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有效设计〔与教师对话之十(二)〕

 江山携手 2015-01-21

 ◇我觉得每节课就应该让老师引导学生不停地提问题。正所谓:不疑不学,小疑小学,大疑大学。 

◆但是要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备课时做好准备,才能有的放矢。

这个很不好把握。引导多了就有点跑题了。

◆收放自如乃大家之道。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在细微之处见功底。

是啊。支多于干就小家子气了。可是语文不能每节都讲大家之道。我认为细处的雕琢是必不可少的。 何处细,何处粗,得先想好了。当然课上也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那就得不拘小节了我觉得我们每节课都是为最终的升学考试服务的。但是又觉得课上不能过多地提高考或中考。在介绍方法时可引一些升学考试例子。但不能节节都这样往升学考试上生拉硬套。现在有时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成了,能不能和高考套在一起。有没有指导高考试卷了。我有时很迷惑。上课,尤其是语文课,应该把审美、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对人生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等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是的,升学与课堂评优有时不能统一。 

◆其实,没有目标不行,目标过强也不行。急功近利不是教育管理,更不是课堂教学。管理过度,就是造成管理失衡,课堂不是集中营。

我也这样认为。但现在的评课就是这样的。最后呢,还是分数决定了一切啊。

讲课好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好,讲课不算好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差。评课时,一节课想给老师作出评价,只好全面进行了。 

◆全面评价其实就是一种引领,更是一种导向。高中可能有一种特殊性吧,高中教育其实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因素。

我也这样觉得的。我还想一个问题,现在的学生阅读面太狭窄。怎么才能解决呢?我给他们书,他们都不看。就喜欢那些垃圾杂志。

◆学生的基础素养欠缺,还有社会文化浮泛,导致学生屈从于或追逐于文化泡沫。

这是根源。我想找方法。我觉得这种浮躁的从教师到学生的。语文应该是体现底蕴的科目。 

◆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基本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出路。但是,目前学校管理与学生发展有些错位,这也是难于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对啊,降低要求吧。

◆立足于课堂,超越于课堂;立足于教材,超越于教材。总的来说,就是面向现实生活,这就是建构主义课程观的主旨。理解了这些理念,好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建构主义就是新课程的课程观。

◇我想是的,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