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邪相争话伤寒(313~322)

 学中医书馆 2015-02-08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方十二。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

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从本证的用药来看,辛温散结的力度明显加强,可知寒邪闭塞较为严重,再用苦酒、鸡子清等偏敛偏凉的药物,往往影响辛散药物的效果,所以基本纯用辛温,半夏化痰开结,桂枝通阳治喉痹,甘草缓急止痛。

这里连续四条关于咽痛的条文,有一个由热到寒,由虚到实,结滞逐渐加重的过程。猪肤汤是虚热上逆,基本上没有气结,所以只用甘寒润降;第311条是外邪客于咽部,与正气交争有些化热而痛,痛而未结的,用生甘草清热缓急,无效的说明邪气已结,加桔梗以开提;到了第312条,是寒邪已经郁闭的不能语言,声音不出,但因为咽部糜烂生疮,还不能纯用辛温,所以配上清热敛疮的药物;第313条则是纯用辛温了,可见张仲景对条文的排序也是很用心的。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方十三。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条文进入少阴篇以来,不断地提到了下利,只有桃花汤给出了止利的方法,但那还是便脓血,只能算是少阴病的一个并发症,不是普遍现象,少阴证最正宗的治疗下利方子应该是本条的白通汤,因为本条的条文很简单,就提到一个下利,其它任何脉证都没提。当然,既然是少阴病,我们就应该结合第281条、282条,知还有脉微细,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等。少阴为阴气的初生状态,既然属阴,它的生长力就没有少阳那么强,寒邪把它压住以后,少阴的阳气阴津都无法再上行,从而出现下利口渴,治疗就要温补下焦,引阳上达。因白通汤和四逆汤的组成相近,所以常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四逆汤不是治利的专方,还不如太阳篇的葛根芩连汤有可比性,这二方一治寒利,一治热利,正好对称。本方有附子、干姜温阳,该方有黄芩、黄连清热。葱白和葛根都有升提作用,一个是启下陷之阳上达,一个是引津液上行。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十四。(白通汤,用上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下利脉微,用白通汤是没错的,但白通汤的配伍有个缺陷,即用药纯阳无阴,整个方子很刚猛,有勇无谋,用来斩将夺旗比较适合。本条就是白通汤气势汹汹,毫不掩饰地进攻了,敌人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赶紧免战牌高挂,拒绝挑战,白通汤就无能为力了。没受到进攻以前,敌人还敢活动活动,现在它们感到危险了,肯定要往大营里收而不敢出头,这一收带来的后果就是寒邪郁闭的更紧,所以从脉微转成了无脉。这么热的药不能下行,其势肯定逆而向上,故出现干呕心烦。猪胆汁和人尿都是阴寒药,和寒邪同气相投,而且二药都下行,所以用在此处引热药内入,以开格拒。病已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药力进入,也不敢保证必胜,服药后脉逐渐出现的,是阳气恢复的吉象,如果脉暴出,那是邪气的实力过于强大,阳气不胜而外逃的表现,我们说过药物并不能真正补充阳气,只是把机体自身的阳气激发出来,现在敌人用一个军的兵力包围住我们一个连的兵力,我们老实的呆着不动,还可能坚持几天,可现在用白通汤下死命令了,让这一个连突围,只要正气一露头,马上就被寒邪打散了,溃败的这点阳气往外逃窜,形成了暴出的假脉象,这其实是回光返照,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十五。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切,三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我们上面说过四逆汤和附子汤一急一缓,分别相当于太阳病的麻黄汤和桂枝汤,那么真武汤无疑就对应于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少阴病属于里证,只会有里寒里饮,正好用真武汤来对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导致了寒邪在逐渐深入,阳气逐渐衰弱,以至不能化水而形成水气。水气变动不居,会形成许多或然证,这和小青龙汤证是一致的,寒水蓄于内,则腹痛、下利、小便不利;滞于外,则四肢沉重疼痛;逆于上,则咳或呕,只是有冲肺和冲胃的区别。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白通汤是以升阳止利为主,通脉四逆汤以开破为主,因为阴寒郁闭太盛,出现了脉微欲绝,既然阴寒在内控制了局面,它就容不得阳气了,真阳因此被格于外而出现真寒假热证,也就是身反不恶寒,面色赤。只有破除掉阴寒,才能使真阳归位,所以于四逆汤中倍干姜,并用大附子,以达到迅速驱寒回阳的目的,服后脉出说明郁闭已被通开,故知可愈。