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及其启示(学习稻盛和夫思想必读此文!)

 benteng1177 2015-02-03

摘要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实质是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营管理领域的体现。所以,要透彻理解和把握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理清楚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炼灵魂,不断地提高心地。他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世间万物包括人生都是变幻无常的,而灵魂是世界上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然而,灵魂是有高低之分的。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有了灵魂。“当有人问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时,我会毫不犹豫、好不夸耀地回答‘是因为比出生时有一点点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①]他认为,我们学习、工作、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断修炼自己的灵魂,提升灵魂的层次,尽我们所能在我们死去的时候将灵魂提升到最高的层次。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础是“以心为本”,其中的“心”就是人心。稻盛一方面尊重人心,关注员工和顾客深层次的内心渴求,为他们的价值和利益的充分实现而努力;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影响人心,去除他们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使他们的人心得到净化和提升。

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的直接出发点和目的大都是企业效益,这就忽视了创造企业效益的人,从而员工便充当了谋求企业效益的“工具人”。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应当将“经营的人”放在首位,一切以人为中心,并且对“人”进行培养和改造,使其与企业文化相契合。最后,要将企业文化和现实经营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验证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本文运用历史逻辑相一致的方法、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其对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的启示。

【关键词】稻盛和夫经营哲学 当代管理理论 企业经营 企业文化

绪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企业管理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发展至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进步,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开始变得越来越强。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枯燥的机械工作方式,而是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更加重视参与管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更加趋向人性化和人本化。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促使各国的文化不断地碰撞、交流和融合,为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时代的要求下,更加强调人性化的当代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但是当代管理理论在实践的操作中还是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无法得以解决。

就日本而言,从战后十年的经济恢复,再到1973年的经济奇迹促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究其原因,从文化的角度上,这便是东西方文化在日本融合的结果。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日本产生了新的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促使日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脱颖而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将宗教哲学思想与管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种从哲学的高度来进行企业文化体系化构建的做法为当代管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较为深入地被引入到中国的企业界。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探索。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是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经济改革的重心。中国企业家在不断的实践和积累中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例如海尔文化、联想文化和华为文化等,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一百多年耻辱的近代史而产生的当代中国人对封建文化的一味排斥,文革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晚……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我国总体上企业文化建设的缓慢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

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进行研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方面,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自身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中国是吸收和融合印度佛教思想最好的范例,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能量。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技术、人才、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大陆,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又面临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竞争和侵蚀,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企业界尽快建立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在这一次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中,研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为我国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吸收外国文化优秀成果,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思路和范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外很多学者、企业家都开始研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国内主要有任世强、曹岫云、钟放等的管理哲学研究,主要是将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归结为一种心学。而在西方管理哲学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强调人性的人本主义管理哲学思想。另外日本本国学者和企业家对稻盛的研究也多关涉日本宗教对稻盛和夫的影响。他们认为,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主要是在日本佛教思想的影响下,汲取了佛教“一切为众生服务”的“利他”经营哲学。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稻盛和夫生长的时代大环境和日本近代历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观点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影响。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找出了它的出发点、核心理念、归宿以及它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的实践运用。最后阐述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它们的缺陷和不足,将其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进行对比,思考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对它们的启示。

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

1.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产生的现实背景

1.1.1 稻盛和夫其人

稻盛和夫,1932年1月30日生于日本鹿儿岛县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六个兄弟姐妹,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父亲是一个“技术高超,但没有贪念”的纸张印刷工人,父母都是净土真宗的信仰者。[②]1955年稻盛和夫从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毕业后经鹿儿岛大学的内野正夫教授介绍到京都风工业工作。1959年,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办了京都陶瓷会社(现名京都陶瓷,简称“京瓷”,Kyocera);1984年52岁的稻盛和夫创立了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简称为“第二电电”,DDI)。2001年根据《财富》杂志排名,京瓷公司和第二电电公司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2010年,受当时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三顾茅庐”之邀,已经出家为僧、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出山执掌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一年之后日航便扭亏为盈,为日本政府节省下几百亿美元的刺激开支。稻盛和夫也在亲身的企业实践经营中探索和总结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成体系化的经营哲学,这套极富智慧和实践操作性的经营哲学被称之为“稻盛哲学”。稻盛和夫本人也因此跻身于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创始人) 、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创始人)齐名的“日本四大经营之神”行列。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企业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积极发起、组织并亲自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的实践当中。1984年稻盛和夫创立“稻盛财团”,并设立了“京都奖”以表彰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和思想艺术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此外,他创立了以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一代经营者为宗旨的“盛和塾”并亲自担任塾长向年轻一代传道讲学。   

