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附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14
 甘草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炙甘草6g  附子6g  白术6g  桂
枝12g
    上4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lOOml,日3
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50ml。恐lOOml
多者,服60--0ml为妙。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
    主证:骨节痛烦,掣痛屈伸不利,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
气,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副证:身微肿。
  (临证加减)
  1.本方加松节、五加皮、威灵仙、生薏苡仁治风湿性关
节炎。
    2.本方去附子加川乌、草乌、苍术、当归、牛膝、秦艽、
威灵仙治腰痛(风湿性)。
    3.本方加老鹳草、鸡血藤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4.本方去白术、加苍术、防风、栀子、吴茱萸治关节肿痛.
    5.甘草附子汤治疗活动性风湿病:以甘草附子汤原方治疗。
急性期重用桂枝;慢性期重用熟附子;合并全身水肿者,甘草减
量,重用白术、附子。每日工剂,亦可制成糖浆服用。伴有皮下
结节者,经治25天未见减轻,原方去甘草加海藻12g,可消退。
[山东医刊,1965,(u):32]
  6。甘草、麻黄、桂枝,水煎服。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
汗者,名甘草麻挂汤。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6g  生石膏30g  甘草6g
粳米一匙人参9g    ’
  上味,以水10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lOOmJ,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主治}
  主证:中暑,身热,汗出,恶心,尿赤;白虎汤证而又有烦
渴,饮水不解,脉芤者.
    副证:或时进恶风,或舌燥而背微恶寒。
    (临证加减)
    L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山药代粳米,取山药既能
补脾阴,又可防石膏过寒而伤中气。在本方中,有时以野党参代
人参,或元参代知母,或生地代知母,此皆师其法而变化其方之
用也。
    2.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临床运用体会:认为白虎汤之使
用机会为“表邪已解,内热已炽,而里实未结者”。一般以烦热、
汗出、口渴、脉洪大滑数有力作为用方根据。但如内热郁积过
剧,则反出现手足厥冷,然试触胸腹仍必灼热,试诊两脉仍必滑
利,更参之以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烦热欲饮等症,热厥之诊断
可无疑问时,仍以白虎汤治之;如仅为内热而厥冷时,应以烦
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滑而有力等为用本方指征;内热郁积过
甚,出现神昏、谵语、遗尿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腹满痛,燥结
不大便的承气汤证者,亦可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之使用机
会与白虎汤相比,为汗出过多,渴饮更剧。表邪不解,为白虎所
忌,但临床上有轻度的恶风或恶寒与烦热、汗出、口渴、脉滑同
时存在时,仍可用白虎汤。另外,有的消渴证患者体温正常,或
仅有热感,无大热、大汗等症状,也无典型的洪大滑数脉象,这

时根据患者异常口干、强烈的渴感和大量饮水等证候,应用白虎
加人参汤治疗。[中医杂志。1964,tllL 22]
 (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24)    ‘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词语注解)  ①掣痛:掣(ehe)牵拉之意。掣痛,即牵引作痛。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风湿表里阳气俱虚的证治。风与湿邪互相搏结于表,与上条
比较,上条有身体疼痛、不能转侧的症状,是风湿侵入,仅限皮肤肌肉部分,而本条有
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触摸则疼痛加剧的症状,是风湿已由肌肉而至关节,进而到
全身皮肉筋骨,与上条相比,虽是风湿同在表分,而本条证情较深较重。因风湿在表不
解,致卫阳虚弱,卫外不固,故汗出、恶风不欲去衣。或湿胜浸淫于肌表,则身微肿。风
湿内入侵犯里气,里气虚弱,故短气。里湿大盛,影响膀胱气化不行,故小便不利。综
合上述证候,皆由风湿病表里阳俱虚,治用甘草附子汤辛温扶阳,表里同治。
    (方药评析].本方重用桂枝祛散风邪,通阳化气,附子温经助阳,白术健脾燥湿,炙
甘草扶中,共成祛风逐湿、温阳补中之功。诸药共用,使表里阳气振奋,风湿之邪从微
汗而解。因本证表里阳气皆虚,故服药时要注意因人、随证而变化剂量。所以方后注云
“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此句宜置于“温服一升,日三服”后理解,于理尤通。
