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泄泻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或泻下似水者,称为“产后泄泻”。
  因产耗气伤血,精血津液俱伤,脏腑虚弱,若在产褥期发生泄泻,不仅造成津液的大量流失,而且影响生化之源导致本已耗伤的精血难复,气血津液的亏损又要影响乳汁的化生,引起少乳或缺乳,对哺养婴儿极为不利,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发生液脱晕厥之证,故《张氏医通》视为“产后三急”之一.因而对产后泄泻一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应积极调治,促进产妇早日恢复健康。隋.《诸病源候论。产后利候》认为病因多脾虚而伤于风冷,曰;“产后虚损未平复而起早,伤于风冷,风冷乘虚入于大肠,肠虚则泄,故令利也。”若“脾气衰微,不能克消于水,水气流溢,散在皮肤,则泄利浮肿.”“虚极故变洞利也。”宋。《妇人大全良方》宗巢氏之说指出。“产后腹痛泻利,因肠胃虚怯,寒邪乘袭,或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手逆冷,用补中汤治之。”产后泄泻的命名始于《张氏医通》,认为病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来止,产后尤甚;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滑脱;一者因新产骤食肥腥,不能克运;一者因新产烦渴恣饮,水谷混乱;一者因新产失护,脐腹脏腑受冷。”同时指出:“其致泻之由虽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并观察到产后泄泻兼见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其论较前人更加深刻。清.《傅青主女科》论“产后泄泻……大率气虚,食积与湿也。气虚宜补,食积宜消,湿则宜燥。”若恶露未净,当先服生化汤加茯苓以祛瘀血,利水道,“然后补气以消食,燥湿以分利水道,使无滞涩,虚虚之失”。
  (主要病机]
  脾虚湿盛是导致产后泄泻的主要病因,《景岳全书》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罗氏会钓医镜》云“泻由脾湿,湿由脾虚。”脾.虚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以致泄泻。《张氏医通》;“其致泻之由各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此之谓也。临证尚有脾肾气虚,肝脾失调,命门火衰等,最终导致传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下注肠间而为泄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病发于产褥期,大便稀溏,便次增多,或泻下似水等为主证,不难确诊。
  2.鉴别诊断 产后泄泻当与产后痢疾相区别。
  (1)粪质区别:泄泻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便而无脓血粘涎;痢疾粪质虽稀溏但大多为脓血粘涎。
  (2)腹痛与里急后重的区别:泄泻腹痛多与肠鸣同时出现,偶有轻度里急后重;痢疾腹痛多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且里急后重特别突出。
  (3)大便常规检查:泄泻者多为水样便,可查见少许红细胞或白细胞,或不消化食物纤维’、脂肪滴;痢疾常呈脓血便,查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或巨噬细胞.
  (因、证、辨、治]
  脾虚湿盛,传化失职是产后泄泻的主要病机,以泻下便次增多为主证。常见病因有脾虚食滞,寒湿困脾,肝郁乘脾,命门火衰。辨证当以泻下物的性状、气味,腹胀痛的性质以及伴随的兼证舌脉为依据,一般而言,脾虚食滞,除大便稀溏,便次增多,尚有纳少腹胀、肢倦乏力或嗳腐吞酸、大便腐臭等;寒湿困脾多见大便稀薄如水、肠鸣腹痛、或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苔白脉浮等;肝郁乘脾者,常见腹痛即泻,泄后稍舒,伴有精神抑郁,叹息嗳气,胸胁胀闷等;命门火衰则以久泻不止,肠鸣腹痛,黎明即泻、泻后则安,伴形寒肢冷,舌淡脉沉迟等为多见。
  治疗当以调理脾胃,分利水湿为主要原则。再针对不同的病机,分别采用健脾运湿,消食导滞,散寒除湿,扶土抑木,补火暖土诸法,最终达到清升浊降,脏腑功能和调的目的。
  1。脾虚食滞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复因产耗气,脾胃愈虚,加之产后进食过多,或肥甘、生冷失节,重伤、中州腐熟运化失健,水反为湿,谷积为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病产后泄泻.正如《景岳全书》云:“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主要证候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或谷物不化;伴纳少腹胀,口淡无味,神疲乏力;或嗳腐吞酸,脘胀腹痛,泄后痛减,便溏秽臭,舌淡苔白或垢腻,脉缓弱。