稻盛和夫晚年退出第一生产线,出家为僧,潜心于对自己经营哲学的总结和对自己心灵的佛学修炼中。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日本已经被奉为企业经营的圭臬。对于稻盛和夫的评价,季羡林说:“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③]

1.1.2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稻盛和夫出生于1932年,稻盛的整个青少年阶段可以说是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的。到了二战的中后期,由于各大战场上日军主力相继被歼灭,战争主动权彻底丧失,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和封锁,日本生活品生产基本进入了停滞状态,明治时期以来所积累的财富消耗一空。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至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平民能吃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④]

但是,当时日本国内并没有陷在极度的失望中不能自拔,相反的,战争的苦难磨练了日本民族的性格,使他们对未来的建设充满了希望。稻盛和夫在自传回忆自己当时的国语老师告诫同学们的话:“我每天都沉浸在爱河里,”“国家虽然战败了,但是年轻的你们不能丧失希望,要像樱岛一样喷薄欲出。”[⑤]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无疑对以后稻盛经营哲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场危机在二战结束后由于国际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得以消除。二战结束后,很多国家都免除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美国为了牵制西太平洋国家,将日本作为了在远东的据点,不仅免除日本的一切赔偿,更是对日本进行了经济上的大力援助和救济,并强制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民主改革,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日本掀起了一场采购热潮,这使得日本商品再次进入世界市场。1945年到1955年十年时间被誉为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初步的发展。1956年以后一直到1973年的十七年时间里,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日本经济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美国的扶植,一直保持了每年超过10%的高速增长。到1968年,日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列。[⑥]

国际环境的改变、美国的扶植以及本国政府的支持为日本的民族企业家们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百废待兴的国内要求也激励着日本的民族企业家们为振兴国家而奋斗。

1.2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理论来源

1.2.1.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石门心学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并非简单的某一个宗教或者思想流派的产物,但是对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还是石门心学。

石门心学是由日本近代庶民哲学家石田梅岩(1685——1744)开创,并由其弟子继承发扬的一个宗教流派。石门心学广泛吸收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孟子思想和陆王心学思想)、日本佛教思想、日本神道教思想和中国的老庄思想,是当时在日本影响最大的宗教思想流派。

石门心学是一门教化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心修养的学问。石门心学的核心概念是“心”, 但是与我国儒学陆王心学将“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不同,受到日本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石门心学中的“心”少涉及到宇宙本体的东西,更加爱关涉现实生活尤其是人性修炼。它认为“圣人之道由心而成”,重视“心性”的修炼,主张人们通过佛教的冥想实践来实现由“心空”到“知性”的转化;它提倡节俭,强调人们做人要正直无私;在对待工作方面,它鼓励人们通过献身于自己的义务和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强调“工作即修行”,“人们可以在勤勉的工作中悟道”。另外在对新兴的町人商业态度上,他提出了“商人道”思想,肯定商人的价值,摒弃传统儒家的“贵农贱商”思想,认为商人“正直取利”是商人为善行、修炼灵魂的重要途径,从人生的终极意义上对商人谋取合理利益的商业行为进行了肯定。石门心学一系列的思想为日本的新兴商业群体的商业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思想家、宗教社会学家贝拉认为,德川宗教尤其是石门心学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如同新教伦理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石门心学中的“知心”、“知性”、“正直”、“节俭”、“勤勉”、“精进”的思想直接成为了稻盛和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的重要理念:强调“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简单原则”指导下的经营活动;在工作中修炼的人生境界。石门心学的“商人道”思想则构成了稻盛和夫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资本精神:不断追求财富而又不为财富所累、将财富的积累看做是心灵修炼的成果而最终全部布施出去的资本家精神。

稻盛和夫在一次接受中国大陆《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专访时说道:“我的经营哲学与石门心学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⑦]稻盛和夫在自传中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次自己因为担心患上肺结核而逃避照料自己的叔叔结果却得了肺结核,当时邻居家的一位太太送给他一本谷口雅春所著的《生命的真相》,里面关于“心是一块磁铁,能够把它想的一切吸过来”的观点深深触动了他的灵魂,伴随了他的一生。而谷口雅春的观点也是受了石门心学“率性”(遵从善良本性)思想的影响。可见石门心学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思想的影响之深。

