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拳走架中.要想做到身法正,必须从预备式开始。立项、下腭微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敛臀、目视前方,这都是练太极拳必须知道的常识,勿需多谈。 一旦行起拳来.一定要做到尾间中正和内外三合,这是身法正的重要保证。只有尾间中正,才能“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无论进退转换.才能稳健灵活,支撑八面。 尾间中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腰脊要竖直,要保持”立身中正”。如腰不竖直,尾闾就无法中正,使轴心不稳,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做到松腰松胯、气往下沉.两腿两脚才能有力.下盘才能稳固.腰腿才能灵活.动作才能随心所欲.舒展大方。
尾闾中正歌日:“顺步出掌肘合膝,拗步出掌手合足,磨腰抽胯肩胯合.尾间自然不偏倚。“这首歌诀重点强调了使尾闾中正的内外三合。 所谓内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谓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内外三合实为表里,一主一副不能偏废。行拳时要做到神形兼备,每招每势都要做到以神领形,上身眼随手走,手到眼到;下身腰到腿到,身躯进退要相随,不偏不倚,上下要相照。 如42式太极拳的单鞭,眼要随着左手从右腕的内侧,即右侧前方向左前方弧形缓缓移动,这是眼随手走。还有陈式的左蹬一根、右蹬一根,不但要手到眼到,还要腿到脚到。 做到这些后,还要与内部的神、意、气上下运行,内外相合,形成周身上下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统一协调运动。这样长期坚持,自然会中正安舒,心旷神怡,身轻气爽,达到治疗保健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