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中医传播馆2 2015-01-23
       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宝命全形,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养生。正如 《素问 · 宝命全形论》 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本单元主要讨论 《内经》 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一、原文导读
       【 原文 】101
       【题解】《素问 · 上古天真论论篇第一》上古,远古时代。天真,张志聪注:“天己始生之真元也。”既先天之真气。本篇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
       【提示】古今之人的不同寿命作对比,阐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五种养生法则
       【 校注 】 (1)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
       ( 2 )和于术数:恰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术数,此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 3)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离,行尸而已。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形,形体;神,精神。俱,范围副词,全也;一也。引申作健全、和谐。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 4 )天年:天赋年寿,即自然寿命。 《尚书》云:“一日寿,百二十岁也。”本文谓百岁,亦其约数
       ( 5 )耗:嗜好,与前文“欲”义同。新校正云:按 《针灸甲乙经》 “耗”作“好”。是林亿等所见之 《甲乙》 作“好”,与今本不同。
       (6 )不时御神:谓不善于驾驭、使用精神,即妄耗神气。时,善也;御,用也。
       ( 7 )逆于生乐:违背生命之愿望。《中华大字典》:乐,“愿也”。
       【 分析 】 一、养生的意义: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而现在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养生之道,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通过对比,回答了黄帝提出的问题,即人之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人对养生的认识和态度的不同。
       二、 养生法则:
       1法于阴阳,即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
       2和于术数,即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
       3食饮有节制;
       4起居作息有规律;
       5劳作不违背常度。
       只有掌握了养生之道,保持形神和谐协调,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养生方法对今天养生保健仍有实践价值。
       三、形与神俱:
       形神协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的观点,反映了《内经》形神统一的
       术思想。就生命体而主,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话,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为生,故形壮则神旺,形为精所成,积精可以全神;神旺则形壮,神能驭气,炼气可使体健。因此在诊法上,形神并察,如破脱肉等形败则死,而失神亦死;预测寿夭,形壮神旺者寿,体瘦神全者亦寿,而形存神亡者夭。
       【 原文 】 102
       【提示】阐发指导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
       【 校注 】 ( 1 )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王冰注:“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
       ( 2)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恬恢,安静淡泊的意思。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 3 )任其服:着衣随便。任,随便。服,衣服。
       (4 )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德,谓修养有得于心;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不危,不会有内外邪气干扰和侵害。
       【 分析】
       一、养生活动的两大纲领
       对外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要“恬快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虚邪贼风,是外界的致病因素,因时因地而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是内伤致病的因素,因人而别。因此,只有既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故高世拭说:“外知所避,内得其守,病安从来”。
       二、提出保养真气的原则,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
       《内经》反复强调保养真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如本段有养神志以使“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以及违逆养生“以从其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半百而衰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顺四时养生“以从其根”,否则“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的告诫等。分析《内经》养生的基本方法,无论养神志、调饮食,还是适起居、节劳逸,乃至运用术数养生,无不从充实真气或畅达真气运行立论,即使是“避虚邪”,也为达到“安其正”的目的,从而体现出《内经》养生学说以内因为主的辩证思想。后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明了许多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武术、气功等,都是通过自我锻炼,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精神情志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着生理活动,故《灵枢·本脏》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因而《内经》以调摄精神情志为养生第一要义,在多篇都有论述。本篇从避免过度的情志活动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两方面,在方法上进行了概括,并为后世所遵循。