石门心学是德川时代吸收和融合其它宗教思想最多、受众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流派,而且距稻盛和夫生活的时代最近,其思想对稻盛和夫的影响也最大。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思想来看,石门心学中的“知心”、“知性”、“正直”、“节俭”、“勤勉”“精进”、“商人道”等思想无疑成为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1.2.2 德川三大宗教和基督教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影响

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幕府统治集团,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也称作德川时代(1600—1868),前后共历时268年,是日本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德川时代作为日本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时代,其思想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对日本近代化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川时代的日本宗教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家:日本佛教、日本儒教和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其中的日本佛教主要是唐宋时期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中国化了的佛教,后又在日本本土化,主要有日本禅宗、净土宗、真宗和日莲宗四大宗。日本儒教是中国儒家思想在日本本土化的结果,其绝大部分思想内容和中国的儒家思想是相同的,它传承了孔孟之道,又吸收了宋明理学和心学的部分思想,并与日本的本土相结合对原经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日本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一种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从总体上说,德川时代的各种宗教思想都有相互吸收和借鉴的现象。

在德川时代的日本宗教中有两个关于神的基本概念,第一个是向外的、积极的力量,例如给予、关心和爱;第二个是描述存在的内在本质的东西,相当于西方的本原概念,也相当于中国道家讲的“道”的概念、宋明理学家讲的“理”的概念。其中对第一个概念的探讨有利于传播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对第二个概念的探讨有利于教导众人重视客观规律,诱发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和探索欲。第一种“爱人”的思想和第二种“敬天”的思想便形成了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的京瓷哲学。

日本佛教的四大宗虽然在修持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都主张信仰一个大慈大悲的佛陀,都宣传因果报应思想,都倡导布施、行善和报恩,这成了稻盛和夫“利他至上”的经营哲学理念的理论源头。

日本儒教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先秦注重积极作为和宋明注重人身修炼的儒家思想,一方面注重个人的人身修为,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主张奋发有为,励志图强;另一方面注重个人的人身修炼,主张对人的欲望进行节制,对行为进行检省。稻盛和夫借鉴了第一种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倡导人要通过不断努力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人生意义;借鉴了第二种节制欲望的思想,主张对人的欲望进行限制,强调人要把人生当做一种灵魂的修炼过程,更加看重灵魂而不是物质。

日本的神道教看重神灵的圣洁,认为神厌恶不净之物,而人的心灵是通神的,这就是说心灵不净之人会使神不悦。所以神更欣赏心诚正直之人。在德川时代最流行的神道著作《和论语》写到:“若人心清净,可信其会感受到神与其同在,直接体验到神在己心中。”[⑧]这种思想对稻盛和夫“诚实经营”和“简单原则”的经营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教育上也进行了教育民主化改革。在这场教育民主化改革中,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还对日本的宗教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为了打破神道教对日本国民的思想禁锢,去除宗教中军国主义的成分,盟军总部设立牧师委员会,对日本旧有的宗教课本进行全面审查,在教育体系中引进西方基督教课程,由牧师委员会指导日本的基督教教育。当时远东司令麦克阿瑟在信中写道:“将基督教高贵的思想渗透进日本民族的思维中去,使他们在美国的精神家园中找到他们的精神源泉。”[⑨]由此可见当时美国希望将日本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进而在文化上蚕食日本的企图。而当日本的学校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基督教文化的教育时,稻盛和夫的求学生涯刚刚开始。所以,基督教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一部分。

