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玉雕工艺鉴别玉器(多图二)

 RK588 2015-02-10

民国治玉之镂空影像

民国治玉之拉丝影像

新时期龙山文化之镂空玉器

镂空是在钻孔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治玉工艺,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镂空的玉冠状饰。其大致工序是先在片状或块状玉料上等距的地方钻管打孔,再用线锯连接形成槽线。器物上孔洞镂琢的多寡有往往并不能说明技术的高低,镂空剖面平滑度这是衡量的标准,从妇好墓出土的镂空玉凤可以看出,当时的镂孔技术已非常娴熟。

妇好墓出土玉凤

妇好墓出土玉凤镂空细部

民国治玉之掏膛影像

殷商时代就已出现大体积的玉质器皿,这种器物首先在选料上要求玉料完整,无绺裂,少杂质,切割成型之后即开始掏膛去料,此时掏膛工艺可能采用管钻去料,再以砂石修磨膛口的方法,掏膛过程中在器形规整的前提下使膛壁薄厚均匀。

妇好墓出土之大型掏膛玉簋,高10.8厘米。

此外还要磨出弧形并在器壁上琢制纹饰,最重要的是需要较高的掏膛技术。整个工序极为费时费工,也是玉人治玉技术的全面体现,而能体现这种技术的器物又绝难安好的保存至今,殷墟妇好墓出土有两件玉簋,可谓至宝。

玉簋表面纹饰极精细

而治玉加工中最为困难的技术可以说是活链工艺,要将块状的玉料琢制成可以活动的链环,依次要设计换位,包括链环的大小轮廓和位置,然后镂孔掏链,最后锼环细琢,江西新干商代活链玉羽人出土之前,世人皆认为这种治玉技术战国早期才出现。玉人在琢制中如果稍有疏忽,器料就会崩出裂痕,即使是到了近代,也只有大师级的玉人才加工这类作品。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商代活链玉羽人

活链工艺步骤示意图

商代活链玉羽人之活链细部

玉器成纹示意图(其实两块玉器为两种纹饰)

玉器成纹示意图之二

玉器成纹示意图之三

治玉最后一步工序是为磨细抛光,后世又称为“去糙罩亮,就是使玉器最大程度地透显出晶莹润泽。其工序大致为先用最细的解玉砂对器物进行打磨,然后紫胶、木、葫芦、牛皮及特殊的铊具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对于像镂孔内壁这样无法使用轮磨工具抛光的部位,可用较厚的皮条或者条带,穿人孔洞中,蘸着解玉砂浆来回拉动以勒亮。

现代治玉之磨细抛光影像


至此一件玉器之美才真正展现!!


限于篇幅,即使单讲商周玉器,本篇已无法涉及更多,以下通过殷墟妇好墓和张家坡西周墓两地出土的个别玉器,再对晚商西周这两个时代的玉器纹饰及造型,略作介绍。


妇好墓是1976年在安阳发掘的一座从未被盗掘的商代后期高级别墓葬,墓主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其中玉器达到惊人的755件。这些玉器年代清楚,大多琢制于武丁晚期到殷末,种类又极为丰富,包括礼玉、葬玉、装饰用玉等,几乎可以概括整个殷墟玉器的所有品类,而大多玉器琢治精良,远胜于许多传世品和之前的发掘品,堪称是殷代玉器的精华。这些玉器所用玉料大多都为和田优质软玉,色淡绿或白中泛绿,玉质细腻,抛光后表层呈柔和的光亮色泽。

商代出土玉器之一

商代出土玉器之二

这些玉器直接继承商代早中期的治玉工艺,很多玉器都为扁平体,将玉料切割成玉片再进一步琢磨加工,其轮廓往往呈圆弧状,玉器上往往以刚劲有力双阴线琢出纹饰,常见纹饰有凤鸟纹、雷纹、夔龙纹,虺纹、饕餮纹、云纹等,即有写实性、又有装饰性。