       【 原文 】 103
       【提示】论人生殖功能衰的过程及其规律
       【 校注 】
       (l)材力:精力,即生殖机能。
       (2)天数:自然赋予人类的寿命数。
       ( 3)天癸至: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天;癸,癸水。至,极也,此有充盛的意思。
       ( 4 )平均:充满而均衡的意思。
       ( 5 )三阳脉衰于上:太阳、阳明、少阳脉气衰减于上(头面)部。因三阳脉皆起或止于面部,故云衰于上。
       ( 6 )阴阳和:指男女堆合。一说指男女气血阴阳调和。
       ( 7)五藏盛乃能写:五脏精气盛,肾乃能泄精。
       【分析】 本节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
       根据原文精神,女子 7 一 14 岁,男子 8 一 16 岁,是生长发育期,主要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发育日渐成熟,女子月事应时而下,男子开始有排精现象,具备了生育能力。女子 21 - 28 岁,男子 24 一 32 岁,是壮盛期,主要表现为智齿生出,牙齿生长齐全,筋骨坚强,体格壮盛,发长极。女子 35 一 49 岁,男子 40 一 64 岁,是衰老期,主要表现为阳明脉气渐衰,面色逐渐憔悴,发枯白而开始脱落,天癸渐竭,形体衰老,精气渐亏,逐步失去生殖能力。 《内经》 所揭示的男女生长壮老的变化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及医疗实践观察总结的结果。
       2 .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关系
       人体在生长发育期,肾气渐渐盛实;壮盛期,肾气充盛已成稳定均衡趋势;衰老期,肾气渐衰。在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天癸”则是直接与生殖及性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过程直接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殖及性功能。诚如姚止庵云:“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之盛实,其后(当是“弱”字)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由此可见,人欲维护健康、延缓衰老必须以保养肾气为首务。现代研究提示,补肾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对年老有子的原因,按本篇的观点,男子 64 岁、女子 49 岁,肾气衰,天癸竭,即丧失生育能力,这是一般情况;但天寿过度、气脉尚通、肾气有余的人,天癸未竭,亦可以有生育能力;更有对养生之道有深厚造诣的人,“能却老而全形”,即使到了百岁,仍有生育能力,这是特殊情况。可见养生与长寿、与生育能力密切相关。
       3 .关于“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的理解
       原文有二层意思,一是说明肾主藏精的功能,肾不仅藏先天之精,而且接受来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二是只有当五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人体脏腑是一个整体,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密切关联,前节强调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生长壮老及生殖机能密切相关,本节提示欲保肾气又不可忽视五脏六腑之精的培育。 .
       4.关于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以男八、女七为基数问题
       此当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经验数,是符合实际的。至于理论解释,注家之说不同,今引王冰注文以资参考:“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子为少阴之气,故以少阳数偶之,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形体”。“老阴之数极于十,少阴之数次于八,男子为少阳之气,故以少阴数合之。”
       5.冲、任二脉与月经、胎孕关系,
       为后世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说:“冲为血海,任为胞胎,二脉流通,则经月渐盈,应时而下。”因而冲、任二脉的盛衰对于妇女胎、产、经、带的生理、病理至关重要,也是治疗多种妇科病证的依据,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用于治疗妇女 瘕经闭、经多、崩漏、不孕等,就是本着这一理论制定的
       【 原文 】 104
       【题解】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指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和规律。神,即人的精神意志活动。顺应四时的生化作用和规律来调摄精神意志活动,称为“四气调神”。
       篇内提出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方法,并从“从”、“逆”两上方面反复论证顺
       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必要性。诚如吴昆所说:“此篇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故以“四气调神”名篇。
       【提示】论述自然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提示人类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