1.2.3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实质是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经营管理领域的体现。所以,要透彻理解和把握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理清楚稻盛和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稻盛和夫认为有造物主存在,稻盛和夫讲到:“我想多数人把它称作神……”“应该说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因为有必要存在而存在的……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缘由……我们可以在如果无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地球乃至宇宙根本就无法形成……”“宇宙的法则和意志(神)促进了宇宙的进化……就这样促使所有的生物朝着发展方向前进的宇宙意志……换句话说,宇宙万物形同于万物的本源。”[⑩]从中可以看出,稻盛和夫还是一个宿命论者,这显然是受到了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但是,在《活法》中,稻盛和夫这样说到:“人生受着两只‘看不见的手’的驾驭。”“一只手是命运,人生带着各自的命运来到世上。”“另一只是因果报应的法则。”“命运可以通过因果报应法则而改变。”[11]稻盛和夫认为,上天决定的命运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不断思善事、做善事,因果报应的法则就能发挥作用,人就会拥有一个比既定的命运好的多的人生。这种思想显然是收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炼灵魂,不断地提高心地。他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世间万物包括人生都是变幻无常的,而灵魂是世界上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然而,灵魂是有高低之分的。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有了灵魂。我们学习、工作、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断修炼自己的灵魂,提升灵魂的层次,尽我们所能在我们死去的时候将灵魂提升到最高的层次。那种最高的境界,稻盛和夫认为,既然灵魂是从最高的宇宙意志那里来的,那么自然要与宇宙相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由这种人生观,稻盛和夫又引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关系哲学思想——循环共生论。

“循环共生”思想是稻盛和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关系思想。他认为,“人类是在自然界求生学到这样的观念,并自然而主动地实践了‘共生’的生活方式。” “共生意识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大爱’(博爱),另外一个是‘小爱’(对自我的爱)”[12]。小爱导致竞争,竞争的最低限度应当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在竞争中,“小爱”要服从“大爱”,这样竞争才会是善的,也才能循环和共生,否则就会导致彼此的灭亡。稻盛和夫还将循环共生的思想引入到了企业经营中去,认为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都应当遵循循环共生的思想。

那么人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意义呢?这就涉及到了稻盛和夫的价值观。这个问题也是稻盛和夫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的企业家需要解答的当自己已经有了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之后还要保持一如既往的为事业奋斗的激情和渴望的迫切需要。最终,稻盛和夫在兢兢业业的企业实践中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目的的途径:一方面是努力工作,从勤勉的工作中体味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是秉承利他之心,帮助实现他人的人生价值。而这两种途径或者说“手段”所遵循的原则都是简单原则,即最朴素的、自然的原则。

总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思想并不是简单的某一个宗教思想影响的产物,而是日本德川三大宗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交融博弈、综合较量的产物,最终在稻盛和夫的身上得以呈现。

2.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2.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主要内容

2.1.1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本质上是“稻盛心学”在经营中的体现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实质上是“稻盛心学”在现实企业经营中的体现,其中既有对世界和人生终极问题的看法,也有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的心态和方法,充满了智慧。

“稻盛心学”是一个通俗性的说法,是指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思想主要是受石门心学、日本佛教思想、日本儒教和基督教等“心本体论”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本质上也属于强调灵魂和人心的“心学”范围之内,故而称作“心学”。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是思维的结果。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这类似于佛家中所言的“境由心生”思想。这个从小植入稻盛和夫心中的牢不可破的信念由此开启了一条稻盛和夫的“心学”之路。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础是“以心为本”,其中的“心”是指人心。稻盛一方面尊重人心,关注员工和顾客深层次的内心渴求,为他们的价值和利益的充分实现而努力;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影响人心,去除他们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使他们的人心得到净化和提升。

在认识论论上,稻盛和夫多吸收和借鉴了佛教的判断标准和认识方法。他认为,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在看待和把握事物时是有是非的标准的,而判断和评价认识是非标准的标准就是“简单原则”。“简单原则”是大自然的最为一般的规律,是“宇宙的意志”,例如“正确做人的标准是人人信奉的一般伦理”,“正确做事的标准是不损人利己”等。他认为,我们如果采用这一简单的原则就不会犯大的错误。

认识方法与追求人生价值相结合,稻盛和夫在反复的思考后提出了一个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在看法影响、指导下的做法;热情即一个人对做成这件事的渴求程度和持久程度;能力包括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工作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他认为这个方程式关键在于乘法这一点上,乘法不是加法,比如一个能力很高但热情度不足的人并不一定比一个能力上有所欠缺但热情度很高的人更有成就。稻盛和夫认为,在这个方程式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方式不像能力和热情一样最低值是零,它是有负值的。一旦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错误,那么能力和热情越大,人生的成就和价值就会越小。

稻盛和夫充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要求员工努力工作,并与佛教义理相结合,将努力勤勉的工作看成是对心智的磨砺和对灵魂的修炼,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为了保证这项“伟大事业”的顺利开展,稻盛和夫提出了磨砺心智的“六项精进” [13]: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②戒骄戒躁。以谦虚之心召来幸福、净化灵魂。