即一般情况,一日服三次,每次服一升;如果情况特殊,恐前剂量偏大者,亦可每次服
六、七合。若服后出现汗出、心烦的,其量则应减至五合。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与
甘草附子汤三方,同治阳虚不能化湿的风湿相搏证,但主治证候,各有不同。如桂枝附
子汤治风气偏胜,白术附子汤治湿气偏胜,甘草附子汤治风湿两胜。前二者仅是表阳虚,
而后者则表里之阳俱虚。
  (文献选录)  徐彬:此言风湿有痹甚而痛多者,谓风湿相搏,以致骨节疼烦掣痛,甚
乃风入增劲,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是骨肉皆痛,痛极而痹矣.因而外湿汗出,内湿
短气,气不宣化而小便不利,且复内虚恶风不欲去衣,形为风气所鼓而微肿,则寒湿胜
而阳不行,故以甘术附子壮其肠胃之气,而以桂枝大行其阳。此与前去桂加白术汤,彼
以不呕不渴,大小便如常,故去桂但将姜枣以宣其上焦之气,使仗附子大力而行其湿。此
则内外骨肉无往不痹,非姜枣所能宣能,故不用姜枣加桂枝,谓行营卫之气而开其痹者,
非此不能耳。(《金匮要略论注》)
    赵以德:……然此证较前条更重,且里已受伤,曷为反减去附子耶?前条风湿尚在
外,在外者利其速去。此条风湿半入里,入里者妙在缓攻,仲景正恐附子多则性猛且急,
骨节之窍未必骤开,风湿之邪岂能托出,徒使汗大出而邪不尽耳。君甘草者,欲其缓也,
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此仲景所以前条用附子三枚者,分三服,此条止二枚者,初
服五合,恐一升为多,宜服六、七合,全是不欲尽剂之意。学者于仲景书有未解,即于
本文中求之自得矣。(《金匮玉函经二注》)
    沈明宗:此阳虚邪盛之证也。风湿伤于营卫,流于关节经络之间,邪正相搏,骨节
疼烦掣痛,阴血凝滞,阳虚不能煦,故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也。卫阳虚而汗出,里气
不足则短气而小便不利,表阳虚而恶风不欲去衣,阳气伤滞,故身微肿。然表里阴阳正
虚邪实,故用甘术附子助阳健脾除湿,固护而防汗脱,桂枝宣行营卫,兼去其风,乃补
中有发,不驱邪而风湿自除。盖风湿证须识无热自汗,便是阳气大虚,当先固阳为主

(《金匮要略编注》)
    尤怡:此亦湿胜阳微之证,其治亦不出助阳散湿之法,云得微汗则解者,非正发汗
也,阳复而阴自解耳.夫风湿在表,本当发汗而解,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其正法也;而汗出表虚者,不宜重发其汗,则有防己黄芪实表行湿之法,而白术附子则
又补阳以为行者也,表虚无热者,不可遽发其阳,则有桂枝附子温经散湿之法,而甘草
附子则兼补中以为散也。即此数方,而仲景审病之微,用法之变,盖可见矣。(《金匮要
略心典》)
    (临床应用}  (1)治风湿病。杨氏用桂枝附子汤治疗18例活动性风湿病。方药:
甘草(炙),附子(炮、去皮、破),白术,桂枝。药量随症变化。日工剂。本方用于急
性症,特别是用于关节炎发作的早期,渗出性炎症剧痛的,或有急性心肌损害者。张氏
治例,杨××,女,22岁。患风湿性关节痛数年,用中西药未能止痛。近1月来,周身
关节疼痛加剧,手足屈伸不利,汗出恶风,动则短气,头眩心悸,食少便溏,小便不利,
足跗浮肿。治宜表里兼顾,虚实同治。方选甘草附子汤加味:附子12克,桂枝、白术各
lOg,甘草5g,黄芪lOg,防己6g。服40剂。缓解。
    (2)治类风湿性脊柱炎。李氏”治例,虞××,男,30岁。患本病1年,曾服激素
等无效。脊柱两侧疼痛,发热,微恶风,体弱消瘦,形寒肢冷,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
沉而濡。症属虚寒。药用:炙甘草18g,党参15g,桂枝、威灵仙各12g,附子、白芍各
lOg,炒白术、穿山甲各9g。服45剂,症消失,摄片复查正常。
    (3)治久热不退。李氏治例,郑××,男,50岁。发热35天,经输液、抗菌、解
热及中药等治疗未效。体温持续于37。5—38。5℃之间,恶风寒,肢体疼痛,渴而不欲饮,
短气汗出,周身困乏,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而细。此属风湿相搏证。方用:附子、
桂枝各lOg,白术、甘草各8g,茯苓15g。服3剂,愈。
    (4)治脱疽。李氏治例,王××,男,43岁,某铜矿工人。脚趾剧疼,麻木逆冷
2年余,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见面色晦暗,心悸自汗,腰酸腿困,右下肢肌萎,脚
趾木冷剧痛,拇趾、次趾溃烂,脓水清稀,腥臭异常,足背及踝后动脉搏动消失,趾甲
增厚,毛发脱落,不能久站长行,入夜疼痛难眠,舌绛,苔白腻,脉弦滑。证候:肝肾
俱虚,寒湿内侵,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治宜调补肝肾,祛寒理湿,温通经络,活血化
瘀。拟甘草附子汤加减:甘草30g,附子(先煎)90g,焦白术15g,桂枝30g,黄芪60g,
薏苡仁90g,银花45g,当归30g,红花25g,生姜90g。服6剂,腿部麻木逆冷大减,足
疼减轻,前方加减续服,一月后疼痛消失,伤口愈合,调治3个月,症状消失出院。
    (5)治手麻木。安氏治例,杨××,女,36岁。双手麻木5年,昼轻夜重,遇冷
水及阴雨更甚,双手发凉至肘,严重时不能扣衣扣,苔白,脉弦细。此属阴虚寒湿,风
湿麻木之证。治以温阳散寒定痛。药用:炙甘草9g,桂枝、炮附子、白术、当归各15g。
服3剂,双手麻木消失,共服15剂,诸症皆除。
    治汗出多。孙氏用甘草附子汤止汗3例。第一例亦曾投桂附术甘之方,但因配伍
杂而不纯,药量轻重主次不明,故无效。改投:桂枝50g,附子15g,白术25g,甘草25g。
服8剂,愈。第二例服用甘草附子汤加茯苓、白芍,3剂汗止,身冷头疼减,6剂诸症痊
愈.第三例,腰痛,怕冷,汗出,用甘草附子汤加味,10剂,服10剂,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