       【 校注 】 (1 )发陈: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发,生发,发散。陈,敷布、布陈。王冰注:“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日发陈也”。( 2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调摄人的精神情志,犹如保护万物的生机,不可滥行杀伐,要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向大自然施以爱心。
       ( 3)养生之道:保养春生之气的规律。下文“养长之道”、“养收之道”、“养藏之道”皆仿此。
       4)寒变:由于春季失于调摄,生长之气不足所致的寒性病变。吴崑注:“肝象木,旺于春,肝气既伤,则夏火为木之子,无以受气,故病生于夏而为寒变”。
       (5)蕃秀:繁茂秀美。马前注:“阳气已盛,物蕃且秀,故气象谓之蕃秀也”。
       (6)使华英成秀:使人的精神饱满,以适应夏气成其秀美。
       (7)痎疟:泛指疟疾。
       (8)容平: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容,生态、相貌。(巧)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风清劲急,万物萧条,山川清肃景净。杨上善注:“天气急者,风清气凉也;地气明者,山川景净也”。
       (9)飨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10)闭藏: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 11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如有隐私不能外泄,如获心爱之物而窃喜。
       ( 12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不要使皮肤过多出汗,导致阳气频繁耗伤。亟,频数,屡次。
       ( 13 )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包括瘩证和厥证。
       【 分析 】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为了适应这些规律,保持身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从生活起居和精神志两个方成提出了春养生、夏养长 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之道。做到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令志安宁,冬使志藏。人类能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则体健神旺,可以减少疾病发生。若违逆四时阴阳,则内伤相应五脏,并可能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及预防医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原文 】 105
       【提示】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及预防思想
       【 校注 】 (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
       ( 2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不息。沉,隐没,此指收藏。浮,与沉相对而言,此指生长。门,门径,道路。
       ( 3 )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王冰注:“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 分析 】 经文强调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从而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列举了违反四时之变的危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养生的原则,是综合前文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得出的结论。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主要观点有四:一、马漪、高世拭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二、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三、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四、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上述各说,均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原文精神,扩大了养生防病的应用范围。近人据此进一步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春夏温补阳气、秋冬滋养阴液说;春夏调理心肝、秋冬调理肺肾说;以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说等。后世所论均为养阳养阴的具体方法,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养生的原则,其内涵甚广,当从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方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一法。经文最后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则。中医学的“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反映了 《内经》 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 原文 】 106
       【题解】天年,即天赋之年寿,自然寿命。本篇论人体形成的基础、生长衰老过程以及寿夭的原因,阐发了人的先天禀赋强弱、神气盛衰,而决定能否尽终天年的理论,故篇名“天年”。
       【提示】人之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
       【 校注 】
       ( l )以母为基,以父为循:指人体胚胎的形成,以母血做基础,父精做遮蔽与捍卫,阴阳互用,促使其发育成长。即胚胎由父精母血结合产生。循,《说文》:“阑槛也。”此引申为护卫解。
       ( 2 )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滑润、,气道通畅。 ( 3 )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杨上善注:“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以循度数,日夜百刻