③每天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理状态是否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有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

④感谢生命。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

⑤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

⑥摈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六项精进”主要是是稻盛和夫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在企业经营中的集中体现,这一点体现出日本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对稻盛和夫的深远影响。

另外,稻盛和夫在去除人的先天烦恼,消减“三大毒”(贪、嗔、痴)对人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修持方法时也借鉴了中国儒家的方法,他鼓励人们“当喜则喜,保持率真的心态”,[14]即“率性而为”,不要掩饰烦恼,然后才能为之。

总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在吸收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以心学为本的,在反复的思考总结和不断的实践验证中和摸索出来的、极富操作性的、流动着智慧光芒的企业经营理论。

2.1.2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敬天爱人”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源于对天的敬畏,即“敬天”的哲学思想,这首先体现在他的宇宙观上。稻盛和夫在宇宙观上首先承认了宇宙意志的存在,相信人与生俱来的命运的存在,认为这是不可否认的。稻盛和夫认为人虽然有自由意志,但是人的自由意志是宇宙意志赋予的结果,人的意志必须要按照宇宙意志办事。稻盛和夫强调的这种自由意志其实就是马克思哲学所言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如果说对宇宙意志的敬畏之情生起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本理念,那么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最终目的却是要使人的自由意志在宇宙意志许可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作用,即按照因果报应法则多行善事,努力提升初到世间的人的灵魂的境界,体现出人之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即“爱人”的哲学思想。

在具体的实践中,稻盛和夫对经营的目标做了三次改动,实现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公司员工及其家属为中心”再到“以人类为中心”的跨越,一方面获取了员工的心,唤起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了员工的价值,提高了公司的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的经营理念达到了最高的层次。

“爱人”的经营哲学又被稻盛和夫称作“利他至上”。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讲的“他”不仅是指自己公司的员工及其家属,还包括合作者、顾客甚至自己的同行业竞争对手。对待顾客方面,稻盛和夫强调适当盈利,并且要求员工不断研发新产品让顾客满意。稻盛和夫说道:“我们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是为了让顾客用了之后获得更大的利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衍生自‘使顾客满意’这个原则。”[15]对于同行业竞争者,稻盛和夫坚信市场竞争中“互利才能共赢”,“损人必然损己”的法则,认为竞争者成就了自己,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对手。

在“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的指导下,稻盛和夫先后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其中的“京瓷”公司更是创造了自诞生以来每年盈利的奇迹。可见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经营哲学中蕴藏着无穷的大智慧。

2.2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实践运用:阿米巴经营

稻盛和夫是如何在现实的公司经营中贯彻“敬天爱人”的哲学理念从而实现“利他至上”的经营目的的呢?秘诀就在于稻盛和夫在公司内建立了“阿米巴”。

“阿米巴”,原意是一种变形虫,其身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伸出伪足使形体变化不定,故而得名。变形虫最大的特征是能够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稻盛和夫建立的“阿米巴”也具有变形虫的特征。

“阿米巴”在稻盛和夫的公司内是指一个个的小集体,这些小集体通常由二三十个人构成,它们通常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相关部门。每个阿米巴都有一个具有相关经营哲学知识和素养的领导者,阿米巴之间的信息是透明的和共享的。阿米巴处理事务的原则是“简单原则”,以确保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亲密感。阿米巴最大的特征是它进行独立的核算。但是阿米巴并不是现代绝大多数企业中的自主经济体,所以对它的考核也不是“标准利润归公司,超额利润归自己”的成果主义方式,而是“单位时间核算制度”。“单位时间核算”设定的阿米巴经营目标不是成本而是生产量和附加值,所以,阿米巴成员就会为用最少费用换取最大销售额而绞尽脑汁,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成了类似于公司与公司的关系,从而一方面避免了各个阿米巴为争夺资源而导致整体配合的效能降低,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的同时使公司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就这样,每个阿米巴成为了集生产、会计、经营于一体的独立的组织体,管理者与成员之间不再是劳资对立的关系,而是命运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阿米巴经营并不是简单的划分小集体,也并不是简单的实行单位时间的核算制度。要想得到理想的结果,一方面阿米巴经营的理念要与公司的经营哲学相一致,另一方面,在具体评价每个阿米巴的成绩时需要注意某些技巧,例如不能因为每个阿米巴的经营业绩高低而对其进行工资和奖金实物的区别对待,而应该偏重精神上的鼓励或者批评,并与公司的经营理念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各个阿米巴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使得各个阿米巴紧密团结在一起。