在条文中,面色赤并不是或然证,可知本方的葱白是应该常加的,葱的植株非常直挺,且中空,味辛窜,很容易和被格于外的真阳发生联系,而引阳返舍。疼痛在结胸证中可以这样理解:正气相对不弱,但邪气更强盛一些,它要对正气进行迫害,因此出现疼痛的症状。在本证中应该从相反的角度来看了,即邪气非常强大,正气若已经屈服,就不会疼痛,现在正气还有点实力敢反抗,就出血了疼痛。可以说结胸证着眼于邪气过强,本证着眼于正气不太弱,一是实中之虚,一是虚中之实。既然正气还敢作战,就助它一臂之力,用芍药来破阴结,并且要在腹中作战,再加葱这种上下通的药物就分散兵力,故去之。呕是寒邪犯胃而上逆,以生姜散寒和胃;咽痛是寒邪循少阴经上逆,敌情出现在了上面,这时就别再让芍药在下面开破了,而是代之以桔梗带领一哨人马到上面去破寒。利止脉不出,说明利止不是因为阳回,有两种可能,一是下利造成阴血已虚,脉管不能充盈,加人参以补补阴生脉;二是邪气由动转静,不在里面折腾地让人下利了,但还是赖在那里不走。邪气急的时候,我们要用急的办法对治,邪气缓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节奏撤下来,不然的话没有后劲,所以要阴阳搭配着来攻邪,即人参在后面补充粮草,辛温药物在前面开破。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李克绍先生认为本条不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类少阴病,这是非常正确的,其实本条是少阳郁结。我们知道少阴和少阳都为枢,但两个枢是不同的,少阳枢关注的是金木交争,少阴枢关注的是水火升降。木欲疏达,金欲敛藏,二者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一扇门,这扇门或开或合,其开合的状态决定了气机是否条畅,不够条畅就会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等;肾水欲升,心火欲降,二者之间的矛盾就象拉杆天线,其升降状态决定是能否上下接通,并且相互交流,不能交流就会出现但欲寐或心烦不得眠。心肾的层次比肝肺的层次要深,是人体的中轴,可以看成是中央机关,少阴枢能不能接通牵扯到生死的根本,因此少阴篇很多死证;而少阳枢属于阳分的层次,相对来说比较浅,它的条畅与否,只是牵扯到了机体的健康与否,不会出现死证。也可以说少阴枢决定了是否解决了温饱这个根本问题,少阳枢决定了生活是不是进一步达到了小康。温饱问题相对比较单纯,只要回答是否吃饱或穿暖就行了,所以少阴枢的症状也简单,就看阳气能不能出来,出来就厥回利止,被邪气压住就是厥利吐等;小康问题就复杂了,生死的根本问题已经解决,生活形式丰富多彩了,有人可能想学音乐,得不到满足会不高兴,有人学不了美术也不高兴,每人的不开心事不会相同,所以少阳枢的症状也丰富多彩,出现太多的或然证,这也是很多大夫总喜欢用柴胡剂加加减减的原因,因为少阳枢牵扯到了方面是非常多的。那么我们看本条出现了这么多或然证,到底是哪个枢出了毛病就一目了然了,本证是阳分的郁结。四逆不是真阳的亏虚,而是阳气不能外达;咳是肝肺不调,肝欲散,肺欲收,二者不协调而交争就出现肺气上逆;小柴胡汤证中也有心悸,但和小便不利在一起出现,说明是水饮造成的,本证单独有悸,是因为肝气郁滞而向上冲击;小便不利是气机不畅而泌别失职;小柴胡汤证也有腹痛,但彼用芍药,此用附子,说明本证阴寒较重。我们综合的比较一下,也会发现小柴胡汤证偏外偏阳,本证偏里偏阴,小柴胡汤证可以有往来寒热,是阳气还有外出的时候,本证无发热,只有四肢逆冷,无疑是阳气全被闷在里面了;小柴胡汤证只有腹痛,部位还在上腹部,本证有泄利下重,已经在小腹出现了症状,也说明病位比柴胡汤证要深。因此说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比较浅层次的郁滞,四逆散治疗少阳比较深层次的郁滞,这有可能是把柴胡汤证放在三阳篇,此放在三阴篇的原因之一吧。四逆散的方义,近贤赵桐先生解释的非常好,现录于此:“四逆散,治阳为阴郁,气塞不通而四逆者也。枳实,八月结实,肃寒热之结,芍药正月出土,破凝冱之寒。柴胡仲冬白蒻,达阴中之阳。是三物者,阴气不舒,阳气不达之神品也。有甘草以和之,斯阴阳顺接矣。且芍药行血滞,血行则气动。枳实行气滞,气动则血行。柴胡达少阳,为发动之机(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枳实利七冲,为诸滞之钥。芍药甘草,和阴血也。枳实芍药,行散血滞也。咳加姜味,散肺敛肺也。并主下利,姜燥味敛也。心悸者,为气郁之激,加桂通心制肝降气也。溺涩为气闭之甚,加苓化气利水也。腹痛者,寒甚,加附温下散寒也。薤白滑以去著,辛以开痹,温中散结,于此证之下重尤属的当。寥寥数味,光怪陆离,非苦读者,不易知也。”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方十八。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本条同样属于类少阴病,上条是因为有四逆,类似于少阴寒化证,本条有心烦不得眠,类似于少阴热化证。但少阴病无实证,猪苓汤是以祛邪为主的方子,所以本证和下面的急下证一样,都是实邪影响到了少阴,而不是少阴自病。由于膀胱有湿热,使水气不能正常的下行,热饮攻肺则咳,犯胃则呕。热邪伤津,且水饮不化正津不布就会口渴,水饮下趋则利,下利伤阴而造成虚热,热邪扰心则烦。综合起来看本证就是阴虚加湿热这样一种矛盾情况,利湿则伤阴,滋阴又碍饮,所以用猪苓汤育阴利水,并行不误。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十九。

