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

 johnney908 2015-01-22

研究与探索中医方剂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问题,就是必须认清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核心不是发展与创新方剂数目,而是必须用新思维、新方法以发展与创新方剂配伍,从方剂配伍中使学生学习方剂更加重点突出,学以致用,临床应用方剂更加得心应手,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于此试将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一些看法,浅述于此,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目前研究方剂主要有,一是用实验手段研究方剂,此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研究的理论成果仍然局限在实验室,还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二是以中医理论研究方剂配伍,此虽历史悠久,但至今仍然是沿用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所开创的模式,成氏所开创的模式主要是解释方中用药的合理性,略有涉及研究方剂配伍方法,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三是临床应用方剂研究,审度临床应用方剂研究,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若离开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则是盲目的、不科学的应用。可见,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方剂具有巨大潜力及实际意义。

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从实验手段研究方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还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探索与经验积累,还不能急于求成。那么当今研究方剂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突出研究方剂配伍,并以此为突破口,将中医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的目的体现在促进方剂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临床应用方剂取得显著成效。本文试将重点探讨与研究方剂配伍思路创新等相关问题。

审度方剂的形成与发展,自张仲景创方至今已有1800余年,尤其是方剂数目的发展,迄今为止已逾10万余首。研究方剂配伍理论从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中以君臣佐使研究张仲景方剂至今,仍然是沿用成氏所开创的理论框架,成氏所开创的研究方法虽对研究方剂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其研究的重点仅仅重视研究方药在方中应用的合理性,而忽视方药在方中的配伍方法及组方规则。

长期以来,研究方剂者尤其是方剂学教材仍然是沿用成氏所开创的研究方法即解释方中用药的合理性,而未能从深层次研究方剂的配伍方法及组方思路。而今按照成氏研究方法研究方剂,从表面上看颇有一定理致,但从深层次分析、研究方剂,则可发现其研究结果常常是令人费解或使人产生一种悬念,即研究古人所创的方剂无论用什么药怎么都是正确的?解释方中用药怎么都是合理的?无论以什么方法解释怎么都是对的。笔者认为如不改进此研究方法,恐怕这种悬念是永远无法被消除。另外,成氏所开创的研究方法,后人沿用则又带来诸多弊端,如研究一个方中君药,有的认为是此药,而有的则认为是彼药,各说其是,往往使人莫衷一是,这在理论研究上又造成混乱局面,欲从根本上纠正这一混乱局面,就必须从方剂配伍方法上深入研究,并发掘方剂配伍方法,以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引导临床应用,则可事半功倍。

如何研究方剂配伍,以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方剂,则是当今研究方剂面临的重要课题,对这个课题如果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要想真正推动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乃是纸上谈兵。结合当今教学与临床实际,研究方剂必须改进成氏所开创的研究模式,如何改进,怎样改进,用什么样的方法改进,这都直接关系到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也直接关系到中医理论体系能否发展与创新,于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探索与发掘。

其一,从当今众多方剂中提炼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并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当今方剂数目发展触目惊心,令人眼花缭乱,故研究方剂必须从众多方剂中提练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推向进步。如研究解表剂,一要重视研究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二要避免对有类似的或变相重复的方泛泛研究。如麻黄汤是治疗风寒表实证代表方,桂枝汤是治疗风寒表虚证代表方,银翘散是治疗风热表证代表方,其他所有解表方剂,均可作为解表剂类方或加减方。又如补益中的滋阴剂,可根据脏腑生理特性有针对性地选,如天王补心丹是滋心阴的代表方,百合固金汤是滋肺阴的代表方,一贯煎是滋肝阴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是滋肾阴的代表方,益胃汤是滋脾胃阴的代表方,大补阴丸是滋三焦阴虚火旺的代表方,其他滋阴方均可作为类方或加减方。可见,类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因病证变化而随证或症加减变化方,也即临床中运用具有代表性质方的具体应用方,类方或加减变化方的组成原则,一是随病变证机而加减变化方,一是随症状表现而加减变化方。可见,从众多方剂中提炼具有代表性质的方剂,对学用方剂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其二,提炼方剂配伍方法:诸多名方尤其是仲景方在组方方面具有严谨的法度,而今研究方剂配伍的最大局限性就是围绕方药之间以解释方中用药的合理性,而未能从方药配伍中提炼方剂配伍方法。研究方剂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推动方剂学科研究思路创新,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必须从方剂中提炼方剂配伍方法,研究方剂配伍方法,促进方剂配伍理论不断进步与提高。试以麻黄汤配伍方法例举于次。

【代表方剂】  麻黄汤  (《伤寒杂病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治法】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适应证】  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腰疼,骨节疼痛,无汗,或咳嗽,或气喘,或呕逆,舌淡苔白,脉浮紧。

【配伍方法[1]

