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英杰太极拳释义(2)

 随意人个人书馆 2015-01-09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解:开展大也,初学练拳,先求姿势开大,以松其筋肉,所谓舒筋活血也,能转弱为强,强而后,研究外能筋骨肉合一,内有精气神相聚,谓之紧凑。内外兼修,加以动静变化,自开展而及紧凑,由健体而及实用,乃臻缜密之境。如说拳有大练小练则误矣。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解:言与敌搭手,自己不动,精神要注意警戒。待对手欲动之际,我手已动之在先矣。

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解:太极拳出手,似松实非松,伸出以将直未直为度。练拳宜不断,如一线串成,及乎使用对敌。便无一定之方式,发劲之姿式,外形似断而意未少懈也,犹如莲藕折断而细丝尚连焉。老振师傅尝言:劲断意不断,藕断丝连,盖此意也。

先在心,后在身。

解:初学对敌用心之专,恐不能胜。练成之后,毋须有心之变化,身躯受击,自能随机应敌。心中不知而敌已跌出矣。此即为不知手之舞之。初学之心,成功后在身,犹如初学珠算,心先念歌而后手操之,熟用后心虽不歌,而手亦能运用如意也。是先在心后在手,拳理亦然。

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

解:腹虽注意犹松舒,勿鼓动,气敛入骨,则骨肉沉重,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棉花裹铁,外柔而内刚。

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解:刻刻犹时时也,谨记一动则全身有尺寸跟随而动,忌全身零碎乱动。犹如火车,车头动则诸车厢随焉。太极动时劲要整,虽整而又活,身虽动,心贵静。心静则全身皆静,静中又寓动焉。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解:牵动往来,即收放之义。气收入贴藏于脊背,蓄而待发。精力内固,外表文雅安逸,虽练武而犹文也。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解:太极拳行走,大多足跟先着地,如猫行之轻灵,含有蓄神之意。练拳运劲如抽丝,均匀不断。运内劲时,自下由腿顺转而上,从胳膊顺拧而出,如将一把生丝顺扭。反放之,即倒转由上将劲收回身内,此即为缠丝劲。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解:人身有三宝曰精、气、神,太极拳以意运劲,然非故意运气,如运气膨胀,则滞而不灵。有气者无力,有浊气者自觉有力,人觉我无力,无气者纯刚,无浊气者即生绵力。意到则力至。设用力搭在敌人膊上,如用皮条将彼搭住,我虽未用力,对方则觉我手膊重如泰山。不用直力则生巧,无浊气者为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解:全身意气如车轮流动,腰为一身之主宰。腰如车轴能圆转,所以变化在腰间也。

行功口诀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变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注此乃禄禅师原文,云张三丰祖师所传。

行功口诀详解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解:练拳时一举一动,凡应动之姿式,手足俱要轻灵,(即不用勉强力)身子略有腾空意思。又应含有活泼意思,毫无迂滞而极顺熟。一套拳由头至尾,贯串而不中断,即是一气呵成之谓。在练拳中,身躯任何部分于动作时,应表现轻巧而非浮滑,灵活而非虚渺。夫轻灵者,轻中而含有劲于其间,与浮而无倚之轻者不同;灵者含有机警智慧,与虚渺无根者又不同。然动作既得轻灵之妙,应注意其贯串,贯串者不断之谓也,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绵延之意。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解:气宜鼓荡,呼吸即气之表现。鼓荡似湖中之水,随微气而鼓荡,一起一伏,轻微而有次序。神宜内敛,静心凝神,用意思将精神收敛入内,斯为内敛。所谓气者,对于人体则不外呼吸。太极拳之所谓气者即内功,除呼吸之外,尚有一种体内之养气,该气混和于血球间之气,俗称气功。太极拳之练此种气,非徒然或勉强可得,必先练意,从意之修养,而至于自觉自悟,穷神达化之气功。生理学所谓人体之血球,当其运行时,有一种无体之气,此即养气,当于血球相扣而行。设无此种养气之存在,则血不能行,此气乃人体有生具来之纯然正气。凡练拳者,能功致于意气相生,延年益寿之效寓焉,目鼻之呼吸虽在动之时,倘能保持与安静时无大差别,则体内之气用之不竭矣。神者,意之表现,心之征象。心露于目,故一举动均自心生,所谓心为令,气为旗也,在举动之瞬息间,心之所欲,尽现于神,神露则必为敌所知。故致力于修养时,亦应保藏精神。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有断续处。

