变为其他学问。
第二类风水,起源于中华文化源头《易经》,人们观象以授人时,使民众行而有常。这一类风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源头与形成于春秋战国的阴阳学是分不开的,随后逐步演变成了以阴阳、八卦、九宫、河图洛书、五行、天干地支、方位为核心的风水易理宗。这类风水与《易经》同源的“中医学”不同,“风水”是一种反应宇宙人生规律的神秘文化,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既有科学,也有迷信;既有未被证明的科学,也有荒唐无聊的把戏。科学、文化、荒唐的把戏各种因素占多少份额,那就因人而异了。因为风水书、风水术都是人的行为。
第三类风水,起源于占、卜、筮,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不同素质、不同目的风水人加入,臆出空玄复杂所谓风水流派和风水说法,这一类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你也可以随心所欲,创造属于你的风水流派。


黄石公魏辙是:
  司马迁《史记》唯一记载的风水大师;
  唯一给秦始皇、刘邦两位皇帝看风水的风水大师;
  唯一列入道教《神仙传》的风水大师;
  汉高祖刘邦诏令祭祀的风水大师;
  历代高官贵族拜谒的风水大师;
  著兵法《三略》的风水大师;
  创谋略学、著《素书》的风水大师;
  创中华第一术法《奇门遁甲》的风水大师;
  2000多年后仍有祠堂,供后人祭拜的风水大师;
  2000多年后还有多处遗迹的风水大师;
  全世界唯一有文物作证的风水大师;
  寿命最长的风水大师,享年108岁。

  注:凡欺世盗名、鼓吹自己是“中国第一风水大师”者,都要被风水祖师爷打屁股的。

魏亿凯:去伪存真,风水有道


 

 

一、磁场与风水有关系

  美国科学家在《认识磁场》一文中:"磁力是宇宙中最强大、最基本的力量,世界上任何东西没有他就不会存在,甚至没有人类生命,人类离不开磁场"。人类一直以为我们世代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均匀磁化球,直到最近几十年,科学家证明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个大磁场,由于磁化物质组成的不均匀,地球上各地区的地磁场强弱不均。资料显示,在智利,1920——1960年间,磁场强度低,男性的身高降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地磁场很低,该地区比美国同年龄的孩子要矮一些;非洲卢旺达的地磁强度较高,该地区土丝族男子的身高超过欧洲男子;巴基斯坦罕萨地区的水源含磁量高,成为天然的磁化水源,当地百岁寿星比比皆是。


 

我们的祖先虽然较早就认识了磁,但是很久以来,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地磁强弱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难以置信的影响,因此这种现象只能用风水来解释。那时,医学、教育非常落后,如果有幸居住在风水好的地方,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抗病能力就要比别人强得多。不仅身体发育好,智力发育也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家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他们干什么都比别人容易,考学比别人容易成功,经商比别人容易致富,仕途上比别人容易通达。这种兴旺的景象被老百姓看在眼里,他们无法解释,只能推测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保佑着那里的居民,这就是"风水"。
在宋朝以后风水罗盘也就应运而生了。其实风水罗盘是无法测定地球磁场强弱的,测定地球磁场的工具是地球磁场测定仪。古话说:"一流风水师观星斗,二流风水师看水口,三流风水师背着罗盘满山走"还是有道理的,看来,拿着罗盘看风水的也只能算是三流风水师了。但不拿风水罗盘的风水师不一定就是一流风水师。

 

二、风水轮流转的科学大发现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殊不知地球磁场会倒转。
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地球磁场是地球内部液态铁质流围绕着地核中心倒转产生的。当地球内部的液态铁流发生某种变化时,就可能导致流动方向的180度倒转,从而使地球磁场发生倒转。