    1)针对证机选用解表发汗药:风寒表实证,张仲景称其为太阳伤寒证,其病因是风寒之邪侵犯肌表营卫,因体质而异所致病证是表实证,其证机是夙体营卫之气不虚,营卫失调而受邪,并与风寒之邪相搏,形成营气郁滞,卫气闭塞的病理病证。以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头痛,身疼痛,口中和,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其治当解表发汗,疏散风寒。在选用辛温解表药时,必须审明风寒表实证,其证机大多与肺气失调有关,因肺主皮毛,宣发营卫,故选用辛温解表药时,考虑用药既要具有解表作用,又要具有宣肺作用,这样可使风寒表实证应期而愈。如麻黄汤中麻黄。

    2)合理配伍通经发汗药:治疗风寒表实证,在针对证机选用解表发汗药时,还要辨清风寒之邪不仅侵犯太阳肌表营卫之间,还郁滞太阳经气经脉,呈现经气不通的病理病证,如头痛,身疼痛,骨节疼痛。因此,在组方时最好配伍既有解表作用,又有通经作用,以此协助解表发汗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从而使表邪得散,经气得通,病证得解。如麻黄汤中用桂枝。

    3)妥善配伍肃降肺气药: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其病理特点是卫闭营郁,势必影响肺气宣发皮毛,肺气不得宣发皮毛,则气逆于上则为气喘。肺的生理功能是既向外向上宣发,又向内向下肃降,宣降有序,才能构成肺气的升降出入。组方若仅宣而无降,同样是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太阳伤寒证时,要妥善配伍肃降肺气药,以增强治疗效果。如麻黄汤中杏仁。

    4)适当配伍益汗源药:发汗,其汗由津液所化,只有适当配伍发汗药,才能使风寒之邪从外而散。但汗由津液所化,汗出则会损伤阴津,阴津受伤又不利于发汗解表散风寒。因此,适当配伍益汗源药,则有利于表邪从汗而解。如麻黄汤中甘草。

    5)随证加减用药:若头痛以项部症状明显者,加葛根,羌活,以疏达太阳经气;若鼻塞不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通达鼻窍;若肢体酸楚明显者,加川芎,独活,以行血祛湿活络;若胸满者,加紫苏,香附,以芳香行气开胸;若血虚者,加当归,阿胶,以滋补阴血;若气虚,加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固表;若血虚者,加当归,芍药,以补血和营,等。

其三,完善方剂配伍方法:审度古人所创之方剂,尽管有其一定治疗效果,但其配伍方法并非尽是完美无缺,也有其不足。如研究益胃汤仅从“方解”或“方义”中解释方中用药合理性,则不能发现益胃汤配伍方法有缺陷;若能从方剂配伍方法角度深入研究益胃汤,则可发现益胃汤虽可治疗脾胃阴虚证,但有其配伍方法缺陷,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可见,从方剂配伍方法中深入研究方剂,既可使古人所创方剂配伍方法更加趋于合理,又可完善方剂配伍方法,更可起到推动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于此试将益胃汤配伍方法例举如下。

    【代表方剂】  益胃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三钱(9g  麦冬五钱(15g  冰糖一钱(3g  细生地五钱(15g  玉竹炒香,一钱五分(5g

    【治法】  滋润脾胃,养阴生津。

    【用法】  上以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适应证】  脾胃阴虚证:胃脘隐隐作痛,或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或细数。

【配伍方法[2]

    1)针对证机选用滋脾胃药:脾胃阴虚,脉络不得阴津滋荣,经脉拘急而疼痛;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动则饥不欲食;阴虚不得上承则口舌干燥,舌红少津,其治应当针对病变证机选用滋养脾胃之阴药,以滋补阴津。如益胃汤中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

2)合理配伍补气药:阴血的化生有赖于气的气化,即气能化生阴津。因此,在滋阴方中最好配伍补气药,以冀阴得气而生化无穷。如在益胃汤中可酌情配伍人参或白术或甘草等。

3)妥善配伍辛燥药:滋阴药虽是针对阴虚病证而设,补气药虽是针对方药发挥作用而设,但用之稍有不当,则有浊腻壅滞,引起气机壅滞而不得化生阴津,阴无气化则无以从生。因此,在用滋补药时,尽可能配伍适量辛燥药,辛则有利于气机畅通,燥则有利于监制滋药浊腻。可见,妥善配伍适量辛燥药,则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如可在益胃汤中可酌情加半夏或桂枝等。

4)随证加减用药:若胃脘隐隐作痛明显者,加白芍,石斛,以滋阴养血缓急止痛;若饥不欲食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味酸能化阴以滋脾胃;若大便干者,加肉苁蓉,麻仁,以滋补阴血而通便,等。

    总之,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的关键问题虽涉及诸多方面,但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以此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无论对学习方剂还是对应用方剂,都能起到执简驭繁,触类旁通,达到推动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不断创新及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付主编.用方配伍技巧.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2

2.  王付主编.用方配伍技巧.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10111

>    总之,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创新的关键问题虽涉及诸多方面,但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解决方剂配伍研究思路创新的顶层设计,以此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无论对学习方剂还是对应用方剂,都能起到执简驭繁,触类旁通,达到推动方剂学学科研究思路不断创新及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