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当众写字手抖问题朋友写的邮件

 tuzididie 2015-01-31

   

 


下面是该咨客写的邮件(原文):

 

钟老师,这周我的状态很正常,甚至睡觉都不会太作梦了,以前差的时候睡觉总作梦。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我没有症状了,而是面对症状能比较坦然了,但是遇到某些场合还是不由自主地心跳,但我感觉我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了,我的生活激情也有点找到了,不会过于消极厌世了。钟老师,我除了写字的问题以外,我还是稍微有着和有或其他的神经症表现,如,当众说话的焦虑恐惧,紧张时和心急时出汗,脸红等,以前没详细说主要是因为没有太影响到我的生活,相对于写字对我的压力不大,在这段日子心理疗伤的过程中,我感觉对于这些症状也有所领悟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让我对这些症状也有了新的认识。感觉这次问题的突现让我尽早发现自己的性格缺陷,尽早完善它,帮助我解决心理上的诸多问题,所以我感觉我还是很幸运的。钟老师,我是用手机写的,就写到这吧,下次咨询再见吧,是周一晚七点吧?

 

 

笑脑医生解析:

 

我会把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病理性手抖和心理性手抖,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手抖和运动性手抖两种类型。其中静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临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见病有:上肢神经疾病与损伤、脑组织疾病和药物中毒性手抖。

 

该咨客在加入我们咨询前已经排除了是病理性的手抖,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见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这里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实对于神经症,很多朋友他们害怕的并不一定是特定的一个对象,如在笑脑机构有不少失眠的朋友,他们有的严重的整个晚上都睡不着,因此非常痛苦,他们白天就在担心,今天晚上要是再失眠怎么办?他们会这样想,这就是“害怕的是害怕本身”或者“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对于心理因素引起手抖的情況,我们在实际咨询过程中也遇到不少这样的咨客,他们通常是伴随着社交恐怖或者强迫症状,有的会有焦虑症,对于焦虑症的朋友来说,有时手抖也是他们的一种躯体化症状,他们每次众人面前写字时马上会想到到时要是手抖怎么办?这样一起后真的手就抖起来了,这是一种自我关注。减少自我关注。它的意思是,你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你所面临的具体事务上,而不要关注自己的感觉。 这是很重要的。当你发现你在关注自己的脸是不是红了,心是不是跳快了,关注这类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活动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激活或强化。而你减少关注它,就可以使它得到休息,其冲动强度也就自然减弱了。为了减小对自我的关注,你要在所处的情境中学会关注你的真正的问题,如当你在众人面前写字时,你不要关注自己的手是否抖,而要关注在写字上。

 

这点可以用森田疗法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来解释,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森田认为,神经质形成的原因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此恶性循环反复过程中,产生精神身体症状。森田博士把这种心理状况用禅语表达为:求不可得,越想求则越得不到。当症状发生后,患者常被封闭在主观世界中,并为之苦恼。在这种状态下,容易产生预期焦虑或恐怖,由于自我暗示,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森田认为,不阻断精神交互作用,症状会固着。治疗的原则是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必须是以事物为准则,以目的为准则,以行动为准则。

 

当然上面用森田方法,对于一些较轻的朋友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较严重的朋友光用森田是不够的,要其它疗法的参与,如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等。

 

本文前面引用我的一名咨客邮件,文中说到他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了,这位咨客也是加入我们系统治疗不久,他是很配合心理咨询师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通常来我们机构的强迫社恐朋友一开始他们绝大多数是已经很焦虑很严重才想起看心理医生,因他们觉得再不去快要崩溃了,那个阶段他们是处在一种恶性循环和水深火热之中。咨询一开始我们会对他们最紧张的症状或者最紧急的生活事件作处理,让他们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有的朋友一开始是非常焦虑和恐惧,也有的是非常抑郁。这个阶段过了,他们情绪也得到了缓解,然后再慢慢开始进行强迫社恐的分析和治疗,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循序渐进,良性循环的过程。

 

 

 笑脑医生 2011928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