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三黄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 独活9g 细辛3g 黄 芩6g 黄芪6g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温3次服。 方后注。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川芎二分,腹满加枳 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 有寒加附子一枚。 (功效)益气解表,除湿疏风。 (主治工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食 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象浮紧(左大于右)。 (临证加减) 1.方后注有心热、腹满、气逆、悸、渴等证之治法。由于 湿热在内,胃肠内有实热积滞,所以常见腹满、便秘,或见大便 黏滞而臭。故加大黄泻实热,加枳实行气消满;湿热郁于胃,胃 气上逆,加人参补脾胃之气,以运化湿浊而降逆气;郁而化热, 心热则悸,故加牡蛎安神;肺胃有热阴气伤,加栝蒌根养阴清 热,清肃肺气;素有阴虚不温,不御风寒者,则加附子温肾通 阳,随证加减,灵活用之。 2。本方加秦艽、木瓜、当归、鸡血藤洽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本方加去黄芩加羌活、杜仲、海风藤、络石藤治风湿性 关节炎。 4.本方治中风:心热加大黄,以泄热,腹胀加枳实,以开 郁行气;气逆加人参,以补中益气,心悸加牡蛎,以续静安神; 渴加天花粉,以肃肺气在津除热。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二分 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 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萋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 一枚。 (词语注解] ①心热:指胃肠实热积聚。 (经义阐释) 本方治疗卫气虚弱,感受风邪的病证。卫气不足,风邪外中,经脉痹 阻,营卫不利,故手足拘急,百节疼痛,恶寒;风为阳邪,易化热,热扰心神,故烦热 心烦;火热伤脾;脾失运化,故经日不欲饮食。治当固表祛风,解表清热。用三黄汤。 (方药评析} 方中黄芪固表益气;麻黄、独活、细辛解表祛风,并引诸药,直达百 节,使经络通行;黄芩清热降火;如里热内结成实,发热便秘,则用大黄泻热通腑。 本方适用于素体表虚,感受风邪里热内郁之证,故恶寒,骨疼,心中烦热,汗出不 畅为辨证要点。 (文献选录) 魏荔彤:亦为中风证治而少为变通也。以独活代桂枝,.为风之深入者 设也。以细辛代干姜,为邪入于经者设也。以黄芪补虚以熄风也;以黄芩代石膏清热,为 湿郁于下焦甚于上者设也。心热加大黄,以泄热也;腹满加枳实,以开郁行气也;气逆 加人参,以补中益胃也;悸加牡蛎,防水邪也;渴加栝蒌根,以肃降肺生津除热也…… 先有寒,即素有寒也,素有寒则无热可知,纵有热亦内真寒,外假热而已。云加附子,则 方中之黄芩亦应斟酌矣,此仅为虚而有寒者治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金匮要略药方研究及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