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5

 Zhcx123 2015-01-31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雏鸡  设色纸本 立轴 1940年作

此幅《雏鸡》创作于1940年,画面由一只青蛙、一只蚂蚱和十二只雏鸡组成。水墨写就的小鸡俏皮可人,嫩黄色彩表现的小鸡则惹人怜爱;而看似被围观亦或围攻的蚂蚱和青蛙则有些紧张,蚂蚱回身提起俩前脚似在威胁,青蛙则思量着赶紧跳走。两个小场景自然的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充满田园稚趣。白石笔下雏鸡数笔即成,但笔形或圆或长,富于节奏变化;笔间水分渗润控制得恰到好处,一一与描绘小鸡的形体结构、动态变化、氄毛质感和稚气神情密合无间。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工笔飞蛾  纸本
    齐白石可以算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最多的画家,种类多达百余种,除了蝴蝶、蜻蜒、蝈蝈、蚱蜢、螳螂、蟋蟀、蝗虫、蝉、蜜蜂、纺织娘、飞蛾、蚕等昆虫以外,连蟑螂、臭虫、苍蝇等为人厌恶的品种,在其笔下也有呈现。齐白石的不“欺世”,表现为真正雅俗共赏的自觉意识,故而其作品至今仍能赢得人们普遍的尊敬和喜爱。齐白石的草虫画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草虫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为这一画种样式树立了新的成功范例。看了齐白石的草虫画,你会就明白甚么叫作“跃然纸上”。白石老人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又说:“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面对老人笔下这些千姿百态的草虫,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比如这幅《飞蛾》,画中刻画一只白色飞蛾,飞蛾翅上的纹理,淡淡欲现的绒毛等,皆以细笔勾画,不仅充满质感,而且微妙地传递出其体积感和光的反射,似乎生动可触。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织毫毕现”、“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的。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贝叶草虫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独创的绘画题材,白石老人早年游历广东、广西发现贝叶之美。并将其引入画中,并完美演绎;将大量以极细工笔描绘的内容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和表现熔于一炉,且相得益彰、相映呈辉;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在近乎原大的体态下完全写真地刻画,在神形并貌地展现中达成极高的艺术再现。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织毫毕现”、“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的”;而这仅仅是对白石老人画中本就难得一见的工笔草虫的赞誉。而当我们面对《贝叶草虫》这样的作品,那片片由万千笔触勾写而出的、极鲜活、极具灵气、舞动的众多的工笔贝叶,极具匠心且颇费周折、显现着其良若用心雨和匠心独运的精彩描绘。这样的表现,画面的纵深与层次;画中的错落与虚实;情趣的真实、丰富与生动,都得到了更强的突出和展现。如此着力和精彩地勾画,在同类其它作品中是不曾有的。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贝叶草虫  立轴 设色纸本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自创并独有的绘画风格与题材,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精细工笔描绘的工虫与简约的大写意笔触熔于一炉,在神形并貌中达成高度的艺术再现。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草虫花卉  镜心 设色纸本
    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可谓是雅俗共赏,不但在造型上准确不可挑剔,而且极为生动传神,把草虫画得活灵活现。此画中斜出一根根将熟的、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下方,一只黄色螳螂正举刀走来,螳螂细肢的毛刺历历可见,色彩明丽柔和,用笔松秀、沉静、灵动自如,融入文人画的神髓,精细复杂与质朴简练形成强烈对比,精雕细画却无装饰性,不呆板,最大限度地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画面生机蓬勃,形神兼备。
 
               [转载]?图文?中国近现代传世花鸟名画
             秋实图  纸本设色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 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花卉四屏  (5712万元,2010年6月翰海春拍)