枳实(炙,五枚) 厚朴(去皮,炙,半斤) 大黄(酒洗,四两)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令一两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大承气汤证属实证,是正气已经降住了邪气,必须阳明之气相当强才能形成。但阳明若真的有实力,邪气又不会入少阴形成少阴病了。由此断定,本证本不是少阴病,而是由于阳明捆住邪气以后,没有及时攻下,总是看管着这些战犯,无疑需要大量经费,也就是津液,阳明本身的津液不够了,肯定要借用其它经的,最后就要借到少阴这里,少阴藏的都是阴精,被阳明拿来当津液使,可见有多浪费,很容易就把真阴挥霍掉而出现口燥咽干,故必须急下以存阴。黄元御说:“少阴三承气证即是阳明急下之三证,以其伤在少阴,故又列之少阴篇中,实非少阴之本病也。”由第303条可知,少阴热化证需要二三日以上,才有了一些虚热的症状,因为它有一个邪气逐渐入里化热的过程;本证是得之二三日,就出现了这么明显的燥热之象,只有阳明才有这么快的速度,这也证明了本证是由阳明波及。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 (用前第十九方,一法用大柴胡。)

第205条说:“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但这里却是可下之,也是因为津液有欲竭的趋势。心下痛,是胃中有宿食,正气欲将它排出,但驱逐不动,只是把津液都排出去了,所以自利清水,色纯青。宿食不得去,则津液的排出无尽无止,且病已至口干燥,津液有枯竭之势,因此,即使痛在心下,也可以攻之,上下两条都是急下之,本条是可下之,也是有斟酌之意。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六七日不大便而又有腹胀的症状,这是胃土壅塞,地道不通。也是由于津液不足,而造成了无水舟停。趁着津液还没有枯竭,赶紧攻下,否则的话攻下也无济于事了。这三条和阳明病确实挺难区分,但也可以看出一个原则,即阳明病突出得病以后的邪热盛,少阴病突出得病前的阴津亏,是有宿因才使热邪影响到了少阴,否则就是阳明自病。阳明篇的急下是泻阳明以自救,少阴篇的急下是以泻阳明为手段,以救少阴为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