 关于地球磁场磁极倒转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它们可能是对流的偶然特性,即磁极倒转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某处的磁性小回路突然出现且稍多于他处,则其压挤到地表层的小磁场将组成反向回路。在某种情况下,可导致磁极的倒转。有人还进一步认为,这种过程的间隔时间从3万至100万年不等。发生这种情况时,地球磁场首先是完全发生"混乱",接着是经过一万年的逐渐消失,然后又在相反方向上慢慢加强。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过程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他们认为,地磁极的完全倒转仅需几千年就可实现。
地磁极倒转发生原因的另一观点认为,地球磁场的倒转并非"随机"事件,而是有一定规律,是可以预报的。只是由于电磁现象耦合于地心流体运动的规律,目前尚未被人们掌握,以致有人认为磁场倒转是随机出现的。
两极倒转过程中磁场消失的时间共有多长,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议的焦点。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磁场消失的时间将持续几千年,在这几千年内,地球将完全暴露在太阳辐射的致命"烧烤"中。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两极磁场倒转导致的磁场消失最多只会持续几个星期。 尽管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但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三、从中国神秘文化认识风水——气与理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曰:"天有象,地有形"、"外气行形,内气止生",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和",是一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万事万物都要被纳入这一系统之中,魏公风水学更是这一系统认识的结晶,它认为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系统中,它们之间有着整体的必然联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致力于探索形成宇宙万物的元气,天地的分别,日月星辰的运行,四季的更替,都是因为气的出现和运行而形成的。鸟鸣,花开,蟋蟀叫,草地的一切居住者发出的声音,在古人看来,都是在传达着天将降雨的信息。
古人试图找到引起天地相关的真谛,从而打开认识自然的大门。到宋代,蔡元定《发微论》:"有宇宙即有山川,最不加多,用不加少,必天生自然而后定,则天地之造化亦有限矣,是故山川之融结在天,而山水之裁成在人。或过焉,吾财裁其过,或不及焉,吾财益其不及,使适于中,裁长补短,损高益下,莫不有当然之理。其始也,不过目力之巧,工力之具;其终也,夺神功,攻天命,而人与天无问矣。故善者尽其当然而不害其为自然,不善者泥于自然,卒不知其所当然。所以道不虚行,存乎其人也。"



《青囊经》曰:"理寓于气,而囿于形",制约万物的是"理",理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理"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万物为什么会出现?它们必然有一个理,薛追《读书录》(明·韩瑄:《读书录》卷六,四库全书本)所言:"理无穷而气亦无穷,但理无改变,气有涓息。如温热凉寒,气也;所以温热凉寒,理也。温尽热生,热尽凉生,凉尽寒生,寒尽温复生,循环不已。气有消息而理则常主消息而不与之消息。气有聚散,理无聚散,于此又可见。"
温热凉寒的交替变化是因为气的运行,而为什么会出现温热凉寒的现象,是因为理,理是运动着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着。何谓理?太极就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究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亦只是理。(《朱子语类》第一页,中华书局,1988年)朱子又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究也只是理(太极)。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四、数藏密

  从牙牙学语接触数字之时起,就开始对数字有了认识,读小学知道了数字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再到后来,逐渐明白数字又有正数、负数、分数、质数、有理数、无理数等诸多分别。但是,这只是数学意义上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一到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不仅表示一定的数量,可以记录事物数量的多少,还具有特殊的神秘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的特殊文化意义,与今天人们对数字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今天一说到数字,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吉利数字与不吉利数字,想到汽车牌照、手机号码,想到出行日期、结婚日期等等。有些人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吉祥号码,显示自己的身份不同一般,甚至不惜一掷千金,参加竞拍。但是,当今人们所理解的吉祥数字,不过是人们对财富的一种追求与渴望心理的反映。在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与数字的结合,则赋予了数字非常丰富的宇宙神秘力量的意义。
数字不仅有奇偶、有正负,还有阴阳、也有五行,数的神奇都是与八卦、九宫、河图、洛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周易》中,今天所说的奇数和偶数,与阴阳相对应,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具体来说就是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这就是《周易·系辞上传》所说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奇数为阳,天亦为阳,所以奇数又称天数;偶为阴,地亦为阴,所以偶数又称地数。一到十这十个表示数量多少的基本汉字,因此而分出了阴阳,获得了代表天地、昼夜、寒暑、男女等所有可分为阴阳的事物的象征意义。这些数字组成的天数和地数,能够"成变化而行鬼神",自然显得十分神奇……
中国的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而数字与五行的结合,则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的文化含义。要真正深入透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数字是一扇窗户。推开这扇窗户,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神奇玄妙的东西,有许多天天存在于你的生活中而你又很少留意的秘密。

 

