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丰: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江山携手 2015-01-11
                                                                王占伟
 
有人说,做中小学校长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当官”的,一类是做教育的。山东省胶州市振华小学校长王建丰无疑是后者。

2005年8月,王建丰就任胶州市振华小学校长。上任伊始,他在全体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请每位学生写出10个自己喜欢的场所。调查结果让他感到十分震惊,全校近3000名学生,把学校定为自己最喜欢的场所的不足30人,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把学校纳入自己喜欢的场所之中。这一次调查引发了他的思考:一所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为何成不了学生喜爱的场所?于是他又启动了第二轮调查:请学生写出学校里最喜欢的3个场所。调查结果更令人忧心,居然高达81%的学生没有选择教室。

症结在哪里?带着迷惑、带着担忧、带着焦急,王建丰走进课堂,从教师的行为、从学生的发展、从师生的互动、从课堂的生成等多个方面去调查、比较、分析、总结;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半年下来,他对学校现状有了清晰的把握:造成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教室的原因是学校和教室让学生感到不快乐。

找到了症结,王建丰决心要找到一条恰当的途径,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校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于是,王建丰带领自己的教师团队开始了快乐教育的探索。

9年下来,振华小学逐渐形成了“快乐5+1”课堂、快乐阅读、快乐作业、快乐活动、快乐军营、快乐家庭等快乐教育的6大支柱。

王建丰的教育智慧来源于他的学习力,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命方式。

经史子集是他的精神正餐。他经常阅读《论语》、《道德经》、《孟子》等中华经典,并带着对中华经典的理解在全校开展“读经典书,做有德人”活动,设立校园读书节,营造书香氛围。

教育专著是他的精神药膳。王建丰从高中调入小学任校长,对小学生常常感到居高临下却又无从下手,既不谙小学生心理,又缺乏与小学生沟通的手段。为研究儿童,他开始研读教育经典名著。他研读苏霍姆林斯基、夏丏尊、叶圣陶、蔡元培、张伯苓等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文学名著是他的精神甜点。王建丰最爱文学名著,从小学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他边读边给学生讲,俨然就是一个博学者。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他还经常“复习”,一套《三国演义》他就又读了6遍……

工作中,王建丰将自己的读书经历化作教育智慧,去引导学生读书:如用“故事法”去引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用“悬疑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用“猜谜法”吊起学生的胃口,用“陶醉法”以情感感染学生,用“比兴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荐之书……在学校和家庭中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氛围,由师生共读发展到亲子共读,让文学名著也成为学生家庭生活中的“甜点”。

杂文小品是他的精神果盘。从诸多的小品文中,王建丰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懂得了“原谅是一种风格”,懂得了“宽容是一种风度”,懂得了“幽默是一种修养”……

“我很庆幸,阅读渐渐成为我的生命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的浸润下,我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快乐。作为校长,我更愿意引领全体师生真正爱上阅读,让读书也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王建丰说。

变教书育人为读书育人

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个“读书航母”。——王建丰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个“读书航母”。你们是如何落实这一理念的?

王建丰:我们首先变校园为“书城”。学校制定了《购书计划》,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后筹资120余万元,购进9万册图书,极大地充实了学校的图书室,使“书城”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在购书时充分做到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教师的需要,尊重专家的推荐,尊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上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针对自身房舍不足、无法建阅览室的现状,提出了“教室即阅览室”的思路,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书柜,形成了“班班有藏书,人人有书读”的局面,让学生身在书中,以书为友。学校大厅内设图书漂流处,开展“图书漂流”,激励“个性阅读”。学校设“图书漂流专用章”,并撰写“好书推荐单”,写清该书的阅读价值后,夹在书中,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图书漂流。学生根据推荐单介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阅读完后在推荐单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如此周而复始,让“好书推荐单”变成“好书漂流记”。对于选出的经典名著共读书目,学校每套购买80本,保证师生共读。特别是在阅读课上,师生共读经典名著,并就书中的精彩段落师生一起诵读赏析,共同感受读书的快乐。

