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焦虑,你造吗?

 罗清军 2015-01-16
文/ 罗清军
  ----是裸老师吗?我是你习大哥!我跟你说啊,你们的焦虑,大大我懂得!
                                           ----现在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家人造么?

                                           ----不造,萌萌哒

                                           ----你这个样子,我和你李大哥也是醉了

                                           ----我只是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

                                           ----药不能停,医改的事情你李大哥已经在努力了

                                           ----好,买买买

                                           ----别忘了吃药

                                           ----好,买买买


                                           ----有钱这么任性?

                                           ----现在问题来了,没钱我的认命

                                                                              图片

 
     焦虑是什么?想必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深深印记在脑海里。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焦虑就在那里。

今天路过某医院,外面的广告牌一排醒目的大字赫然写着:“精神科,某某修复技术,中国1.2亿精神疾病患者的选择!”1.2亿?精神疾病?不免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都知道15年前,焦虑问题超越了关系问题,成为全美各个学术咨询中心被大学生咨询的头号心理问题;2010年一场围绕“精神病”数量的争论在国内爆发,同年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以上。难道身边13个人中,真的会有一个是“精神病”?

且看下面这两个广告,深知自己有病,或者病的不浅的人,你们的福音来了。

  “拿什么来平复你焦虑的心火?安思定,引领你重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GR-HP脑源神经修复技术,足以改变你的一生。中国1、2亿精神疾病患者值得选择”

“重归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改变你的一生”多么大气、多么大牌的词句。

确实现在有很多人采用着现代化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ECT电休史治疗、GR-HP脑源神经修复技术。看到这些以后,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知道自己的有病的都去了这里,不知道自己有病的还在病着。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脑残”、“神经病”、“弱智”乱入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亲切的昵称。都说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是不管认不认识“亲爱的,看到你很高兴”。中国朋友间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弱智,过来!”,关系越好,称呼越直接。难道这是病态到一定程度的自我觉醒?玩笑归玩笑。但是不管是这一类的语言还是这一类群体确实已经在生活泛华了。

接下来轻轻揭开焦虑的神秘面纱,浅谈一下焦虑。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焦虑呢?

焦虑的情景出现的会很多,甚至很不以为然的小事,比如一次考试、一次演讲、一次约会;和父母分开,独处,失恋;甚至股票大涨、彩票中奖都有可能焦虑。

焦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自从弗洛伊德主张将焦虑症从神经衰弱分离出来后,心理学家对焦虑症的研究已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也有心理学家从学习理论角度认为焦虑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由于人们害怕外来的刺激,他们在受到刺激的同时产生了焦虑的体验,两者之间建立了条件性联系,不断的刺激,最终形成了广泛的焦虑。焦虑心理学的分析称:是人的情感压抑和刺激产生的焦虑积累,超过了心理的承受范围,演化成焦虑症。听这些心理学大拿的说辞,语言很美,但是听不懂,对于普及还是有难度呢?简单说是这样的。  

打个比方,我正驾驶一辆轿的人车,突然刹车失灵,想打开车门把脚伸出去,用脚刹,可是车门都打不开,这个时候车不知驶向何方、撞向谁人、停在何处。这样的情景下就会有焦虑、恐惧、绝望,漫无边际,令人窒息的体验。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是这样形容的:“充满了混乱和不确定,那是对威胁无能为力的体验。”也就是说人的焦虑,很多时候也和这个故事境一样,源自对未来发生事情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期和无力感。

奇普康利在他的著作中,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分析焦虑,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他说焦虑=不确定性*无力感。也就是面对事件的不确定性和无能为力感加强了焦虑体验。

往往面对焦虑的时候,仿佛瞬间自己会渺小无比,会觉得自己无能、丑陋、弱势和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都倾向于高估一个觉察到的危险,而低估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以至于焦虑的时候犹如吹入万丈深渊。当这个事件结束,再回过头来看得事情,发现自己很傻很天真,曾经的那个事件也是那么微不足道。可奇怪的是自己仍旧会在这样的怪圈里无限循环。

因此面对焦虑的同伴,我们需要做的是强大他的内心,帮他树立一个强大的自我,让自己有力,让事件确定。

一般说到焦虑,我们都会提到抑郁。很多时候他俩都会伴随而来。

那么抑郁又是什么呢?抑郁意味着缺失,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面对抑郁的同伴,我们就不能各种劝说了,这样只会让他的精神塌方,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拥抱和陪伴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足够二,或者你很仇视对方的话,不妨可以对他说“想开点”“你怎么这么脆弱”这样的话语。相信我,这样你真的会把他逼疯,能把抑郁者逼疯,还是挺好玩的。

很多人误以为焦虑是一种性格。其实不是这只是一种情绪,并不是性格缺陷。既然是一种情绪我们还是可以控制操作的。

当然面对自己经常发生的焦虑,如果你真的想控制自己这种情绪的话,不妨假装淡定的绘制一个图标,写上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能影响的,你不能影响的。然后列出你担忧的事件,并且赋予一个期限。而后你会发现奇妙的事情即将发生。

总之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总有些事情是让我们焦虑的,实在拿不准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专注于自己知道的,和你可以影响的就可以了。
图片 
 
Worry often gives a small thing a big shadow.
 
担忧往往给一个小东西很大的阴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