商代出土玉器之三

细部

商代玉器纹饰除了双线阴刻外,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阳线浮雕纹饰工艺,这些作品不但形象生动,其大多器物的平面上呈现粗细一致的阳线浮雕,也有起伏变化者,大多是先在要凸出的阳线两侧琢阴刻,再用“减地压地治玉法,把线条以外的部分的器面平均磨低或磨斜,使阳线凸出玉器平面。

商代神鸟负龙玉器

商代神鸟负龙玉器细部

比如这件商代神鸟负龙玉器,神鸟的眼、羽及龙的鳞甲、目、角及口轮廓等部位,都为阳纹浮雕,整件玉器由此更为逼真生动。阳线浮雕工艺是玉人轮换使用不同类别的砣轮琢磨的结果,但比阴纹线琢玉治要复杂费工得多,故而这类玉器更为珍贵。

商代神鸟负龙玉器之各类纹饰示意图

妇好墓出土玉器除了前代常见的璧、琮、玦、戈之外,有大量以人或动物为主题的象生玉雕,其中少数跽坐玉人,是先秦少见的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合理的人形玉器。

妇好墓出土玉人

玉器须仔细观察细部,妇好墓出土玉人之胸前虎纹纹饰。

动物主题有单单属于鸟类就有鴞、鹰、鹤、鹅、鹦鹉、燕、鸭等,此外还有各种、龙、虎、象、熊、鹿、牛、马、兔、鱼、龟、蝉等,其中以一件长6厘米高3厘米的象形玉器最引人注目。

妇好墓出土圆雕玉象

妇好墓出土的立体圆雕都为小型玉器,大多四、五厘米,最大不过十余厘米,差不多都由小块圆柱体或立方体玉料琢磨而成,数量比扁平类的玉器要少很多,但相对而言更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人像类多凝重肃穆,而诸多动物或神兽类玉器,则极显灵动之趣或透显神秘的气息,是那个时代玉器的巅峰之作。

妇好墓出土圆雕玉龙

1983—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在陕西省长安市沣河西岸马王镇张家坡遗址发掘了包括井叔家族墓在内的西周墓葬约390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品,其中随葬玉、石、料器的墓葬有217座,共出土玉、石、料器1246件(组),这些玉器年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初期,是研究西周时代玉文化的重要实物,只是限于篇幅,不再详细介绍,只简单说几句西周治玉的特色工艺。

张家坡出土西周动物形玉器之一

张家坡出土西周动物形玉器之二

西周时期,器物纹饰雕琢逐渐流行一种斜刀工艺,后世又称“一面坡,琢磨时玉人的手势运用非常关键,大致先用细砣雕琢内侧线纹,再用带有梯形斜坡的轧砣琢磨外侧线纹,或者直接将利用砣具之侧面斜琢,这样器物纹饰切口就形成一边陡直,一边斜坡的状态,抛光完成后,玉器器表、切沟直壁、切沟斜壁的不同反光和阴影,玉材的莹润及闪耀最大程度的体现的同时,又可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此为治玉工艺明显进步的特征。

张家坡出土西周人物玉器,明显可见西周治玉之斜刀工艺。

张家坡出土西周人物玉器细部,各部分反光闪亮大为不同。

张家坡出土西周玉覆面,为后世金缕玉衣的雏形。

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西周玉鹿

山东藤州前掌大墓地出土商代玉鹿

还是回到之前说过的话,玉具备晶莹光泽、温润秀雅、坚硬韧性等不寻常的色泽与质感的特性,所以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就获得了超越其自然属性的内涵,成为先民诸多情感想象与精神思维的负载体,甚至还有沟通人神的礼器和可以去恶镇邪的作用的瑞器,《越绝书》云:“夫玉亦神物也,之后又成为人们身份和德行的象征,而其种种特性几乎都源于玉器珍贵而光洁温润的特性,以及加工琢治的困难。


这些玉器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若是有机会亲临其间,细细欣赏,当会真正领略中国玉石之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