五、天地之数

  《周易.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就是说,天代表着奇数,地代表着偶数。《河图洛书》中的白点代表着天数,而黑点则代表着地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是说,天数是五个,地数也是五个。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其和为二十五。地数为二、四、六、八、十、其和为三十。天数之和二十五,加上地数之和三十,就是"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在今天看来,这自然是很简单的算术知识,然而在这里,我们看见古人将数字和阴(地)阳(天)结合起来,以奇数代表天,为阳,偶数代表地,为阴。
除此之外,河图上的数字,还代表着时令和方位。在上图中,天三地八位于东方,象征着春天,天七地二位于南方,象征着夏天,天九地四位于西方,象征着秋天,天一地六位于北方,象征着冬天。天五地时位于中央,象征着四季中的土月,即三、六、九、十二月。
为什么说"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呢?这是将五行之数和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结果在一起了。《尚书.洪范》对此作出了解释:五行之生序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意即天一在北方生水,地六成之,地二在南方生火,天七成之;天三在东方生木,地八成之;地四在西方生金,天九成之;天五在中央生土,地十成之。东西南北中,都有生数和成数,而且一阴一阳。后来,东汉的易学大师郑玄对此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在一到十之间,凡是五以内的数,都应该用"生"来与五行相配,而凡是高于五的数,都应该用"成"来与五行相配。因为先古的人们,都是崇尚小数字的,认为小数字是元,是根基,而大数字是在小数字的基础上生成的。关于生数的概念,其实是很深刻的,而我们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其实也是深刻地利用了这种原理。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是二进制代码,也就是0和1两个编码,然后再在基础上加以发展演化,最终让计算机轻而易举地处理数十亿万次的计算……当然,古人还民智未开,最初是用指头来数数的,从一数到五时,这时只需要一只手,所以将一到五命名为"生数",等数六到十时,就需要借助于另外的手了,其实仍然是从一数到五,只是将它与原来的那只手的数字相加而已,6=5+1,7=5+2……但生数和成数两两相配的观点,体现了古人阴阳交媾、相生相克的观念。这种数字配上方向,再与五行相配的观点,虽然看来令人摸不着边际,让我们觉得很突兀,它却深远地影响了《周易》的形成和发展。伏羲氏正是根据河图中所确定的方位,最终演化出先天八卦方位图的。

 

六、洛书九宫与八卦的精妙

  洛书和河图一样,也是用黑点和白点分别表示阴阳之数。但它的图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洛书中,数字的排列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东西南北正四方中,都是排列的阳数,正北方为一,正东方为三,正西方为七,正南方为九。对应地,阴数都排列在四维方,即西南为二,东南为四,西北为六,东北为八。不过,和河图一样,五还是位居于正中央。


 

二、洛书还表现出第二个奇特的数学特性。如果将洛书简化为九宫图,这样,无论是纵向的三位数相加,还是横向的三位数相加,或者对角线的三位数相加,结果都是十五。
三、洛书和后天八卦完全吻合。洛书中央的五代表着北辰,古称太乙星,即今天的北极星。四周为八卦之官,一为坎卦,二为坤卦,三为震卦,四为巽卦,六为乾卦,七为兑卦,八为艮卦。
与河图相比较,洛书标志着中国的远古文化取得了更高的成就。河图用了10个数字,而洛书只用了9个自然数,排列成了一个正方形,形成著名的九宫图,其结构的精妙和变化的无穷,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

 

七、魏公风水的无极之道

  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青囊经》曰:"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理无处不在,万物都具有一个理,万理同出自一原,所谓万物一原,即是太极的意思。何谓太极?太极就是万物总会之名。有理即有气,分为二则为阴阳,分为五则为五行,万事万物皆源于此。人与物得之,则为性,性即是太极。
从太极到六十四卦的演化,反应了《周易》的宇宙观,《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有太极",太极是什么?就是太一。一,不是数学上的一,而是具有哲学意义的。整体的、绝对的一,太极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是生两仪",两仪即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浑然一体的元气,轻清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阳,在卦画中用—符号。阴,在卦画中用--符号。阴阳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两仪生四象",生即分,两仪分成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象是在二仪的一奇一偶之上复生一奇一偶而产生的,它象征春夏秋冬这"四时"。"四象生八卦",在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产生了第三爻,以阴阳三爻错综排列,最终可以得到八种卦形: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象征世界形成了八种基本物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就是说,由八卦相重而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之断吉凶,趋吉避凶就可成就伟大的事业。在《系辞》里,八卦一词往往包括六十四卦。对于以上这段话,我们可以参考下图:


