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调冲汤(王少华) [组成] 黄芪15~30克当归身10克生地黄15~20克 熟地黄15~20克 大黄3~6克 乌贼骨20"--30克’茜草10 克 [功效] 健脾益肾,止血祛瘀。 (主治] 适用于正虚夹瘀的月经病,如血崩、经漏、闭经等。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 .本方由当归补血汤、生地大黄方合四乌贼骨一茹丸 复方组成。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大补脾肺元气,资后天以充生血之 源,用当归益血和营,终致阳生阴长,气充血旺。生地大黄方乃 孙思邈氏所创,载于《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第四中。原文记载 是:“吐血百治不差,疗十十差,神验不传方”。原用此方治疗内 科吐衄诸证,迨至又试用于妇科,开始以之止经漏,包括近20年 来因上环、人流等引起的月经淋漓不断,尔后又逐步应用于崩中、 产后血晕、闭经等虚实夹杂证。方中大黄苦寒,功善推陈致新,破 血逐瘀,瘀血去则血得归经而自止。关于大黄的用量,也有一定 的法度:如治崩漏疾患,大黄用小量,控制在3~6克之间;其中 崩初如涌,有厥脱之兆者,用大黄炭3克;崩量渐减及经漏者,用 生大黄3"--6克,每收化瘀磨积之效,而无攻伐伤正之虞。大黄与 生地黄相配,取大黄苦寒直折,藉涤荡以祛瘀;生地甘寒育阴,凭 凉营以止血;大黄泻其实,地黄补其虚;大黄走而不守,地黄守 而不走;两者配伍,则动静结合,开阖相济。大黄得地黄,则清 泄而不伤阴,逐瘀而少耗血之虑,地黄得大黄,则养阴而不腻滞, 止血而无留瘀之弊,相反而实相成,乃两者合用之特色,适用于 热扰胞宫、血海沸腾夹瘀的崩漏、通经等证。四乌贼骨一虑茹丸, 出自《素问·腹中论》。乌贼骨入肝肾二经,为收涩之品,有止血 之功,李时珍说它可治“血枯、血瘕、经闭、崩滞”等“厥阴本 病”。茜草,古名虑茹,入心肝血分,昧辛能散,有行血活血之能。 此两味配合使用,则其性一涩一散,其用一止一行。则止血而不 留瘀,活血而不耗血。在治疗崩漏,尤其是由崩而漏,由漏而崩 的循环往复的崩漏疾患,常以此两味为首选药。由此可知,三黄 调冲汤功能健脾益肾、补气、止血、祛瘀,适用于正虚夹瘀的月 经病,如血崩、经漏、闭经、痛经等。 。 [加减] (1)治血崩:因肝肾阴虚火旺而起,反复发作者, 去当归,加知母、黄柏、地榆、二至丸。量多如涌者,大黄用炭。 对于少女因先天不足,肾气不摄而崩者,去大黄,或改用大黄炭, 加右归丸。如属肝郁化火型者,去黄芪,加丹皮、山栀、自芍、青 黛等;至于脾气不摄而崩者,去当归,加党参或红参、炮姜,大 黄改用炭。(2)治经漏:加赤芍、川芎、香附。无火热象者,去 生地;有血热见证者,再加丹皮。(3)治闭经:肝肾亏虚,冲任 失养者,加菟丝子、山萸肉、巴戟肉、怀牛膝。阴虚血燥,血海 枯竭者,开始治疗时,黄芪减用半量,随着阴血来复程度,逐步 迭增至常用萤;另加{l_:I萸肉、阿胶、黄精;有火象者,参入知母、 黄柏、地骨皮等。(4).治痛经j去生地黄:乌贼骨。如属气滞血 瘀者,加失笑散、制香附,当归用尾。行经不畅,痛剧者,再加 手拈散。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鸡血藤、白芍、甘草。痛经因予寒 者,去大黄、加艾叶、香附,’随桂;因于热者,仍用生地,另加 丹皮、红藤。 (按语] 本方是王少华老中医在数十年的临床治疗中自拟 的家传秘方,本方补虚与祛实兼顾,寓消于补,寓补于消。是针 对月经病因虚常出现实象而成虚实夹杂之证设立,因此刻消之必 伤正,补之又碍邪,边消边补,才能恰到好处。 (典型病例] 陶××,32岁,1991年8月13日初诊。 “人流”术后已近半载,经水淋漓不断,色殷红,量较多,偶 见小紫瘀块,血腥气甚浓,旬余来阴痒又起。询得少腹无所苦,惟 关元穴处按之辄痛,大便干,口干苦,不欲饮。舌边尖红、苔薄、 根部黄腻,脉细数。证属湿热下注,血海不宁,法当清下化瘀,脾 肾双调。处方: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尾10克、赤芍 10克、川芎10克、大黄6克:乌贼骨20克、茜草根10克、黑山 栀10克、炒黄柏10克、黄芪6克、制香附10克,5剂。服药第 3天曾经净1天,翌日又见红,但已量减十八。前方去黄柏,加丹 皮lo克,黄芪加至10克,5剂。复诊当天晚,经量又一度增多, 连续3天,自觉无不适。处方:三黄调冲汤加丹皮6克,香附10 克,红花3克,续服5剂而愈。 附王少华简介:出生于1929年,江苏兴化市人,中医世家, 幼承家学,任兴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善治内科杂病及温热病,曾发表论文近百篇。 通信地址:江苏省兴化市中医医院兴化市长安北路75号 邮编:2257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