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海人过年 日期:2013-02-18 10:54 作者: 来源:如东新媒体 点击:219 如东县常见有三种方言,一种为如东话,占大部分,是如东本地的方言。因为围垦,从启东、海门移过来一部分居民,说的是启海方言,主要居住在大豫、长沙、掘港等镇;还有从通州迁移过来的居民,说的是通东方言,主要居住在大豫、掘港等镇。经过近百年的融合,现在四地三方人过年习俗已大同小异。 我说的是启海话,老家在大豫镇,祖籍是海门原汤家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祖父带着祖父来到“北塘”里垦荒,当时大豫南北一带(原南坎、北坎、兵房、丁店、华丰等地)还是刚围垦出来,都是盐渍地,长不出庄稼,所以启海人称之为“北塘”,并延用至今,现在去启东、海门走亲戚,上了年纪的启海人还说“北塘里来人了。”现在,居住在如东的启海人过年与如东本地人已差不多了,年前做年糕、馒头,除夕大扫除、吃团圆年夜饭、守岁,这些可能是一样的。年初一吃年早饭有点不同了,如东人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而启海人吃枣子饭,寓意一年事业如火红的枣子,菜只有两个,一个青菜烧豆腐,青菜只拣菜头烧的,菜头寓意着中头彩,豆腐寓意着头富;还有一个是鱼,寓意年年有余。过腊八节也有点不同,启海人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用花生、荠菜、肉丝、芋头加上米、水、油、盐八样做成。这是我国许多地方传统的习俗,古代称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古时,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腊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而启海人大多信佛教,故传承至今。 启海人腊月廿三要吃廿四夜饭,吃赤豆米饭,青菜烧豆腐,鱼。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从这天开始到除夕,准备过年,我国传统习俗把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腊月二十三为传统小年,也称“祭灶日”。为什么启海人腊月廿三过廿四呢。听我父亲说,启海人喜经商,且在苏南、浙江一带居多,解放前交通不便,启海人是推着独轮车靠两条腿走的,因为要赶在大年初一之前回家过年,怕来不及赶路,就提前一天吃廿四夜饭。但结果还是没有来得及在大年初一赶回家,在初二晚才回到家,于是,他们就把大年初三当成大年初一过了,年初三的早饭和年初一的一样,一直传到今日。 启海人过年,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要祭奠已故的亲人,年三十和元宵节都要上坟,在外的人士过年回家不仅仅是和家人团聚,上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元宵夜是还要烧篝火,用扁豆藤之类的放在家门口燃烧,预示着一年红红火火。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要用火把在农田里转几回,嘴里喊:连财连财,大家发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