 
此图中央的圆圈叫太极,太极里的黑白部分鱼形叫两仪,或叫白黑回互,或叫阴阳鱼(阴鱼和阳鱼互咬尾巴)。围绕着太极是八卦。

对于古人留传下来的这幅图,我们可以以更简明的方式表现出来。八卦变而生出五十六卦,共六十四卦,其重复排列可以以下图表示: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也有人认为甲骨上的筮卦都是六个数目字数成一组;《系辞》中为观象制器列举的离。益。噬嗑。涣。随。豫。小过诸卦都起源很早;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两两相对,主要是复卦的结果。《易传》的解说不符合六十四卦排列组合的情况,八卦重卦而成六十四卦是汉代人的说法。
帛书六十四卦的卦体保留了八卦相重的痕迹;认识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不可能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古人占筮,最初并无定式,可以是一画卦,也可以是三画卦。五画卦。六画卦,筮官以为三画卦最便于断事物,故使三画卦流行。三画卦导致八卦,八卦导致六十四卦。


堪舆,堪舆学,风水堪舆


堪舆,人们往往将堪舆等同于风水,或者认为风水就是堪舆的俗称。风水堪舆不必多加解释,几乎每一个对中国文化和民俗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堪舆或风水的大概意思,无非盖房子要讲究房子的选址、方位和朝向,葬先人也要讲究墓地的方位和朝向,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些说起来简简单单,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堪舆的真相,包括它的来龙去脉、操作方式和本质观念呢?堪舆,作为老祖宗给我们流下来的文化遗产,其实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折射出我们民族独特的建筑观、自然观及深层的民俗信仰和心理。  

 

堪舆,原来是一个神名

  堪舆是什么,堪舆学与风水学什么关系,人们为何将堪舆与风水混为一谈。在司马迁的《史记·日者列传》中,开始出现"堪舆家"这一专门名词:"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乙家曰大吉。辩论不休,以状闻。"当时所谓的堪舆家仅指哪些通晓天文与地理知识的占候之士,他们占卜日辰吉凶,并不限于相地营宅,也包括嫁娶等其他活动。


 
《钦定书经图说》太保相宅图

"堪舆","堪"原意为地突,亦即是指地的高处,以之代表地形;又地之负载万物如大舆(古人称车为舆),故"舆"是假借以代表地物,因此,堪舆就是研究地形、地物的学问。堪舆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天文训》:"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于子,月徙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太阴所居辰为厌日,厌日不可以举百事。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故为奇辰。"在这里,"堪舆"是一个神名,指北斗星辰。星命之术在春秋至两汉期间颇为盛行,古人相信天上星辰之运行变化,是与世间人事之吉凶祸福密切相关的。后来扬雄的《甘泉赋》有"属堪舆以壁垒兮"一句,说的正是汉成帝于甘泉官之祭台上相堪舆神灵祈祷卜吉。由此不难推测,后世以"堪舆"指称相宅相墓趋吉避凶之术的风水,实质上源于天象决定命运的观念。   

堪舆学,风水乎

许慎在注《淮南子·天文训》时,将"堪舆"二字的意义作了引申:"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引三国魏人张晏的话说:"堪舆,天地总名也。"清代学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又进一步解释为:"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高者为阳低者为阴,所以堪舆实为阴阳天地之道,堪舆家正是利用天文地理对应关系方面的学问来占卜吉凶的。   堪舆一词内涵由"仰观天文"到侧重"俯察地理"的衍变,在汉代的式盘与司南模式复合之后,为后世的风水罗盘打下基础,而星象分野学说也与地理上的四向方位在推演模型上合一。汉代堪舆和堪舆学由纯粹占卜吉辰的天文式术,与逐渐盛行的相宅、营造、形法之术互相渗透,堪舆也就由汉初的北斗神名逐渐成为相地的代名词。到三国时,魏国人孟康即谓:"堪舆,神名,造《图宅术》者",已经把堪舆与形法混为一谈了。以后,堪舆一词作为对相墓相宅的术数和技巧的指称,其内涵也逐渐确定下来,因此,后人也常称"风水堪舆"、"堪舆风水"。 堪舆,堪舆学还可见王充的《论衡·讥日篇》:"忌日之法,盖丙与子卯之类也,殆有所讳,未必有凶祸也,《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天道难知。"王充之意虽为批判和非议,我们从中却可推测当时堪舆学之盛行;不仅出现了专门的堪舆职业人士,更有了用以占卜日辰吉凶的专用历书。   

