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对酒对花 2015-01-10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 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吧,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 释

1、此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赏 析

这首作于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

“我居北海君南海”,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谢不能。”意思是: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为什么谢绝呢?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滕王阁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原来是大雁到了衡阳,便不再向前飞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一杯酒”,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而“桃李”、“春风”把阳春烟景呈现,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活化出朋友相会之乐。

“江湖”“夜雨”“十年灯”则蒙上了一股沧桑。“江湖”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夜雨”,最能引发怀人之情,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而“十年灯”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勾勒出一个清冷的画面来: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何等凄凉,又何等温暖。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象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