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舌 [概述] 概念 由于心脾火热上炎而致的舌肿木硬,不能转动,称为木舌。又名木舌胀,木 舌风、死舌。与恶性贫血舌炎或缺铁性舌炎相类似。 [病因病机] 一、心脾积热 舌为心之苗.脾之脉络在舌下,过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脾胃积 热,热气上冲,脾之脉络在舌下,随经脉上注于舌,积热而令舌肿胀木硬。 二、心经火旺 体素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或思虑太过,亏耗真阴,心阴不足, 虚火上炎,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舌肿满不能转动.遂成木舌。 临床上实火为心脾积热;虚火为心阴不足;此外,命门火衰,心阳不运,也可导致 本病。 [临床诊断] 症状:木舌患者,舌体肿胀,转动伸缩不利,言语謇涩,不辨滋味,妨碍饮食。 检查:舌体表面色深红,或紫色,触之或按压时感到舌质坚硬,有如木质样。 [辨证论治] 一、心脾积热 证侯:舌体渐渐胀大,甚则满塞口中,影响语言,舌色深红,全身可见恶寒发热, 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洪数。 病机分析:心开窍于舌,心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脾开窍于口,脾足太阴之脉,连舌 本散舌下,今心脾积热,热气循经上冲于舌,脉络闭阻,故见舌体胀大,舌色深红;因 外感邪热入里,引动心脾经热,而表证未除,则见全身恶寒发热;脾胃壅热,则见口干 渴,大便结,小便黄;心经热盛,故觉心中烦热;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是心脾热 盛之象。 二、心经火旺 证候:舌体色紫如猪肝样,坚硬疼痛,饮食难进,语言不利,烦躁失眠.多梦.舌 尖红赤,脉细数。 病机分析:心阴不足,虚火上炎.舌为心之开窍,火热循经,经脉受灼致舌体瘀阻 成紫色如猪肝样;坚硬疼痛,语言及舌运动受影响,故语言不利,饮食难进;心经虚火 内扰,心神不宁,故见烦躁,失眠、,多梦;血虚不能充实血脉;故见脉细数。 三、治疗 . (一)内治法 1。心脾积热 治则:清心凉脾,佐以泻火解毒之法。 方药:木舌紫舌方。方中以黄连泻心火,解热毒;.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对热 邪入心,烦躁,舌胀硬等症尤效;山栀泻心除烦,凉血解毒,对火毒炽盛而舌色深红者 适用;黄芩清热燥湿;木通利水通淋,治心火上炎,口舌红赤,心中烦热等症;牛蒡子 散结消肿;灯心清心除烦;甘草清热解毒;荆芥、薄荷疏散风热。全方合用,清心凉脾, 泻心解毒消肿对木舌肿胀,语言謇涩之症有效。或用当归连翘汤,方中当归尾散瘀止痛; 连翘泄热散结; 白芷祛风消肿;大黄清泻心脾;甘草和中解毒。全方合用能治木舌肿胀, 口干便秘之症。 2.心经火盛 :治则: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方中以犀角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泻心火为主,治热扰心经, 舌体紫肿木硬之症;生地为辅协助犀角解血分热毒,并能养阴,以治热甚伤阴之症;赤芍、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既增强凉血之力,又可防止瘀血停滞,共为佐使。或用导赤 散,引导心火下行,以治木舌而见烦躁溺赤者。如热毒甚者,可用黄连解毒汤加犀角。 临床上除上述两型辨证治疗外,若心阴,不足,见心烦,失眠多梦,舌尖红赤者,宜黄连 阿胶鸡子黄汤;如命门吹衰,见畏寒,便溏,手足不温,脉沉细者,宜附桂八味丸。 (二)外治法.先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两穴出血,除去恶血,再用淡水漱涤. 然后外用冰硼散或川硝散,每日2~3次,或用飞盐加冰片少量,或黄连(蜜制)6克. 僵蚕3克.共研细末,敷于舌上,每日2~3次;症重者用僵蚕、皂角等分为末,取少许 吹入鼻中, 口目开而涎出,再用紫雪丹1。5克,竹沥15毫升,调匀抹入口中。此外.可 取合谷、少商穴针刺,强刺手法,本留针,每日.1次。 [转归及预后] 木舌以心脾积热,或心火上炎,造成舌肿木硬,色深红光滑,疼痛,如及时投以清 热解毒.凉血消肿之药,较快向好转至痊愈。如治疗不当,热毒伤及口腔肌膜,犯及脉 络.以致火毒熟腐成脓,导致舌体溃烂;一般情况木舌预后良好.危险性不大。只有在 木舌胀大麻木严重时,才会影响呼吸及言语进食等。 [预防及护理] 预防上,避免膏梁厚味和辛辣之品,减少脾胃积热;注意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 操劳.使虚火上炎;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加强锻炼身体,注意口腔卫生,以减少木舌的发生。 护理上,患病期间,注意保护舌体不受损害,不要进食硬物,或酸、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口腔清洁,以防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