 

堪舆师

同样是占卜日辰吉凶,汉代的堪舆家与那些五行家、建除家、丛辰家等相比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当时的堪舆术离不开天文观星象之法,这是毫无疑问的。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言:"《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其中提到的术书《堪舆》早已亡佚,但其星宿风野、十二次之法却流传下来。其法将木星(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以之对应于地上的十二个区域,即所谓风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卜算对应地域的吉凶。由天文占法又衍生出一种使用的占卜工具——六壬式盘。汉代六壬式盘由上下两盘重叠而成,上盘为圆盘,即天盘;下盘为方盘,即地盘,显然取"天圆地方"之意。汉代堪舆家通过转动天盘校验上下盘对位的干支时辰来定吉,这也成了汉代堪舆术占卜择日的最大特色。  

 

堪舆世祖黄石公魏辙将堪舆转化为一种操作体系


 


 堪舆世祖黄石公魏辙的风水唯一真经《青囊经》曰:"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黄石公魏辙的徒弟张良一语定乾坤,将汉代都成定于汉中,在营造长安城时,也力求象天极,"城形似北斗"(《三辅旧事》),以象二十八宿环北辰,运行无穷,所以当时长安城又叫斗城。又先后建有未央宫、新丰宫、德阳宫、柏梁台、寿宫等,并在汉武盛世时达到了这股营建热潮的顶峰。这股营建热潮历时长久,规模宏大,为当时的堪舆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发展出一些为后世尊奉的建筑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故天有象,地有形"原则。 明成祖在营建北京城的过程中,也始终按照"天有象,地有形"风水观念进行的。如天坛圜丘西北有座坐西朝东的斋宫,其朝向很特别,与传统的坐北朝南不一样。这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皇帝到天坛祭天,苍天是父,皇帝是天子,儿子在父亲面前不能坐北朝南(居尊) ,否则违背了礼制。甚至斋宫的瓦都不能用黄色,而应用绿琉璃瓦,以示区别。永乐年间修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的三殿基座呈一"土"字形,体现了五行之中,土居中央的"后天八卦"方位的思想。   
 

中国风水堪舆唯一国家级文物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于2007年11月20日,收藏一块汉代《黄石公魏辙堪舆风水碑》,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一块反映汉代堪舆风水的文物。该碑长1.14米、宽0.56米,碑首刻有图案,碑文约200余字。该碑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也是唯一一块反映中国堪舆风水文物。此碑的发现,证实了《魏氏大事》记载的"魏公风水"。
 

堪舆知多少

  堪舆之术源远流长,在历代沿革中,也出现过不少别称,如风水、相宅、形法、青乌,等等。

1、风水
从字面来理解,"风"和"水"分别有着相对独立的释义,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但二者一旦结合起来,却产生了一个有着全新涵义的名词,既可以用来指称一种相地之术,也可以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山脉等形势。
风水,是堪舆最主要的别称。虽然较为晚出,但在现代社会,"风水"一词的知名度和使用频率可以说大大超过了"堪舆",不惟中国人熟知,就连许多外国人也久闻"风水"之大名。
堪舆也好,风水也罢,最早的典籍就是黄石公魏辙的《青囊经》,经中的"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权威地为后世界定了"风水之法"的原则:"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但其核心为"气"。



风水堪舆学中的"气"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空气,也不是任何实有的气体,它只是一种抽象而强大的力量。看风水其实关键是望"气"。古人认为万物皆生于"气","气"在土中化生运行,但它只有处于静止的状态(即"气止")才是理想的状态。怎样才能做到"气止"呢?风和水是影响"生气的关键因素,"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凡"藏风得水"之处为风水宝地。无独有偶,佛教也有"不让风动以延年益寿,不让水流以永存形体"的类似说法。这些都说明"风水"二字确实为地学之最重。
总的来说,"风水"之名来自对地质水文环境的考察,是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的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只有在引入"气"的概念之后,"风水"才被进一步抽象化,并成为相地择葬术法的代名词。