  辨证依据 产前多有脾虚或泄泻史,产后有进食不节或过食肥甘生冷史;粪质溏薄而见有水谷不化之象,脘胀嗳腐,粪异臭,泻后痛减,纳少腹胀,口淡无味,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或垢腻,脉缓弱。
  治法 健脾渗湿,消食导滞。
  方药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白术、茯苓、木香、葛根、藿香、甘草)加山楂、隔山消、泽泻。
  大便呈水样,小便量少加猪苓、薏苡仁、桂枝、车前仁温阳利水,实便;脘腹胀闷,嗳气,水谷不化加鸡内金、砂仁、山药、鸡矢藤健脾消食;久泄不止,腹中空坠或脱肛,少气懒言加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泄泻经久不愈,脘腹冷痛,纳少而消化不良,精神不振者加补骨脂、仙茅、炮姜温肾暖土。
  2.寒湿困脾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脾阳不振,运化不及,复感寒湿之邪,内舍肠胃困遏脾阳,脾(胃)失腐熟、运化之职,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寒湿水谷并走肠间而为泄泻。《素问.举痛论》云:“寒邪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主要证候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痛,粪质清稀,脘闷纳少,或有寒热头痛,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依据 平素有脏气虚弱,脾胃不健史,产后复感寒湿之邪;大便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少,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苔白腻,脉濡。
  治法 散寒燥湿,和中分利.
  方药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紫苏、白芷、桔梗、陈皮、厚朴、半夏、白术(易为苍术)、茯苓、大腹皮、生姜、大枣、甘草)加泽泻。
  恶寒发热较重,外寒偏盛者加荆芥、防风、葛根疏风解表;肠鸣腹痛,形寒肢冷,舌淡脉沉、偏内寒者加附子、炮姜、肉桂温散里寒;湿邪偏盛,泻呈水样便者改用胃苓汤(《丹溪心法》苍术、厚朴、陈皮、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加苡仁燥湿健脾,分利水浊。
  3.命门火衰证
  病因病机 素禀肾阳不足,因产伤及元气,肾阳愈虚,或脾虚久泄伤及肾阳,以致命门火衰,开阖失职无以制水,火衰不能煦土,脾失健运,水谷不化,下注大肠而为产后泄泻。《景岳全书》谓:“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主要证候 产后每于黎明之前脐下雷鸣作痛,腹痛必泻,泻后则舒,粪便中挟有未消化之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尺弱。辨证依据 素体肾阳不足或久泻不止病史,泻多发生在黎明之前(阳气未复阴气较盛之时),雷鸣腹痛,痛必泻,泻则舒,谷物不化,形寒,腰酸,舌淡,脉沉尺弱。
  治法 温肾运脾,涩肠止泻。
  方药 四神丸(见“经行泄泻”节)合理中丸(见“经行呕吐”节)。
  若泻下无度,腰腹冷痛者加附子、仙茅、赤石脂、禹余粮,温肾补阳、涩肠止泻;小腹痛甚者可加台乌、艾叶、小茴香行气止痛,病程较长,见小腹空坠或脱肛者加黄芪、升麻、枳壳、柴胡升阳举陷。
  4.肝郁乘脾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性情抑郁,产后复因事不顺心,忧思恼怒,情志失调,肝郁不达横逆乘脾,脾胃受制运化失常,或因怒进食克化不及,食湿相混以致泄泻.《景岳全书》云:“凡遇怒气更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受伤而然”。
  主要证候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且腹痛即泄,泄后腹痛稍减,或肠鸣攻痛,矢气频作,胸胁胀闷,抑郁不乐,嗳气叹息,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依据 有脾气素弱,忧思抑郁,或怒时进食史;肠鸣攻痛即泄,泄后稍减,矢气则舒,胸胁胀,叹息,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弦滑。
  治法 抑肝扶脾,疏调气机。
  方药 痛泻要方(见“经行泄泻”节)合四逆散(《伤寒论》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加木香.
