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苓散方

 学中医书馆 2015-02-14
(原文]  呕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13)
    猪苓散方: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饮邪内停呕吐的证治。“病在膈上”指饮停于胃,上逆于膈;
“后思水者”指呕后口渴思水欲饮,此为饮去阳复,病情好转之兆,即如第2条“先呕却
渴者此为欲解”之意,故曰“解”。这时一方面可令其饮水自救,并嘱不可大量,致饮又
停,而应按《伤寒论》太阳病篇7l条所嘱“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另一方面因
为思水仅为病情开始好转,并非呕吐已将夙饮排尽,胃阳欲振的良机易逝,故应速与猪
苓散健脾利水。
    “急与之”之意,注家大致有二种看法:多数认为是与水,猪苓散用在与水量多,致
饮又停之时,如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
要略》等;另一种认为是与善后之法,从一个“急”字来看,当以第二种看法为是,但
若果是此意,则原文“猪苓散主之”当直接续于“急与之”之后,根据这里原文的笔法,
“急与之”所与之物,当非猪苓散,故注家多从与水立论。综观本书与本条有关的条文,
可知仲景非常重视利用口渴一症对呕吐进行辨证。如痰饮病篇28条:“呕家本渴,渴者为
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41条:“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本篇2条:“先呕
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
饮故也”、18条“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等,据此可归纳为,若呕而不渴、
或呕而即渴、或呕先作渴者,仲景认为此呕此渴由饮停所致。若呕吐经一定病程后方有
口渴者,主呕将欲解。即“呕吐……后思水者,解”及本章第2条“先呕却渴者,此为
欲解”。只是此时引起呕吐的原因,笔者窃以为不一定是由饮停所致。因饮阻气机,气不
化津,津不上承,可以伴随出现口渴,故呕后作渴很难作为判断这种病人向愈的依据。同
时即便饮邪通过呕吐得以排除,但能否只须少量饮水以润胃燥,即能获得痊愈?饮邪是
脾失转输所产生的内生之邪,故对饮病的治疗,不但要使旧饮能去,更要使新饮不生,所
以《金匮》痰饮病篇17条有“微饮”用苓桂术甘汤、肾气丸治之者。故饮停致呕者即使
已欲解,亦应积极治之。据此推测,本条文意亦似有此二属:“呕吐……后思水者,解,急
与之”为一层,此时因“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伤
寒论》太阳病篇7l条)。“思水者,猪苓散主之”为又一层,由猪苓散方药组成看来,其

所主治之呕吐当是由饮停于胃所致,此时之“思水”亦当是饮停所致,不可视作病将欲
解之兆。
    (方药评析}  方中二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运湿,使中阳复运,气化水行。
    (文献选录工  魏念庭: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欲解之征也,即论中所言先呕
后渴,此为欲解之意也,急与之。呕吐后,伤津液,水入津液可复也。若未曾呕吐即思
水者,即论中所言先渴却呕之证也。是为水停心下,应治其支饮而渴方愈也。(《金匮要
略方论本义》)
    尤怡:后思水者,知饮已去,故曰欲解,即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之意。夫饮邪已
去,津液暴渴,而思得水,设不得则津亡而气亦耗,故当急与。而呕吐之余,中气未复,
不能胜水,设过与之,则旧饮方去,新饮复生,故宜猪苓散以崇土而逐水也。(《金匮要
略心典》)
    吴谦等:此详申上条之呕,以明其治也。呕吐病后,则伤膈上津液,若思水者,急
与饮之,不复呕吐者,是病去胃和自解也。思水者,与饮之而仍呕吐者,是病未除而有
水饮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程门雪:猪苓散未呕先渴,渴欲饮水,防其作呕之治也。(《金匮篇解》)
    (临床应用]  (1)刘氏等介绍用猪苓散加半枝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疗效
满意。
    (2)刘×,男,26岁。忽然患腹痛如刀割,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大渴,床头用
釜盛茶水,每饮一大杓,饮下不久即呕水,呕后再饮,寝室满地是水。据西医诊断是
“肠套叠”,须用大手术,病延至三日,医皆棘手,危在旦夕。余诊其脉沉紧而滑,首用
白术、茯苓、猪苓各五钱,水煎服一剂,呕渴皆除,大便即通。继用附子粳米汤,腹痛、
腹胀等症亦渐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