2、阴阳
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段玉裁注:"山南为阳。"水之南和山之北都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故呈现阴暗状态。古代关于"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的解释,即为阴阳的原义。
后来古代先民们通过对天地万物的长期观察,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恰如阴阳之相反相成,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事物和现象。这就是阴阳观念的哲学化。《周易·系辞传》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把阴阳视为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最高原则。
堪舆之术与阴阳的密切关系由来久矣。在《诗经》中,有"既景乃岗,相其阴阳"之说,明确地记载了周民族先祖公刘以晷景侧日影以定方位的一种堪舆之术,这既是阴阳一语最早的出处,也是堪舆之文的滥觞。《逸周书·大聚解》云:"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帛。"说明在我国古代早起,堪舆已经具有了"相其阴阳"和"别阴阳之利"简单的阴阳哲学思想。无论是最早的较为直观的山水阴阳向背之理,还是抽象化的对立统一的阴阳哲学观念,都被后世堪舆家不断丰富,成为堪舆术的哲学基础,如《葬经》讲述堪舆要点时,就有"来积止聚,冲阳和阴"之谓。

 
 
因此在古代,堪舆也曾被成为阴阳。《汉书·晁错传》云:"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量割宅,正阡陌之界。"这里的阴阳,即堪舆之别称,是再清楚不过的。《旧唐书·吕才传》:"大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遂命(吕)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南宋末程启《三柳轩杂记》:"阴阳家为磁石引针定南北,每有子午丙壬之理。"可见,但是堪舆类的书背成为阴阳书,堪舆术家也被称为阴阳家。到明清时,朝廷设有阴阳学官,堪舆方家也归其管理,俗称阴阳生。

3、形法
"形法"一词,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之中,书中说:"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更早一些,《周礼》中就有"形体之法"的论述。所谓"形体之法",不外乎考察山川地理形势,择其形胜之处,因势随形而营国立都、筑室安居。《周礼·夏官司马》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的记载,即土方氏掌理用土圭的办法,通过测定日影,测定方位,选择土地形胜建造房舍,修筑都城。这应该是形法相地相宅的先声。在天道与地道之间,形法似乎更注重对地道的考察;虽然义理侧重有所不同,但它也同地理一样,成为堪舆的重要别称。
班固在记录汉代式术占法时,除在"五行家"中列出堪舆家一派外,也提到了形法一派的术书,如《宫宅地形》。这种术法既然已经有了专门的术书和流派,说明其理论已经成熟。虽然汉代形法诸书已经佚失,但从班固对"形法"所下的定义来看,我们不难猜测对山形地势、地理形貌的考察是其主要内容。如《管子·乘马篇》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财,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就是以形法论"立国都"只要旨。《汉书》又有云:"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相者,省视也,为察看之意。这里是说先"相"南北方向,再尝水、审土、观植物等的好坏后,再决定是否在此建城。凡此种种,都述及了形法一派的宗旨。

 
《汉书》中说:"形法,非有鬼神,数自然也。"是说这种占法依据适应自然而非鬼神。这一点与哦天那个时代讲究阴阳五行生克、吉凶祸福禁忌的堪舆占法判然有别,其根本即是以自然为对象的相学,或者说"象"学,即是以象之"相"推衍附会其吉凶。又由于形法讲究的是因势随形、相其地理,于是又衍生出"相地"、"形势"等称谓,同为堪舆学的重要术语。古代重要的堪舆流派形势宗,其源头或许便可追溯到汉代的形法家。

