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阳通道侗乡村寨习俗

 侗乡人1961 2015-01-15
益阳通道侗乡村寨习俗
               
               
                  日期:2012-10-19 12:44  作者:  来源:中国旅游网 
点击:123

               
               

                 




  侗族聚族而居,多是一姓一村。村寨依山傍水,溪上有福桥,村寨设有鼓楼、寨门、芦笙坪、池塘、萨坛、祖先殿。寨周围蓄有风景林,有水井、榨油房、磨房。下乡一带有仓楼(唱歌的地方)。


  苗族在村寨背沿后设海缸(灭火用),一姓一家祠,有歌堂和


  绣楼。一姓一花园(对歌的地方)。


  塞寨:


  村寨有塞寨之俗,有的栽刺设竹尖围寨,有的筑墙围寨,有的用木棒围寨,以保村寨安全。还有轮流或固定人守夜的习惯,一防外患,二防火警。


  蜡树标:


  侗族村寨发生流行疾病,便在寨门上挂蜡树枝叶,告诫人们不要进入疫区。


  禁忌:


  有“六不准”:不准砍风水树;不准破坏公共财产;不准放猪牛在水井边拉屎尿,保持卫生;不准小孩上萨堂嬉戏;不准放猪牛在萨堂拉屎,萨坛前留下的空坪,不许乱捡别人的油茶籽,桐油籽和棉花,霜降后放关。


  击鼓集众:


  村寨有突发事件,如匪情、火警等,必上鼓楼通报,全体集合应急。若无鼓,就放三通铁炮,若打一排铁炮不来再打二排炮,若知道而不来者受罚。(图为: 坪阳乡桐木村83岁的杨昌松老人,从50岁开始担任村里的义务巡寨宣传员,33年来坚持敲锣喊寨报平安,使桐木村成为全县文明村寨。这是2月22日下午杨昌松老人在村头敲锣喊寨时的情景。——广电局陈学武)


  通讯:


  若发生紧急事件,派人带木牌挂有辣椒、木炭、鸡毛的急信传讯,按团寨依次传递,叫“滚团信”。


  卫生:


  独坡、黄土、坪坦、陇城、甘溪、坪阳等地,厕所修在村外的鱼池上,保持村寨卫生,并以粪养鱼。


  迎客:


  一家来客全寨欢迎,争相宴请。


  团结 :


  寨与寨之间,团结和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两家孩子发生争吵,自己则多责怪自己的孩子而达成和解。


  互助:


  一家有红白喜事,各家主动互相帮助,对困难户,还要物资帮助。有老人生病,轮流看守。


  医德:


  民间草医给人治病不计报酬。以行医积德行善为荣耀。


  读歌耶 :


  进入冬季,侗寨男人聚集鼓楼,女人聚集在房子较宽敞的人家,学习侗歌、侗耶,男青年还朗读歌词。


  解放后至今,党和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雷锋,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三个带表”,宣传“十六大”等活动,且各村寨宣传形式更加多样,如:村寨业余文艺队表演、哆?、对歌、琵琶等,原有的传统礼仪道德风尚进一步发扬,新的社会风尚也逐渐形成,侗乡山寨出现了一派新的习俗面貌。耶师一边教读耶歌,还教青年推算六十甲子,读耶书,(只耶师有一本)也不认字、写字,只是随耶师朗诵。耶师不取报酬,每个学员拿一块柴到鼓楼烧篝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