    四条屏每幅约3.2平尺,分别是蝴蝶兰、谷子、丝瓜、枫叶。画旁提有“新粟米炊鱼子饭”、“二月春风花不如”等款识。色彩对比强烈,这在前人作品中极为罕见。加之配以蜻蜓、蚂蚱、知了等草虫,充满了秋的气息。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工虫鸢尾花  设色纸本 1943作  (1840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齐白石画鸢尾花不多见。此图作于1943年,鸢尾花画法介于工笔与小写意之间,花、叶皆以淡墨勾勒,再染淡色,用笔松匀,情态悠然。又以工笔画蝉、蝶、蜻蜓、螳螂四草虫,为收藏界喜爱的“工虫花卉”格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九如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癸未(1943年) 
    九鱼,即“九如”,本是佛家用语。佛经《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中说:“有九如法住自恣。何谓九不如法住自恣?谓住无根破戒作不作。无根破见无根破威仪亦如是。反上为九如法住自恣。”白石翁写此幅,显有此意。《九如》构图别致,九条鱼分成一、三、五三拨;三拨皆有墨色浓淡变化,每拨中亦有墨色的浓淡变化,甚至每条鱼,其背鳍、腹鳍、尾鳍以及身体都有墨色浓淡变化。其间交错杂处,别具匠心。每条鱼似乎都在水里游动,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小鱼“空游无所依”的风致。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长年
    长年是很多人的愿望,清唐甄《潜书·厚本》:“岂惟无疾,亦且长年。”长年,当是人们最普遍亦是最朴实的愿望。齐白石也是表达这个愿望,长长的鲶鱼谐音“长年”,有长寿大贵之意。此幅《长年》从风格和手法来讲,当是80岁左右时期的作品。作品构图生动丰富,鲶鱼呈S形悠然游动于水中,鱼尾势上扬,直抒心胸。寥寥数笔,便能把鲶鱼极其特性表现出来,把鱼在水中的力量也充分表现,使观者在平面的纸上也能感到鱼儿的生动活泼,怡然自得。整幅画面简洁利落,笔墨运用娴熟,重笔疾书画出鱼背,鱼的眼、须、鱼鳍则用浓墨点出,整体墨色滋润,变化丰富,浓淡适宜。齐白石将鱼的动态和透明性在纸上高度提炼,用完美的笔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画面左侧以其沉厚奇拙的篆书题以‘长年长年’,使本来看似平凡的水墨作品,再添生气及吉祥之意。
    此幅作品为白石老人晚年佳作,此时画风已至信手拈来俱为佳构的艺术境界,用笔老辣而擒纵自如,墨气淋漓而神完气足。这种直抒心胸的、“一挥”而就的大写意画风,是老人进入老年之后敢于否定自我、进而变法进取的有力写照。在如此狭小的幅面空间作画,却依然笔意纵横,画家的胸次襟怀与把握能力可见一斑,这或许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小中见大”。白石老人在同一时期创作过很多相似题材的作品,如《齐白石全集》里收录的两幅《鲶鱼》和《长年》以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齐白石长年大贵图》,都以留白的手法表现了空间,运用洒逸的笔墨表现出鱼在游动中的舞姿,透露着生命的活力,趣味盎然而深意别具。他用赤子般的情怀和非凡的天资描绘着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希冀着国家和民族无限的生机。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大富贵  水墨纸本   (1012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墨牡丹”即以水墨画牡丹花叶,追求洗尽铅华、简装素衣的性格。齐白石出身农家,学文人绘画,他的作品既吸收了民间艺术的真率强烈,也把握了文人艺术的写意抒情。此幅墨牡丹,约作于40年代前期,以淡墨画花,重墨画叶,得牡丹之形态与神韵,承继了文人画的雅逸传统,却以民间喜爱的“大富贵”为题,真可谓“雅俗共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菊寿图  镜心 纸本 1943年作
    款识:杏子坞老民白石。钤印:行年八十三矣、齐大
    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写意花鸟受海派画家吴昌硕影响,体现出现代文人写意画独特的时代精神。《菊寿图》这幅作品画风劲健有力、朴实凝重,充分展示了秋菊傲然独立的精神面貌。这幅画中描绘了三朵秋菊,其中两朵以洋红勾染,一朵以藤黄勾染;菊茎一笔到位,菊叶安排错落有致,属于齐白石特有的“红花墨叶”一路,色彩热烈明快,墨色对比强烈。菊花造型简洁大方。这些都是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式。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寿 桃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寿桃》为白石老人八十三岁作品,晚年老人画过很多带有中国传统美好寓意的作品,如:葫芦代表福禄,兰草代表君子,桃子代表长寿等等。无论是馈赠友人亦或别人向他求购,这份喜悦之情落笔总是那么精妙,令人心驰神往,不得不叫好。此作就是一幅以寿桃为题材的精心之作。先生寄以长寿美意,以大写意笔法直接用洋红泼写桃实,再以花青藤黄写叶,浓墨勾筋。浓重艳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长题增加画面古朴之意,匠心独具。此种体裁都为老人信手拈来的题目,却寄托老人的心意和喜悦,也为整个专场多添一份喜庆。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牡丹蜜蜂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款识:宗方先生雅属,甲申秋七月,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思乡时候酒后一挥。钤印:齐大