4、地理
地理作为堪舆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如我们常听到的"地理先生",其实就是堪舆家;看风水,也称作"相地理"。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其文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如前文所述,堪舆可释为"堪,天道;舆,地道",可知俯察地理,即相度土地之宜,实为堪舆之术的主要内容,所以堪舆术成为地理实是顺理成章之事。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天游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天文与地理对应,即所谓天道、地道,两者相关而有别,当堪舆之术由"观天文"而向偏重"察地理"衍变之后,地理也正式成了堪舆之别称。《管子·形势解》说:"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其意言如果人上逆天象,下忤堪舆之理,那是要倒霉的。这是更明白地用"地理"来指称堪舆之术了。
依《周易》的说法,"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以则观法于地",其中的疱牺氏即伏羲。这段记载,也使得后世的许多堪舆家在追溯地理之术的源头时,都将伏羲宗为始祖。除此之外,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说,"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则是将堪舆始祖之名安在了黄帝头上。
唐宋以后,以"地理"命名的堪舆术书大行于世,较著名者有《管氏地理指蒙》、《五音地理新书》、《地理人子须知》等。

 
5、青乌
堪舆又被称作青乌。唐王维《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清黄宗羲《陈令升传》:"先生于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绝,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把"青乌"作为堪舆术的别称可谓由来久远,与古代一位名叫青乌子的堪舆家有关。青乌子被后世许多术士奉为堪舆术的鼻祖,名头很响,可他究竟是哪一个时代的人,甚至究竟是否真有其人,至今仍无定论。据史箴先生在《风水典故考略》中的考证,各家"一运青乌子为黄帝时地理家,二谓其商周时人,三言为秦人,四称其为汉时人",众人纷纭,莫衷一是。
但无论如何,古代有冠名"青乌"的相地之术与术书流行于世,而且影响很大,却是一个事实。晋代张玄之在《吴兴山墟名》中提到,吴兴有座山昔年曾经过青乌子的相度,被认为是避难隐居的好地方。南朝梁人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中有关堪舆术的一段故事时,也谈到有"青乌子《相冢书》",应该就是当时择地术的专业指导书。后世的《艺文类聚》等典籍中,也不断引用过青乌子《相冢书》书中的话,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青乌先生葬经》是流传至今的冠名"青乌"的古代堪舆经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都有收录。

6、青囊
古代术士把他们的著述刻在简册上,多放在用青布做成的布囊里,是为青囊。而把青囊作为堪舆的别称,元处于《晋书·郭璞传》,里边提到:"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书……"从这段引文来看,青囊其实并不专指堪舆之术,也包括其他的术法。比如传说华佗就曾著有医术《青囊书》(今已佚);唐刘禹锡有《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云:"案头开缥帙,肘猴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诗中的"青囊"就是指医书。因为在古代,"山医命相卜"总称五术,所以青囊也是各类术书的总称。只是当郭璞被"追认"为堪舆术的祖师爷后,青囊才逐渐成了堪舆的别称。

 
冠"青囊"之名的堪舆术书,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有唐代杨筠松及其门生曾文迪所著的《青囊经》,《宋史·艺文志》也提到杨、曾著有《青囊经歌》二卷。《古今图书集成》录有《青囊奥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青囊奥语》一书,说"相墓理气一派,从此发源"。 

风水!我的风水我做主


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风水语录:心迷风水转,心悟转风水

1.何谓风水?

风水——天地人鬼神,乾坤空玄臆。
风水=1%真理+99%谎言。
当下的风水、风水学、风水大师、风水网、风水书籍、风水爱好者、风水批判者,对风水犹如“众盲摸象”,摸到哪里算哪里,摸到哪里都是“象”。在21世纪的今天,风水跑题,越跑越远,99%的风水先生浑然不知风水仅有1%的真理。风水大师万万千,说法不一,做法各异,有真有假,真假难辨,怎么办?


 
 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说风水、写风水、解风水、看风水、破风水,让风水从此无悬念。
2.风水,该信谁?

稍有一点风水知识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中国风水原典、风水唯一真经就是2000年前黄石公魏辙的《青囊经》。

 
风水究竟有多大魔力?
有人用风水催官,有人用风水发财,有人用风水骗钱。
有人被风水欺,有人被风水诈,有人被风水骗。
有人因风水升官,有人因风水丢官;有人因风水发财,有人因风水破财;有人因风水长寿,有人因风水丧命。
玄机何在?——魏亿凯风水解密:心迷风水转,心悟转风水。你才是真正的风水大师。


3.如何学风水?