阿米巴经营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是“确立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第三个目的是“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16]通过阿米巴经营,公司既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经营头脑,又提高了员工的职业伦理和个人素质,实现了员工与公司、员工物质利益与人生价值的双赢。更多稻盛和夫及阿米巴经营案例请关注【案例研究】(微信号anliyanjiu)并分别回复“稻盛和夫”和“阿米巴”查看

3.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启示

3.1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缺陷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发展过程经历了早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和当代管理理论四个主要发展阶段。[17]其中当代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当代社会实践的现实基础上的,立足于对当代管理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探讨和总结,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下对以往管理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其内容最为丰富,论证最为深刻,方法也最为合理。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分为目标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个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使组织成员亲自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来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理论。目标管理需要遵循三个步骤: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价目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有菲根堡姆博士提出,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即“全员参与”、“全方面的质量管理”和“全生产过程”的管理。[18]绩效管理理论是指以企业业绩和员工效率为主要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管理理论,它一般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知识管理管理理论是指研究将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知识生产力并使知识的输出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显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当代管理理论在现实企业的经营中被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一方面使企业实现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大规模、专业化经营,另一方面管理理论自身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当代管理理论的缺陷和不足。

对于目标管理理论而言,首先由于组织内部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而且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组织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组织目标难以制定。其次,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存在,在公司的员工中,个体人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不同人对工作的态度、动力甚至是相反的。这就使得单纯的x理论和y理论面对了一种实践操作上的窘境。再次,目标的设定便少了灵活性和机动性,在日益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成本管理。最后,对员工的奖惩并非都是按照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进行的,这就使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大大降低。而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而言,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实践操作上的可能性。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对公司领导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很多公司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对绩效管理理论而言,首先量化的绩效考核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为绩效工资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破坏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就不适合“靠团队才能完成任务”一类的公司。另外,如果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不强,员工就可能会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例如在私下面见客户时,为增加订单、提高自身绩效而以公司之名做出很多子虚乌有的口头承诺,或者恰恰相反,为了在单位时间做出更多绩效,以各种理由推却那些“付出时间多、获得回报少”的项目,从而损害公司形象。知识管理理论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而提出的,它的核心和基础是知识,这就缺少了对人性的关怀。

总之,当代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但是作为一种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将增加企业效益作为直接目的的单纯的实践的理论和工具,它只是一种经营的手法和管理的手段,因而它不可能达到关于人的生存的终极性的领域,也就不会激发出令员工寄托心灵和生命的崇高的信仰感,所以它们自身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这就需要管理理论与哲学和宗教相结合,即管理理论哲学化。

3.2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对当代管理哲学和企业经营的启示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与当代管理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从宗教信仰的高度来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而且稻盛和夫本人也是自己所建立的企业文化的践行者。这种企业文化体现在经营上就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受基督教影响,相信造物主的存在,相信灵魂的存在,也相信命运的存在,这些思想理念影响了他的世界观。然而,受到中国儒家思想和石门心学的影响,稻盛和夫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责任和使命。

稻盛和夫吸收了佛教、儒教、神道教、基督教的思想而形成了它的经营哲学,这四大宗教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宗教显然是佛教。首先,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稻盛和夫从“利他至上”的哲学命题出发,把“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的幸福”而不是企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反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其次,依照佛教“普度众生”的慈悲大愿,稻盛和夫将自己的哲学理念无偿的灌输给自己的员工。他定期与员工展开关于经营企业和人生的哲学交流,不断用自己积极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影响和改造员工,消除他们的烦恼和疑惑。在人生态度上,稻盛和夫吸收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与基督教思想相融合,认为人有既定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努力工作,多行善布施,这样就可以使得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通过因果法则,人的命运也会发生改变。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稻盛和夫提出了“循环共生”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经营中来。

总之,稻盛和夫构建了一个哲学高度的涉及世界本原、人生目的和意义、人地关系等的系统的经营哲学,并在这种哲学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制度体系和方法途径,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过度强调方法和手段的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首先缺少的就是哲学高度的思想理论。它的缺失导致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也就无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也将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其次,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的直接出发点和目的大都是企业效益,这就忽视了创造企业效益的人,从而员工便充当了谋求企业效益的“工具人”。所以,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应当将“经营的人”放在首位,一切以人为中心,并且对“人”进行培养和改造,使其与企业文化相契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本身应是“利他”的,是积极的。

