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maqianzi 2015-02-07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本文转载自法珍《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文殊ㄧ字咒:「唵,齿林」,念7遍

(手印:左手大拇指按着无名指底,其它四指包覆,呈拳头状)

又称护胎咒、护身咒,念此咒可保腹中胎儿平安,打坐时如果怕鬼神干扰,也可念这个咒。

「文殊一字咒」,或称「文殊护身咒」,出自于宝思惟所译的《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和义净所译的异译本——《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

因该咒咒文简洁,功能显着,所以被历来所重视;然而该「咒」中最根本的这一梵字,因发音复杂,且各种记载多有不同,故导致今日仍没有准确的结论。本文试从考证及推理的角度,来论证这一「字」的梵文面貌。

文殊一字关键字: 齿[口临]  叱洛呬焰  体哩呬滛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沙门阿你真那,唐云宝思惟,长安二年于天宫寺译,沙门慧智等证梵文,婆罗门李无谄译语,直中书李无碍笔受,初出,与后义净出者同本。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一卷,沙门释义净”第二出,与宝思惟出者同本,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从上面这段记载中可看出,义净的《一字咒王经》是紧随宝思惟的译本一年之后进行翻译的,同时,其翻译的过程中还是由宝思惟验证的梵文;也就是说,义净后翻译出来的译本,一定是经过验证且应该比前译本更准确的,并且“义净”的四字译文,也是最能够反映出发音细节的。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房山石经中的这一梵字 对应于“叱理呬滛”这一译音,这个译音与“义净”所译的“四合音”——“叱洛呬焰”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可以等同对待。

既然这个梵字是个“四合音”的梵字,所以,其每部分结构上必然要有分别体现出这四个字发音特点的部分;而一般梵文字母的发音及书写规律,是将韵母的书写标记都放在外围,而中间是声母的集合,并且其多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都是依此上下排列的。

下面,即按照此梵文的各个部位,逐一进行剖析——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1)梵字中间的上部

这一部分,是声母最开始的发音,而这一部分的书写形态,明显是梵文“cch”的写法,而这一字母的发音正好与译文中“叱”字的发音相一致。

(2)梵字中部偏左部分

这部分的一笔,比较难确认。带有“口”字旁的字,一般都是表示“弹舌音”的;即此处的声母应该是“r”。从这个写法上,是与“房山石经”的写法也是非常相像的,只是笔顺朝向上略有不同而已。而“r”在作为中间连接的声母部分,则是很常见的。

(3)梵字中间的下部

梵字中间下部这部分,明显是梵文“h”的写法,此一发音正好与译文中“呬”字的发音相对应。

(4)梵字右侧部分(红色标示,下同)

这一部分,明显是韵母“ī”的写法,这与译文中最后尾音韵母的“焰/滛”字,基本相符。

下面,将所集梵字及内在差别与联系,图示对照如下——

从这个对照中可看出,这几个结论之间的根本差异,实质上是包括了两种差异,即——

一个是“cch”与“th”的差异问题;

第二个是“h”的“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由此相互的差别,从而形成了如下四个主要结论——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下面,再逐一分析其可靠性——

1. cchrhīm.

此一结论,符合“义净”译本(公元703年)“叱洛呬焰”的译音,并且还知道有梵字伴随流传,直至“行琳”所集的《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时(公元898年集)还收有梵字;乃至到“碛砂藏”时(公元1229-1322年)仍还有梵字存在的迹象;所以,从这一流传体系中是可以确认这一梵字的存在与准确性的。同时,此一梵字对“齿[口临]”的翻译译音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2. cchrīm.

此一结论,更符合“宝思惟”——“齿[口临]”的译音,同时,《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也有记载。

但“宝思惟”译经之初(公元702年)并未有梵字留下,至“行琳”时期亦无收载,而直至辽《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文中(有考证为辽道宗时期,公元1056-1101年)方始见此梵字,这其中几百年的真空期,不知此字是如何流传的?因此,不排除这是《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作者自己还原的梵文。

3. thrīm.

此一结论,为“赵城金藏”、“碛砂藏”等本中记载的“不空”译音对应的梵字,但此字发音与“不空”译字的发音却并不相符,而“不空”的译本应是在公元756-774年间所译,这与其中最早的“金藏”刻经时间(公元1149-1173年)还是有一段不短的时间距离的;同时,“高丽藏”(再雕本)中也没有这些梵字的记载,所以,由这些疑点,还是可以怀疑这些梵字究竟是不是后期还原后添加上去的?

4. thrhīm.

此一结论,是结合上一字形、“不空”音译及字形间的变化差异而还原得出来的结论,这一字形与第一结论的“cchrh13”很是相像,所以,这也有可能就是原始的形态。但并未见到任何梵字书写的依据。

5. k=513

此一结论,是根据藏文本中记载的结论,且与汉译本“齿[口临]”的译音相近,然而,字形上(依照还原后的梵文来看)与前述的各种梵文字形相差很大,所以,其有可能是按照汉译本进行的对译,不似依照梵文而得来的。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综上,通过“房山石经”中记载的梵字,以及对其的解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义净”译本中的“叱洛呬焰”其对应的梵文就是“cchrhīm.”。

整理自http://bhagavam.blog.163.com/blog/static/81176610201111213226910/

附上:东台奇僧一觉大师手稿

文殊菩萨护身真言“嗡齿林”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