怎样看风水?——风水学唯一真经,风水学入门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青囊经》

 
中国风水学原典《青囊经》通过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关系,将“气”这一哲学范畴转化为具体的风水可操作系统,这是天、地、人、神得以合一的本体论依据。
风水之术,与人俱来。其学无所不包,要在天、地、人、神。稽诸历史,亦天也,亦地也,亦人也,亦神也。入世之学,有出于天、地、人、神者乎?其用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故风水又名相地术、相宅术、图宅术、青囊术、堪舆术、堪舆学、地理、青乌、形法,等等。天地之枢机,相因而发。君子得之则固穷,其道、理、数而后守之,善守之则为之善,善行天下;小人得之则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恶因之则为之恶,是以恶及自身。若无深厚之道德以为基,苟用之,未有不自损者也。史迹昭昭,因果不昧,可不慎哉!


4.什么样的人可以做风水大师?

风水第一人魏亿凯解密:中国自古风水大师有三种人:
风水大师从古至今不乏大学问家。

 
风水师的第二种人就是以看风水为谋生手段的风水先生。

 
还有一种人就是以风水的名义搞诈骗,他们搞的骗术与风水无关,但人数日益增加,花样不断翻新,防不胜防。

 
当下,风水之人有个特点,都喜欢把自己标榜为风水大师,还不够,就怕“风水大师”的头衔不够响亮,还要更进一步自我宣称:“中国风水大师”、“香港风水大师”、“中国著名风水大师”、“国际风水大师”、“世界级风水大师”、“中国顶级风水大师”、“中国最好的风水大师”、“中国十大风水大师”,“首席风水大师”、“中国首席风水大师”,还有的自称“风水博士”、“风水学家”、“风水宗师”、“风水泰斗”、“风水科学家”,等等,举不胜举。
找谁看风水?当然要找懂风水的风水大师看风水。找不到懂风水的风水大师,就不要看风水了。魏亿凯寄语:看风水找错人,就是剜肉补疮,你若愿意上当受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找所谓的风水大师看风水,其实你就是天生的风水大师。


5.看风水,谁最灵验?

魏亿凯:风水的说法千千万,有人话更有鬼话,信人话?信鬼话?都是造化!

 
讲地理,讲物理,讲命理,先讲天理!没有天理,讲什么理都是无理。
天下没有说不清楚的风水,更没有解不了的风水局。有的“风水大师”宣称能“神算”,殊不知,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人算不如天算!


6.风水师的话可信吗?

魏亿凯:99%的风水大师浑然不知风水仅有的1%真理

 
魏亿凯《风水第一书》改写中国风水

魏亿凯:风水有真有假,风水学有真理有谎言,风水大师有君子有骗子。
倒霉运的人更愿意听谎言,相信谎言永远与好风水无缘。
究竟什么是风水?中国风水有三类:三个源头、三条路径、三类方法、三种结果,各有各的用处,各显各的神通。有真理更有谎言,有人话也有鬼话,分辨人鬼,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造化。


7.魏公风水

——源于中国第一风水大师的风水唯一真经就是魏公风水
魏公风水源远流长:当代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魏公风水公诸于世→风水第一书→解读中国风水学唯一真经→青囊经→黄石公魏辙→风水世祖 风水学创始人→神人

 
魏公风水光芒四射:风水世祖、风水学创始人、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神人→风水奠基之作《青囊经》→中国五千年唯一风水真经→当代中国风水第一人魏亿凯→通解《青囊经》→著《风水第一书》→→将“魏公风水”合盘托出


8、风水:一句话入门

风水的说法千千万,风水真相只有一个:中国风水唯一真经就是青囊经,不懂《青囊经》就不懂风水,更不可能成为风水大师。
究竟什么是风水?中国风水有三类:三个源头、三条路径、三类方法、三种结果,各有各的用处,各显各的神通。有真理,有谎言,相信鬼话永远没有好风水!何谓人话?分辨人鬼,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造化。
找谁看风水?当然要找懂风水的看风水。找不到懂风水的,就不要看风水了。魏亿凯寄语:看风水找错人,就是剜肉补疮,你若愿意上当受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谁是真正的风水大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找所谓的风水大师看风水,其实你就是天生的风水大师。

 如何学风水?风水之术,与人俱来。其学无所不包,要在天、地、人、神。稽诸历史,亦天也,亦地也,亦人也,亦神也。入世之学,有出于天、地、人、神者乎?其用在因势利导,顺以推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