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米酒谁家无

 侗乡人1961 2015-01-17
冬日米酒谁家无
               
               
                  日期:2013-02-17 16:33  作者:  来源:如东新媒体 
点击:46

               
               

                 




  做米酒是有讲究的。米最好是优质糯米,其次是粳米,籼米一般是不做酒的。将米淘净浸泡两三天,直到掰开米粒不见白迹,随后放入甑子内蒸熟。由于浸泡过,米饭粒粒饱满,晶莹剔透。然后浇淋冷水,这叫"过汤",为的是去除黏脂,也防止将酒药中酵母烫死。最后倒入敞口大缸,拌以碾碎的酒药。冬季气温低,防止冻缸,酒发甜,需用厚棉絮或棉被将缸包裹焐紧,放在暖和的锅塘灶边。半个多月,缸中的饭粒经发酵,开始冒气泛泡,这便是来了浆。揭开缸盖,酒香四溢,沁人心脾。用手指蘸上浆水一尝,甜蜜蜜,香喷喷,比市上卖的酒酿还甘甜爽口。这时便可兑水,一般人家以1斤米兑1斤半水,也有人家1斤米兑1斤水的,这酿出的酒液就更浓更稠,酒力更足。兑水过后为防止缸中酒酿发热变酸,要开缸上下翻动,这叫"打扒",约打两三次后,就可出缸上榨了。


  农家榨酒是用土榨的方法。取一干净布袋,将缸中酒液米糟一同舀入袋中,将袋口扎紧置于两张相对捆绑的板凳上面,布袋上放置一个木板或锅盖,再以一根长木棍的一端套于板凳脚的横档处,人坐另一端,用力挤压,酒液便流到下面的木盆或缸钵之中。此时的酒液略显浑浊,将其舀入细口酒坛中扎紧封存,沉淀数日便清澄醇厚,微微透黄了。


  酒做好,农家就等待过年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是一幅人寿年丰的乡村美景图。来了客人,温一壶家酿米酒,此为农家对待来客最热情也是最平常的款待方式。小菜的好差并不重要,酒定要喝够,喝酣畅。即使无客登门,这年前年后的平常日子,不少人家的餐桌上也是离不开酒的,逢到吃饭时,偶有邻人来,忙着招呼的一句话便是:"来喝两盅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