  泄泻随情绪波动而发,肛门灼热,嘈杂吐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泻肝清热;肢软乏力、纳少腹胀加砂仁、麦芽、山药、芡实甘淡实脾,行气消胀;若久泻不止,可酌加乌梅、石榴皮、诃子类以酸敛涩肠,此即《景岳全书》:“泻下有日,则气散不收,无能统摄,酸之一味,能助收肃之权”之意。
  5.食伤胃肠证
  病因病机 新产后顿觉腹中空虚无物,食欲大增,而所进之物尤以膏粱肥甘为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则水谷停滞,蕴积胃肠,滞碍气机,升降失司,清浊相混以致泄泻。
  主要证候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臭如败卵且伴有不消化之物,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厌食,矢气奇臭,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辨证依据 有进食肥甘太过或失节史。
  矢气、粪便气味异臭,脘腹痞满,嗳腐厌食,苔浊腻等均属食积腐败,气机失调之征。
  治法 消食导滞,健脾助运.
  方药 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合枳术散(《医碥》枳实、白术)加鸡内金。
  食积化热,腹痛拒按,泻而不爽或肛门灼热者加黄连、木香、马齿苋清热止泻;若见腹部坚满,疼痛拒按,大便泄而滞涩,或泄下稀水臭秽,苔黄腻,脉滑等食热搏结之证,非攻下燥结则泻不可止,法当通因通下,宜小承气之类通腑泻热,荡涤燥结,但产后虚怯之体,用之须慎,燥结通即止,不可过剂。其后再服参苓白术散调理。
  (多种疗法]
  1.单方验方
  (1)团蒜(大蒜)120g,鸡蛋2枚,将蒜洗净切碎和鸡蛋同煎,不放盐,内服,可治寒湿泄泻。
  (2)焦山楂15g,神曲12g、水煎服,用于伤食泄。
  (3)莱菔头、泥鳅串、隔山消,水煎服,治疗食泄.
  (4)二神丸(《普济本事方》)。补骨脂120g,肉豆蔻60g为末,大枣49个,生姜120g,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30—50丸,盐汤送下,可用于脾虚久泄不止。
  2.外治法
  (1)胡椒粉填满肚脐,用纱布盖贴,胶布固定,隔日换一次,适宜寒湿泄泻。
  (2)五倍子6g,用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盖于脐上,泻止即除去,时间不可太长.,用于一般久泄.
  (3)大蒜捣烂敷足心,或贴脐中,适用于寒泻。
  3。针灸治疗
  (1)急性腹泄:取天枢、中脘、阴陵泉、足三里、偏寒者针灸并施,针施补法,偏热者针施泻法。
  (2)慢性腹泄,足三里、脾俞、关元、命门、天枢、针施补法,重用灸法。
  (中西医应急处理]
  当腹泄严重,泻下无度,大量丢失水、电解质,造成等渗或低渗性脱水,表现为口渴,尿少,眼眶凹陷,皮肤弹性较差,面色苍白,烦躁或休克、昏迷等,均需补充液体,补液时要求先快后慢,先盐后糖,有尿补钾,或根据检验结果,补充电解质。关于补液量的估计,可按补液前的损失总量加上当天的生理需要量、再加上当天额外消耗量计算,并要求在第一个24小时内达到基本纠正,然后再根据病情决定余量的补充。常用液体为二份生理盐水,加一份5%葡萄糖溶液(2/3张液),全日总量约3 000~4 000ml。若出现失水性酸中毒时,加入11.2%乳酸钠20—30ml/kg,静脉直注或速滴,4—6小时后,可以重复,同时测PCO。。在补液3—4小时后,有尿应及时补钾,每升液体内加氯化钾2—3g。适当使用止泻剂、镇静、镇痛剂,或抗生素。
  (预防与护理]
  1.预 防
  (1)节制饮食保护肠胃,勿食馊腐变质不洁之物。
  (2)肥甘勿过度,生冷宜少沾,注意调节情志。
  2.护 理
  (1)饮食 配制清淡,营养而易于消化之物。
  (2)生活 起居有常,适时调整衣饰,避免感寒受湿。
  (3)情绪 切忌忧郁烦恼,保持精神愉快。
