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文化七重门—棠樾牌坊群

 昵称18892371 2015-01-26
徽派古建有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游徽州时时有祠堂或牌坊闯进你的视野。看徽州的牌坊不能少了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进村的路上,据说棠樾曾有十座牌坊,三座元代的牌坊在民国初年坍塌,如今还剩七座连贯而立,由两头向中间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开,明朝的3座,清朝的4座,是在封建社会的漂洗中揉搓出的鲍氏家族的荣耀,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荣宗耀祖、旌表贞烈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牌坊是古时最大的名誉彰显。牌坊是不得随意立的,有御制、敕建或旌表之分。御制是皇帝批准,朝廷出资建造;敕建则有圣旨、恩柔、懿旨之分,圣旨是上书朝廷后,经皇帝批准颁诏建造,恩柔是皇帝主动下旨建造,懿旨是遵皇后的旨意建造;旌表是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赐以匾额或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除御制坊,其它两种一般建造费用由牌坊主人的家族自筹。牌坊必须是主人死后才能立,叫盖棺定论,于是追封很多,甚至隔朝、隔代。

%E6%A3%A0%E6%A8%BE%E7%89%8C%E5%9D%8A%E7%BE%A4

%E6%A3%A0%E6%A8%BE%E7%89%8C%E5%9D%8A%E7%BE%A4_2

%E6%A3%A0%E6%A8%BE%E7%89%8C%E5%9D%8A%E7%BE%A4_3

%E6%A3%A0%E6%A8%BE%E7%89%8C%E5%9D%8A%E7%BE%A4_4

    第一座牌坊,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年,距今450余年。挑檐下有“圣旨”两字,牌坊额题有“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鲍灿,从未入仕,其孝道的楷模事迹是用嘴为母亲背疮吸浓终至痊愈。教育子孙有方,其孙鲍象贤官至工部尚书,保明室社稷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祖爷鲍灿追封兵部右侍郎并立坊。

%E9%B2%8D%E7%81%BF%E5%AD%9D%E8%A1%8C%E5%9D%8A

%E9%B2%8D%E7%81%BF%E5%AD%9D%E8%A1%8C%E5%9D%8A_2

    第二座牌坊,慈孝里牌坊,其实是“父慈子孝”更确切,明永乐年皇帝亲批御制。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讲述的是宋末元初,战乱频繁,徽州府守军李世达趁机起兵称霸,由于军饷不济,烧杀掳掠,广劫民财。绑架鲍宗岩、鲍寿孙父子,逼迫家人交出钱财,乱军提出二人杀一,由他们自定,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竟将乱军感动,二人全部释放。乾隆过棠樾闻此欣然挥笔:“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家”。

%E6%85%88%E5%AD%9D%E9%87%8C%E7%89%8C%E5%9D%8A

    第三座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朝。汪氏25岁守寡,立志守节,育子成才,为歙县名医,自己积劳成疾45岁而终,守节20个春秋。儿子为表孝心为母建坊,族人为她请旌,朝廷调查汪氏得知确为完美女人,同意建坊,额刻东为“矢贞全孝”,西为“立节完孤”。

%E9%B2%8D%E6%96%87%E9%BE%84%E5%A6%BB%E6%B1%AA%E6%B0%8F%E8%8A%82%E5%AD%9D%E5%9D%8A

    在拐弯处有骢步亭,因顶部形似古时官帽,也称官帽亭。此亭建于明隆庆年间,是为了纪念西汉御史鲍宣而建,鲍宣祖孙三人俱为御史,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常骑青骢马出巡,亭因此得名。骢步亭在牌坊群中央拐弯处,到此可小憩片刻。

%E9%AA%A2%E6%AD%A5%E4%BA%AD

    第四座牌坊,乐善好施坊,挑檐下有“圣旨”,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村中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握江南盐业命脉,家财万贯,富比王侯。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黄河洪涝,捐粮十万担;筑淮河堤八百里,捐银三万两;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终于有了一座“义”字牌坊,两面皆书“乐善好施”。

%E4%B9%90%E5%96%84%E5%A5%BD%E6%96%BD%E5%9D%8A

    第五座牌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吴氏22岁以继妻身份嫁入棠樾,小姑生病其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的儿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守寡31年,年逾六旬时将长年积攒的私房钱全部用于维修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坟,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60岁辞世,感动鲍族,上报官府,朝廷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批准旌表而立坊。上刻有“节劲三冬”和“脉承一线”,前者赞扬其贞节不二,后者则表彰尽心养育继子,但“节”字把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据说以示继室与原配之别。

%E9%B2%8D%E6%96%87%E6%B8%8A%E7%BB%A7%E5%90%B4%E6%B0%8F%E8%8A%82%E5%AD%9D%E5%9D%8A

%E9%B2%8D%E6%96%87%E6%B8%8A%E7%BB%A7%E5%90%B4%E6%B0%8F%E8%8A%82%E5%AD%9D%E5%9D%8A_2

    第六座牌坊,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其父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14岁的鲍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终在甘肃雁门古寺找到了病危的父亲。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千里扶持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亲病危在床,于是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更能割股为母冶病。族人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牌坊东面书“人钦真孝”,西面为“天鉴精诚”,乾隆三十九年奉旨旌表。