    此画作于1944年,是齐白石八十岁时候赠友人之作。此时,距白石“衰年变法” 至少有十多年,由八大而吴昌硕的发展历程早已融会出新,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属于他自身面貌的风格与美感方式。他以单纯、痛快、雄健与朴素为特质,在八大冷逸、昌硕热烈之外,另造平淡真趣之美,开创了一种大雅大俗的美学境界,成为世纪中国画革新历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座高峰。《牡丹蜜蜂》可谓齐白石典型的工笔花卉图—工笔草虫加上写意花卉,代表了晚年白石巅峰期的艺术水准。画中的两只小蜜蜂形神兼备, 相似之中不乏活力其画法虚实相映。颇具质量感,重视微妙的细节,但绝不板滞。位置安排得宜,与环境相和谐, 没有生硬拼凑的感觉。花卉叶子取其近似之态,而不是刻板于细微特征。这种处理态度应该成于白石的“衰年变法”,他早年以雕花为业, 追求形似之美而流于刻画,带有较为强烈的民间性,产生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在于他早年卖画的对象以乡村集镇的顾主为主, 需求口味以精致为上。而这种欣赏技艺的习惯,对早年齐白石及其画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当他到了北京, 则是“我的画,虽是追步八大山人,自谓颇得神似,但在北京,确是不很值钱的哩。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就题材而言, 这幅《牡丹蜜蜂》题材在白石画作中是较为常见的。体现出一种追思的惬意与感怀。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花鸟四屏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9200万元,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
    齐白石创作《花鸟四屏》的时候已是84岁,公元1944年。是齐白石艺术的成熟期,代表了画家典型的风格面貌。
    齐白石的《花鸟四屏》以四季花鸟的形象,分别描绘了“春之牡丹白头翁”、“夏之荷花鸳鸯”、“秋之多子石榴绶带鸟”、“冬之梅花翥雁”,通过展现自然界的四时不同,既揭示了自然造化的丰富,又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心绪,表达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多利图  立轴 1944年作  (358.4万元,2010年6月中国嘉德)
    款识:星塘老屋后人齐白石,久雨忽见天磨墨挥毫。居京华第廿又八年。钤印:齐大
    荔枝入画,取其谐音,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白石老人生前对荔枝情有独锺,其对荔枝的喜爱,也多能从他的画作中得到印证。第一次尝到荔枝是在45岁时出游至钦州,也就是他“五出五归”中的四出四归途中。尝三客钦州,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荔枝”也就成为其画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其笔下的荔枝,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并于画上题诗,诗画相融。正如“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静蓝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皆人知。” 诗情画意中洋溢着白石老人对荔枝的赞颂,老人常在荔枝图中题款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此幅署“居京华廿又八年”,推算约为一九四四年,亦即白石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之时。当属“衰年变法”后的代表风格作品。用笔老辣,一气呵成,构图疏密有度,用色艳而不俗。给人以洒脱、生动之感。把“日啖荔枝”后的美味,对“作岭南人”的向往,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观此图后如沐“南国之风”。
 
               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桃花蝴蝶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山翁。钤印:白石翁
    此幅应为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体现了其取法吴昌硕之后形成的典型的大写意风格。画面从右上角起笔,交叉缠绕的紫藤贯穿上下,形成密疏、细粗之对比,构图颇具匠心。藤条以干湿浓淡不等的篆书笔法画出,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有盘龙虬绕之势,藤花与叶片用彩墨渲染,色彩极丰富,但整体格调仍旧淡雅天真,并不浓郁鲜艳。左上角空白处一只蝴蝶飞来,动势及情态皆十分自然。整幅墨色和谐,笔法刚柔相济,造型简练质朴,充满春天的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