  (疗效判断标准}
  1.治 愈 泄泻停止,大便成形,每日1—2次,伴随症状消失。
  2.好 转 大便次数基本正常,一天2—3次,近似成形,伴随症状消失或已明显减轻。
  3。未 愈 泄泻无改善,甚或加重。
  (现代研究报道]
  《刘奉五妇科经验》论泄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从辨证来看,急性多属热证、实证;慢性多为寒证、虚证。慢性泄泻多因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外受寒邪而发,或因急性腹泻迁延不愈,正虚而病邪未尽,或夙因肾虚阳气不足,肾阳不能湿煦脾胃,以致脾胃虚寒。
  产后泄泻,非杂症有食泄,湿泄,水谷注下之论,大率气虚食积与湿也。气虚宜补,食积宜消,湿则宜燥,然恶露未净,遽难骤燥,当先服生化汤二三帖,化旧生新,加茯苓以利水道,俟血生,然后补气以消食,燥湿以分利水道,使无滞涩虚虚之失。若产旬日外,方论杂症,尤当论虚实而治也。如痛下清水,腹鸣,米饮不化者,以寒泄治;如粪水黄赤,肛门作痛,以热泄治之;有因饮食过多、伤脾成泄,气臭如败卵,以食积治之;又有脾气久虚少食,食下即鸣,急尽下所食之物,方觉快者,以虚寒泄治之。治法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脾伤食积,分利健脾,兼消补虚,善为调治,无失也.产后虚泻,眠昏人不识,弱甚形脱危证,必用人参二钱,白术、茯苓各二钱,附子一钱,方能回生。若脉浮弦,按久不鼓,即为中寒,此盖阴先亡而阳欲去,速宜大补气血,加附子,黑姜以回元阳,万无勿视。
   产后泄泻是血气虚损,饮食不能运化,或受风冷,以致泄泻,甚则腹痛,理宜温胃健脾兼消食之治,不可用四物补阴,反使大肠虚滑,可服二术四神丸,或平胃散亦可。
  产后中气虚损,寒邪易侵,若失调理,外伤风寒,内伤生冷,以致脾胃疼痛,泄泻不止,理中汤主之.如泄泻不止者,再加肉桂、豆蔻,共末,蜜丸,米饮下。
  产后泄泻,其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产后尤甚;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滑脱;一者因新产骤食肥腥,不能克运;一者因新产烦渴恣饮,水谷混乱,一者因新产失护,脐腹脏腑受冷。其致泄之由虽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并宜理中汤为主。食,加枳实、山楂;水,加桂心、茯苓;虚,加桂、附倍参;寒,加桂、附倍姜;久泻肾虚,加桂心、熟附;瘀结不行,加炮楂,归身。若见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虚,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若小便混浊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肠垢者,乃元气下陷之故,并宜补中益气加桂、苓、炮姜升举之。《内儿科学》综述腹泻主要由于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所致。由于粪便通过结肠加速,水分不能被充分吸收,致使排便频数,粪便清稀。
  (1)肠道运动功能增强:肠道运动受制于自主神经系统,任何因素如急性感染,某些化学毒物,副交感神经药物,神经精神因素等,刺激中枢神经或迷走神经,即可使肠蠕动增强,而产生腹泄.
  (2)肠道吸收障碍:一日中整个消化道向肠内分泌约5 000ml的消化液,然后重行吸收。如因门静脉系统充血,维生素B缺乏,脂肪消化及吸收不良,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等因素致水分吸收减少,通常并伴有肠道运动增强,可使粪便变成稀薄而产生腹泻.
  (3)肠道炎变除增强肠蠕动外,能直接阻碍水分的吸收而产生腹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