%E9%B2%8D%E9%80%A2%E6%98%8C%E5%AD%9D%E5%AD%90%E5%9D%8A

    第七座牌坊,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建。鲍象贤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其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后经万历皇帝的老师许国为之鸣冤,死后封赠工部尚书。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东面书“官联台斗”,西面刻“命涣丝纶”。有意思的是鲍象贤系第一座牌坊主鲍灿之孙。

%E9%B2%8D%E8%B1%A1%E8%B4%A4%E5%B0%9A%E4%B9%A6%E5%9D%8A

    这七座牌坊不是按建造时间排序,而是以“忠、孝、节、义、节、孝、忠”为顺序,使人无论从哪头走起都是忠、孝、节、义的次序,首先得效忠皇上,才能是榜样。据说能立牌坊的得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忠孝节义;第二,家中有钱;第三,有人在朝中做官。不知道是不是众多牌坊故事的总结。

    棠樾为鲍氏家族的聚居地,该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间迁此定居,绵延了800余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深刻,宗姓组成的村落很多,多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以及后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孝思体现,以宗法制度把整个家族凝固。

%E6%A3%A0%E6%A8%BE

%E6%A3%A0%E6%A8%BE_2

    棠樾的鲍氏支祠,堂号敦本堂,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年间鲍志道出资重修。门外有砖雕八字墙,上为五凤楼房檐,处于第一、第二两座牌坊空间之后,外观结构端庄、对称又富有灵动。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的功名。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

    鲍氏支祠主厅有“乐善好施”、“敦本堂”两块匾,一里一外高悬。两侧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主厅背后立有皇帝上谕碑。祠堂不仅崇宗祀祖,也是家族商议族内大事,举办婚、丧、寿、喜聚会的场所,还是行使族权,违反族规处置的地方,多扮演的是封建道德法庭的角色。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越讲究,是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3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2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4

    鲍氏支词为五间三进,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的是碑刻和装裱的画像,记载的都是鲍家祖先一些留名的典故,如鲍象贤镇守云南,鲍宗岩、鲍寿孙父子争死等。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5

    祠堂用粱两头稍细中间浑圆,叫“冬瓜梁”。冬瓜梁上的支梁,其两端装饰榫卯接口的地方,鲍氏的祖上设计成了卷着长鼻的象头,用于男祠,暗含着“入相”的期盼。重文轻武,难怪徽州辈出只见文臣不见武将。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6

    享堂正面上方的匾额题写着“慎终追远”四个大字,源于曾子语录:“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终”,去世的父母,这里指操办丧事;“远”,祖先,这里指祭祀先人。也可理解为要谨慎地保持晚节并教训好子孙,时时回想祖先的功德和所得到的恩荣。牌匾下方应是鲍家比较显赫的祖先画像,画像的两旁是一幅“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的对联。旧时这里应是立鲍氏祖先牌位的地方。

%E9%B2%8D%E6%B0%8F%E6%94%AF%E7%A5%A0_7

    棠樾宗祠最大的看点是女祠清懿堂,在中国独此一家。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据说是不得进入祠堂的,更别说逝者女性了。清懿堂建于清嘉庆十年,由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 起由是鲍氏妇女在棠樾走进徽商辉煌之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鲍启运远嫂汪氏,将百亩良田捐赠建祠,使妇女的神位也与男人一样有祠可供。因此在棠樾其宗祠特殊地被称为男祠。

    女祠三进五开间,这是朝向冲北的门厅,建筑本身庄重,布局朝向却男女有别。一般祠堂是坐北朝南的,这女祠却是坐南朝北,表达的是“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规则,棠樾的男、女两祠在牌坊群西端村口相错面对。男祠的大门堂堂正正正南开,女祠的大门冲的是一堵墙,形成胡同巷,两头另开侧门出入,形成男、女祠门向的主次区别,有主有依。

%E6%B8%85%E6%87%BF%E5%A0%82

    进入面对牌坊群的侧门,左侧到男祠之间是鲍家教育后代修身慈孝的世孝祠,建于1801年。宋以后,凡历代鲍氏以孝行著名者,均奉把该祠。门额隶书为清书法家邓石如所书,檐廊两底壁间,嵌有“世孝事实”碑六方。

%E6%B8%85%E6%87%BF%E5%A0%82_2

    以“清懿”为名,取意“清白贞烈、德行美好”,“懿”字分开看就是“一次心”,意指女子一生只嫁一次,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为书法家鲍鉁所书。高悬的“贞孝两全”为曾国藩所书,这草书的“两”字别有心裁地藏了个“求”字,“贞”相对丈夫,“孝”相对公婆,求两全,当好这媳妇真难。

%E6%B8%85%E6%87%BF%E5%A0%82_3

    后面的享堂还有一块高悬的牌匾,“福我云礽”,“云礽”,古文里有子子孙孙之意,整句大概是造福子孙的意思,这牌匾上的“我”最长的一横笔是断开的,意在忘我,鼓励一种牺牲自我的理念。在封建伦理之下浸透出的这每一块牌匾说的至今都有所提倡。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朝有59人,女祠享堂龛座上供奉的有七位,没有自己的姓名,以汪氏、胡氏等夫姓所从。两旁墙壁一幅幅挂画讲述的是“舍身护婆”、“自缢殉葬”、“勤劳持家”、“尼庵守贞”、“孝敬公婆”、“千里扶柩”等棠樾女子三从四德、贞烈节孝的事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