同时,学校还抓实了“演、唱、玩”三部曲,让经典阅读更有趣味。“演”即演经典故事,学校鼓励学生根据经典故事改编剧本。“唱”即将部分谱有曲子的经典,学生传唱。“玩”即在游玩时诵读经典。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游戏,让学生百玩不厌,选择节奏感较强的《三字经》、《千字文》等篇目,合上节拍,边游戏边背诵,使单调乏味的背诵变得趣味盎然。

中国教师报:您是如何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方式的?

王建丰:如果校长是真正的读书人,就会对教师有强大的影响力。学校将读书纳入教师工作当中,强化了教师读书工作的认识。学校对教师的读书提出刚性要求,即每天必须保证40分钟读书时间,并做到计划、进度、心得体会三落实。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选择经典中的某一部分深入挖掘,成为该领域的引领者,并在该领域能够“钻得透,讲得精”,成为学生的导师。

学校要求教师以读书促荐书,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包装,因人而异、匠心独运地推荐给学生,引领学生进入到读书的神圣境界。学生在读书之后,可通过博客、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书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无论是课后还是饭余,让学生张口谈的都是书,让教室内外都涌动着浓浓的文化味。

中国教师报: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如何,取决于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决定性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思考,有什么新的实践?

王建丰:我们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构建学习型家庭,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一是亲子共读。学校要求家长同孩子共同阅读同一经典,在阅读后,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而且要求每天共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家长和孩子都要“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行”,让家长和孩子在经典诵读中共同成长。

二是经典诵读亲子沙龙。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经典诵读亲子沙龙活动,沙龙共设11个擂台,既有按《论语》内容分设的擂台,也有家庭成员同台打擂的擂台,难易不一,给参与活动的家庭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

三是“学习型家庭”评选。学校“软硬”兼施,制定了“学习型家庭”评选办法。在硬件方面,要求有一间小屋、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两个小凳、一个微型图书室。在软件方面,要求共同学习时间不少于60分钟,亲子共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家长和孩子要能辩书,即随手拿出一本阅读过的经典,家长和孩子能针对书中的某个方面各抒己见。构建学习型家庭,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成果在家庭中得以延伸,而且还把家庭变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家庭也成为学生“读经典,塑品行”的重要实践基地。

教育为什么是快乐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幸福的。——王建丰

中国教师报:您带领教师团队在践行快乐教育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教育凭什么是快乐的”之类的质疑?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如何认识的?

王建丰:快乐教育的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并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校“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他在《大教学论》中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快乐的艺术”。

英国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斯宾塞因强列反对注入式的压制儿童智慧的旧式教学方式,于1854年提出了快乐教育思想。他认为:要尽快于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感到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指出,“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现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首次提出并论述了一系列的快乐教学原则,如主动性原则、尽量少教原则、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原则、力求引人入胜原则等。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必须以对儿童能量、兴趣和习惯的心理探索为起点”,认为兴趣往往是“一些隐藏的能力的信号”,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些能力。

其实,快乐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在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了。无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程颐,还是近代教育家梁启超、蔡元培,都倡导趣味教育,强调教育的快乐。

尤其是陶行知,他说,“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他强调创造儿童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千万不要因我们的教育使儿童承受身心的痛苦”。他说教育要给孩子六大解放:“一要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要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要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要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要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社会中去获取更丰富的学问;六要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习的知识,干一点他想干的事情。”

所以,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幸福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中国教师报:你们的“快乐5+1”课堂、快乐作业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王建丰:“快乐5+1”课堂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练的快乐放给学生。“1”是指“前置学习”,也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所谓“5”是指课堂学习的五步,即预习反馈,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拓展提高,练习巩固;评价引导,总结反思。“快乐5+1”教学模式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年级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快乐作业的实施主要关注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层面。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们研制高效作业标准,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益。提倡学科作业布置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布置相结合进行。同时,我们引入多元的作业布置主体,改革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方式,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布置作业的可行性。我们尝试为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留有一部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后,对于学习效果不扎实的内容进行自主布置作业。