解:练拳宜求圆满,不可参差不齐,又不可忽高忽低。宜缓慢平均不停,不使中间有断。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解:练法须上下相随,劲自足跟起,形于腿,达于腰,由脊而膊行于手指,周身一气。用时前进后退,上至手,下至步,无处不得力,其劲乃不可限量。

根者,立身之根基即马步;腰者,人体上下相接连之部位也;指者,即两手之指也。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解:病不在外面,全在意内,意不专,则神不聚,步法不得当,即不能得机得势。不得势,手脚乱矣。不论练拳推手或对敌,如马步不坚固,则不得势。甚至于手足无措,身势散乱,其致败之病,在于腰腿。腰当纛,纛者,兵之司令旗也。腰之运用不灵活,犹兵之失其主宰,鲜有不乱者,腰之重要可知矣。所以求尾闾中正,马步不大不小,站步适当,兼顾四面八方。如有不得力处,非关外在形式,皆由心不专也。

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解:凡与人对敌,上部有受敌之虞,则下部亦有防敌之需。进攻之际,亦须作退后之备。或前方不能进迫,可从后方偷袭,左边须防卫,右边亦需警戒。有上则有下,此即人攻我上,须防其下。我攻其上,预击其下,或攻其上者,实欲动其下,而乘虚袭之。有前则有后,攻即向前,须先防中敌之计。故预备后退,亦进可攻退可守之意也。有左则有右,左顾右盼也,我向敌正面攻击,如失中央突破之机,则当谋左右奇兵抄袭。所谓左重则左虚,而由右击之。当对敌时,敌方之根基,亦犹我之马步,设其根基稳固,若徒以巨力推之,殊不容易,故欲向上部击之,当先注意其下部,运用机智,使其下部动摇;或诱敌进步,乘时突然攻其上,则对方之根基即动,当可迎劲而倒。譬如欲拔起一树,苟徒抱其干,可将之掀起乎?必先锄其根,令其盘据于混土之根既松且断,则略微力移其重心,势必倾倒而无疑矣。此言与人搭手,先将彼动摇,立足不定,猛力一推即倒。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解: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妙在其中矣。

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马步有虚实,肩肘掌指有虚实,身形转换变化亦含虚实。虚实分清,自然运用自如。然虚实在练拳时,则易领悟,惟施之于推手或敌对,则非经名师指导,再下苦功,实难领略也。缘练拳之知虚实,乃自我之虚实,推手及敌对之虚实,则须知彼功夫矣。

在练拳而论,凡动之聚者为实,至对敌之虚实,瞬息万变,殊非笔墨可能揭。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解:全身骨节顺合连贯,气须流通,意无间断。

十三势歌

十三势来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不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谁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僖百四十  

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八字歌

棚捋挤按世间稀  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

粘连黏随俱无疑  才裂肘靠更出奇  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能粘连黏随字  得其寰中不支离

心会歌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喉头为第二之主宰 心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实辅 掌指为第二之实辅 足掌为第三之实辅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 阴阳既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斤   开合鼓荡主宰定

打手歌

棚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既出  粘连黏随不丢顶

被打欲跌须雀跃 巧挤逃时要合身  拔背含胸合太极

裹裆护臂踩五行  学者悟透其中意  一身妙法豁然能

解曰: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转动挪移走。

四性归原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     何能得知人之性  物性亦如人之性 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  天地赖我以致局   若能先求知我性    天地授我偏独灵

周身大用论

一要性心与意静  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

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喉头永不抛  问尽天下聚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  表里精细无不到

