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脾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5

温脾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人参  附子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大黄五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fu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

  【主治】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

  【近代验证】

  例一  郑益民肠痈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86.21(9))

  杨某,男,58岁。

  初起恶寒发热,继则上腹隐痛,次日下午右少腹急痛难忍,右脚不能伸屈,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住院,家属不愿手术。证见寒热往

来,汗出肢冷,扪之右少腹隆起,疼痛灼热,苔白,脉沉紧,证属瘀热阻滞阑门。治宜凉血逐瘀,排脓消肿,投温脾汤加味:

  大黄15克  党参12克  归尾10克  丹皮、红花、桃仁各9克  干姜、附片、灸草、玄明粉(冲)各6克  另大活血60克煎汤代水。

  2剂后,泄下黯色臭秽粪便,腹痛大减。继用原方,芒硝、大黄减半,参附倍增。再2剂,腹痛消失,扪之少腹肿块渐没,后以四君子

加味,调护一周,康复如常。

  附方一

  温脾汤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厚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炮  甘草  桂皮去皮,不见火  附子生,去皮脐各半两  大黄生,四钱,切碎,汤一盏,渍半月,搦去滓,

煎汤时和滓下

  上细挫,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三服温服,自夜至晓全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园佐

之。

  【主治】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无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差,不可畏虚以养病也,宜温脾汤。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许叔微此方,仿仲景温下之法,以下肠胃之冷积。夫冷积腹痛泄泻,而仍下之者,以锢冷积滞,久留肠胃不去,徒用温

补无益也。今此方以干姜、桂、附为君,复入承气法,其大黄止用四钱,更为有见。盖不用则温药必不能下,而久留之积,非攻不去;多

用则温药恐不能制,而洞泄之势,或至转增。裁酌用之,真足为法矣。

  《千金》此方,重用大黄,各煎温补。与《本草方》重用温通,略加大黄。法用殊矣。盖《本草方》治冷积泄泻,故大黄宜少用;此

治滞下赤白,是其始原由于热积,故重用大黄,固痢久脾胃虚寒而热结未去,故加参、甘、姜、附温补中宫。同一大黄,而佐使君臣不同

,则证治亦因之而异,后人为得以古方轻与加减也。

  【按语】

  脾属至阴之脏,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所谓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矣。人有思虑劳倦,或

过食生冷,伤其生生之气,中阳不足,失其升运转输之职。孙氏此方,治积冷便秘,腹满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为阳虚积冷便秘,开一

法门。方从四逆汤脱胎,以为温煦通下之用,人参、大黄同用,实导源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