       ( 4 )使道:此指鼻孔。杨上善注:“使道,谓是鼻孔使气之道”。一说指人中沟。马注:“使道者,水沟也。俗云人中。”一般指后说。
       ( 5 )基墙高以方:泛指面部骨骼、肌肉(颊侧、耳门处)方正、丰满。基墙,张介宾注:“基墙,指面部而言。骨骼为基,蕃蔽为墙。”蕃蔽, 《灵枢 · 五色》 :“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
       ( 6 )三部三里起:颜面上(额角)、中(鼻头)、下(下领)三部骨骼高起,肌肉丰满。三部,即三里。
       【分析】
       1.“以母为基,以父为循”的先天禀赋理论。认为人体胚胎是父精母血的结晶。父精为阳,母血为阴,阴为基,阳为用,阴阳交感,胚胎形成并开始发育,至脏腑齐全、营卫气血调和畅行、神气藏舍于心,魂魄毕具,可称为人,脱离母体而降生。
       2.神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神气舍心……乃成为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应联系有关篇论予以全面、深刻的理解。影响人类生命寿夭的基本因素,有先天察赋,也有后天形成,既有内在机理,也有外在体征。为疾病防治、优生优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诊治信息。
       3.先天禀赋决定人的寿命期限。先天条件,张介宾谓之“天定”,徐大椿谓之“定分”。本段就先天禀赋强壮而致长寿的机理作了阐发,其基本 先天发育良好,脏腑功能健全,营卫气血运行和畅,抗病能力强,“各如其常,故能长久”。其中“呼吸微徐,气以度行”涉及肺主治节,对于脏腑功能乃至精神活动有一定影响,此既决定于肺的先天发育基础,又与后天气息调摄有关。
       4.头面形态的长寿特征。附本篇外,《灵枢》还有五阅 五使、五色等篇可资参考。头面形态是先天发育情况的标志。方面大耳,五官端正,说明发育良好;反之,颜面狭小,头部畸形,五官不正,是先天发育不良的表现。发育是否良好,是决定能否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这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之后获得的认识,是有着客观依据而合乎科学的结论,不应与预言穷通祸福的“相面术”等同看待。
       【 原文 】 107
       【提示】论述出生后的生命历程及其规律
       【校注】 ( l )走、趋、步: 《释名》 日:“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
       【分析】 本段以 10 岁为一个阶段,论述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描述了各阶段与脏腑精气神变化相应的外部表现及特征,说明了中寿而尽的原因。文中还指出衰老过程中,各脏腑功能是按五行相生之序依次衰退的,说明各脏腑功能衰退有早有晚,其意义有待深人研究。论述人体各阶段变化以精、气、神的盛衰变化为基础。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精能化气生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后世将其概括为人身“三宝”。精、气、神虽源于先天,但必须受后天的滋养培育,才能不断化生,不断充盛,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调养精、气、神,也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内经》 中以年龄论生命规律者凡三段:《素问·上古天真论》 以女七男八为度,从肾气盛衰立论,重点阐释人类生殖机能盛衰表现和机理;本节则不分男女以 10 岁为阶段、五脏盛衰为标准,认识生长壮老已完整的生命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则从年四十开始论至年六十,告诫人们不知“七损八益”不能调阴阳、节刚柔,是早衰的关键。三者都以先天精气立论,故可互相发明。
       本段所述生命过程各阶段的生理特点,为临床各科的形成及其基本诊治原则,奠定了理
       论基础。从出生至十佘岁,生机勃勃,发育迅速而生理功能尚末完善,故儿科病证,先天发育不良外,多外感、伤食,易虚易实,发展迅速,必须及时诊治,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在切。人生四十岁后,生长发育盛极而衰,乃生命过程中盛衰转折阶段,不仅生机开始衰退,
       而且以往所受的病理损伤也由隐伏而显现出来,新旧疾患,虚实夹杂,因此,内科病证的诊
       治,需要详查病困,,分清主次,循序多法处理。五六十岁,人体机进一步衰退,不仅表现为明显的老态,而且因虚生实,浊物积聚,形成虚实夹杂、标本互制状态,慢性病多,病程长,并易感外邪,故老年虚证的诊治,以虚为本,攻邪不忘固本,补正不忘疏导;
       贵在调理,治养结合。
       单元小结
       1 .论述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道理及后世之人半百而衰的原因;男八女七各阶段生长发育、生殖机能成熟旺盛衰竭的表现及其与肾中精气盛衰、冲任谐调之关系;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快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生原则和方法。揭示补益肾中精气延缓衰老的意义。
       2 .阐述四时阴阳变化规律、自然界气象物象特征,养生当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调节精神情志,指出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指导思想;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
       3 .指出人之始生的物质基础是父精母血;神的概念及其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人之寿夭的原因和表现;以 10 岁为阶段的生命过程以及各年龄段的生理标志,体现脏腑精气神对生命的意义。
       四、思考题
       1 .分析早衰的原因及养生的重要意义。
       2 .结合原文,分析人体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说明肾中精气的作用。
       3 .经文所叙述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4 .试据原文说明顺四时阴阳养生的指导思想、法则和方法。
       5 .你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6 .何谓“治未病”?其实践意义怎样?
       7 .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先天察赋、后天调养对寿夭有什么影响?
       8 .你对“以母为基,以父为循”、“失神者死,神得者生”如何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