最后,要将企业文化和现实经营联系起来。管理理论的哲学缺失就如同是百层大厦之地基缺失,但是单单建构起哲学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管理哲学理论一旦建立起来,就要用它作为指导进行具体的施工建设,进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规则、企业组织和团队等具体建设。总之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验证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结论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不是在书斋里想出来的纯粹的理论,而是稻盛和夫在毕生所秉持信念的指导下,在不断地实践中,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失败经验的吸取而摸索出来的充满了智慧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从宗教信仰的高度建构起来的“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从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出发,强调自然的客观规律;同时哲学最终目的回归到人自身,注重现实人生的生活,并且对人的存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的灵魂等问题作了回答。对于现实生活,稻盛的经营哲学强调人的主体性,鼓励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人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修行,并且为此在公司创立了能最大程度发挥人的主体性的阿米巴经营制度。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思想对于当代管理理论和现实的企业经营无疑是一缕阳光。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大都是从现实的生活出发,以企业盈利为直接目的来建构自己的相关理论框架和管理制度,这就过分强调了作为技巧性的手段和方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根本性的东西,即“战术重于战略”了。所以,当代管理理论和企业经营一方面要尝试将理论哲学化,从哲学的高度来建构理论,从而为自己的理论提供本体论上的支持,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高度的幸福感,而不仅仅将工作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要以指定的哲学高度的战略为指导,制定达到这种高度的具体的制度和方法。具体的,在选择哲学理论和构建具体的方法时,我们应当注意的有:

(1)哲学高度的理论必须是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哲学从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活动,但是管理却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所以,在选取哲学理论时要注意避免陷入哲学思辨,而应当与现实的人文关怀紧密相连。

(2)所选择的哲学理论虽然从内容上来说都是终极的,不需要也不能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验证,但是理论与理论之间不能有矛盾冲突。

(3)谨慎对待涉及人性问题的哲学理论选择。人性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主题,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宗教对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和经营中,将人性的“善”与“恶”糅合起来的理论,即承认人性中有善亦有恶的理论多能适应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形。因为“恶”的存在实际上是承认了“人非完人”,使人有了“祛恶”的驱动力,加强自身的修炼;“善”的存在为指引人对现实生活充满感恩,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幸福感提供了拉伸力。这一“善”一“恶”的组合,就为“利他”的修行提供了自然的合理性。将其运用于实践经营中来,有利于加强团队的纪律建设、爱心建设,从而为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做了最高的理论上的铺垫。

(4)在具体的方法和制度建设上,所选择的方法和制度一定要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一方面,不同性质的企业所要求的企业的文化会有所差别。另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有与之相协调的执行方法和制度。例如,对团合作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就应当尽量避免选择绩效考核模式。

总之,探讨和分析当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全面分析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础上,借鉴稻盛和夫的成功经验,提出在构建成体系的管理哲学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方法,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合理地构建管理哲学,并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发展管理理论,是本文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自传》[M]. 华文出版社 2010年6月.

[2]稻盛和夫 《阿米巴经营》[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10月.

[3]稻盛和夫 《活法》 东方出版社[M].2005年3月.

[4]稻盛和夫 《人为什么活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

[5]稻盛和夫《提高心性,拓展经营》[M]. 万卷出版公司 2011年8月.

[6]稻盛和夫《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M]. 中信出版社 2011年6月.

[7]贝拉 《德川宗教》[M].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8]远山茂树 《日本近现代史》[M]. 商务印书馆 1992年3月.

[9]张康之 李传军 《一般管理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10]王育琨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J] .《发现》2010年第07期.

[11]仲英 《“敬天爱人”—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J].《中外企业文化》2002年13期.

[12]钟放 《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思想》[J] .东北师范大学 日本研究所 2013年第24期.

[13]钟放 《稻盛和夫的佛教商业道德准则》[J].《中国民族报 》2010年6月第008版.

[14]钟放 《稻盛和夫的“心学”》[J]. 《日本学坛论》2007年第2期.

[15]钟放 《稻盛和夫与日本宗教》[J].东北师范大学 日本研究所 2013年第24期.