在此基础上,我们改革作业布置的形式,创新作业内容,比如通过社会实践型作业、阅读拓展型作业、交流活动型作业,把作业内容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

抛弃“瞅脚后跟”式管理

以前,学生出现错误,扣班级分、公示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以批评为主,这是一种“瞅脚后跟”式的管理。——王建丰

中国教师报:当前,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管理体制和机制层面解放教育生产力,是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一个行业性课题。在学校制度创新方面,您是怎么思考的,是如何实践的?

王建丰:我们常在“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上争论不休,其实我们走入一个非此即彼的误区,这不是管理的理想境界。我们追求的是“文化治校”、“文化育人”,也就是说形成学校自己独有的文化,从关注人、尊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角度发挥管理自身的育人功能。总而言之,我们的管理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基于此,我们在学校推出了“四给”的管理思路。

一是给制度一个温情的面容。如果说以前的学校制度是一位板着面孔的法官,而现在却更像一位呵护备至的慈母。原来的刚性要求慢慢变成关注人的温情提示。如“严禁在楼梯、楼道内追逐打闹”变成了“脚步轻盈,上下安静是最美的楼道曲,请你来演奏”。再如“不准乱扔纸屑”也变成了“纸妈妈的提醒:千万不要因你的过失,让我的孩子无家可归”。这样,以文化人,冷面的制度变成了文采飞扬的德育教材。

二是给过失一个自省的空间。以前,学生出现错误,扣班级分、公示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以批评为主,这是一种“瞅脚后跟”式的管理。管理者的功能在于最大程度地找缺点、找错误,是一种消极的管理模式。其实,教育本质上是自我教育。基于此,学校的自主管理增添了自省的内容,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采取不公布、不点名的方式,以保护有过失的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运用曾子所强调的“吾日三省吾身”,指导学生要明确培养自己的哪些品质和习惯,并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逐步提高。每日反省自己的语言行为,使学生真正学会进行自省并尝到甜头。同时,教师要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的美言美行,并在公示栏中日日公布好人好事,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让有过失的学生通过自省而自觉改正。

三是给自主管理一个信任的态度。学生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挫折。如何面对挫折,学校提倡“等一等,看一看,给学生自己解决的机会”。也正是因为给学生机会,学生常常给我们惊喜。如在“图书漂流”过程中,学生因为对图书的过分喜爱,出现了“触礁”的现象——图书丢失了。在一次讨论会上,不少教师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此活动是失败的,甚至认为学生不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的教师建议终止此活动,以避免学校和学生图书的损失。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这件事?这不说明学生喜欢读书吗?这不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契机吗?于是,少先队牵头,因势利导,在学校展开了“图书去哪了”红领巾论坛,学生在讨论中或用书信,或用童话,或用短剧,情真意切地呼唤“触礁”的书。一次大讨论既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课。时隔不久,“触礁”的书全部回流。

四是给评价激励一个特别的方式。我校成立了“快乐银行”,印刷了学生喜欢的纸牌形状的“快乐银行币”,按学校制定的“快乐银行”奖励措施,激励那些在学习、卫生、纪律、家务劳动等不同方面表现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按学生所得的总币值,分别评出班级、级部、学校三个等级的“快乐少年”,随着币值的增加,学生可以申请晋级。少先队大队部为“快乐银行”总行,班级的班长为分行行长,负责“快乐银行”活动的监督与总结汇报工作。班级中设勤学、卫生、纪律、家务、文明礼仪、健体、才艺、读书、科技、好人好事10个副行长,分别就分管的项目对学生进行监督评价。

“快乐银行”每周一结算,每月一评选,对评选出的“快乐少年”进行奖励表彰。“快乐银行”成了学生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舞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