关要论

活泼于腰  灵机于顶  神通于背  不使气行于顶

行之于腿  蹬之于足  运之于掌   足之于指

歙之于髓  达之于神  凝之于耳   息之于鼻

呼吸往来于口  继之于膝  浑噩一身  全体发之于毛

八门五步

棚(南)捋(西)挤(东)按(北)才(西北)裂(东南)肘(南北)靠(西南)     方位:坎 离 兑 震  巽 乾 坤 艮      八门: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也。夫棚捋挤按,是四正之手,才裂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中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

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根由。知觉运动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于我也。

固有分明法

盖人生降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也,其手舞足蹈,兴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固有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知,不动不觉,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先求自己知觉运动,得之于甚,自能知人,要先求人,恐失于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

粘连粘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顶扁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扁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乃不明粘黏连随,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不许顶扁丢抗,是所不易也。

对待无病

顶扁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谓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得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扁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于人也。能如是,不但对待无病,知觉运动亦自然得矣,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运劲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顾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工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极进退不已功

棚捋挤按自然理,阴阳水火既相济,先知四手得来真,才裂肘靠方可许,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太极上下名天地

四手上下分天地,才裂肘靠由此去,才天靠地相应求,何患上下不相济,若使裂肘皆远离,迷了乾坤遗叹息,此说亦明天地盘,进用肘裂归人字。

太极人盘八字歌

八卦正隅八字歌,十三之数不几何,几何若是无平准,丢了腰顶气叹哦,不断要言只两字,君臣骨肉细研磨,功夫内外均不断,对待教儿岂错他,对待于人出自然,由此往复于地天,但求舍己无深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意气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乃武乃文,乃圣则得。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独以末技云耳。

劲由于筋,方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方能执数百斤,是骨筋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身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劲力者,修身体育之道然也。

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于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于心身也,为之武事。夫文武犹有火候之谓,在放拳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于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伴侣,为之有无用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皆如此理也。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内理,必为血气之勇,失于本来面目,欺敌必败。而有内理,无外数,徒使安静之学,未知用的,对敌差微,如无耳目,故文武二字之义,岂可不解哉。

太极懂劲解

自己懂劲,接及神明,为之文成而后对敌,身中之候,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于人懂劲,随视听之际发生变化,自得曲诚之妙,形与意合,不劳运动知觉也,功至此,可攸往咸宜,无须有心之运用矣。

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须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无坚不摧也。于人对待,四手当咸,亦自八门五步而来。站四手,四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手,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炼至紧凑伸屈自由之功,则升至中上乘矣。

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阴坤地,月水坎。卷、人、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谓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譬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之火无止息,亦不能使润下之水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知道则不可须臾离,则可与言人能,以人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苟能参天察地,与日月合其明,与五岳四渎华朽。与四时之错行,与草木并枯荣,明鬼神之吉凶,知人事之兴衰,则可言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夫人之身心,致知格物于天地之知能,则可言人之良知良能。若使不失固有之功用,浩然正气,直养无害,攸久无疆矣。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也,天者性也,地者命也,人者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焉能配天地人为三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象天,足象地,人中之人及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胱木,小肠火,胆木,大肠金,皆阳矣。兹为内也,头顶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神出于心,眼目为之心苗,精出于肾,脑肾为精之本。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听思聪,脑动肾滑也。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水碱、木酸、土辣、火苦、金甜,言语声音,木毫、火焦、金润、土翁、水漂,鼻息口呼吸之味,皆气之往来,肺之门户,肝胆巽震之风雷,发之声音,出入五味,此言口目鼻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手足肩膝肘胯,亦使之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眼鼻耳目,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七情也,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脾、悲肺、恐肾、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夫离南正午火、心经、坎北正子水、肾经,震东正卯木,肝经,兑西正酉金,肺经,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坤西南隅水脾化木,巽东南隅木胆化土,艮东北隅胃土化火,此内八卦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宫亦如此,表裹者,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胆化土通脾,丁心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 通肾,己脾化土通胃,戊胃化火通心。后背前胸山泽通气,辛肺右肋化水通肾,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此十天干之内外也。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但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乘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法分三分,成功一也。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然独知体育不知武事而成者,或专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乘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