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性痛经方(沈仲理)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热性痛经方(沈仲理)   
  [组成]  当归10克  川芎12克  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
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

没各5克
  (功效]  清热消肿,行瘀止痛。
  [主治)  经行腹痛,往往於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
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
    [用法]  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
剂煎二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一齐Ij,早晚各服一次。症见膜样痛
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I连5克、川贝母粉10
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五包,每日一
包,分二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
   
服二次。   
    [方解]  本方用四物养血活血,配红藤、金铃子、五灵脂与
乳没,活血祛痛,李时珍对败酱草一药曾指出:败酱草“治血气
心腹痛,破症瘕,催生落胞,赤白带下,古方妇人科皆甩之,乃
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故本方中败酱草性味
苦平,兼清热消痛肿,行瘀止痛之功效为一身,堪称主力矣。
    本方以热郁痛经为适应证。盖痛经一证,多因受寒而得,但
据临床所见热郁痛经亦并非罕见,自当以辨证为主。热郁痛经的
确诊重在辨舌苔与脉象,患者多见舌质红,或苔薄黄,脉弦或弦
数为准则。   
    [按语]  经间期腹痛,又称排卵期腹痛,多与慢性附件炎有
关,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所致。朱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
故气滞热郁为本病之主要原因。本方系由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
金铃子、五灵脂四味药而成。如属结核性附件炎而痛剧者加炙蜈
蚣、地龙、全蝎等。 
  (典型案例]  芦某,女,27、岁。   
  痛经久而不愈,腹痛痛于脐下小腹部,来潮第一天腹痛甚剧,
及至发现膜样脱落前又见一阵剧痛,继而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
红,脉弦,.确诊为热性痛经。于经行前以上方服7剂,服用两个

月后,痛经减轻。服用3个月后,痛经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