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宁历史】历史云烟中的古滇国(二)

 RK588 2015-02-11

  今天,在云南境内生活着26个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在历史上,26个民族中除藏、回、普米、蒙古、苗、瑶等族群进入云南时间相对较晚外,其余的都是古老的土着居民。用语言属系区分,在汉藏族语系中,有藏缅语族彝语支的彝语、哈尼族、纳西语、傈僳语、拉祜族语,属于白话支的白语,属于藏语支的藏语,属于景颇语支的景颇语,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壮语和傣语,等等。在上述语族中,藏缅语族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氐羌语,以操氐羌语的族群为例,他们春秋战国时期称氐人或羌人,西汉时期称滇僰,东汉时称叟人,魏晋时称爨人,唐代称白蛮。众多的各民族的先民生息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留下很多历史遗迹。


  相传黄帝的幼子玄嚣继位,长子昌意从黄河流域迁徙南下,降居若水(今雅砻江),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妻,生育了颛顼。虞族、夏族、周族都是他的后裔。在古代氐羌族群居住过的几条江河流域,彝语称黑为“若”,都有“黑水”的意思,如:雅砻江(诺矣江)、金沙江(泸水)、澜沧江(兰津)。在华夏族的传说中,帝俊的妻子“浴于甘渊”,生育了10个儿子,又说“尧生十子”。在属于古代氐羌族群的“昆明”人(彝族的祖先)中,也流传着“九隆”神话:有一妇人在水滨浣洗,触一沉木,有感,生了10个儿子,沉木化为龙来来要认儿子,10个儿子有9个被吓跑了,只有最小的一个胆大,骑到龙背上,后来当了王。彝族史诗《梅葛》、《阿细创世纪》中,描述大洪水后,一对劫后余生的兄妹成婚生下了孩子,这孩子便是彝族的祖先,他们把这位先祖称为“仲牟由”。相传最早的蜀王杜宇,生于朱提(今昭通),“教民务农”,娶朱提梁氏女为妃,“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囿苑”。其后保子帝“雄长僚、僰”,活动范围函盖了川、滇、黔边境僚人、僰人的生息地区。传说云南境内的卜人(有专家考证卜人就是濮人)曾向商王进献过“短狗”,向王朝进贡过丹砂。直到明、清时期,顺宁蒲蛮(今凤庆)仍有定时向朝廷进贡异物“矮犬”的惯例。另有人考证分析认为。在周朝昏君周幽王峰火戏诸的闹剧中,前往京城勤王的各路诸候中有来自云南的部落军队。


  从上述传说中,透过历史云烟,我们可以从历史残片中看到原始公社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生活,以及云南作为边陲之地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自殷商晚期经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历史演进了近千年。在这千年的历史时空中,中原的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急剧演变。这其中,西周开国分封70余个诸候王国,周室衰微,春秋五霸称雄,战国七雄纷争,大秦一统天下,真可谓天下一片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变革不断上演。在此期间,于公元前十二世纪便来到阶级社会门前的云南,尤其是居住在滇池、洱海周边的部落,氏族,虽说远离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但在具体交往中,或多或少必然受到中原的影响,社会有了新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根据后世滇中地区考古发掘的数以万计的文物证明,那时的滇中地区社会形态已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些考古发现具体为:


  楚雄万家坝古墓群。1975-1976年,在楚雄市万家坝清龙河西岸发掘墓葬79座,出土随葬品1245件,其中青铜器1002件,其中的铜鼓纹饰古朴,是距今为止世界上最原始、年代最早的铜鼓。据碳14测定,第二期的23号墓,第3期的1号墓,均为“春秋到战国初期的遗存”。


  呈贡天子庙古墓群。位于呈贡县龙街镇小古城乡,西距滇池15公里。经1975年、1979年、1980年和1992年4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76座,出土文物300多件,海贝1500枚。经鉴定,其墓葬年代早于石寨山和李家山墓葬,属于古滇国时期早期的文化遗存。


  呈贡龙街石碑村古墓群。位于呈贡县龙街镇南约2公里的石碑村,北距天子庙古墓群5公里。经1974年和1979年两次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80座,均为小型墓葬,其中空墓39座,出土文物以陶器、青铜生产工具和兵器为主,年代有早晚,属于原始公社延续下来的公共墓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