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东风俗小吃之野菜为肴胜荤腥

 侗乡人1961 2015-01-17
如东风俗小吃之野菜为肴胜荤腥
               
               
                  日期:2013-01-30 12:01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网 
点击:174

               
               

                 




  吃腻了鱼肉荤腥,如东人常以野菜“间口”。当地的野菜有荠菜、枸杞头、野芹菜、黄花儿菜、马兰头儿、马齿苋、香椿芽、野蘑菇、地耳、小蒜等许多种。这些野菜自生自长在河畔地头、场边路旁,随手可采,四季皆有。这是如东气候湿润、土肥地沃的良好自然条件给予人们的一种恩赐,使如东人的餐桌丰富了许多。


  荠菜,一名荠,属十字花科植物。味甘性平,含丰富的维生素A、B、C、胡萝卜素、菸酸、蛋白质、荠菜酸钾、柠檬酸等营养成分。荠菜可从头一年的深秋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初春。从田边路旁用小刀将其挑来,洗净,可油炒,可烧汤,亦可作拌菜。只需摆少量食盐,淋上一点麻油,不必放味精调味,因为荠菜本身就有一股自来鲜。荠菜用热水稍焯,切碎挤尽水分,拌以虾米、猪肉丁,可作圆子芯,荠菜蛋饺儿,或包春卷,做包儿馅,清香碧翠,鲜美爽口,是当地传统特色食品。每年除夕之夜与正月初一,大家小户都吃荠菜烧豆腐,取“聚财代代富”之意,从古一直沿袭至今。荠菜还有降低血压、治疗鼻出血、齿龈出血、肾炎水肿等功能,所以如今荠菜的身价倍增。野生荠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已开始人工栽培,供应城镇居民食用。只是这人工培植的棵子虽大,却鲜味略差,不少城里人在购买时总爱问一句:“这荠菜是野生的吗?”可见野生荠菜仍是深受人们青睐的蔬菜。


  枸杞头为枸杞枝头顶端嫩叶。其果实为枸杞子,味甘明目。《神农本草》将其列为上品。枸杞生长于路边草丛之中,属茄科灌木,生有刺。春季暴芽长叶,将其掐下,洗净爆炒,鲜绿略带一点苦味。枸杞头含胡萝卜素、核黄素、抗坏血酸、亚油酸等物质。春日的早晨,乡姑采摘了用竹篮拎到城里来卖,街头巷尾传来一声声脆生生的叫卖:“枸杞头儿野芹菜——”每片嫩叶都碧碧的、翠翠的,还闪烁着晶莹的露珠,看了确实招人喜爱。如今,路边的枸杞越来越稀少,只在每年春天偶尔在农贸市场可以见到枸杞头鲜嫩的绿影。


  野芹菜,即斳菜,伞形科植物。生于岸边水旁,又名香芹,亦称药芹,因茎叶含芹菜甙挥发油,所以吃在嘴里有一股特殊香味。每年春末夏初栽秧时节,农村孩子将其摘取,掐去叶(其实叶的营养成分也不差),择除根,用沸水焯过,与茶干丁、虾米做成拌香芹,或爆炒香芹肉丝,均是清香美味菜。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患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却多了,而野芹菜有降压降脂有功效,所以野芹菜成了药食同源的蔬菜而宝贵起来。有人辟地人工种植,虽仍以“野”名,可香味不足。


  黄花儿菜,又名苜蓿,豆科,小圆叶,开黄花,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旧时教官清苦,常以苜蓿为蔬,用以形容教官或学馆的生活。唐庚《除凤州教授》诗云:“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


  黄花儿菜适应力很强,无需下种(现也有人工播种培植的)。地头路边均可见,秋天暴芽,第二年春季生茎长叶,绿茵茵一片。掐取二寸长的嫩头,可生炒,也可稍加盐腌渍,挤去卤汁,加糖、醋、味精、麻油、做成炝黄花儿菜,清雅香甜。不光百姓餐桌上可作小菜,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饭馆的筵席。到了仲春季节,不少人家手掐刀割其嫩头,用盐腌渍咸黄花儿,黄黄的,香香的,拌以白糖、味精、素油,清蒸成咸肖黄花儿,是江海农家与城镇居民夏秋时节一道美味家常小菜。


  马齿苋,一名酸米菜,药名安乐菜,为马齿苋科植物,肉质草本,叶象马齿,厚厚的,圆而长,对生,长在茎上,开黄色小花。果实成熟时环状裂开,春夏季节在我县农村田埂、泥路两侧随处可见。


  据药典载,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所以食马齿苋除能吸收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外,还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老人们说,伏天吃马齿苋,不拉肚不腹泻。马齿苋可焯过拌食,也可焯后晒成干,冬天与猪肉红烧,别有一番风味。


  马兰头儿,又叫路边菊或田边菊,为菊科植物。茎直立,略带红色,叶表面粗糙,两面有短毛,春天摘其嫩叶作蔬菜炒食。据《本草纲目》记载,马兰头儿性甘平、微寒,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有机酸,具有清热止血、抗菌消炎的作用,对急性肝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等化浓性炎症有平抑消治作用。


  香椿芽,属楝科。《唐本草》载,椿之嫩叶可食,叫香椿头。《本草纲目》云: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食。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以香椿芽作菜吃了。


  香椿芽既可食其嫩茎,也可啖其火红的嫩叶。鲜香椿芽放在鼻前嗅一嗅,有一股冲人的怪味,既非酸甜苦辣之味,又无恶臭难闻之气,似有一点野草的芬芳。可炒食,亦可与米屑、干面调拌做成香椿饼,放在油锅中火冈熟,芳香可口,既能充饥,也具润肠、止血、固精的药性功效。香椿芽还有用盐腌渍存放起来,以后洗去盐粒,炖熟,淋些麻油,当咸小菜吃。过去的酱菜园有腌渍的香椿芽出售。


  野蘑菇。生长在沟岸坟头杂草丛中的蕈类。一场春雨过后,伞状野蘑菇便顶破地皮,从土中生出。一簇簇,大大小小,多则十几,少则三五个,乳白色。乡村的孩子手提篮子,将其采摘回来,交母亲洗净,可做成炒蘑菇,蘑菇汤、蘑菇炖蛋等,腴滑可口,鲜嫩无比,比人工培植的蘑菇要美味得多,只是要能与毒蘑菇辨别,否则食之将酿成大祸。


  地耳,俗名地踏菰,圣菜。李时珍说,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采之。味甘性寒,含蛋白质、糖、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的作用。雷阵雨过后捡回洗净或生炒或烧汤,味道并不逊于木耳。只是近些年已不见这地耳菜了。不知是否与大气污染,湿地减少,人口密集有关系。


  小蒜。明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解释说:蒜字从“祘”,音蒜,谐音也。中国古已有之,后因汉人(张骞)得葫蒜(大蒜)于西域,遂呼此为小蒜以别之。小蒜野生,处处有之。苗、叶象葱,根、子皆似葫。春季从沟岸、田头用小锹挖取。不用择根,只需洗净,沥干水,以盐腌渍于瓮缽内,出卤后便可取出拧干、切碎,加以素油、白糖、味精隔水炖熟,苗、叶、根茎均可食,是寻常人家餐桌上早晚的下饭小菜。也有农家将小蒜与黄花儿、咸菜同腌一瓮的,以减少其蒜气,又使黄花儿、咸菜变得蒜香可口,吃起来更觉有味,酱菜店有腌小蒜出售,有时农家也将自家吃不掉的腌小蒜拿到市上去卖,换取几个零用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