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祥的画像石祠堂和曾子庙

 汉青的马甲 2015-02-01

全国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洛阳、商丘地区、江苏苏北以及陕西米脂和绥德、四川地区。看了徐州得汉画像石馆,嘉祥的武氏祠则是我们欣赏画像石的重中之重。在山东,除了嘉祥的武氏祠外,长清的孝堂山郭巨祠堂也是画像石最古老、最丰富的集中地之一。各种体裁、风格很多学者都认为发源于这两处地方。可惜长清太远、太绕,打算以后再去了。

从济宁到嘉祥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从嘉祥县城向南15公里来到武翟山村旁,这里就是在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武氏祠陈列馆。沿途看见很多山都是光秃秃的了,当地的很多老百姓靠采石、石雕卫生。“嘉祥的石雕就是嘉祥的文明史。”嘉祥的雕刻看来源远流长。

武氏祠陈列馆里面收藏着许多石刻、石雕的艺术珍品。这里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石阙、石狮、画像石、碑碣等100多件文物组成。武氏墓群石刻建于公元147年,它生动再现了汉代及汉代之前的社会生活,透现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祠内十代帝王图、水陆攻战图等画像石栩栩如生。高校古代文学教材中《荆轲刺秦王》的插图即取自此处。《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此取用了伏羲、女娲图像。联合国水利馆在此取用了大禹画像。蹲立在武氏祠内的一对大型石狮,是我国现存石狮中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狮造型艺术珍品,堪称石狮雕刻的鼻祖:两狮昂首扭颈,张口怒目。一狮左足还抚摸着一只惹人喜爱的毛发卷曲的小狮。

“这里规定不准照相,但是给你们放宽条件,可以拍几张”起初一个讲解员看着我端着宝贝相机说。我高兴坏了,啪啪的杀了好几张胶卷,这里的石刻真是太让我兴奋。可是好景不长,一会儿,另外一个非常有原则的管理员过来了,禁止了我拍照。我那个郁闷阿,和他讨价还价,就是不答应。哎,郁闷。

武氏墓群石刻的雕刻技法,早已引起考古学家和美术史家的注意。除两个古石狮子是立体圆雕外,石阙、祠堂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将石面打平磨光后,用阴刻在石面上刻出物像的轮廓线,然后将轮廓以外的空白处轻轻剔去薄薄的一层,使空白处稍下凹,画面凸起。最后在轮廓线内的物象上加刻阴线表现细部。对这种雕刻技法有的人称为“平面浅浮雕”,有的叫做“减地平 ”,有的称为“阳刻浮雕”(所谓“离地突起法”),或叫“凸面线刻”。第二种是施在石阙上,和第一种比较剔地较深,轮廓线内的人物细部,阴线条也不多。第三种,如前室的“孔子见老子”及“令车”刻石下方花边的刻法,剔地更深,花纹凸出较高,表面局部交汇处也有些高低不平。第四种,如武式后石到的青龙,白虎二刻石,画像则完全用阴线刻出。

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这里保存着一块罕见的隋碑,雕刻时采用了浅浮雕、浮雕、高浮雕、透雕技法,所雕刻的释迦牟尼像生动传神,飞天像的衣裙极富动感,使人物呼之欲出。跟那个形影不离的管理员商量拍一张照片,还是不答应。于是暂时作罢。他真有耐性。等到我们假装离开的时候,他终于走开,我于是便蹑手蹑脚的潜回那块隋碑边上(这块隋碑放在院子里面,比较容易接近,而那些在房子里面的石刻我就只好望窗兴叹了),连续拍了两张,急忙溜之乎大吉。

乘坐马子达我们去参观嘉祥的另外一处景点:曾子庙和曾林。曾庙位于离武氏祠堂4公里的满硐乡南武山之阳,是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参的祠庙,布局规整,气势雄伟的明代建筑群。 曾庙是明正九年(1444)年在曾子书院的故址上建造正殿三间,寝殿三间,东西庑和戟门各三间。庙内原有建筑30座,殿庑800余间,周围围以红色墙垣现存主要建筑物有:三座石质牌、宗圣门、景胜门、育英门、戟门、宗圣殿、东西庑、启圣殿、崇德祠、报功祠、咏归门、慎独门、涌泉井和乾隆御碑、万历碑等...。我们到达曾庙,只有我们几个参观的人,走进大门,围墙里面高高低低的都是草、树,各种鸟鸣、各种碑林。比起孔庙、颜庙实在是荒凉多了。大殿的门“只只呀呀”打开,走进店堂,除了牌位、就是大殿的梁、藻井、斗拱,心中充满敬畏。

时间的原因,嘉祥的其他两个比较出名的景点:尖山汉墓和青山寺就暂时没有去。直接从嘉祥经济宁奔往曲阜。

一、 曲阜

到达曲阜,在SILLER的哥哥家放下行李。就出去接受他哥哥的热情款待了。

第二天,我和HYS一同游览了三孔。游人很多。

下午,我们三个一同骑自行车出去玩,爬了鲁国故称的残垣断壁、拜访了五帝之首——少昊的尖锥陵和黄帝诞生的地方——寿丘。在回到曲阜,看到时间尚早,就顺便去了周公庙和明城墙遗址。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