[16]孟繁琴 刘荣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与儒家伦理道德》[J]. 唐都学刊2004年3月第20卷第2期.

[17]饶异 《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及其启示》[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2月.

[18]叶坦 《中日近世商品经济观及其现代价值》[J]. 《文史哲》2007年第4期.

[19]佐久间正(日) 《论石田梅岩的思想》[J]. 《世界哲学》2012年第2期.

[20]徐建良 《石田梅岩及其伦理思想》[J]. 《日本学刊》2004年第3期.

[21]黄晓红 《石门心学中的町人伦理思想考》[J] .《理论研讨》2009年第48期.

[22]李莹《石田梅岩对儒学伦理的扬弃》[J].广东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12月.

[23[白玉平 张杨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革新探(1945—1950)》[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6期.

[24]莫勇波 《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J].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1期.

[25]任世强《管理哲学论域问题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2年1月.

[26]罗珉 《管理学人本主义范式评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0卷第10期.

[27]罗珉 《德鲁克人本主义范式解读》[J]. 《外国经济与管理》 第29卷第5期.

[28]黄群慧 《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J] .《学术论坛》2005年第4期.

[29]周菲 《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评析》[J] .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0]白立新《过去属于德鲁克,未来属于稻盛和夫》[J].《中外企业文化》2009年12月.

[31]王永会 《佛教管理学初探》[J]. 《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2期.

[32]Baohua Qin.Innov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21st Century-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J].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05-07-01.

[33]Zhipeng Zha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Proceedings of 2012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J].2012-11-16.

案例研究】·补充大脑创造力·激发智者行动力

案例精选,篇篇经典!

【广告: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培训课程、阿里巴巴考察研修(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实践》两大主题)、华为、腾讯、德胜洋楼考察研修,滚动开班】

案例研究精选专辑 菜单(请准确逐一回复各关键词,蓝色字为关键词,最新目录请回复“行动巨人”):

1.研究篇专辑:

案例对比专辑,请回复“案例”;研究报告专辑,请回复“报告”;规律总结专辑,请回复“规律”;管理智慧专辑,请回复“管理”;阿米巴经营模式专辑,请回复“阿米巴”;创业商机专辑,请回复“商机商业模式专辑,请回复“模式

2.人物篇专辑:

曾国藩稻盛和夫褚时健王永庆毛泽东任正非李嘉诚马云;另外可回复“企业家”查看少部分未规律的企业家心得感悟文章;

3.企业篇专辑:

特斯拉腾讯微信华为海尔万达顺丰小米、聚美优品德胜洋楼胖东来海底捞google/IBM/GE专辑,请回复“谷歌”;三星优衣库星巴克日本企业专辑,请回复“学习日本”;

4.行业篇专辑:

电商房地产金融零售;美容化妆品业专辑,请回复“美容”;酒店餐饮

5.专业领域篇专辑:

营销专辑,请回复“营销;文案专辑,请回复“文案互联网思维专辑;请回复“互联网”;国学传统文化专辑,请回复“国学”;

6.身心灵成长篇专辑:

心灵管理专辑,请回复“心灵”;贵族精神、文化信仰专辑,请回复“贵族”;拒绝平庸专辑,请回复“拒绝平庸”;努力奋斗专辑,请回复“努力奋斗”;人生/职业规划专辑,请回复“规划”:职场智慧专辑,请回复“职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专辑,请回复“一万小时”;人际关系专辑,请回复“人际关系”;

亲情父爱母爱专辑,请回复“亲情”;爱情婚姻专辑,请回复“婚恋”;女性成长专辑,请回复“女性成长”;防忽悠专辑,请回复“忽悠”;

7.其他案例专辑:

教育专辑,请回复“教育”;

颈椎腰椎保健专辑,请回复“颈椎”;

PPT制作专辑,请回复“PPT”;

注:文章如无特别说明皆为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

用“案例”讲道理,用“案例”说规律,用“案例”启发您的思维,用“案例”激发您的行动,这里就是中国案例研究第一平台!

欢迎并感谢您关注精英人士首选关注微信公众号【案例研究】(微信号:anliyanjiu)!

案例研究】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商业 · 个人发展)案例研究与分享平台!

大佬、大师、大案,成长、成才、成功,精彩尽在【案例研究】标杆企业与榜样人物学习中心!

最具实战性的标杆企业研究,最具启发性的榜样人物学习,案例研究将与您一同追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